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983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基础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经济学基础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经济学基础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经济学基础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经济学基础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基础重点.docx

《经济学基础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重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基础重点.docx

经济学基础重点

[键入公司名称]

经济学基础

复习资料

 

Bobshen

2017-09-20

练习册重点与老师补充

经济学基础(单选题、填空题)例题一:

一、填空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和薄弱的经济基础,而其终点是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4.生产资料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5.通常人们把生产资料的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统称为生产资料的经营权。

6.生产资料所有制从本质说,就是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经济关系。

7.集体所有制,是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8.股份有限公司是指通过法律程序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本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9.实行股份制的企业将资本总额按金额划分为若干单位,由投资者来认购,投资者认购了股票,即成为该公司的股东。

10.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出资额为限承担公司责任。

11.股份合作制经济是采取了股份制一些做法的合作经济。

12.个体经济是在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小私有制经济。

13.私营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有制经济。

14.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时起作用的两种分配方式。

15.资本是能给所有者带来增值额的价值,是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基本要素。

16.经营收入一般分为经营性劳动收入、风险收入、机会收入等。

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决定了效率与公平必须兼顾。

18.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总目标是共同富裕。

19.市场经济为中性属性,它不是哪种社会制度的专利。

20.市场机制属于事后调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而离不开国家对市场的间接干预。

21.风险机制可以减少市场主体投资决策的盲目性。

22.市场信息包括生产信息、消费信息、投资信息和技术信息等。

23.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进出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等。

24.为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25.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

26.生产资料市场是指从事生产资料经营和经济活动的领域。

27.狭义的生产要素市场仅指劳动力、土地和资本三大要素市场。

28.资本市场是以资本商品作为交易对象的市场,它既是融资的场所,又是融资关系的总和。

29.资本市场是市场体系的中枢神经系统,在完整的市场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30.以技术商品和技术服务为交换对象的交易场所是技术市场。

31.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中居于主导地位。

32.作为供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愿意出售,二是有供给能力。

33.供给弹性大于1,即供给富有弹性。

这种情况表示,供给量的变动幅度大于价格的变动幅度。

供给弹性小于1,即供给缺乏弹性,这种情况表示,供给量的变动幅度小于价格的变动幅度。

34.内在经济是指如果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35.企业法人财产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和效益性的特点。

36.我国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表现为典型的政府直接控制模式。

37.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途径是构建现代公司企业的法人制度。

38.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司制企业有两种基本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39.社会保障制度以国家为主要发起人,维护整个经济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制度。

40.社会救助制度是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41.社会福利制度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42.优抚安置制度是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

43.我国现行的医疗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三足鼎立的复合式的医疗保障制度。

44.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是经济增长的延伸和扩展。

45.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是实现经济增长的物质前提。

46.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是第一生产力。

47.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投入,更要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48.根据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同,可把经济增长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方式。

49.在经济发展阶段既定的情况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决定于经济体制。

50.经济增长速度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物质财富和劳务的增长率。

51.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52.经济效益是劳动投入与有用劳动成果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53.工业化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换过程。

54.工业化包含着整个社会现代化的涵义,其中现代工业的产生与成长是核心内容。

55.工业化既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又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

56.霍夫曼系数越小,表明工业化水平越高。

57.乡镇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是科技进步。

58.以国内生产来代替进口是进口替代。

59.通过扩大出口来带动本国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的战略是出口导向战略。

60.一个国家的海关对进出其关境的物品所征收的一种税叫关税。

61.非关税壁垒是指关税以来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

二、单选题

1.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是在哪年提出的。

(1987年)

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1956年)。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100年)左右的时间。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在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6.“一化三改造”中的“一化”的含义是(工业化)。

7.“一化三改造”中的“三改造”的含义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生产力水平低)。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10.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11.社会主义最核心的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12.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最根本的区别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与资本主义私有制)。

