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汤普森钢琴教程第三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9174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9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汤普森钢琴教程第三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汤普森钢琴教程第三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汤普森钢琴教程第三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汤普森钢琴教程第三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汤普森钢琴教程第三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汤普森钢琴教程第三册.docx

《小汤普森钢琴教程第三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汤普森钢琴教程第三册.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汤普森钢琴教程第三册.docx

小汤普森钢琴教程第三册

小汤普森钢琴教程第三册

 

小汤普森钢琴教程

 

第三册

 

钢琴教学分享

 

作者:

betterave

 

第一首旋律

教学方法探讨:

如何让学生理解乐句,可以让孩子唱一支童谣,每次唱出来的都是一句话而不是一个一个单独的字,每句话之间都需要喘口气。

钢琴的演奏跟唱歌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乐器来唱歌。

演奏技巧:

1.书上给出的那段话比较好,两个乐句的强弱一定有所不同的,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对比,相似的两段旋律放在一起一定是用来对比的。

2.乐句用一个大连线来表示,连线结束的地方可能相当于作文里面的逗号(第一乐句结束),可能相当于作文里的句号(几个乐句表达的旋律结束)。

每个乐句结束,要通过抬小臂带动手腕和手完全放松的提起来,准备下一个乐句的演奏。

3.书中提到Interpretation,演奏是根据本人对乐曲的理解去解释和表演。

正因为此,我们会听到有N个版本演奏贝多芬的命运,我们会特别偏好某个人对某个作品的诠释。

只是弹奏出音符和上面标记的强弱等要求,通过计算机软件(eg.overture)就可以做到的事。

常见错误:

NA

音乐处理:

优美地,两个乐句根据演奏者的感受要有所不同。

我倾向于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展开,

 

第三首无事空忙

教学方法探讨:

NA

演奏技巧:

1.仍然在练习乐句:

每个乐句抬手(相当于唱歌时的气孔),但不要有多余的空拍,也就是抬手不要占拍子。

2.记住下面几个术语,piano也是钢琴的意思(顺便学英语了):

开始学习用手指去控制钢琴的音量了,力量的控制上面讲过了不再赘述,这一点又是要慢慢通过练习体会的。

中强mf(mezzoforte);中弱mp(Mezzopiano);强f(forte);弱p(piano)

3.最后一行以piano结尾,可以弹的稍稍渐慢结束,给人感觉是消失的。

常见错误:

乐句之间因为抬手而多出了拍子:

解决办法就是大声数拍,抬手的动作要有准备的快。

音乐处理:

这个曲子让我想起了莎士比亚的muchadoaboutnothing。

两个人吵嘴架,互不相让,但最后也没吵出结果,悻悻地离去。

又或是小孩子忙来忙去团团转最后也不知道在干什么。

这种无聊的有趣在每行重复旋律的前两小节有体现。

扩展知识:

Forte这个词在音乐中指强音。

我曾经做过一个项目,美国人把项目命名为forte,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就想起了音乐术语中的forte,然后感慨这个词无比传神的表达了项目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这个项目是整个团队的强音,这个命名强过国内企业一些平淡的项目命名(比如一堆词的缩写,让人云里雾里)。

再举个例子就是管弦乐队orchestra,又被美国人用到八竿子打不到的一个系统的名字里,一个管理订单的系统,叫做orderorchestra,不得不说这个名字起得好,又是传神的表达了这个系统不但可以让订单管理的有序,而且还能达到和谐和完美的程度。

这种跨界的使用词汇真的很巧妙,我们学习英语要借鉴一下。

第四首有些人

教学方法探讨:

这一课开始提出了手腕断奏的概念,其实有了之前的准备工作(之前一直在要求学生按照手腕断奏的方式去弹奏),这一概念的引入就是水到渠成的,老师稍作总结即可。

演奏技巧:

1.Allegretto轻快活泼,小快板,这个音乐术语将会在未来的无数个曲目中看到,让学生记住它。

这个术语在节拍器上面有对应的档位,可以知道它要求的速度大概是多少。

2.提醒学生看到了上一课学到的mp与mf要如何弹奏?

