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中考阅读模拟特供题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8886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中考阅读模拟特供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中考阅读模拟特供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中考阅读模拟特供题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中考阅读模拟特供题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中考阅读模拟特供题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中考阅读模拟特供题二.docx

《九年级语文中考阅读模拟特供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中考阅读模拟特供题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中考阅读模拟特供题二.docx

九年级语文中考阅读模拟特供题二

2020年中考语文阅读模拟特供题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2分,每小题3分)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成功分离,卫星进入近地点高度205公里,远地点高度50930公里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今后一段时间,嫦娥一号在地球轨道上将进行4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3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

此次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将完成的科学探测任务:

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从而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和构造单元,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为后续优选软着陆区提供参考依据;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即对月面有用元素进行探测,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开展月面的微波辐射探测,获取月壤厚度的全月分布特征,研究月表年龄及演化,估算月壤中氦3的分布和资源量;探测地月空间环境,记录原始太阳风数据,研究太阳活动对地月空间环境的影响。

绕月探测工程是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大工程之一,工程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

嫦娥一号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在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基础上,突破了轨道设计、热控、测控以及制导等一批关键技术。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采用了远距离测控以及控制系统的系统叛冗余等技术,进行了质量可靠性升级。

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03次飞行。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了发射场系统建设,对发射设施设备和技术系统进行了25项适应性改造;测控系统在我国原有航天测控网基础上,首次引入了天文测量手段,并进行了国际联网;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将调度多个地面测控站和远望号测量船,对卫星进行持续跟踪与测控。

中国科学院有关单位承担建设的地面应用系统,研制了多种探测仪器,将开展卫星探测数据处理、管理应用等科学研究。

有关负责人称,卫星总重2350千克,本体尺寸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采用三轴稳定姿态控制,对月定向工作。

卫星在轨运行寿命大于1年。

具体飞行程序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调相轨道段。

卫星与运载火箭分离后,通过3次近地点变轨脱离地球轨道,进入奔向月球的地——月转移轨道。

二是地月转移轨道段。

卫星要在该阶段飞行5~6天,其间会进行2~3欢中途修正,以确保正确进入预定月球轨道。

三是环月轨道段。

当卫星到达距月球200千米位置时,开始减速制动,通过3次近月点制动逐步降低轨道近月点,最终到达高200千米的极月圆轨道,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从发射到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共需约8~9天。

目前卫星设计飞行速度为每秒十几千米,这一速度还可进一步提高。

根据预想,未来第二期计划将用月球车对月面进行巡视勘察,并拟建立一个月基天文站,借助月球几乎没有大气的便利条件,对太空和地球进行观测。

二期计划中采用的月球车,将采用全国招标的方武来选择。

如果月球车计划能成功,那么这套方案稍作修改,就可以用到未来的火星探测中去。

针对西方国家的猜疑,我国发言人指出:

中国发射绕月“嫦娥一号”卫星是坚持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宗旨,愿意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航天合作交流。

绕月探测工程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在空间领域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选自《百科知识》)

1、下列对“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有关情况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嫦娥一号”绕月卫星总重2350千克,本体尺寸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是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送入太空的。

B、“嫦娥一号”绕月卫星采用三轴稳定姿态控制,对月定向工作。

从发射到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大约需要1年多的时间。

C、“嫦娥一号”绕月卫星要经过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三个程序的飞行,才能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D、“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是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

2、下列不属于“嫦娥一号”绕月飞行的科学目标的一项是( )

A、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为后续优选软着陆区提供参考依据。

B、获取月壤厚度的全月分布特征,研究月表年龄及演化,估算月壤中氦3的分布和资源量。

c、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即对月面有用元素进行探测,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

D、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航天合作交流。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的进步。

B、嫦娥一号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平台基础上,突破了轨道设计、热控、测控以及制导等一批关键技术。

C、绕月探测工程的实施,将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在空间领域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D、中国科学院有关单位承担了建设地面应用系统。

