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建筑施工作业规程指导指导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0438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工程建筑施工作业规程指导指导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混凝土工程建筑施工作业规程指导指导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混凝土工程建筑施工作业规程指导指导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混凝土工程建筑施工作业规程指导指导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混凝土工程建筑施工作业规程指导指导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工程建筑施工作业规程指导指导方案.docx

《混凝土工程建筑施工作业规程指导指导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工程建筑施工作业规程指导指导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工程建筑施工作业规程指导指导方案.docx

混凝土工程建筑施工作业规程指导指导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本站房工程混凝土工程(含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的搅拌、捣固、养护等施工作业。

二、作业准备:

1、技术准备:

(1)针对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条件特点等因素、制定严密的包括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和健全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明确施工质量检验方法。

(2)收集、备齐有关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

2、人员准备:

(1)确定并培训混凝土关键施工工序的操作人员和试验检验人员。

(2)施工人员主要以混凝土工和瓦工为主,人员数量根据工程实际大小、施工段大小及混凝土浇筑量来确定。

3、原材料使用及材料要求:

(1)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

(2)矿物掺和物:

矿物掺和料应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其品种宜为粉煤灰、磨细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和硅灰。

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和硅灰的技术要求应满足《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的相关规定。

(3)细骨料:

①细骨料应选用及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河砂,也可选用采用专门磨机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宜使用山砂,在不具备可靠冲洗条件的情况下不得使用海砂。

②配置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中砂。

当采用粗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细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

③细骨料的吸水率应不大于2%;当发现砂中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应进行专门检验,确定其能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方能使用。

(4)粗骨料:

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颗粒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膨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不宜采用砂岩碎石。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

(5)外加剂:

外加剂应采用碱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能明显改善或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质量稳定产品。

外加剂与水泥应有良好的相容性。

外加剂须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合格。

(6)水:

混凝土拌和水应满足相关技术指标,不宜使用蒸馏水,且不得使用海水拌制、养护混凝土。

三、混凝土浇筑技术要求:

1、浇筑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时,必须认真振捣,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当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

2、浇筑混凝土施工中,应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

在竖向构件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能超过2m,否则采用串筒或斜槽送混凝土入模。

3、在浇筑竖向结构的混凝土前,对结构底部应先浇以30—50mm厚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水泥砂浆,以保证混凝土在施工缝处的密实。

4、浇筑混凝土时,应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支撑和预留孔洞等的情况,当发生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进行处理。

5、防止混凝土的干缩和自身沉实而产生的表面裂纹,应在砼缝初凝前予以修整。

四、施工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

混凝土配合比确定---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的拆模---混凝土的缺陷处理

五、施工要求:

1、施工准备:

(1)混凝土工程正式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完成原材料的选定、复检工作,并应充分考虑试验周期和可能出现的原材料变化,尽早开展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工作。

(2)重要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应进行混凝土试浇筑,以便对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施工机具的适应性进行检验,对有代表性的混凝土结构内部混凝土温升过程进行测定,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3)仔细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等的紧固程度及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清理浇筑混凝土的面层。

(4)仔细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等的紧固程度及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清理浇筑混凝土的面层。

(5)对于桥梁、隧道或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在不同季节选择有代表性的结构进行试浇筑,并通过测温或计算分析,事先确定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温度参数的合理控制值。

2、操作工艺:

;

(1)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

①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混凝土原材料品质、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试配、调整等步骤选定。

②混凝土的坍落度宜根据施工工艺要求确定。

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应尽量选用低坍落度的混凝土施工。

坍落度测定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0)的规定。

③当混凝土的原材料品质、施工环境气温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调整。

(2)混凝土搅拌:

①混凝土搅拌前应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而引起的粗细骨料含水量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一般情况下每班抽测2次,雨天应随时抽测,并按测定结果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②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准确称量,其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

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和料等)±1%;外加剂±1%;粗、细骨料为±2%;拌合用水为±1%。

③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混凝土原材料应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进行计量。

计量后,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和料,搅拌均匀后加水并将其搅拌成砂浆,再向搅拌机投入粗骨料,充分搅拌后再投入外加剂,并搅拌均匀。

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严格的投放制度,对投放时间、地点、数量的核准等做出具体的规定。

一般而言,上述每一投料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少于3min。

当使用搅拌车运输时,可适当缩短搅拌时间,但不应少于2min。

④拌制第一盘混凝土时,可增加水泥和细骨料用量10%,保持水胶比不变,以便搅拌机持浆。

⑤冬季搅拌混凝土前,应先经过热工计算,并经试拌确定水和骨料需要预热的最高温度。

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预热方法,但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