3.断奏的抬手是最好的放松手腕的机会,是由小臂先提起来带动手腕和手抬起来的,手腕和手是被动的抬起来,只有小臂是用力了的,手腕和手是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被带起来的。

常见错误:

断奏的时候手腕紧张,僵直,像打羽毛球一样,最后手指落在琴键上看起来就像鸡啄米一样是错误的。

注意放松,多用慢动作练习,慢慢提速。

音乐处理:

这个曲子让我想起了莎士比亚的muchadoaboutnothing。

两个人吵嘴架,互不相让,但最后也没吵出结果,悻悻地离去。

又或是小孩子忙来忙去团团转最后也不知道在干什么。

这种无聊的有趣在每行重复旋律的前两小节有体现。

扩展知识:

关于慢练这个方法,我相信自古至今都是如此。

我本人在老师“碎碎念”了好几年之后,忽然顿悟慢练的重要性,如果老师早几年就告诉我这一点是那么那么的重要,我就不会几年后才知道老师说的让我耳朵起茧子的话竟然是如此关键。

推荐大家看《红色小提琴》,我太喜欢这部电影了(不知道在大陆是不是jin片),并且因为看了这部电影,我爸爸送了我一把小提琴作为圣诞节礼物。

说远了,推荐这个电影是因为其中有一段讲述孤儿院的那个天才小提琴手在大师的调教下如何把一首曲子练到异常快速的。

开始孩子的速度是比较慢的,然后用节拍器一档一档的提速,再次印证了慢练是提速的关键。

第五首在大堤上

教学方法探讨:

NA

演奏技巧:

1.Allegro快板,帮助学生区分它和Allegretto。

2.变换手位,只要提前做好准备,变换手位没有什么困难的。

3.第一、二结尾:

俗称一房子二房子,先从头弹到一房子,弹到一房子的反复记号,然后再从头开始弹,跳过一房子,直接弹二房子。

4.注意乐谱中的强弱记号。

常见错误:

NA

音乐处理:

略带抒情地。

扩展知识:

NA

 

第六首日出

教学方法探讨:

NA

演奏技巧:

1.Andantino,<意>小行板,微急的节拍或曲子。

帮助学生复习之前接触过类似的音乐术语。

2.<和>,渐强和渐弱。

相比f和p,这两个符号对强弱的标记更加细致了,有一个渐渐的过程,力度逐渐增加和减小,刚开始还没熟练掌握触键技巧的时候很难做到这一点,只要有这个意识就可以了。

类似Crescendo(cresc.)渐强和decrescendo(decresc.)减弱。

3.Legato,连惯地,连奏地。

该曲前两行右手应该不间断地演奏,虽然没有画乐句,但是前两行是一个大乐句,后两行是第二个大乐句,乐句之间要抬手。

4.F大调,全曲降si,注意不要错音。

实际上按首调的概念来说,应该是532123开头的。

5.第三行第三小节用到4指弹奏黑键降si,并且是八分音符,很容易弹的含混不清或不均匀,要慢练。

常见错误:

NA

音乐处理:

全曲中的mp到mf到P到<到>这些强弱记号给乐曲带来了起伏感,两个乐句之间抬手“喘气”,第二乐句相对第一乐句带了一点变奏,虽然大体旋律相同,但又有所不同。

曲子要弹的精神饱满充满生机。

扩展知识:

NA

第七首气走黄鼠狼

教学方法探讨:

落滚这个词描述的很形象,这一系列动作都是小臂带动手做出来的,不是手指的动作。

带着孩子在不摸琴的情况下,感受小臂在落滚动作中的轨迹,然后再把手放在琴上体会。

演奏技巧:

1.Moderato,中速。

帮助学生复习之前接触过类似的音乐术语。

2.落滚的练习,连线下的最后一个音较短,因为触键之后手很快抬起,听起来有一点像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走路的感觉。

3.注意音符上标记了一点,是跳音,声音弹的短促,但这种短促不是手指不敢去多按一会琴键,而是瞬间的力量被琴键反弹回来的感觉。

4.倒数第四小节,音符虽然在高音谱号上,但是用左手弹的,上面同时标有重音记号和跳音记号,瞬间击琴键的力量要有比较大的爆发力。

常见错误:

NA

音乐处理:

非常顽皮有趣的小曲子,落滚和跳音穿插在一起的变换让曲子充满了调皮的趣味。

扩展知识:

NA

 

第八首布基伍基模式

教学方法探讨:

音乐的学习并不是每周在老师那里上课,应该是融入到每天的生活中,早点给孩子接触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在上课的时候由老师点醒并串成一个知识体系是最好的。

演奏技巧:

1.AllegroModerato,有节制的快板。

帮助学生复习之前接触过类似的音乐术语。

2.同样是落滚的练习,左手的落滚是连续不间断的,表现出来与上一首完全不同的风格。

第三行开始进入了第二声部,右手的演奏是深沉而且有歌唱性的,右手是旋律,左手的旋律变成伴奏。

3.rit的全名是ritardando,渐慢的意思。

4.最后两个音符是左手和右手构成的落滚,不要弹成断开的两个音。

常见错误:

落滚常犯的做错因人而异,教师针对个体进行纠正。

音乐处理:

这首曲子很像二声部的无伴奏合唱,低音部的人一直哼唱同一段旋律,连贯、重复而滚动地,第三行开始,高声部的人开始非常有歌唱性的领唱起来。

扩展知识:

布基伍基(BoogieWoogie)是20世纪60年代节奏摇滚(BluesRock)的一个重要的支流,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对这种音乐情有独钟。

与一般的节奏摇滚不同的是:

绝大多数节奏摇滚强调音乐的即兴表演,而布基伍基侧重于表现音乐的技能,所以布基伍基是一种炫技性极强的音乐。

几乎所有的布基伍基音乐都以相同的4/4拍的速度演奏(大约在每拍160左右)。

在听觉上,这种音乐基本上以同样的紧张度自始至终,因此它在情绪上仍然是稳定的,并且这种稳定性还表现在其始终不渝的打击乐后置重音。

不同的布基伍基乐队之间的最主要区别仅仅在于他们各自打击乐强度的不同。

钢琴、老式的电吉它、传统的吉它、传统贝斯和电贝斯是最常见的乐队配置,铜管乐有时也不失时机地客串一些片断,但决不喧宾夺主。

第九首知更鸟

教学方法探讨:

NA

演奏技巧:

1.复习Allegretto轻快活泼,小快板。

帮助学生复习之前接触过类似的音乐术语。

2.F大调,全曲降si。

3.Crescendo(cresc.)渐强,相对的decrescendo(decresc.)减弱。

类似之前学过的<和>,渐强和渐弱。

4.注意曲目中的强弱变化。

5.继续复习落滚,经过几首曲子的练习,现在应该已经能够准确的完成落滚的动作。

6.第二拍经常是空拍,容易拍子不准,要数拍子。

 

常见错误:

空拍比较多,容易拍子不准,要大声数拍子。

有时候孩子在数拍子的时候经常数出来的拍子是跟着手的节奏数的,也就是嘴巴跟着手跑了,这时候可以用节拍器帮忙。

音乐处理:

之所以曲子里很多空拍,是为了模仿小鸟一跳一跳的动作。

平时带孩子看小鸟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注意小鸟是双脚一起跳的,而不是像鸡那样一前一后的走路。

前两行是小鸟在悠闲的跳跃,第三行左手开始出现一段歌唱性的旋律是半音下行,以一个延长记号结束。

最后一行继续悠闲的跳跃。

第三行的左手要弹成legato连贯,并且突出左手旋律。

全曲是清新活泼的。

扩展知识:

有兴趣的话可以带孩子一起去查一查知更鸟的图片、习性和分布情况,可以扩展小孩的知识。

第十首跳曳步舞

教学方法探讨:

学习半音、全音,孩子只要知道什么是半音全音,感受到半音全音的音响效果即可。

半音的效果可对比四度五度的音程比较,什么样的音程带来紧张感,什么样的音程带来和谐感。

学完半音和全音,老师可以跟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小测验,给予一定的小奖励(我不太赞成一直以物质作为奖励,那样会让孩子认为物质的东西很重要,我记得看过一篇谈美国教育的文章,提到在美国教育里面给孩子的奖励是各式各样的,大体的分类有让孩子获得成就感或者荣誉感,比如可以使用老师的某件教具或要求老师演奏某个曲目)。

我的教案里谈及技术的东西没有占很大比重,因为我认为技术的东西要在上课的时候让孩子不知不觉中渗透给孩子,而不是说教一样讲给孩子,每个孩子在学习新的技术也会犯各种不同的错误,老师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也是老师存在的意义,至于写出来的都是一些已知的规范。

学习音乐是一件快乐的事,要在欣赏美和音乐的故事带来的乐趣中学习。

演奏技巧:

1.半音:

相邻的两个琴键组成半音,它带给人的感觉通常是紧张不安、不和谐的烦躁的。

两对特别的半音是mi和fa,si和do,因为它们之间没有黑键,它们就是相邻的两个琴键了。

2.全音:

两个半音组成全音,或者说间隔一个琴键的两个琴键组成全音。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对白键半音,其它的相邻白键都组成全音。

另外还有两个夹着一个白键的黑键也构成全音。

3.复习Moderato,中速。

帮助学生复习之前接触过类似的音乐术语。

4.右手部分因为在低音区所以仍然使用低音谱号。

5.三音连线:

仍然是落滚的方式弹奏,只是在两个音之间加入一个音,这个音如同两边音的一个过渡音。

6.左手的断奏加上右手的三音连线,断奏与连奏交替。

7.注意曲子中的强弱符号。

常见错误:

有时候右手部分高音谱号换成了低音谱号孩子容易把低音谱号当成高音谱号来认谱。

音乐处理:

同一个音型不断反复,两段唯一的区别是结尾的两小节有所不同。

忽然让我想起来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面,皇上随口说的三句话和刘罗锅补充最后一句那首打油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落在草丛都不见”。

在这种有点“枯燥”的重复中又有小小的变化。

曲子略显古板和严肃,但节奏感要强。

扩展知识:

布基伍基(BoogieWoogie)的介绍见第八首。

第十一首影子舞

教学方法探讨:

交叉手弹奏,给孩子营造一种能够交叉手演奏自己很棒的感觉,让孩子充满期待的学习这首曲目。

演奏技巧:

1.Animato,有生气的;精神焕发地;活跃的。

帮助学生复习之前接触过类似的音乐术语。

2.注意三音连线的演奏:

仍然是落滚的方式弹奏,只是在两个音之间加入一个音,这个音如同两边音的一个过渡音。

3.第二行的跳音是以一个落滚结尾的,对比要明显。

4.最后一行是全曲最难的部分,要想达到前面三行的速度要多加练习,可以先分手弹熟了再双手弹。

尤其是最后三拍,左手是三音连线,右手是跳音,很容易两只手同时跳音或同时连奏了。

 

常见错误:

NA

音乐处理:

两段,每段的第一行是相同的,仿佛是一系列连贯的动作,变化在第二行和第四行上面,活跃的情绪是在这两行里面表现的。

全曲富有生气,活跃地。

扩展知识:

跟大一些的孩子推荐电影《莫扎特传》(Amadeus),曾获得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其中有一段莫扎特躺在琴凳上交叉手演奏,比较有趣。

整个电影里贯穿了莫扎特的音乐。

 

第十二首玩杂耍的人

教学方法探讨:

大调音阶的概念直接跟小孩子说有点枯燥,可以就孩子接触到的C大调F大调G大调三个音阶入手先让他们记住这三个即可,其它的由这三个或者说由C大调类推。

之所以不强调这些概念,一是孩子太小,有的理解不了,或者老师说不到半分钟孩子就走神了,觉得枯燥,二是有了CFG三个大调的感性认识,等孩子需要用到大调音阶的时候自然有这个能力去系统的了解。

让学生记住大调音阶的“效果”,老师可以弹奏大小调混合的音阶,让学生指出来哪个是大调音阶。

演奏技巧:

1.音阶:

可以用台阶上楼梯的比喻告诉孩子,音也可以组成一个台阶,上楼下楼,由此引出音阶的定义(见书上定义)。

2.大调音阶:

就是3-4和7-8出现半音的,以CFG大调为例,让孩子听一听大调音阶的感觉,老师可以故意弹成小调音阶,让学生指出来哪一个是大调音阶。

3.C这个符号表示4/4拍,是另一种写法。

4.G大调,升fa。

5.复习Allegro,反复的对这些音乐术语加深印象,是培养孩子对这些乐谱帮助演奏的术语敏感性。

6.L.h是lefthand的缩写,用左手演奏。

相对的r.h就是righthand缩写,用右手演奏。

7.G大调的音阶部分分成了两只手弹,但是乐谱中的连线没有断开,所以两只手要连贯的演奏出一只手的效果。

8.Re#dore#dore,这段旋律是一个大连线,左右手连贯的弹奏,给人感觉是一只手弹奏出来的一样。

9.最后四小节一定数准拍子,而且把连线和跳音区分开。

10.注意曲目中的强弱记号。

常见错误:

1.一个连线下的音符断开了,要慢练,逐渐加快。

2.最后四小节拍子不准,大声数拍子,必要时用节拍器,或者老师帮忙数拍。

音乐处理:

两段,每段的第一行是相同的,仿佛是一系列重复的动作。

最后四小节仿佛杂耍的人看起来马上要目不暇接接不住空中的东西了,但最终仍然接到了。

全曲有趣活泼。

扩展知识:

小时候经常玩两只手扔三只橘子的游戏。

可以跟孩子玩一玩这个小游戏。

第十三首杂技演员

教学方法探讨:

NA

演奏技巧:

1.复习大调音阶的概念,让孩子熟悉一下F大调音阶。

2.Allegroanimato:

有生气的活泼的。

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术语,对于这种组合的术语只要记住单个术语的意思就够了。

3.每行前两小节的连线是由左右手组合弹出来的F大调音阶,两只手要弹的像一只手弹出来的一样连贯,中间一定不能断开。

4.F大调,降si。

5.注意每一行开头都标注了强弱记号,反复的对这些音乐术语加深印象,是培养孩子对这些乐谱帮助演奏的术语敏感性。

6.第一行第三小节是左右手都标记的跳音记号,两个点点连在一起经常被孩子问到音符上两个点是什么意思,其实只是左右手的跳音记号比较近而已。

常见错误:

NA

音乐处理:

音阶部分是杂技演员的连贯动作,跳音部分是一些分散的动作,连贯与跳音穿插在一起形成了活泼有趣的节奏。

扩展知识:

NA

 

第十四首我爱律动

教学方法探讨:

又提到切分音了,在第一册接触过的ragtime给学生串起来总结一下。

演奏技巧:

1.复习切分音:

改变乐曲中强拍上出现重音的规律,使弱拍或强拍弱部分的音,因时值延长而成为重音。

此曲中第二小节的切分音第二拍的音本身也标记为强音了。

这种短长短的节奏产生了一种摇摆的感觉。

2.Allegro:

快板。

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术语。

3.复习:

C这个符号表示4/4拍,是另一种写法。

4.大声数拍子。

5.切分音的小节最后一个音跟下一小节的第一拍形成一个落滚,要注意弹出来。

6.注意乐谱中的强弱记号。

常见错误:

NA

音乐处理:

两段式的结构,切分音表现出来的摇摆加上跳音表现出来一种“律动”。

节奏感要很强。

扩展知识:

《1900传奇》(legendof1900)电影(第一册ragtime那首里提到过)里面小号手为了在轮船上谋一份工作,吹了一首爵士乐引起了船上领班的注意,当时那个领班的露出一口大板牙兴奋的说了一句“It’sJazz!

”,小号手就被破格录用了。

可见当时Jazz的魅力有多大。

电影里很多爵士乐,其中斗琴的情节还被周杰伦借用到了电影《不能说的秘密》中。

 

第十五首部落舞

教学方法探讨:

汤普森是有多爱印第安舞啊,第一册出现的旋律现在作为这首曲子的伴奏并且增加了和弦使之更加丰满。

这首曲子重点在于力量的控制上,可以让孩子试着去唱一段强弱不同的音来感受这种“明暗”的变化,从而再用双手来演奏出这种效果。

演奏技巧:

1.Allegro:

快板。

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术语。

2.复习:

C这个符号表示4/4拍,是另一种写法。

3.有了左手的“打拍子”,这首曲目倒是可以不用张开嘴巴数拍子了。

4.第一二小节是一个引子,mp中弱,但第一拍重音,第2-4拍弱音仍然要弹出来。

同样注意后面的mf,f,pp这些是控制整个曲目音量的,但单独从小节来看,第一拍重音后三排弱音是贯穿始终的。

5.左手是和弦,右手是单音,很容易被左手喧宾夺主。

左手的和弦弹轻巧些,右手旋律弹的重一些,突出一些。

6.左手如何放松手腕,并且能在弱音的弹奏上控制音量是一个难点。

我之前提到过如何演奏弱音能让弱音的演奏不是飘飘的,而是同样音是很实在的。

弱的跳音可以是轻盈的跳跃(琴键弹到底被琴键反作用力弹回来),重的跳音手距离琴键高一点位置落下来(物理上讲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瞬间击琴键的力量大一些),自始至终,手腕都是很放松的,如果不能放松就慢练,练好慢动作再加速。

7.右手的旋律也是有跳音,有连线的,注意弹奏的时候连线部分不要跟着右手一起弹成了跳音。

常见错误:

左手和弦的演奏。

音乐处理:

开头两小节引子,引出旋律,节奏感极其强烈(表现在左手部分),右手弹奏出一段诡异而又节奏很有力的旋律,配合着神秘的左手伴奏(左手的强弱弱弱给人以诡异神秘的感觉),最终渐渐消失在黑色的夜幕中,以一个低八度音(仿佛黑暗中最后消失的一个篝火的亮点)结束。

扩展知识:

NA

第十六首蛋糕竞走

教学方法探讨:

这首曲子是主要是复习,同时教师与学生合奏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演奏技巧:

1.Allegro:

快板。

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术语。

2.复习:

C这个符号表示4/4拍,是另一种写法。

3.G大调,全曲升fa。

4.切分音的复习。

5.注意数拍。

6.注意强弱记号、连线和跳音。

7.第二行最后一小节右手,和最后一小节左手是一个落滚。

常见错误:

拍子。

音乐处理:

像ragtime那样演奏出摇摆的味道和极强的节奏感。

扩展知识:

"步态舞"的英文原词是"Cakewalk".

可是,为什么将"cake"(蛋糕)和"walk"(走步)这两个词连在一起用呢?

原来,"步态舞"起源于美国黑人的一种快速走步竞赛,优胜者得到的奖品是糕饼,所以也称之为"糕饼竞赛".演化成舞蹈后,也称之为"糕饼舞".这就是"步态舞"的英文名称的由来.

顾名思义,catwalk让人联想到狭窄到只有猫儿才能通过的小道,而cakewalk肯定和蛋糕有点联系。

Cakewalk是美国人的创造,意为“步态竞赛”,是19世纪美国南部地区黑人的一种公共娱乐比赛,考较的是参赛者步法的熟练及姿势的优美程度,因对获胜者奖以蛋糕而得名。

可为什么要把蛋糕作为奖品呢?

这也算是一个传统吧。

早在古埃及时代,蛋糕就象征着很好的东西了,木乃伊身边总是会放一个装有啤酒和蛋糕的食物袋子,而在英国,俚语cakesandale(蛋糕和啤酒)也早已成为“美好生活”的象征。

正因为如此,在各种比赛中蛋糕经常会作为奖品出现,19世纪出现的俚语“takethecake”的说法就有“得奖,成为最佳者”的含义,尽管今天这个词组常被用来讽刺地表示“坏到极点”。

Cakewalk还可表示“不费吹灰之力的胜利,易于完成的事”,这种用法和拳击比赛有关。

在拳击场上,水平相差很大的对手之间要取胜是很容易的,这时的比赛更像是一场“优雅从容的”步态表演,而不是双方势均力敌时持续不休的血腥搏击。

来看一个例句:

Thedivingchampionshipwasacakewalkforher.(夺取潜水冠军对她来说太容易了。

第十七首和弦蹦蹦跳跳

教学方法探讨:

了解大三和弦、分解三和弦、和弦的转位,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接受程度决定讲解的深度,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演奏技巧:

1.大三和弦的定义,是三个音构成的和弦。

即大调音阶的1、3、5音组成。

让学生记住C大三和弦、F大三和弦和G大三和弦

2.分解三和弦:

三和弦以分解形式出现。

熟悉CFG三个大调的分解三和弦。

3.转位:

按住一个大三和弦,然后依次把最左边(低音部分)的音放到高八度的位置,就组成了三种形式的转位。

熟悉CFG三个大三和弦的转位。

4.乐曲中右手的和弦分别是什么大三和弦?

可以考考学生对上面知识点的理解。

5.前两行旋律在左手,后两行旋律在右手。

旋律部分弹的重一些,伴奏部分虽然是三和弦,但要弹得轻盈每个音要弹到底。

6.旋律部分对应另一只手弹奏的大三和弦来说是分解和弦。

常见错误:

和弦的弹奏,每根手指力度不均匀,或者和弦的音量太重压过旋律部分。

音乐处理:

顽皮有趣地。

扩展知识:

这部分的理论知识对以后学习即兴伴奏很重要。

 

第十八首分解和弦练习

教学方法探讨:

NA

演奏技巧:

1.Andantino,<意>微急的[地]。

2.Legato,连贯地。

连贯地演奏分解和弦的效果类似于用手指连续拨动几根琴弦,几个带有分解和弦的小节都要连续的弹奏出来,不能断开。

3.强弱记号,前两行渐强,到和弦的那两小节达到最强,然后下行渐弱,最后的和弦以弱音结束。

4.注意乐谱中标记的指法,初学钢琴要严格按照乐谱的指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