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1134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实施指导意见.docx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试行)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

为促进我省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总体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全面落实化学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稳步推进湖北省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努力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提高我省中学化学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二、课程目标与任务

(一)课程目标高中化学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课程任务

在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实验中,应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通过各级各类培训,使教师明确《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深刻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熟悉新课程的内容标准和新教材的体例、特点和知识的呈现方式等,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2.积极倡导校本教研,加强备课组或教研组集体研究的力度,在各级教研部门的统筹部署下,推行“连片教研”,促进校际交流。

努力解决新课程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等方面的问题,使新课程的理念能真正落到实处,实现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

3.加强高中化学教学的评价研究,建立“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个性发展”的高中化学教学评价体系。

4.树立现代课程观念,结合我省实际,更新课程内容,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选修课程。

加强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步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化学课程体系。

5.教师个体要充分注意知识结构的调整和专业素质的提升,以适应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课程设置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

其中,必修包括

2个模块;选修包括6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36学时。

各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课标》规定:

学生在高中阶段修满6学分,即在学完化学l、化学2之后,再从选修课程中选学一个模块,并获得学分,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

鼓励学生尤其是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在修满6个学分后,选学更多的课程模块,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化学素养。

建议有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可修至10个学分;有志于向化学及其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12个学分。

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了湖北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模块选择建议,如下表:

表1湖北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模块选择建议及学分指导表

学习

必修

选修Ⅰ

选修Ⅱ

领域

必修模块

学分

建议选修模块

(选修ⅠA)

学分

自主选修模块选(修ⅠB)

学分

化学1

化学2

4

人文方向:

选修1化学与生活全部修习

理工方向: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全部修习

2

6

选修1化学与生活

选修2化学与技术

选修6实验化学

每模块2学分

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选修模块

课程模块开设及学段、课时安排建议:

1.高一上、下两学期,分别开设必修课程化学1和化学2,每周可安排2课时(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可以安排3课时),两个学期完成化学必修模块的学习。

高一年级化学课程为全体学生共同必修内容。

学完化学1和化学2两个必修模块后,经考试(或其他评价方式)合格可获得4学分。

2.对有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专业方向发展倾向的学生,在必修模块学完后,继续开设选修1(化学与生活),每周可安排1课时,高二学年完成。

学完选修1后经考试(或其他评价方式)合格可获得2学分,加上必修模块的4学分,即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

3.对有理工类专业方向发展倾向或向化学及其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在必修模块学完后,继续开设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高二上学期完成,每周可安排2课时(学生基础差的学校可安排3课时)。

学完选修4后经考试(或其他评价方式)合格可获得2学分,加上必修模块的4学分,即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

对要参加高考的学生,建议再增加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两个模块学习,高二下学期完成,每周可安排4课时(或者将高二全学年统一安排,共修三个模块,每周3课时),高中共修至5个模块10学分。

向化学及其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还可以从其他选修模块中再选修

一个模块,共可修至12学分

4.除以上建议选修的模块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继续开设其他选修模块。

四、教学建议

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学校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最终要由教师来实施。

在高中新课程的模块学习背景下,教师要根据模块的特点有效地组织教学,当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一)体现三维课程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化学课程强调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的统一和谐发展。

重视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思潮之一。

教学是促进人的发展的最基本的途径,因此教学中必须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部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师在制定化学教学目标时,要力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使学生形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看待自然与世界的科学态度;提高对科学过程、科学活动的实质与价值以及对科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的理解和认识;增强运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解决社会和个人生活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以化学知识为基础,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激发想象,启迪思维,力求使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二)重视探究学习活动,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是转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它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情感、建构知识、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反映了学习的内在品质。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是指教学过程中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通过倡导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在提高学业成绩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交往技能。

在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要深刻理解三类学习的内涵和适应范围,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要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规划性),有助于弘扬人的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在创设合作学习情景时要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在实施探究学习时要精心创设化学学习情景,强调化学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时,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化学学习任务,灵活运用教材的各种栏目,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了解各种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特点,趋利避害,吸收其合理成分,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学习活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进行多种学习方式的整合运用,适时把握各种学习方式的转换或结合,使各个环节过渡流畅自然,各种方式的合理成分得到有效利用。

(三)深刻理解《课标》和教材体系,准确把握知识深广度新课程中对知识的要求层次和水平,与传统的课程相比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教师要深刻理解和把握《课标》、教材对内容的深广度要求。

高中化学新课程由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构成,大部分课程内容在不同模块中体现为螺旋上升的不同要求。

从课程设计来看,必修模块的目的是促进全体高中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因此必须强调其基础性。

从必修模块自身的编排体系来看,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采用推理、演绎的方法学习化学,而改为以化学基本观念为核心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帮助学生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

因此,同样的知识内容,在新、旧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教学要求也不相同。

教师在进行必修模块的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清晰地知道有关内容应处理到何种程度,克服“一步到位”的思想,避免把选修内容过早提到必修中来学习。

在教学实施中,有的教师可能仍然用高考的标准和旧课程的要求处理教材中出现的内容,不恰当地拓展和提高教学要求。

这种做法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在各模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如在一般教学条件下对全体学生提出“基本要求”,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也可将知识点延伸到选修模块提出“拓展要求”。

学生应根据本人的知识背景、兴趣和爱好,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决定自己的学习进程。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充分领会化学《课标》的内涵和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帮助学生建立新《课标》下的学科知识体系:

元素化合物内容、概念原理知识内容、过程方法内容和具有STS涵义的内容。

同时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建构各部分内容的体系结构。

(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高中学生已经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了解身边的化学,学习生活中的化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持久兴趣,提高学生现在及未来生活的质量。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利用各种实际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接触和认识社会,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化学教学来自生活、回到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让化学课程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五)突出学科特点,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1.重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

