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主推技术山东农机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97165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机化主推技术山东农机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农机化主推技术山东农机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农机化主推技术山东农机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农机化主推技术山东农机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农机化主推技术山东农机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机化主推技术山东农机化.docx

《农机化主推技术山东农机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机化主推技术山东农机化.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机化主推技术山东农机化.docx

农机化主推技术山东农机化

附件:

2018年农机化主推技术

一、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械化技术

技术概述:

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技术是一项节能、降耗、增产、环保的先进耕作技术。

用深松分层施肥精播复式作业机具,在玉米秸秆还田后,一次进地能完成土壤间隔深松、分层施肥、种植带旋耕、起垄筑畦、小麦一沟双行宽幅精播、镇压等多项作业,减少了机械进地和压地次数,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该技术集多项增产技术于一体:

一是秸秆还田覆盖技术,培肥地力,蓄水保墒;二是深松技术,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结构,涵养雨雪,抗旱防涝,作物扎根深,抗倒春寒、抗干热风等灾害能力强,并且深松和播种联合作业失墒少,消耗动力小;三是分层深施肥技术,提高肥效20%以上,种肥、底肥分施,避免了烧种和烧苗;四是宽幅精播技术,一沟双行,每行小麦采用双排种管宽幅精量播种,缺苗断垄少,播深一致,浅播匀播,苗全苗壮;五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技术,采用旋抛刀筑畦,畦埂规整,占地面积小,土地利用率高;六是局部精细耕整地技术,通过增加种植带旋耕刀密度,提高了种床碎土效果,并把种植带部分秸秆抛到非种植带,从而创造了良好的种床;七是大小行种植技术,通风透光好,能充分发挥边行优势,秸秆粗壮抗倒伏,成穗率和千粒重高;八是通过两级镇压增强了镇压效果,避免了悬空吊死苗现象;九是耕种一体化缩短了耕种时间,玉米可用生长期较长的品种,结合晚收,玉米增产显著。

项目技术内容:

主要技术内容包括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技术和小麦深松分层施肥免耕播种复式作业技术。

项目技术路线:

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复式作业→小麦田间管理→小麦联合收获。

技术要点:

1.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技术。

在用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联合收获时,将秸秆直接粉碎覆盖地表;或在人工摘穗后采用秸秆还田机将秸秆粉碎覆盖地表。

要求:

秸秆粉碎长度≤5厘米,秸秆覆盖率不小于30%,抛洒不均匀率≤20%。

若地表不平或秸秆量过大时,可用旋耕机浅旋进行地表处理,以保证播种质量。

2.尽可能选择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的优良品种。

3.根据地块大小、现有动力和常年产量,选择合适作业幅宽及行距的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

一般井灌区选用播幅小于2米、黄灌区选用播幅2.3米、大地块规模经营选用播幅大于3米的播种机。

高产地块非种植带宽22cm左右,中低产田非种植带宽18-20cm。

4.适期播种。

根据土壤墒情,播期在10月1日~15日。

随着气温的变化,各地要适当推迟播期,鲁东地区集中在10月1日~10日播种;鲁中地区集中在10月3日~13日播种;鲁南、鲁西南地区集中在10月5日~15日播种;鲁北、鲁西北地区集中在10月2日~12日播种。

5.足墒播种。

墒情不足的地块,要先播种,再浇蒙头水为宜。

6.控制播量和播种深度。

高产麦田或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播量一般控制在6~8kg/亩,基本苗控制在12~15万株/亩;中产麦田或分蘖成穗率低的品种播量一般控制在8~11kg/亩,基本苗控制在15万~20万株/亩;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播量12~15kg/亩,基本苗控制在20~25万株/亩,晚播麦田适当增加播量。

严格控制播深,播深2~4厘米,墒情好时播深2厘米。

播深一致,镇压连续压实,播后地表平整,无明显壅土。

7.合理调整深松深度。

深松深度25~30cm,第一年控制在25cm左右,可逐年加深。

动力不足的可部分铲深松25cm,部分铲适当加深。

8.总施肥量一般在50-80千克,底肥施肥量占总施肥量的60%。

9.第一年使用小麦深松分层施肥精播机,若原来畦埂较高,地表不平,可先用全旋刀轴,第二年后再用少耕刀轴,并尽量采用固定畦作业。

10.适宜土壤含水率15%~25%。

地较湿第一级镇压辊粘土时,应上提或拆下第一级镇压辊。

11.根据需要及时完成浇水、追肥和病虫草害防治等田间管理作业。

12.麦收前,进行对比田测产。

注意事项:

1.机具准备。

按照使用说明书对播种机进行全面检查,调整机器左右和前后水平、排肥量和排种量、播种深度、镇压强度和传动机构;检查配套拖拉机的技术状态,液压系统应操作灵活可靠,调整自如。

工作前进行试运转。

检查各部件是否灵活可靠,各工作间隙是否符合要求,紧固件是否有松动,工作部件是否有碰撞声,并进行及时检查、调整。

2.播前秸秆还田。

用机械将玉米秸秆粉碎均匀覆盖地表,玉米秸秆切碎长度≤5cm,抛撒不均匀率≤20%。

3.配套动力要适当。

对土质较硬的粘土地按动力上限配备拖拉机,低配的要用四驱拖拉机。

4.粘土地起垄效果不好时,可在机器前方两侧加装起垄辅助圆盘。

5.试播。

正常作业前,先进行试播。

试播长度要大于15米,检查播种量、播种深度、播深一致性、施肥量、有无漏种漏肥现象,并检查镇压情况,必要时进行调整。

6.作业时应将播种机降低到接近地面位置,接通旋耕动力,边走边放,在地头线处进入作业状态。

7.作业中保持平稳恒速前进,速度不可过快;作业中应尽量避免停车,以防起步时造成漏播。

如果必须停车,再次起步时要升起播种机,后退0.5米,重新播种。

作业时,严禁未提升机具倒退,防止施肥器堵塞或损坏;地头转弯时,应将整机升起,离开地面,以防损坏机器。

8.作业中发现掉链、缠草、壅土、堵塞等现象,应立刻停车检查,排除故障。

及时清除镇压辊上的粘土和杂草,以提高作业质量,减小牵引阻力。

调整和清除时,要停车并切断动力输出。

9.排种管和排肥管要顺畅,不能过度弯曲引起堵塞。

10、过湿的粘土地不适宜作业。

二、玉米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机械化技术

技术概述:

玉米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机械化技术利用具备施肥功能的玉米精量播种机,根据玉米生长特点和土壤养分含量,选择合适的缓控释肥种类并合理确定施肥量,同时调整好种子与肥料之间的距离,一次作业将种子和缓控释肥同时播入。

玉米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机械化技术,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和肥效利用率,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省工、省时、节本、增效的农机化新技术。

增产增效情况:

经济效益:

与传统种植方法相比,采用该项技术可增加玉米产量30公斤/亩,减少化肥投入40元/亩,节省追肥人工1个工/亩,作业费用仅为30元/亩。

以玉米价格2元/公斤、人工费用一个工50元计算,每亩可节本增收120元。

生态效益:

提高化学肥料的利用率,有效避免氮的挥发、磷和钾的流失和固定问题,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社会效益:

一是省工省时,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农业用工,使更多的劳动力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投入到二、三产业中;二是解决农村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经商后,“村庄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农民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

技术要点:

1.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播前清选处理,处理后的种子纯度达到96%以上,净度达98%以上,发芽率达95%以上。

2.正确选择夏玉米专用的缓控释肥。

3.推荐使用《山东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中的带施肥功能的玉米免耕精量直播机,所选用的播种机应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玉米播种质量要求单粒率≥85%,空穴率<5%,伤种率≤1.5%。

4.适时足墒播种,播种墒情指标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5%,最好收获小麦后及时抢墒播种。

5.种植密度要和产量指标相适应,与生产条件、栽培水平相配套。

6.规范种植行距。

按照农机农艺相融合的原则,大力推广玉米等行距免耕直播,推荐行距为60厘米。

7.控制播种量、播种深度,玉米播量一般在2.5~3公斤/亩,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5厘米。

8.根据产量指标并参考所使用的缓控释肥要求,合理确定施肥量,施肥深度一般为8~10厘米,与种子上下垂直间隔距离在5厘米以上。

9.播种后,适时适量喷施化学除草剂和药剂,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与普通大田玉米相同。

