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2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93642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2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2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2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2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2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2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docx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2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2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2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docx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2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

【大高考】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2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

1.(2016·辽宁抚顺一模)有学者认为:

服装是身体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历史与时代精神。

政治制约着服装的发展,服装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政治的发展。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  )

①中山装出现、旗袍改良 ②废止缠足成为社会风气 ③干部服、列宁装一度流行 ④喇叭裤、踩脚裤在女性中盛行起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中山装出现反映的政治事件是中华民国成立,故①正确;废止缠足成为社会风气是自由平等思想观念发展的体现,不是政治运动的推动,故②错误;干部服、列宁装一度流行是新中国成立后与苏联友好的政治活动的体现,故③正确;喇叭裤、踩脚裤在女性中盛行起来是经济发展、人们审美要求和消费需求变化的反映,故④错误。

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2.(2016·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高三联考)民国三十六年结婚证上证词:

“喜今日嘉礼初成,良缘遂缔。

诗咏关雎,雅歌麟趾。

瑞叶五世其昌,祥开二南之化。

同心同德,宜室宜家。

相敬如宾,永谐鱼水之欢。

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

此证!

”下列对这张西安政府机关刊印的结婚证评论正确的是(  )

A.用语明显受白话文运动的影响

B.体现了中国婚姻制度的进步性

C.语言文雅遭到日军敌视和查禁

D.由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颁发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结婚证词仍使用文言文,故A项错误;材料“同心同德”“相敬如宾”“互助精诚”等,体现了男女平等,故B项正确;民国三十六年即1947年,此时日本早已投降,中国抗战取得胜利,故C项错误;1947年,全面内战爆发,陕甘宁边区政府已不复存在,故D项错误。

答案 B

3.(2016·河南郑州二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

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

B.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

C.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

D.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解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故A项正确;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是促进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促进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中国的改革开放表明,社会主义运动在遭遇挫折后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故D项错误。

答案 A

4.(2016·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二调)延安电影团的代表作品有《延安与八路军》(1939)、《白求恩大夫》(1939)、《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1942)。

延安纪录电影学派所形成的纪实风格,对中国电影产生的重要影响,在1949年以后的故事片中才得以发挥。

由此可见,延安纪录电影学派(  )

A.是抗战时期电影的主力

B.记录了全民族抗战的图景

C.深刻影响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D.是抗日根据地自主研发的产物

解析 延安电影发展深刻影响了新中国电影事业,但不等于说延安电影是抗战时期电影的主力,故A项错误;延安电影主要是记录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事迹,故B项错误;“延安纪录电影学派所形成的纪实风格,对中国电影产生的重要影响,在1949年以后的故事片中才得以发挥”可知延安电影影响了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自主研发的产物缺乏历史依据,故D项错误。

答案 C

5.(2015·山西第三次诊断)宋延斋在《蒲圻乡土志》里记载:

“民国元年、二年来,茶价与麻价互涨,财力既裕,居民遂奢僭无等……农民亦争服洋布”,中产之家更是“出门则官纱仿绸不以为侈”,“一般青年均羔裘如膏矣”。

与这一记载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

A.民主共和观念的冲击B.崇洋媚外思潮的影响

C.商品经济的较快发展D.进口的商品价廉物美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奢侈风气的盛行,商品价格的上涨,从根本上说是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的。

答案 C

6.(2014·山东济南模拟)近代以来,科技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下列场景不符合历史史实的一项是(  )

A.1839年,广州市民通过阅读《申报》了解虎门销烟情况

B.1939年,上海市民观看获奖电影《渔光曲》

C.1949年,南京居民收听北平和谈最新进展

D.1999年,济南市民在街头观看国庆阅兵直播

解析 1872年一位名叫美查的英国人在上海创办《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1839年《申报》尚未创办。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7.(2016·山东青岛3月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尹宝云教授在《现代化的通病》一书中写道,在任何国家里,现代化进程都是一个充满激烈的矛盾冲突、利益斗争和社会动荡的痛苦过程,这些问题的出现意味着社会在变化和发展,意味着静态的、停滞的传统社会结构正在解体。

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对尹宝云的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

从中国近代史中选取事例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尹宝云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或者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对中国现代化的认识,首先要表明观点,赞成尹教授的观点,然后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论述,注意表述中要做到史论结合,最后用现代史观、文明史观和社会史观的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回扣观点即可。

答案 评分说明:

论证

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观点

一等

①准确、充分运用近代史史实。

②观点与史实之间逻辑严密,阐述明确。

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②能够准确、充分运用近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

二等

①能够运用近代史史实。

②观点与史实之间逻辑关系较清楚,阐述基本明确。

①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

②能够运用近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

三等

①运用近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

②对材料中的观点认识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不清。

①有观点,运用近代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

②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

答案示例:

赞成尹教授的观点,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社会结构逐步解体,社会变化和发展中充满激烈的矛盾冲突,利益斗争和社会动荡。

政治: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

经济:

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等。

思想文化:

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等。

社会生活:

不缠足运动、剪辫运动等。

(从三个方面举例)

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政治上从专制独裁逐步走向民主法治,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走向工业化、市场化,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上从愚昧迷信逐步走向科学化、大众化。

一、选择题

1.(2016·吉林白山三模)1874年,法国人米拉在中国引进了日本人力车,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

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在城市中来往穿梭。

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

A.黄包车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

B.黄包车促进了中国文通的近代化

C.日本对华经济侵略始于明治维新

D.近代中国的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

解析 题干中在19世纪70年代中国引进黄包车,五六十年之后其数量发展迅速超过汽车,这就表明了中国的近代交通业发展相对缓慢,符合题意的是D项。

A、B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题干中没有涉及到日本的侵略,排除C。

答案 D

2.(2016·辽宁抚顺一模)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

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

A.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B.政治变革备受关注

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 材料中体现的是政论性报刊的比重大,反映不出列强侵略阻碍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政治变革报刊所占比重,可知报刊关注政治变革,故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放弃实业救国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观念,故D项错误。

答案 B

3.(2016·湖南永州一模)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着手创办北京协和医学院。

该学院全部采用英文教学,按照美国优秀医学院的标准,为教师提供世界水准的丰厚工资和福利保障。

北京协和医学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有利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B.改善了中国的医疗卫生状况

C.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D.有助于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解析 由材料“全部采用英文教学”、“按……标准”可知其影响有利于西方文化的传播。

协和医学院的建立谈不上改善中国医疗卫生状况,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中国社会习俗影响也不明显。

故选A项。

答案 A

4.(2016·山东济南一模)下表是民国初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据此可知(  )

学校   地点  特色

中央女校北京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

神州女校上海设国文、国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

女子法政学堂上海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

A.辛亥革命后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社会转型过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

C.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普遍的提高

D.妇女得以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解析 根据材料中“民国初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中设立的“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体现出辛亥革命后妇女参政的可能性,故A项正确;在材料中,女子学校的专业设置,并未提及守旧势力的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部分女子学校的个例,就说妇女社会地位的普遍提高,这是不准确的,故C项错误;传统文化的束缚解放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 A

5.(2015·河南洛阳统考)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

”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

A.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

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空前繁荣

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解析 材料主旨:

新服饰迅速走向中下层民众,人们可根据各自的生活条件随心所欲的选择服饰,可见服饰引领等级制度的观念逐渐淡化。

答案 C

6.(2015·河北石家庄质检)19世纪末《申报》报道:

“(洋人在中国开矿时)惟是中国之人惑于风水者众矣,倘有开矿之举动,则曰是山也,或有关乎某处之来龙,是川也,或有碍于某处之地脉,多方阻挠,不使其兴工。

”该现象反映出(  )

A.盲目排外成为社会主流B.风水理论成为反洋工具

C.民族工业步履维艰D.中西文明激烈碰撞

解析 材料体现了列强开矿与中国传统习俗的冲突。

所以本题选D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7.(2016·四川成都二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1 古代汉语中引入的部分外来词

骆驼(匈奴语dada)

琵琶(一说古波斯语barbat)

阿弥陀佛(梵语Amitabha)

刹那(梵语Ksana)

频类罗(苹果,梵语bimbara)

芒果(马来话mango)

豆蔻(阿拉伯语takur音)

胡同(蒙古语gudum)

萨其马(满语sacima)

几何(意大利语geometrial)

……

表2 近代汉语中引入的部分外来词

德律风(电话,英语telephone)

咖啡(英语coffee)

马达(英语motor)

荷尔蒙(英语hormone)

逻辑(英语logic)

芭蕾(法语ballet)

苏维埃(俄文:

COBer)

吨(日本用自创汉字音译英语ton)主义(日本改动汉字原意,意译英文后缀istn)

社会(日本将古汉语原意加以改造,翻译英文socitery)

……

——据史有为《汉语外来词》

注 采用字母文字的尽量使用了原文字形式,其他采用注音形式。

比较表1和表2,提取一项有关汉语中外来词引入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 

信息

说明

1

外来词引(传)入地区的变化。

古代主要来源于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国周边国家。

秦朝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逐渐形成,民族交融不断加强;丝绸之路开通,中国与周边国家间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起来。

近代主要来源于欧美国家和日本。

随着中国国门洞开;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大量欧美外来词直接引入或者从日本中转进入。

2

外来词涉及领域增多。

古代主要是物质和宗教词汇。

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发达,主要引进一些新物种和珍奇物品;印度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