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在于激发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训练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学习化学知识、学会团结协作等。

因此,在实验内容的设计和选择中,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所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参与意识,提高决策能力。

要注重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科学方法教育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会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要指导学生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并运用已有知识和相关资料解决问题,使自主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更加牢固。

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需要通过小组协作才能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根据要求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学会合作、交流与分享。

2.通过实验训练实验方法和技能,提高实验能力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是实验者必须对实验方法和技能有一定的了解。

在新课程的各模块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化学实验;单独设置的“实验化学”模块中,每一个实验都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

在完成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解决相关问题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观察、假说、实验、推理、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处理数据等。

化学实验的过程离不开思维,实验能力理应包含实验中的思维,而不仅仅是动手操作。

要重视通过实验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意识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的怀疑、困惑、探究等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新课程的学习中,能用于实验探究的问题可能来自于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也可能来自于学习的过程中,还有来自于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等。

无论是什么情况,始终要让学生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他们面临某一实验情境时,会自发地产生“这是为什么?

”其“中蕴涵着什么问题?

”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有“没有新的问题产生?

”等一系列想法,最终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变成一种习惯,从而提高他们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加强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整合要把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提高化学教与学的效率,改善化学教与学的效果。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二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在信息技术与化学新课程教学的整合中,信息技术将不仅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它更是学生获取信息、探究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和激励情感的工具。

如何将信息技术全面、恰当、合理地应用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中需要研究的重点。

信息技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应用,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能在每个教室里配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师能应用一些软件制作化学教学课件上,还应包括学生能利用网络所提供的与化学有关的资源和信息进行学习,教师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网络进行教学交流等多方面。

所以,信息技术与化学新课程教学的整合,应包括利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获取的音频和视频等信息,利用计算机模拟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学习中的难点,利用网络向学生提供与化学相关的资料等方面。

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建设学生化学学习的网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讨论等,促使信息技术成为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要素,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资源的整合。

(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在高中新课程实施后,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加强。

教师面对存在各种差异的学生,要努力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

教师应努力建设一种新型的课程文化,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科学、对话、协商、合作的氛围中富有个性的发展。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能力和需求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分别设定适合全班学生以及个别学生的学习目标。

教师要从基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出发,面向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教学活动。

通过班级教学、小组学习和个别辅导等多样化学习方式的组合,让不同类型的学生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同时,注意创设多种学习途径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在选修模块的学习指导中,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选修的动机、知识背景、学习发展倾向。

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到选同一个选修模块的学生之间在知识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学习需求的差异。

在教学中可以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保证学生整体学习质量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五、评价建议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推动和促进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和保证。

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必须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评价的目的在于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经历,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一)对学生的评价

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学生评价是一种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机制,能全面反映学生选课情况和学业发展的过程。

发展性学生评价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

1.实施多样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这些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等。

纸笔测验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评价方式。

在高中教学中运用纸笔测验,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上,而不宜放在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上;应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是强化解答习题的技能;应注意选择具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而不宜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

学习档案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有效评价方式。

应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和收集学习档案内容的习惯,给他们表现自己学习进步的机会。

学生在学习档案中可收录自己参加学习活动的重要资料,如实验设计方案、探究活动的过程记录、单元知识总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有关的学习信息和资料、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总结、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结果等。

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学习档案进行反省和自我评价,将学习档案评价与教学活动整合起来。

表2化学学习档案袋的项目和内容

项目

内容

学习笔记

预习记录、随堂笔记、课下笔记

探究活动过程记录

提出问题与猜想、探究方案、实验现象或调查记录、探究结论

信息、资料

通过查阅和调查获得的信息资料

作业、检测

作业、检测

课后感

对课堂学习的感受、尚未解决的问题

学习状况分析

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结果的反思和评价

其他活动

家庭小实验、小制作、辩论等

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自我评价、他人评价

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值得倡导的评价方式。

这种评价是在学生完成一系列任务(如实验、辩论、调查、设计等)的过程中进行的。

它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评价。

活动表现评价的对象可以是个人或团体,评价的内容既包括学生的活动过程又包括学生的活动结果。

活动表现评价要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应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力求在真实的活动情景和过程中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进行全面评价。

2.高中化学新课程学生评价的指标与内容下表就学生在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中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提出评价指标与内容,供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或学生自评、互评时参照。

表3学生三维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指标与内容

一级评价指标

二级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

知识与技能

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知道并能说出有关知识的内容对化学基础知识能够举例说明应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实验技能的养成

认识基本实验仪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设计简单的实验独立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

化学用语的理解和应用

知道相关的化学用语会用化学用语进行描述或概括等

化学、技术与社会

知道化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提出问题

根据实验或生活现象发现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准确表达有关问题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义

猜想和假设

根据化学知识与经验对问题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方向和实验结果作出预测认识猜想和假设在探究中的重要性

收集整理信息

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手段收集信息、资料

尝试评价有关信息的科学性

制定计划实验探究

根据探究要求和已知条件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尝试选择探究方法和探究过程所需仪器和药品具有初步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研究的意识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认识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在探究中的作用

思考与结论

认真思考分析探究过程的问题

得出结论并进行描述和解释

表达与交流

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善于合作与交流

反思与评价

具有反思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注意探究过程中尚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具有从评价中汲取经验教训的意识认识反思与评价对探究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对化学及化学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和行为;对化学知识与社会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等

喜欢化学学科,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喜欢体验化学学习中的快乐和审美情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关心人类与自然、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