当加热水还不能满足要求或骨料中含有冰、雪等杂物时,也可先将骨料均匀地进行加热,其加热温度不应高于60℃。

水泥、外加剂及掺和料不得直接加热,可在使用前运入暖棚进行预热。

(3)混凝土的运输

①混凝土的运输宜采用内壁平整光滑、不吸水、不渗漏的运输设备进行运输。

当长距离运输混凝土时,宜采用搅拌车运输;近距离运输混凝土时,宜采用混凝土泵、混凝土料斗或皮带运输。

②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应适合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保证浇筑过程连续进行。

运输过程中,保证混凝土不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现象。

当出现以上情况后,应进行二次搅拌,不得再次加水。

③采用机动车运输混凝土时,运输道路、车道板或行车轨道等设备应平顺、牢固。

混凝土装载厚度不应小于400mm。

④用手推车运输混凝土时,道路或车道板纵坡不宜大于15%。

⑤用吊斗运输混凝土时,吊斗出口到承接面间的高度不得大于2m。

吊斗底部的卸料活门应开启方便,并不得漏浆。

⑥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时,运输过程中宜以2~4r/min的转速搅动。

运输车每天使用后应清洗干净。

⑦采用泵送混凝土时,除应按《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的规定,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根据施工进度安排,保证连续供料;

b混凝土泵的运输能力应与搅拌机械的能力相适应。

c混凝土泵的型号可根据工程情况、最大泵送距离、最大输出量等选定。

d混凝土泵的位置应靠近浇筑地点。

泵送下料口应能移动。

e配置输送管时,应缩短管线长度,少用弯头。

输送管应平顺,内壁光滑,接口不得漏浆。

f泵送管路起始水平管段长度不应小于15m。

除出口处可采用软管外,其他部位不得采用软管,且输送管不得与模板和钢筋接触。

g向下泵送混凝土时,管路与垂线的夹角不宜小于12度。

h泵送混凝土前,应先用水泥浆或与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粗骨料减少50%的混凝土通过管道。

并不得吸入空气。

i冬季施工时,应对输送管采取保温措施。

夏季施工时,应将输送管遮盖、洒水、垫高或涂成白色。

(4)混凝土的浇筑:

①浇筑混凝土前应做如下准备:

a制定浇筑工艺,明确结构分段分块的间隔浇筑顺序(尽量减少后浇带或连接缝)和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措施。

b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研究确定必要的降温防裂措施。

c仔细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的紧固程度和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等,并制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以提高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尺寸的质量保证率。

d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应至少为4个/㎡,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保护层垫块的尺寸应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其形状(宜为工字形或锥形)应有利于钢筋的定位,不得使用砂浆垫块。

当采用细石混凝土垫块时,其抗渗能力和抗压强度应高于本体混凝土,且水胶比不大于0.4。

②浇筑混凝土应符合下列一般规定:

a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不宜超过30℃。

应避免模板和新浇筑混凝土受阳光直射,控制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不超过40℃。

b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期施工处理,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

c在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条件下,可采取场地洒水、喷雾、挡风等措施,或在此时避免浇筑有较大暴露面积的构件。

d浇筑时应定时测定混凝土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环境参数变化及时调整养护方式。

e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其分层厚度(指捣实后厚度)应根据搅拌机的搅拌能力、运输条件、浇筑速度、振捣能力和结构要求等条件确定,下表中的数值可供参考,但混凝土最大摊铺厚度不宜大于400mm,泵送混凝土的最大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0mm。

混凝土的浇筑层厚度

振捣方法

浇筑层厚度(cm)

插入式振捣

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表面振动

无筋或配筋稀疏的结构

25

配筋较密的结构

15

附着式振动

30

f在浇筑完成的下层混凝土上再浇筑新混凝土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

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

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层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

g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

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

对不同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胶比和外加剂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

当允许间歇时间已超过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同时应留置施工缝,并作出记录。

施工缝的平面应与结构的轴线向垂直,施工缝处应埋入适量的接茬片石、钢筋或型钢,并使其体积露出前层混凝土外一半左右。

h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的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20℃。

i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需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j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位移时,应及时处理。

k浇筑混凝土时,应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③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a从高处直接倾卸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b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辅助下落。

c串筒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m。

④在混凝土施工缝处接续浇筑新混凝土时,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a.应凿除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但凿除时,处理层混凝土需达到下列强度:

(1)用水冲洗凿毛时,须达到0.5MPa;

(2)用人工凿除时,须达到2.5MPa;