研制多种探测仪器,开展卫星探测数据处理、管理应用等科学研究。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成功分离,标志着“嫦娥一号”绕月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B、如果绕月飞行工程二期计划能够成功,那么中国人就可以奔赴火星上去探测了。

C、目前卫星设计飞行速度为每秒十几千米。

这一速度尚不能满足“嫦娥一号”变轨的需要,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

D、嫦娥一号在地球轨道上进行4次变轨和3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才能成功绕月探测飞行。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22分。

选择题每小题4分,翻译题10分)

张溥,字天如,太呛人。

伯父辅之,南京工部尚书。

溥幼嗜学。

所读书必手钞,钞己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己。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坎。

后名读书乏斋日“七录”,以此也。

与耐里张采共学齐名,号“娄东二张”。

崇祯元年以选贡生入都,采方成进士。

两人名彻都下。

巳而采官临川。

溥归,集郡中名士相与复古学,名其文社日复社。

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①。

以葬素乞假归,读者若经生②,无问寒暑。

四方啖名者争走其门,尽名为复社。

溥亦倾身结纳,变游日广,声气通朝右。

诸奔走附丽者,辄自矜曰:

“吾以嗣东林也。

”执政大僚由此恶之。

里人陆文声者,输赀为监生,求入社不许,采又尝以事抶之。

文声诣阙言:

“风俗之弊,皆原于士子。

溥、采为主盟,倡复社,乱天下。

”温体仁③方枋国事,下所司。

迁延久之,提学御史倪元珙、兵各参议冯元扬、太仓知州周仲连言复社无可罪。

三人皆贬斥,严旨穷究不已。

闽人周之夔者,尝为苏州推官,坐事罢去,疑溥为之,恨甚。

闻文声讦溥,遂伏阙言溥等把持计典,己罢职实其所为,因及复社恣横状。

章下,巡抚张国维等言之夔去官,无预溥事,亦被旨谯让。

明年,御史刘熙祚、给事中姜交章言溥砥行博闻,所纂述经史,有功圣学,宜取备乙夜④观。

帝御经筵,问及二人,延儒对曰:

“读书好秀才。

”帝曰:

“漳巳卒,采小臣,言官⑤何为荐之?

”延儒曰:

“二人好读书,能文章,言官为举子时读其文,又以其用未竟,故惜之耳。

”帝曰:

“亦未免偏。

”延儒言:

“诚如圣谕,溥与黄道周⑥皆偏,因善读书,以故惜之者众。

”童颌之,遂有诏征溥遗书,而道周亦复官。

有司先后录上三千余卷,帝悉留览。

薄诗文敏捷。

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卒时,年止四十。

(选自《明史》第二百八十八卷,有删改)

[注]①庶吉士:

在科举进士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的职位。

让他们先在翰林院内学习,之后再授各种官职。

相当于今天的见习生或研究生。

②经生:

唐代以端正工稳的小楷手抄佛经的人被称为“经生”。

③温体仁:

当时担任内蠲首辅。

④乙夜:

相当于今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

⑤言官:

监官和谏官的统称。

⑥黄道周(1585~1646),漳浦县铜山所(今东山县铜陵镇)人,字幼玄,号石斋,明末著名学者、书画家、爱国民族英雄。

为人严冷方刚,不谐流俗。

因上疏指斥大臣扬嗣昌等被谪戍广西。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伏阙言溥等把持计典计典:

法规。

B、巡抚张国维等言之夔去官,无预溥事,亦被旨谯让预:

预先安排。

c、温体仁方枋国事,下所司。

 枋:

权柄,这里是动词掌权。

D、对客挥毫,俄顷立就。

 俄顷:

一会儿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溥“嗜学”和“能文章”的一组是()

A、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集郡中名士相与复古学,名其文社日复社

B、所纂述经史,有功圣学有司先后录上三千余卷,帝悉留览

c、所读书必手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

D、以葬亲乞假归,读者若经生,无间寒署溥亦倾身结纳,交游日广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溥与张采同为“复社”盟主,所受的遭遇都是一样不幸,所以,当时人称他们为“娄关二张”。