适宜区域:

全省玉米主产区。

注意事项:

1.应做到日常班前、班后检查保养。

每班作业前应检查排种器是否有杂物堵塞等异常现象,保证工作状态正常。

每班工作完毕,必须将化肥从肥箱清理干净,以防腐蚀。

检查易损件损坏、磨损情况,及时修理或更换。

2.作业时应经常观察开沟器、覆土器的工作情况,检查开沟器、覆土器是否缠草和壅土,开沟深度是否一致,种子及缓控释肥覆盖是否良好。

开沟器、覆土器缠绕麦秸或粘土过多时,必须停车清理,严禁作业中用手清理。

3.严禁在播种机未停稳时调整机具,以免发生危险。

严禁在播种机主梁两端站人或坐人,以防轴断伤人。

播种过程中严禁倒退和转弯,田间作业起落机具时禁止在附近站人,在长距离行进时,必须插上销钉、开口销,防止伤人或损坏机具。

机务人员必须遵守机务安全操作规程,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熟悉机具性能、构造及调整和保养方法后,方能操作。

三、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化技术

技术概述:

玉米籽粒直接收获技术,可一次性实现摘穗、脱粒、清选、籽粒收获等作业,减少果穗收获后晾晒、脱粒作业环节,对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解放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增产增效情况:

使用玉米籽粒收获机可节省玉米剥皮、晾晒、脱粒等人工成本,亩节约成本100元左右,为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技术要点:

玉米籽粒收获机在最大持续喂入量、籽粒含水率为25-30%、植株倒伏率低于5%、果穗下垂率不低于15%、最低结穗高度大于35cm的条件下收获时,其主要性能应符合设计标准,其他主要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适应行距50-80cm,生产效率≥9.57亩/小时,籽粒损失率≤2%,籽粒破碎率≤1,籽粒清洁率≥95%,茎秆切碎长度≤3cm,茎秆切碎合格率≥90%,使用可靠性≥90%。

适宜区域:

玉米主产区。

四、玉米青贮机械化技术

技术概述:

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发展饲用玉米作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增收和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加快推进饲用玉米生产特别是全株青贮机械化,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内容,是推进饲用玉米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

机具:

推荐选用国家支持推广目录中的机具,一般采用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或玉米专用青贮收获机。

(1)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技术指标:

籽粒破碎率<1%,籽粒损失率<2%,果穗损失率<3%,秸秆切碎长度≤30mm,秸秆切碎合格率>90%,灭根茬率>95%。

(2)玉米青贮收获机技术指标:

损失率≤5%,秸秆切碎长度合格率≥95%(合格切碎长度牛为3cm-5cm,羊为2cm-3cm),割茬高度≤150mm,收获后地面状况:

无机械造成的明显油污染,无漏割,地头地边处理合理。

技术指标:

(1)适时收割玉米秸秆。

原料的适时收割对青贮饲料的质量影响很大。

收割时期过早,养分含量较高,但单位面积产量不一定高。

收割时期过晚,露天堆放,将造成含糖量下降、水份损失、秸秆腐烂,原料作物的养分含量下降。

在适宜的成熟期收获原料,可以保证单位种植面积的最高产量和最佳养分含量,水分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适当,有利于乳酸茵发酵,易于制成优质青贮饲料。

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带穗青贮时,应在玉米全株也就是含穗期收割青贮,此时营养价值的最高峰期为乳熟期至蜡熟期。

秸秆青贮时,应以籽粒充分成熟前7~10天收获籽粒并及时收割秸秆,籽粒产量和质量几乎不受影响,而且秸秆的营养价值会大幅度提高。

(2)青贮玉米秸长度一般2~5cm左右为宜(合格切碎长度牛为3cm-5cm,羊为2cm-3cm),割茬高度≤150mm。

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求叶片和棒子皮铡的越短越好,特别是带穗青贮时,要把玉米棒尽量铡短,这样才能利于发酵和取喂,确保青贮质量。

(3)合适的含水量:

青贮时,玉米秸秆的含水量必须达到65%~70%,这样才能更好的使玉米秸秆进行乳酸发酵。

适宜区域:

我省玉米种植区。

五、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技术概述: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收获作物的同时,将秸秆粉碎覆盖地表,然后直接进行深松免耕施肥播种。

经过多年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抗旱能力、减少风蚀水蚀、提高粮食产量、节本增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是实现农业生产生态良性循环的最佳技术途径。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和土壤肥力,增强耕地的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农田;减少农业生产投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雨养旱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增产增效情况:

截至2016年,我省共计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2000余万亩,小麦、玉米亩均增产8%左右,亩均增收节支140元以上。

技术要点: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包括联合收获秸秆还田、机械深松、免耕播种、病虫草害防治等四项关键技术。

该技术涉及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作物。

各地种植模式不同,要有针对性地选用适宜的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为:

小麦联合收获→秸秆还田覆盖→玉米免耕精播→田间植保→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覆盖→土地深松→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深松分层施肥免耕播种复式作业)→田间植保→小麦联合收获。

1.免耕播种技术

(1)小麦深松分层施肥免耕播种复式作业技术。

深松分层施肥免耕精密播种机,一次进地完成间隔疏松土壤、筑畦修道、分层施肥、精密播种等多项作业。

深松深度25~35cm,种肥施肥深度5~7cm,底肥施肥深度15~18cm,底肥占总施肥量的70%,播种量按当地常规播量。

(2)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技术。

在玉米秸秆覆盖的情况下,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作业。

要求播种均匀,播量6~12千克/亩,播种深2~4厘米;施肥35~40千克/亩,施肥深度8~10厘米;种肥分施;播后盖严实,镇压连续;墒情不好时,先造墒后播种。

小麦品种选用抗旱、分蘖能力强的优良品种,播前进行精选、包衣处理。

(3)玉米免耕精播技术。

在小麦联合收获后秸秆覆盖的田间,直接用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

要求玉米播种量1.5~2.5千克/亩,播种深度3~4cm;施肥量10~20千克/亩,深度8~10厘米;小麦随收玉米随播,墒情不好时,先播种后造墒。

玉米选择耐密品种;每穴单粒率达到90%以上,省掉人工间苗环节;亩株数在4500~5000株以上,确保玉米增产。

2.秸秆还田覆盖技术

(1)小麦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技术。

在用小麦联合收获机进行收获作业时,对秸秆直接切碎,并抛洒覆盖于地表。

小麦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秸秆覆盖率不小于30%,抛洒不均匀率≤20%,并能满足后续环节作业,高留茬覆盖割茬高度不低于25厘米。

(2)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技术。

在用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联合收获时,将秸秆直接粉碎覆盖地表;或在人工摘穗后采用秸秆还田机将秸秆粉碎覆盖地表。

要求:

秸秆粉碎长度≤5厘米,秸秆覆盖率不小于30%,抛洒不均匀率≤20%,高留茬覆盖割茬高度不低于25厘米。

若秸秆量过大或地表不平时,可用圆盘耙进行地表处理,以满足后续作业环节。

3.机械深松技术。

玉米秸秆覆盖地表后,在不翻土、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利用深松机械对土壤进行疏松作业。

要求:

对连续免耕播种2年以上的地块进行机械深松作业,深松30厘米以上,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耕层厚度。

一般选择玉米收获后小麦播种前深松,作业时土壤含水量15~22%时为宜;松后及时镇压或免耕播种,以免大量失墒,影响小麦出苗和生长。

4.田间机械化植保技术。

利用植保机械及时进行病虫草害防治,化学药物的选用、剂量使用等要符合农艺要求。

植保机械以弥雾机为主,小型喷雾器为辅。

适宜区域:

全省小麦玉米主产区。

注意事项:

小麦玉米切碎还田要精细、均匀,确保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合,必要时可以处理1~2遍,以免影响下茬作物播种。

土壤初次深松以刚打破犁底层深度为宜,一般推荐深松25cm,后续深松深度可适当增加。

 

六、土壤深松机械化技术

技术概述:

土壤深松机械化技术是在不翻土、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深松机械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耕层深度的耕作技术。