(3)用风动机凿毛时,须达到10MPa。

b.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存有积水。

在浇筑新混凝土前,对垂直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刷一层水泥净浆,对水平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铺一层厚10~20mm、水胶比比混凝土略小的1:

2水泥砂浆,或铺一层厚约30mm的混凝土,其粗骨料宜比新浇混凝土较少10%。

c.对于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稀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在施工缝处补插锚固钢筋。

钢筋结构不小于16mm,间距不大于20mm。

d.施工缝为斜面时,旧混凝土应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

e.施工缝处理后,须待处理层达到1.2MPa后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

当结构物为钢筋混凝土时,处理层混凝土不得低于2.5MPa。

混凝土达到上述抗压强度的时间宜通过时间确定。

(5)混凝土振捣:

①混凝土浇筑工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用其均匀密实。

振捣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垂直点振。

混凝土较粘稠时,应加密振点分布。

②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

③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0~100mm距离。

b.当振动完毕需变换振捣棒的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置时,应边振动边竖向缓慢提出振动棒,不得将振捣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不得用振捣棒驱赶混凝土。

c.表面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能覆盖已振动部分的边缘。

d.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秒,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出现浮浆为度。

e.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部件。

④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

抹面时严禁洒水,并应防止过度操作影响混凝土表面质量。

(6)混凝土养护:

①混凝土的养护包括自然养护和蒸汽养护。

混凝土养护期间,要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尽量减少表面混凝土的暴露时间,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可采用草帘、塑料布等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

暴露面保护层混凝土初凝前,应卷起覆盖物,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2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此时应注意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②混凝土的蒸汽养护可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

静停期间应保持环境温度不低于5℃,浇筑结束4~6h且混凝土终凝后方可升温。

升温速度不宜大于10℃/h。

恒温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大不得超过65℃。

恒温养护时间应根据构件脱模强度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等通过实验确定。

降温速度不宜大于10℃/h。

③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或通蒸汽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失水干燥。

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h~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再按表1的要求继续保湿养护至规定龄期。

④混凝土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应对混凝土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裹。

包裹期间,包裹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

有条件地段应尽量延长混凝土的包裹保湿养护时间

⑤混凝土终凝后的持续保湿养护时间可参照表1规定执行。

不同混凝土潮湿养护的最低期限表1

混凝土

类型

水胶比

大气潮湿(RH≥50%),

无风,无阳关直射

大气干燥(RH<50%),

有风,阳关直射

日平均气温T(℃)

潮湿养护期限(d)

日平均气温T(℃)

潮湿养护期限(d)

胶凝材料中掺有矿物掺和料

≥0.45

5≤T<10

21

5≤T<10

28

10≤T<20

14

10≤T<20

21

20≤T

10

20≤T

14

<0.45

5≤T<10

14

5≤T<10

21

10≤T<20

10

10≤T<20

14

20≤T

7

20≤T

10

胶凝材料中未掺矿物掺和料

≥0.45

5≤T<10

14

5≤T<10

21

10≤T<20

10

10≤T<20

14

20≤T

7

20≤T

10

<0.45

5≤T<10

10

5≤T<10

14

10≤T<20

7

10≤T<20

10

20≤T

7

20≤T

7

⑥在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⑦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

养护期间混凝土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20℃(截面较为复杂时,不宜超过15℃)。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制定严格的养护方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设计要求。

⑧混凝土在冬季和炎热季节拆模后,若天气产生骤然变化,应采取适当的保温(寒季)隔热(夏季)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

⑨混凝土拆模后可能与流动水接触时,应在混凝土与流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前采取有效的保温保湿养护措施养护,养护时间至少14d,且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75%以上的设计强度。

养护结束后应及时回填。

(7)混凝土的拆模:

①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混凝土拆模时还应考虑混凝土的温度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

③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

④当拆除拱架、拱圈及跨度大于8米的梁式结构的模板时,应按设计要求程序进行。

⑤拆除临时埋设于混凝土中的木塞和其他预埋部件时,不得损伤混凝土。

⑥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

⑦拆除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8)混凝土的缺陷处理:

①混凝土拆模后,如表面有粗糙、不平整、蜂窝、空洞等不良外观时,应认真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时报告监理和业主,不得自行处理。

②当混凝土缺陷经分析不危及结构或构件的使用性能,可采用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技术方案进行修补处理。

③修补后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应不低于本体混凝土。

六、劳动组织:

劳动力组织方式:

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混凝土浇筑工程主要以混凝土工和瓦工为主,人员的数量应根据工程的规模、工程量的大小以及确定的施工方案进行合理配置,但必须满足工期要求,且必须配备负责人、工班长、技术人员、专职安全员。

