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 科学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一D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715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 科学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一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 科学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一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 科学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一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 科学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一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 科学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一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 科学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一D卷.docx

《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 科学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一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 科学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一D卷.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 科学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一D卷.docx

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一D卷

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二单元单元测试

(一)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共6题;共32分)

1.(1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________。

2.(3分)硫酸铜溶液是________色透明的液体,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钉表面会附着________色的物质,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3.(21分)填表题。

物质的变化

伴随的现象

特点

属于什么变化

水结成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蜡烛燃烧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木条折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铁生锈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削铅笔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3分)我们吃米饭或馒头的时候,细细咀嚼后会感到有些甜味,这是因为米饭和馒头中含有________。

要检验这种物质是否存在,我们可以在米饭或馒头上滴几滴________,如果________,就说明米饭或馒头中含有这种物质。

5.(2分)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铁钉上附着有________的物质,我们知道这种物质是________。

6.(2分)我们将米饭上滴上碘酒,看到米饭上出现了________,说明米饭和碘酒发生了________

二、判断(共12题;共24分)

7.(2分)有些物质的变化很缓慢,而有些物质的变化很快。

          

8.(2分)物质之间的变化一般分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9.(2分)热胀冷缩现象是物理变化。

                                

10.(2分)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因为铁生锈需要很长的时间。

       

11.(2分)我们在吃米饭时,一开始就尝到了甜味。

12.(2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都会伴随有颜色或气味的改变。

13.(2分)蜡烛燃烧,这是一种物理变化。

14.(2分)做“磁铁吸引铁和铁锈”对比实验时,最好用铁屑与从生锈铁制品上刮下来的铁锈细末做对比实验。

15.(2分)小苏打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它能在水中溶解。

                

16.(2分)铁生锈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17.(2分)物质混合后产生了气体不属于化学变化的现象。

18.(2分)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有些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

三、选择(共16题;共35分)

19.(2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20.(2分)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杯中,木条()。

   

A.没有什么变化    

B.会熄灭    

C.烧得更旺    

21.(2分)像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这样的变化都是()。

   

A.形态发生了改变    

B.产生新的物质    

C.没有什么变化    

22.(2分)做泥塑或面塑时,物质发生的是()。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无法确定    

23.(2分)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被腐蚀速度最慢的是()。

   

A.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B.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C.在呈酸性的潮湿土壤中    

24.(2分)在米饭或淀粉上滴上碘酒会出现()。

   

A.黑色    

B.紫红色    

C.蓝色    

25.(2分)附加题:

括号内是区别各组常见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白酒和食醋(闻气味)    

B.氧气与二氧化碳(看颜色)    

C.食盐与白糖(尝味道)    

26.(2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腐烂变质    

B.水蒸发    

C.酒精燃烧    

27.(2分)将一定体积的豆子和一定体积的沙子用筷子搅拌混合均匀,混合后的体积与原来的体积相比()。

A.混合后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两者体积之和    

B.混合后的体积大于混合前两者体积之和    

C.混合后的体积等于混合前两者体积之和    

D.无法确定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体积的关系       

28.(2分)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29.(2分)铁钉在有腐蚀条件的情况下容易生锈,()不能防止和减缓铁生锈。

   

A.刷油漆    

B.抹油    

C.放人盐水中    

30.(2分)打开可乐瓶,会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这些气泡中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空气    

C.水蒸气    

31.(2分)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白醋和小苏打混合    

B.玻璃破碎    

C.火柴梗被折断    

32.(2分)用白醋在白纸上写字,干后纸上无明显痕迹,再把红萝卜皮浸出的液体喷在白纸上,可见字迹。

这个变化属于()。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无法确定    

33.(2分)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不能看到的现象是()。

 

A.接触硫酸铜溶液的铁钉表面变色       

B.产生大量气泡    

C.溶液的颜色变浅    

34.(5分)连线题

四、简答(共3题;共16分)

35.(3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产生沉淀物。

36.(8分)幸福小学六(4)班第4小组的同学在做研究铁生锈的因素的实验。

他们用三个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三枚同样大小的铁钉,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里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还有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每天观察记录一次,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空盘子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有点生锈

装水的盘子

水变色

铁钉生锈

铁钉锈多了

铁钉的锈更多了

装菜油的盘子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1)通过观察发现,铁生锈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盘子,这是因为这个盘子中的铁钉,能够和________、________充分接触。

铁生锈速度最慢的是________盘子,这是因为________隔绝了空气和水。

(2)该实验证明,铁钉的生锈与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因素都有关系。

(3)通过上述对铁钉生锈原因的探究,发现________的方法可以防生锈。

37.(5分)举例说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至少4种),并说明其中的科学道理。

参考答案

一、填空(共6题;共32分)

1-1、

1-2、

2-1、

2-2、

3-1、

4-1、

5-1、

6-1、

二、判断(共12题;共24分)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三、选择(共16题;共35分)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26-1、

27-1、

28-1、

29-1、

30-1、

31-1、

32-1、

33-1、

34-1、

四、简答(共3题;共16分)

35-1、

36-1、

36-2、

36-3、

3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