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区域作业规程人体中毒危害程度症状允许工作时间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0495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气区域作业规程人体中毒危害程度症状允许工作时间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煤气区域作业规程人体中毒危害程度症状允许工作时间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煤气区域作业规程人体中毒危害程度症状允许工作时间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煤气区域作业规程人体中毒危害程度症状允许工作时间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煤气区域作业规程人体中毒危害程度症状允许工作时间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气区域作业规程人体中毒危害程度症状允许工作时间表.docx

《煤气区域作业规程人体中毒危害程度症状允许工作时间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气区域作业规程人体中毒危害程度症状允许工作时间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气区域作业规程人体中毒危害程度症状允许工作时间表.docx

煤气区域作业规程人体中毒危害程度症状允许工作时间表

 

煤气区域作业规程人体中毒危害程度症状、允许工作时间表

 

煤气区域作业规程人体中毒危害程度症状、允许工作时间表(总6页)

煤气区域作业注意事项

1、煤气及附属设备,每班应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得拖延时间,煤气区域维修人员不得少于2人。

2、煤气设备、管道和阀门应作出定期的检修计划,按项目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严禁在煤气设备和管道附近设置易燃及有腐蚀液体的管道。

4、煤气管道发生冻结或堵塞时,可用蒸汽加热管道,绝对禁用明火烘烤管道,防止发生起火或爆炸。

5、煤气设备停用时,应用氮气(或蒸汽)吹扫管道1.5~2小时,然后堵上盲板。

6、煤气切断装置、压力表或蒸汽、氮气接头,应有专人控制操作。

7、煤气危险区的CO浓度定期测定,在关键部位应设置CO临测装置。

8、在有煤气的情况下,抽、堵盲板、修理阀门、导管时,必须佩带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呼吸器的使用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进行,并且要有煤气防护站人员在场监护。

9、凡处理煤气设备内部时,要取空气样作CO含量分析。

10、凡处理煤气设备和煤气管道时,当放散管开着时,不准在管道附近有明火,以防引起火灾或爆炸。

11、煤气设施停煤气检修时,必须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可靠隔断装置:

插板阀、眼镜阀、盲板、双板切断阀(平行式双插板水封闸阀,要求腹腔注水型,能完全关闭到位保证煤气不泄漏,注水压力为煤气。

计算压力至少加5000Pa),并将内部煤气吹净。

长期检修或停用煤气设施,必须打开上下孔,放散管,保持设施内的自然通风。

12、每次进入设备内部的工作人员,时间间隔至少在2h以上。

一氧化碳含量与可在设备内的操作时间

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30mg/m3(24ppm)时,可长时间工作;

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50mg/m3(40ppm)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超过1小时;

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100mg/m3(80ppm)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超过0.5小时;

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200mg/m3(160ppm)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超过15-20分钟;

1、经CO含量分析后,允许进入煤气设备内工作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并设专职监护人。

2、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时,安全取样分析时间不得早于动火前半小时,检修动火工作中每2h必须重新分析,工作中断后,恢复工作前半小时,也要重新分析,取样要有代表性,防止失误。

3、带煤气作业时,工作场所应备有必要的联系信号,煤气压力表及风向标志等,距工作场所10米内,禁止火源,并采取防止着火的措施,与工作无关人员要离开作业点40米以外。

距作业点10米以外才可以安设投光器。

4、进入管内检查前要先将管内有害气体吹扫干净,要设专人看管入口,检查完毕经检验人数,以防误封入口。

在管内工作,管内温度不得超过40℃,要打开两头入孔,将露在外面的皮肤涂上防护油、戴上风帽、风镜和面罩。

5、在煤气区动火时,在有安全动火证的前提下,在动火前必须准备好蒸汽管、黄泥和沙袋子等防火用具,并将易燃物带走,用黄泥和石棉绳将泄露煤气的地方堵严,才允许动火。

并且由煤气负责人、安全员等有关人员检查工具、设备和空气呼吸器等。

6、在运行中的煤气设备上动火,设备内煤气应保持正压,动火部位要可靠接地,在动火部位附近要装压力表或与附近仪表室联系。

压力表必须有专人看守,而且必须用电焊,严禁用气焊动火。

7、在停产的煤气设备上动火,除取空气分析以外,还应将煤气设备内易燃物清扫干净或通上蒸汽,确认在动火过程中不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8、煤气设施着火时,应逐渐降低煤气压力,通入大量氮气,但煤气设施内煤气压力最低不得小于100Pa(10.2mmH2O)。

严禁关闭煤气阀或封水阀,以防回火爆炸。

9、当直径小于或等于1000mm的煤气管道起火,可直接关闭煤气阀门灭火。

10、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后,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迅速将残余煤气处理干净。

(保护现场)

11、抢救煤气事故的所有人员,都必须服从统一领导和指挥。

事故现场应划出危险区域,

布置岗哨,阻止非抢救人员进入。

进入煤气危险区的抢救人员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严禁用不适合防止煤气中毒的器具。

12、排放冷凝水注意事项:

(分:

单式、复式、卧式)

 

(1)不要将煤气放出,以防中毒。

 

(2)经常定期排放,以保证煤气质量及安全,排放完应将阀门关死。

 (3)非工作台保员严禁进入冷凝水排放小房,防止煤气中毒。

13、长期停用,大、中修或改修的煤气设备,投入使用前必须作严密性试验,试验前做到以下几点:

 

(1)检查确有盲板,切断煤气管道。

 