B、张溥因遭到群小的诋毁,被查办下狱,死时仅四十岁;张采也遭受贬谪,终生只是官职低微的小官。

c、张溥回家奔丧的时候,联络本郡的学士名流,恢复古学,组建“复社”。

D、陆文声没有凭真才实学考取监生资格,所以复社人没有接纳他,加上张采又曾经惩罚过他,所以怀恨在心,上书诋毁“娄关二张”。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溥、采为主盟,倡复社,乱天下。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坐事罢去,疑溥为之,恨甚。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帝颔之,遂有诏征溥遗书,而道周亦复官。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列古诗词,完成9~10题。

(16分)

9、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第十出《游园》的一折戏,写杜丽娘在侍女春香的引逗下违背父母、塾师的训诫,走出深闺,来到家中的后花园,看到一个美丽的新天地的情景时,有下面的两段曲词。

阅读这两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游园(选段)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①,没揣②菱花③,偷人半面,迤逗④的彩云⑤偏。

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云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⑥忒⑦看的这韶光贱!

[注]①花钿,古代妇女两边的装饰物。

②没揣,没料到。

③菱花,镜子的代称。

④连逗,勾引。

⑤彩云,妇士发髻的美称。

⑥锦屏人,深闺的女子。

⑦忒,太。

(1)[步步娇]这支曲词用词准确,l生动形象,写物传情。

请选择其中的动词。

鉴赏它的表达效果。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皂罗袍]这支曲词历来被誉为“惊才艳绝之作”,情景交融。

请你指出其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抒发了杜丽娘怎样的复杂心情?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一九五四年)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这首词上片描写景象变换角度,层次井然,请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描写抒情,请任选一种作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11~14题。

(共20分)

我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

我十三岁时,常到我爸爸的书柜里偷书看。

那时候政治气氛紧张,他把所有不宜摆在外面的书都锁了起来,在那个柜子里,有奥维德的《变形记》,朱生豪译的莎翁戏剧,甚至还有《十日谈》。

柜子是锁着的,但我哥哥有捅开它的方法。

他还有说服我去火中取粟的办法:

你小,身体也单薄,我看爸爸不好意思揍你。

但实际上,在揍我这个问题上,我爸爸显得不够绅士派,我的手脚也不太灵活,总给他这种机会。

总而言之,偷出书来两人看,换接则是我一人挨,就这样看了一些书。

虽然很吃亏,但我也不后悔。

过了《变形记》,我对古希腊着了迷。

我哥哥还告诉我说:

古希腊有一种哲人,穿着宽松的袍子走来走去。

有一天,有一位哲人去看朋友,见他不在,就要过一块涂蜡的木板,在上面随意挥洒,画了一条曲线,交给朋友的家人,自己回家去了。

那位朋友回家,看到那块木板,为曲线的优美所折服,连忙埋伏在哲人家左近,待他出门时闯进去,要过一块木板,精心画上一条曲线……当然,这故事下余的部分就很容易猜了:

哲人回了家,看到朋友留下的术板,又取一块蜡板,把自己的全部心胸画在一条曲线里,送给朋友去看,使他真正折服。

规在我想,这个故事是我哥哥编的。

但当时我还认真地想了一阵,终于傻呵呵地说道:

这多好啊。

时隔三十年回想起来,我并不羞愧。

井底之蛙也拥有一片天空,十三岁的孩子也可以有一片精神家园。

此外,人有兄长是好的。

虽然我对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无异议。

大以后,我才知道科学和艺术是怎样的事业。

我哥哥后采是巳被逻辑大师沈有鼎先生的弟子,我则学了理科;还在一起讲过真伪之分的心得、对热力学的体会,但这已是我二十多岁时的事。

再大一些,我到国外去旅行,在剑桥看到过使牛顿体会到万有引力的苹果树,拜伦捞着腿跳下去游水的“拜伦塘”,但我总在回想幼时遥望人类智慧星空时的情景。

千万丈的大厦总要有片奠基石,最初的爱好无可替代。

所有的智者、诗人,也许都体验过儿童对着星光感悟的一瞬。

我总觉得,这种爱好对一个人来说,就如性爱一样,是不可少的。

时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来思考问题,很多烦难的问题就迹得易解,人活着当然要做一番事业,而且是人文的事业;就如有一条路要走,假如是有住老学究式的人物,手执教鞭戒己打着你走,那就不是走一条路,而是背一本宗谱。