13.评价一种所有制结构是否优越,唯一的标准是(是否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4.社会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经济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15.在我国现阶段的外资经济中,以契约式经营的企业是(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16.按劳分配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公有制)经济关系。

17.下列属于土地资源特性之一的是(稀缺性)。

18.同时投入不同地块的等量资本具有不同的生产率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是(级差地租I)。

19.在同一土地上连续投入同量资本具有不同生产率所形成的超额利润转换成的地租是(级差地租II)。

20.由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和土地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地租是(级差地租I)。

21.由集约经营而产生的地租是(级差地租II)。

22.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总目标是(共同富裕)。

23.以下关于奖金说法错误的是,奖金是(贯彻按劳分配的基本形式)。

正确的是(对劳动者超额劳动的物质鼓励、对职工为增加社会财富创造了有利条件而给予的奖励、贯彻按劳分配的一种补充形式)。

24.人类社会的三个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及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25.下列属于资源特征的是(稀缺性)。

26.下列属于资源特征的是(多用性)。

27.当把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叫做(机会成本)。

28.既可以将市场经济理解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经济体制)。

29.市场配置方式的作用特点之一是(自动调节)。

30.资源配置时,若机会成本大于实际收入,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最优)。

31.资源配置时,若实际收入大于机会成本,则表明资源配置(合理)。

32.市场配置资源的最大优点是(高效性)。

33.市场配置资源的特点是(自动调节和利益调节)。

34.在市场交易活动中,所有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

35.国家按照市场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规范市场主体的身份、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准则是(市场规则)。

36.用于约束和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使市场运行有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准则是(市场规则)

37.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劳动力商品)。

38.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追加一单位某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增加的总效用是(边际效用)。

39.边际效应的大小统消费者的消费数量(成反比)。

40.无差异曲线,也称(等效用曲线)。

4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

42.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

43.在无差异曲线上两种商品或劳务相互替代的比率,称之为(边际替代率)。

44.由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作用,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

45.消费者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能够购买的两种商品或劳务的最大组合,称之为(预算线)。

46.如某商品的价格上涨10%,需求量会减少30%,该商品(需求富有弹性)。

47.消费者按市场价格购买商品或劳务时,感受到的额外收益是(消费者剩余)。

48.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连续的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所得到的产量的增加是递减的,这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49.内在经济是指如果生产者在扩大生产规模时,由于(内部自身)因素所引起收益的增加。

50.生产规模扩大后,收益增加的幅度小于规模扩大的幅度,称作(规模收益递减)。

51.生产规模扩大后,收益增加的幅度大于规模扩大的幅度,称作(规模收益激增)。

52.供给弹性大于1,,即供给富有弹性,这种情况表示(供给量的变动幅度大于价格的变动幅度)。

53.一般来说,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产品增加供给容易,供给弹性(大于1)。

54.一般来说,资本密集型行业供给弹性(小于1)。

55.边际产量曲线必定通过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56.若边际产量小于零,则要素投入量增加,总产量会(减少)。

57.对生产者而言,(价格下降,富有弹性)使总收益增加。

58.对生产者而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当需求弹性大于1,即富有弹性时,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正确的是(当需求弹性大于1,即富有弹性时,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当需求弹性大于1,即富有弹性时,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当需求弹性小于1,即缺乏弹性时,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

59.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方向倾斜的曲线。

60.在等产量曲线上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比率是(边际技术替代率)。

61.如某产品的价格下降10%后,供给量会减少20%,该产品(供给富有弹性)。

62.如某产品的价格下降20%后,供给量会减少10%,该产品(供给缺乏弹性)。

63.等产量曲线又被称为生产的无差异曲线,以下表述错误的是(等产量曲线凹向原点),正确的是(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可能相交,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64.股份公司的监督机构是(监事会)。

65.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人数为(5)人。

66.可以通过向社会发型股票来筹集资本的是(股份有限公司)。

67.必须向公众公开披露财务状况的是(股份有限公司)。

68.1983-1986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两步利改税)。

69.1987-1991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