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8297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6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6的乘法口诀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7~9的乘法口诀和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及乘除两步计算的习题。

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注重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学生已熟练掌握1~6的乘法口诀,并初步有了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利用口诀的特征,编制7~9的乘法口诀以及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非常重要,学生喜欢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使口诀的形成由抽象到具体。

另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方式。

  1.使学生经历7~9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熟记7~9的乘法口诀,会用7~9的乘法口诀进行有关的表内乘除法计算。

2.在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让学生在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进行有关的表内乘、除法计算。

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采用乘法和除法穿插安排、交替进行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乘法口诀,便于突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1~6的乘法口诀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分开安排的,主要是由于学生初次学习乘法和除法,理解乘、除法的含义有一定的困难,把乘法和除法分开进行,有利于分散难点。

当学生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除法后,编乘法口诀的策略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已经基本掌握,而且7~9的乘法口诀句数多、难度大、容易混淆,这时将乘、除法穿插安排,把记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结合起来,增加学生运用口诀的机会,能使乘法口诀及时得到巩固,既避免学生机械记忆,又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引导学生自己编制乘法口诀,获得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不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在学生已初步学会编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进一步掌握编乘法口诀的方法。

3.让学生把学过的乘法口诀系统整理成表,指导学生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在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探索规律、整理概括的能力。

1 7的乘法口诀1课时

2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1课时

3 练习十一1课时

4 8的乘法口诀1课时

5 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1课时

6 练习十二1课时

7 9的乘法口诀和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1课时

8 练习十三1课时

9 乘法口诀表1课时

10 乘除两步计算和练习十四1课时

11 复习1课时

7的乘法口诀。

(教材第70、第71页的内容)

1.结合具体情境,独立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交流谈论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编制7的乘法口诀。

正确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课件出示:

教材第70页例1图。

师:

同学们,喜欢拼图吗?

瞧,老师带来了什么?

(三角形拼成的小船)

师:

摆1只小船用几个三角形?

摆2只这样的小船要用几个三角形?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交流。

【设计意图:

由学生喜闻乐见的对话情境引入新课,拉近学生与数学学习的距离,使学生愿意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说一说,填一填。

师:

如果就这样继续摆下去,摆3只、4只……7只,分别需要几个三角形?

你能独立计算并完成下面的表格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70页表格。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表格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师:

在计算三角形个数的过程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1:

如果用乘法口诀计算,会算得更快。

生2:

按每次计算的结果,可以编制7的乘法口诀。

2.编口诀。

师:

现在就请大家在小组内结合前面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再想想刚才的表格计算过程,共同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关于7的乘法口诀。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完成7的乘法口诀。

让学生自由背诵7的乘法口诀。

3.记口诀。

师:

说说你是如何记忆7的乘法口诀的。

生1:

我知道“六七四十二”,那么7个7就比6个7多1个7,42+7=49,所以“七七四十九”,依此类推就容易记住7的乘法口诀了。

生2:

我是这样记住7×8的,因为6个7再加2个7就是8个7,也就是“六七四十二”中的42再加“二七十四”中的14就是56,所以“七八五十六”。

……

对于学生的记忆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

重点引导学生记忆7的乘法口诀,不仅促使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而且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师:

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点什么呢?

跟大家说说吧。

师:

从古到今,人们生活在数的世界里,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就会觉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学习方法等进行全面总结评价,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增强信心】

7的乘法口诀

1×7=7

2×7=14

3×7=21

4×7=28

5×7=35

6×7=42

7×7=49   

1.游戏教学法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

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

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A类

看谁先到家。

(考查知识点:

7的乘法口诀;能力要求:

熟记7的乘法口诀)

B类

一个帐篷最多可以住7个小朋友,有36个小朋友,5个这样的帐篷能住下吗?