近代涉及物质、科技、文化、政治、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

西学东渐逐步深入;十月革命的影响。

3

外来词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文明的交流。

古代是中外农业(含牧业)文明之间的交流(或“古代是同质文明之间的交流”)。

外来词大量涉及的是骆驼、芒果等动植物;蒙、满等游牧民族的词汇也大量融入汉语。

近代主要是中西方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的交流(或“近代是异质文明之间的交流”)。

马达、电话等是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中国对其进行引进和推广反映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4

外来词的引(传)入者和传播媒介的变化。

古代以商人、旅行家、宗教人士为主。

他们存在于中外经贸文化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采取口头或书面的方式交流。

近代以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为主导。

随着民族危机加深,中国知识分子觉醒,主动向西方学习,翻译了大量西方著作,并通过报刊、电信技术等近代传媒扩大影响。

(学生若提取出其他信息,且说明得当,亦可酌情给分)

1.[历史意识——西方文明的影响]

辛亥革命后,很多西洋东西都被冠以“文明”两字。

手杖是“文明棍”,西式礼帽是“文明帽”,自行车是“文明车”,话剧是“文明戏”。

这体现了当时(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积极借鉴西方文明成果

C.西方对中国影响的增强D.新文化运动在逐步兴起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将西方物件等同于文明,体现的是一种“崇洋”心理,其本质是西方对中国影响的增强,故C项正确。

A项中“民主共和”一词为政治概念,与题干材料无关;B、D两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 C

2.[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近代妇女解放]

1916年,北京中国银行最先使用女子司账,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

1918年4月,上海曹某的理发店首次雇用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

进入20世纪2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

这主要表明(  )

A.妇女较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D.颠覆了男尊女卑的观念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民国初期妇女到各个行业工作,表明当时妇女较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故答案为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故B不符合题意。

C、D不符合当时事实。

答案 A

3.[社会史观——习俗变迁中有历史]

1898年康有为曾向光绪上了一道《请断发易服改元折》,呼吁光绪率先断发易服装,给国民作榜样;但1912年以后,康有为却又开始蓄辫。

这反映了康有为(  )

A.积极扭转自己的政治观点

B.转变了对社会习俗的看法

C.不赞成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D.努力为复辟清王朝作准备

解析 材料中的发辫具有政治寓意,它代表的是对清朝的忠诚,故民国初创时,临时政府便强制剪发。

理解了这一点,就能明白材料中康有为“蓄辫”的政治意图是表达其对民主共和制度的反对,故C项正确。

材料中无法体现康有为政治观点的转变,A项错误;B项仅仅把“发辫”理解为社会习俗,没有反映出问题的实质,排除;D项说法缺乏史实依据,排除。

答案 C

4.[史学方法——计量史学]

下表是1881~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

这反映了(  )

清政府借款修建

外国资本直接投资经营

清政府独立筹资

官商合办

里程(公里)

4171.2

2746.1

1042.4

1042.4

占总里程比例

46.3%

30.5%

11.6%

11.6%

A.洋务运动直接推动了中国的铁路修建

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根本无从发展

C.列强实际控制了中国铁路的修筑权和经营权

D.清政府通过独资、借款、合办等方式控制路权

解析 表格反映的是1881~1911年铁路的修筑情况,而1895年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A项错误;由表格信息可知,铁路中还有官商合办的,由此可见,当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艰难发展,并不是“根本无从发展”,B项错误;根据清政府借款修建和外国资本直接投资经营的铁路里程可知,中国的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被外国控制,C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 C

5.[史学史论——科学解读史料认知]

1902年《大公报》刊登了中国第一则征婚广告,其内容如下:

“今有南清志士某君……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人,聘定为室。

其主义如下:

一要天足。

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

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

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

”对这一广告,赞扬者称其为“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批评者认为“观其口气,大有以中国伟人自居之意,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口谈维新的庸人罢了……当今之世,不仅男择女,女也有择男的权利”。

这表明(  )

A.此广告深受同盟会宣扬的平等思想的影响

B.自由恋爱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

C.男女地位基本实现平等

D.婚恋传统受到西学冲击

解析 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A项错误;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自由恋爱还没有被普遍认同,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基本实现男女平等的内容,C项错误;广告中“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等体现了文明平等思想的影响,而赞扬者也称其为“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可见传统包办婚姻受到西方自由平等观念的冲击,D项正确。

答案 D

6.[主干知识——探讨近代生活变迁]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光绪年间上海黄浦江畔的街景:

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

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

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和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

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选取任意角度,指出上海社会生活的变化,分析说明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解析 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所给材料可以看出,变化角度非常多,只要提取其中一点即可,如出现西式建筑、西餐西装流行等;第二小问“原因”,此题实际上考查上海出现变化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地理位置、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政府政策及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等角度分析。

答案 变化:

近代商业、邮电事业发展。

或出现西式建筑。

或外来宗教的传播或西餐、西式服装成为时尚。

原因:

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口岸,较早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较充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近代生产方式产生;近代生活方式的变化;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政府政策的影响;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