七、材料要求:

详见原材料准备及材料要求。

八、设备机具配置:

主要机具:

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搅拌车、混凝土泵、料斗、小推车、混凝土振捣棒、铁锹、试模、坍落桶等。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工程的设备机具进行施工,机具数量根据施工方案确定。

九、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及检验

1、一般规定:

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分施工前检验、施工过程检验、施工后检验。

施工前检验项目应全部合格后方可施工;施工过程检验项目出现不合格时,应分析原因。

及时调整,待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施工后检验项目应和施工前、施工过程检验项目共同作为质量评定和验收的依据。

结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除相关专业验收标准有特殊规定外,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结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轴线位置

基础

20

每边尺量不少于2处

梁、柱、板、墙

10

2

表面平整度

8

2m靠尺和塞尺测量不少于3处

3

高程

基础

±30

测量不少于2处

梁、柱、板、墙

±10

4

垂直度

1/1000

吊尺尺量

5

截面尺寸

20~0

尺量不少于3处

6

梁、桁架的拱度

5~-2

拉线尺量

7

预留孔洞

中心位置

15

尺量

尺寸

10~0

8

预留件中心位置

5

尺量

十、安全环保要求:

1、安全要求:

(1)混凝土搅拌开始前,应对搅拌机及配套机械进行无负荷试运转,检查运转正常,运输道路畅通,然后方可开机工作。

(2)搅拌机运转时,严禁将锹、耙等工具伸入罐内,必须进罐扒混凝土时,要停机进行。

工作完毕,应将拌筒清洗干净。

搅拌机应有专用开关箱,并应装有漏电保护器,停机时应拉断电闸,下班时电闸箱应上锁。

(3)采用手推车运输混凝土时,不得争先抢道,装车不应过满;卸车时应有挡车措施,不得用力过猛或撒把,以防车把伤人。

(4)使用井架提升混凝土时,应设制动安全装置,升降应有明确信号,操作人员未离开提升台时,不得发升降信号。

提升台内停放手推车要平稳,车把不得伸出台外,车轮前后应挡牢。

(5)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振动器进行试运转,振动器操作人员应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振动器不能挂在钢筋上,湿手不能接触电源开关。

(6)混凝土运输、浇筑部位应有安全防护栏杆,操作平台。

(7)用电应按三级配电、二级保护进行设置;各类配电箱、开关箱的内部设置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开关电器应标明用途。

所有配电箱应外观完整、牢固、防雨、箱内无杂物;箱体应涂有安全色标、统一编号;箱壳、机电设备接地应良好;停止使用时切断电源,箱门上锁。

(8)施工用电的设备、电缆线、导线、漏电保护器等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漏电保护器要经常检查,动作灵敏,发现问题立即调换,闸刀熔丝要匹配。

(9)电动工具应符合有关规定,电源线、插头、插座应完好,电源线不得任意接长和调换,工具的外绝缘完好无损,维护和保管由专人负责。

(10)现场施工负责人应为机械作业提供道路、水电、机棚或停机场地等必备的条件,并消除对机械作业有妨碍或不安全的因素。

夜间作业应设置充足的照明。

(11)机械进入作业地点后,施工技术人员应向操作人员进行施工任务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操作人员应熟悉作业环境和施工条件,听从指挥,遵守现场安全规则。

(12)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集中精力正确操作,注意机械工况,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或将机械交给其他无证人员操作。

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或操作室内。

(13)实行多班作业的机械,应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接班人员经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工作。

(14)机械不得带病运转。

运转中发现不正常时,应先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使用。

(15)机械在寒冷季节使用,应符合《建筑机械寒冷季节的使用》规定。

(16)使用机械与安全生产发生矛盾时,必须首先服从安全要求。

2、环保要求:

(1)应在施工前,做好施工道路规划,充分利用永久性的施工道路。

路面及其余场地地面宜硬化,闲置场地宜绿化。

(2)施工垃圾使用封闭的专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散造成扬尘。

(3)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尽量安排库内存放。

露天存放时宜严密苫盖,卸运时防止遗洒飞扬。

(4)混凝土运送罐车每次出场应清理下料斗,防止混凝土遗洒。

(5)现场搅拌机前台及运输车辆清洗处应设置沉淀池。

废水应排入沉淀池内,经二次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线或回收用于洒水降尘。

未经处理的泥浆水,严禁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

(6)现场使用照明灯具宜用定向可拆除灯罩型,使用时应防止光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