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练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9743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克思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克思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克思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克思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练习题.docx

《马克思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练习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练习题.docx

马克思练习题

一、单选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4、“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5、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6、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7、科学家尼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8、“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这种观点是()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9、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11、“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12、“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13、列宁说:

“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

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

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

”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

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

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14、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变是世界的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15、“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16、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17、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18、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总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总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19、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0、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它具有计量单位

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21、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23、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人民当家作主

24、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

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

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25、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

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的方式

2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

A、“代理制”

B、“个人联合”

C、“企业联合”

D、“参与制”

二、多选: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表明()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画饼不能充饥

2、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3、某山村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矾矿以来,办了三个矾矿厂。

由于没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每天排除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

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D、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4、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实制宜,因地制宜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5、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6、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7、“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

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

”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

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8、列宁说: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说明()

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线

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D、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

9、18、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

“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离可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

10、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

这表明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11、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

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

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面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12、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记录。

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

“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

”他说:

“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

”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

13、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的自然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

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14、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15、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这表明

A、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

B、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C、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D、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也不是商品

16、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

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B、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D、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

17、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

A、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B、竞争的手段有政治上的力量

C、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

D、竞争的范围除经济领域外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