(考查知识点:

7的乘法口诀;能力要求:

能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35 21 28 42 28 14 49 21 24

B类:

7×5=35(人) 35人<36人 不能住下

教材习题

第71页“想想做做”

1.28 28 28 35 35 35 42 42 42

2.7 7

3.一七得七 1×7=7 7×1=7    三七二十一 3×7=21 7×3=21

六七四十二 6×7=42 7×6=42四七二十八 4×7=28 7×4=28

五七三十五 5×7=35 7×5=35七七四十九 7×7=49

4.21 49 42 7 35 14 35 28

5.4×7=28(个)或7×4=28(个)

6.6×7=42(户)或7×6=42(户)

7.3 7 4 6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材第72、第73页的内容)

1.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

2.培养学生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件。

师:

同学们,我们先进行对口令练习,好吗?

师生进行对口令练习,复习7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复习7的乘法口诀,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师:

瞧,这四个好朋友正在为扎花环做小花呢,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

教材第72页例2。

生:

我知道他们一共做了28朵花。

师:

如果每7朵花扎成一个花环,可以扎成几个花环?

生:

一个花环需要7朵花,28里面有几个7,就可以扎成几个花环,所以用除法计算,28÷7=4(个)。

师:

在计算28除以7时,你是怎样想的?

生:

我们之前学过用乘法口诀求商,28除以7,我就想几七二十八呢?

“四七二十八”,所以商就是4。

师:

说得非常棒!

师:

如果老师说把这28朵花,扎4个花环,平均每个花环有几朵花?

该怎样计算呢?

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说清想法和计算的过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交流,自主探索算法。

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交流中体会乘除法的关系,在交流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

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自觉反思、领会,也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和体会表达出来,与同学共享。

2.从做花环的情境中提出两个除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对除法含义的理解独立列出算式,再启发学生用乘法口诀算出结果,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算式的联系,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A类

连一连。

2×3    42÷6

1×736÷6

14÷228÷7

2×242÷7

(考查知识点:

7的乘法口诀;能力要求:

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B类

(考查知识点:

7的乘法口诀;能力要求:

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30÷7≈4(个)

教材习题

第72页“想想做做”

1.42 7 6  7 1 7  35 5 7

2.略

3.4 7 3 7 35 42 7 7 7

4.42÷6=7(串) 42÷7=6(颗)

5.49÷7=7(排)

6.35÷7=5(个)

练习十一。

(教材第74、第75页的内容)

1.熟练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能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列出相应的两道除法算式,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熟练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件。

师: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7的乘法口诀和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我们主要是通过练习,巩固自己掌握的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基础性练习。

师:

首先我们一起来解决一道基础性的习题。

课件出示:

教材第74页第4题。

师:

你能说出几道算式?

试着写下来,然后把你想到的告诉大家。

学生尝试自己完成,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生1:

7×1=7,7×2=14,7×3=21,7×4=28,7×5=35,7×6=42,7×7=49。

生2:

7÷1=7,14÷2=7,21÷3=7,28÷4=7,35÷5=7,42÷6=7,49÷7=7。

只要学生回答正确,无论说出算式的多少,都要给予肯定。

2.综合性练习。

师:

刚才的习题帮助我们复习了7的乘法口诀。

现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好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75页第9题。

师:

说说读完题,你知道了什么?

是怎么想的?

生1:

因为买1支钢笔的钱可以买7支圆珠笔,就是1支钢笔可以换7支圆珠笔,所以买4支钢笔就相当于是换4个7支圆珠笔,所以买圆珠笔的支数就是7×4=28(支)。

生2:

我是想要计算每支钢笔的价钱,就要根据每支圆珠笔2元,先计算7支圆珠笔的价钱,因为7支圆珠笔的价钱与1支钢笔的价钱相等,所以2×7=14(元),每支钢笔就是14元。

【设计意图:

在练习中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

练习十一

7×()=()()÷()=7

1.让学生体会乘法口诀的作用,不仅可以用来计算乘法,而且可以用来计算除法。

在学生求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