(2)在检查管道内部时,必须有安全照明。

 (3)检查所有水封,排水器进水,排水管上的开关位置,测量水封排水器,水位高度必须符合安全规定。

14、煤气检修高空作业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注意安全。

15、冬季对煤气设备要采取蒸汽保温措施,以防冻结。

16、煤气设备、设施抢修作业,应做到“五个必须”

 

(1)、参加抢修的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好防护用品,如空气呼吸器,不穿带钉的鞋,不穿化纤服装,不使用产生火花的工具;

 

(2)、必须携带一氧化碳报警仪

 (3)、动火前,必须用防爆测定仪测定合格;只许用电焊,不许用气焊。

(使用防爆测定仪,被油的煤气浓度应小于或等于爆炸下线的20%;如使用取样分析,爆炸下即大于4%的煤气含量应小于0.5%,爆炸下即小于或等于4%的煤气含量应小于0.2%  

注:

煤气种类,爆炸极限高炉煤气30.84-89.99;转炉煤气18.2-83.2;焦炉煤气4.5-35.8;发生炉煤气21.6-67.5)

 (4)、必须严禁抢时间,抢进度蛮干; 

(5)、必须由安全处或煤防站人员在现场统一指挥。

17、动火检修作业

 在煤气设备、管道上动火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在正常生产和使用的煤气设备、管道上动火;另一种是在停煤气的设备、管道上动火。

不管哪一种动火,

都是极其危险的作业,极易造成煤气中毒、着火和爆炸事故。

因此,必须强化管理,采取各种相应的安全措施。

 

(1)在正常的生产和使用的煤气设备、管道上动火。

 ①安全管理。

在生产和使用煤气的设备、管道上动火,又称为“正压不置换动火法”。

因为此时的煤气未混入空气,煤气中的含氧量低于1%,即使在1000度以上的高温下焊接,煤气也不会燃烧或爆炸,其理由是:

—处于密闭设备、管道内的正压状态下的煤气,一旦泄漏,只会是煤气冒出而空气不能由此进入。

因此,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管道、设备内的煤气不可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由补焊处泄漏出来的煤气,在动火补焊时,只能在动火补焊处形成稳定式的扩散燃烧,由于管道、设备内的煤气处于其着火、爆炸极限含氧值以下,失去了火焰传播条件,火焰不会向内传播。

—由于管道、设备内的煤气处在不断流动状态,在外壁补焊时产生的热量传导给内部煤气随即被带走,而外壁的热量便散失于空气之中,不会引起内部煤气受热膨胀而发生危险。

 ②正压动火法的安全对策。

 —必须办理动火证,制定动火方案、安全措施,明确动火的地点、时间以及动火作业负责人、动火人、监护人、安全员等人的职责,取得安全处和消防主管部门的书面批准。

 —必须严格做到“三不动火”:

没有动火证的不动火;防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监护人不在场不动火。

 —

保持管道、设备内的煤气处于压力稳定的流动状态。

如果压力较大,在生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同,可适当降低(压力太高会给焊接造成困难),以控制在1500—5000Pa为宜。

煤气压力表,应派专人看守。

如煤气压力低于200Pa,严禁动火。

—从需动火的管道、设备内取样做含氧量分析,小于1%为合格;周围的空气中煤气的含氧量不得超过0.5%为合格。

 —在有条件和生产允许的情况下,应在动火处的上侧加适量蒸气和氮气,以稀释煤气中的含氧量。

 

煤气浓度换算、吸入时间、人体中毒危害程度症状、允许工作时间表

CO在空气中的浓度

ppm(报警仪显示信号)

吸入时间和中毒症状

允许接触时间最大值

(min)

体积浓度

(%)

质量浓度

(mg/m3)

0.0004%

4mg/m3

3.2ppm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无害

0.0006%

6mg/m3

5ppm

健康接触值

长期吸入并非无害

0.0024%

30mg/m3

24ppm

国家规定卫生标准(职业接触值)

8小时内无明显生理反应

0.005%

50mg/m3

40ppm

吸入1小时,无明显后果;

60分钟无明显后果;注(每次工作时间间隔至少2小时以上)

0.008%

100mg/m3

80ppm

吸入0.5小时,无明显后果;

30分钟(每次工作时间间隔至少2小时以上)

0.016%

200mg/m3

160ppm

吸入0.25小时,无明显后果;

15-20分钟(每次工作时间间隔至少2小时以上)

0.02%

250mg/m3

200ppm

吸入2-3小时,轻微头痛;

严禁作业

0.04%

500mg/m3

400ppm

吸入1-2小时,开始前额痛,吸入2.5~3.5小时后脑头疼;

绝对禁止作业

0.08%

1000mg/m3

800ppm

吸入45分钟,头晕恶心、痉挛;吸入2小时,失去知觉;

绝对禁止作业

0.16%

2000mg/m3

1600ppm

吸入20分钟,头痛恶心、痉挛;吸入2小时,死亡;

绝对禁止作业

0.32%

4000mg/m3

3200ppm

吸入5~10分钟头痛;吸入30分钟,死亡;

绝对禁止作业

0.64%

8000mg/m3

6400ppm

吸入1-2分钟,头痛;吸入5~10分钟,死亡;

绝对禁止作业

1.28%

16000mg/m3

12800ppm

吸入即昏迷,1-2分钟,死亡;

绝对禁止作业

备注:

煤气体积浓度与质量浓度换算说明:

煤气1ppm=1.25mg/m3

 

空气中不同浓度的氧气对人体的影响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