经过多年实践证明,机械深松可熟化土壤,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

为进一步促进土壤深松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山东省农机局组织有关专家起草制定了《深松机械作业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NJGF37/T01-2016)和《机械深松作业操作规范(试行)》,已于2016年印发试行。

增产增效情况:

与传统耕作比较,机械深松可节省主燃料消耗,通过合理配套农业生产技术,实现亩节省人工作业成本50元左右,通过提升深松作业效果,实现增加粮食收入每亩100元左右,累计可实现亩均节本增效150多元。

技术要点:

1.深松方式:

(1)春季(冬前)深松:

适宜玉米、棉花、花生、地瓜等春播作物。

这类地区土地有冬闲期,深松作业可在冬前或春季播种前,采用全方位深松或间隔深松。

冬前深松可选择单柱式振动、单柱带翼、异型铲、全方位深松机等;春季深松建议选用深松整地复式作业机,一次进地完成深松、整地两道工序,为春播创造条件。

(2)夏季深松:

对种植行距较宽的作物可实行夏季行间深松,目前主要是玉米行间深松,玉米行间深松应在苗期,以不晚于5叶期为宜,机型选择单柱式(不带翼)深松机。

(3)秋季深松:

秋季深松适宜小麦播前深松。

这类地区土地没有休闲期,深松作业在玉米(或棉花、花生、地瓜)收获后小麦播种前,可采用间隔深松或全方位深松。

深松机选用单柱式振动、单柱带翼、异型铲、全方位深松机,或深松免耕播种复式作业机。

保护性耕作地块深松后立即进行免耕播种作业。

非保护性耕作地块提倡深松旋耕联合整地作业。

2.作业条件:

(1)作业时间:

小麦玉米轮作区,深松作业一般在玉米收获后、小麦播种前,松后及时镇压播种,以免大量失墒;棉花、花生等一年一作区,可以在秋后、冬前深松。

(2)土壤条件:

土壤含水率适宜的轻砂土、壤土和轻黏土,土壤绝对含水率为12%~22%;耕作层小于25㎝、耕作层以下为沙层的地块不宜进行深松作业。

(3)残茬处理:

深松机械作业时地表的残茬应做适当处理、植被及覆盖物不大于2㎏/㎡、割茬高度不大于15cm。

符合NY/T1004-2006《秸秆还田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标准要求。

(4)作业深度:

因地制宜,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一般25~35cm。

(5)作业周期:

根据土壤条件和机具进地次数及镇压强度,一般2~3年深松一次。

(6)质量要求:

确定深松深度时,应对深松地块犁底层深度进行测量,深松深度一般应大于犁底层深度,但其最小值应≥25cm;邻接行距应与铲间距一致,最大不超过铲间距1.2倍,当大于铲间距1.2倍时为漏松;土壤深松作业质量应符合NY/T2845-2015《深松机作业质量》的要求。

适宜区域:

我省适宜深松的小麦、玉米、棉花、花生、马铃薯、地瓜等多种作物区。

注意事项:

1.春秋季深松作业时,若选用装配分层施肥装置的深松机,将磷钾和氮肥分层施用,可提高肥料利用率。

2.冬前深松可不整地,春天顶淩整地,保持土壤墒情;春季播前深松,墒情不好时,要先造墒后深松作业,以节省灌溉用水,作业后及时镇压和整地,避免土壤水分蒸发。

3.夏季深松间隔应与玉米种植行距相同,作业后必须镇压或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因夏季气温高、空气干燥,土壤水分蒸发快,技术操作要求高,对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块或技术操作欠熟练的机手,要慎重应用夏季行间深松。

4.秋季小麦播前深松,为了保证播深均匀,要采用全方位或单柱带翼深松机进行间隔深松。

采用间隔深松,深松间隔一般在40~60cm之间。

松后及时镇压整地,采用常规播种或用苗带免耕播种机免耕播种。

七、主要作物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

技术概述:

人力背负式植保机械作业效率低、污染严重,人药间离近,危害严重,不适宜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

目前我省多家企业生产的吊杆式喷雾机、果园植保机已通过省级鉴定,进入国家补贴目录;多家企业开展遥控无人植保飞机研究多年,已在部分县市进行试验示范,积累了丰富经验。

这项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防病治虫效率高、效果好,可确保农业丰产丰收。

增产增效情况:

工作效率较背负式提高2倍、作业有效度提高90%、节省成本20%~30%;农药利用率提高20%~30%,节水30%~60%,增产7~10%。

技术要点:

该技术以高地隙喷杆喷雾机或无人植保机等新型植保机具为载体,将高效低污染的新型施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病虫草害防治作业中,以提高靶标沉降率,减少农药流失,提高农药有效使用率,降低农药用量,提高防效,降低作业成本。

要求喷雾均匀性≥85%。

作业时,合理选择药剂,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相容性好、可持续防治的高效生物农药;根据主要作物、害虫和病害的生长发育阶段特点,制定适宜的用药时间;根据防治对象,精准选用配比和药量。

适宜区域:

全省小麦、玉米主产县(市、区)。

注意事项:

吊杆式喷雾机作业时,操作人员要做好防护;提前做好监测,避免雨后或灌溉后土壤泥泞时进地作业;遥控无人飞机要避开风力大、气温高、蒸发快的时段作业。

八、大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技术概述:

大蒜是我省主要经济作物,目前机械化程度较低,大蒜播种和收获主要依靠人工,人工成本占到总生产成本的50%以上。

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大力试验示范大蒜机械化种植技术,推广机械化收获技术意义重大。

增产增效情况:

机械化种植较人工每亩节省费用400元以上;收获机械化作业,每亩降低成本250~400元,经济效益显著。

机械作业效率是人工作业效率的30倍以上,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解放大量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社会效益显著。

技术要点:

播种:

试验示范播种机具:

早熟品种行距14~17cm、株距7~8cm,亩栽5万株左右;中晚熟品种行距16~18cm、株距10cm左右,亩栽4万株上下。

要求播种机开沟深度5cm、覆土1~1.5cm、行距合格率≥90%、株距合格率≥80%、栽插深度合格率≥75%、种蒜破损率≤2%、空穴率≤3%、种牙直立率≥85%。

不重播、不漏播、不伤种、深浅一致,播后进行镇压、覆膜。

收获:

分段收获,挖出蒜头后就地晾晒1~2天,作业质量指标为:

挖掘深度7~15cm,伤蒜率≤2%,损失率≤2%、3%,明蒜率≥95%;半喂入式联合收获作业指标为:

伤蒜率≤3%、损失率≤3%、含杂率≤5%、挖掘深度7~15cm、留梗长度一致性≤2.5cm。

适宜区域:

临沂、济宁、聊城、济南、莱芜等全省大蒜主产县区。

注意事项:

大蒜播种机械化技术与机具尚不十分成熟,以引进吸收、试验示范为主。

大蒜收获机械化技术与机具相对成熟,应结合实际,试验推广。

 

九、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技术概述:

我省花生种植区域广、跨度大,长期以来,各地种植品种多而杂,种植习惯、时间和花生生长期不一致,种植模式和规格各异,导致花生种植规范化程度低,对花生机械化收获,特别是机械化联合收获造成了很大困难。

从播种环节入手,规范花生种植模式,并在示范推广中不断完善、提升技术水平,优化机具配套结构,制定技术操作规程,更好地发挥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示范带动作用,可以增加作业面积,提高机械利用率,实现节本增效。

增产增效情况:

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与人工作业相比,有利于减少花生生产成本,增加花生产量,提高作业效率,亩均实现节本增效300元以上。

技术要点:

1.春播花生在前茬作物收获及秸秆处理后,及时进行机械耕整地,耕翻深度一般在22~25cm左右。

未深松地块耕深22cm左右,深松地块耕深25cm左右,要求深浅一致,无漏耕。

前茬作物要进行秸秆粉碎灭茬作业,再进行土壤耕整地,达到秸秆细碎、无长根茬。

结合土地耕整,施用底肥和土壤处理。

2.根据品种特性、自然条件和栽培制度确定适播期,播前5天地表5cm以下地温日平均应在12℃以上,春播花生一般在4月25日~5月15日,应尽量晚播以使收获季节避开雨季。

夏播花生要抢茬播种,越早越好。

3.播种深度3cm左右,垄距80~85cm,垄上行距25cm左右,株距18cm左右。

保证春播大花生亩播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