我听说前苏联就是这么教小孩子的:

要背全本的普希金、半本莱蒙托夫,还要记住俄罗斯是大象的故乡(萧斯塔科维奇在回忆录里说了很多)。

我们这里是怎样教孩子的,我就不说了,以免得罪师长。

我很怀疑会背宗谱就算有了精神家园,但我也不想说服谁。

安徒生写过《光荣的荆棘路》,他说人文的事业就是一片着火的荆棘,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着。

当然,他是把尘世的嚣嚣都考虑在内了,我觉得用不着想那么多。

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这样的:

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

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蜒。

这样说固然有煽情之嫌,但想要说服安徒生,就要用这样的语言。

维特根斯坦临终时说:

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

这句话给人的感觉就是:

他从牵牛花丛中走过来了。

虽然我对他的事业一窍不通,但我觉得他和我是一头儿的。

我不大能领会下列说法的深奥之处:

要重建精神家园,恢复人文精神,就要灭掉一切俗人——其中首先要灭的,就是风头正健的俗人。

假如说,读者兜里的钱是有数的,买了别人的书,就没钱来买我的书,所以要灭掉别人,这个我倒能理解,但上述说法不见得有如此之深奥。

假如真有这么深奥,我也不赞成——我们应该像商人一样,严守诚实原则,反对不正当的竞争。

让我的想法和作品成为嚣嚣尘世上的正宗,这个念头我没有,也不敢有。

既然如此,就必须解释我写文章(包括这篇文章)的动机。

坦白地说,我也解释不大清楚,只能说:

假如我今天死掉,恐怕就不能像维特根斯坦一样说道,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也不能像司汤达一样说:

活过,爱过,写过。

我很怕落到什么都说不出的结果,所以正在努力工作。

努力工作。

(选自《我的精神家园》)

11、结合全文的内容思考,作者所说的“精神家园”有什么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假如是有位老学究式的人物,手执教鞭戒尺打着你走,那就不是走一条路,而是背一本宗谱。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

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①形象而深刻,②幽默而冷峻。

请在这两个特点中任选一个,结合文中具体的例子,简要赏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大约需要1年多的时间”不合原文语意。

原文明确指出:

“从发射到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共约8~9天,在轨运行寿命超过1年”。

)2、D(该项为发射“嫦娥一号”绕月卫星的宗旨,不属于绕月飞行的科学目标。

)3、B(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不仅仅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还有其他部门参加,只不过该研究院是主体研究单位。

)4、D(A项推理条件不充分。

星箭分离后,卫星只是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这只是绕月飞箭成功的第一步,还谈不上圆满。

B项曲解原文语意。

原文说“二期计划中采用的月球车,将采用全国招标的方式来选择。

如果月球车计划能成功,那么这套方案稍作修改,就可以用到未来的火星探测中去”,显然,原文是指“月球车计划”修改后应用到火星探测领域中。

C项强加因果,无中生有。

原文并未提到目前的每秒十几千米的飞行速度影响“嫦娥一号”卫星变轨。

)5、B(预,牵连,关涉)6、C(A嗜学/组织社团;B治学成就/能文章;D嗜学/对入社者的态度)7、A(“所受的遭遇都是一样不幸”不能拘成“当时人称他们为‘娄关二张’”的原因)8、

(1)张溥、张采是盟主。

倡导组建‘复社’,扰乱天下。

(2)因为犯事被罢免官职,怀疑是张溥捣的鬼,恨极了。

(3)皇帝点头同意,于是下诏征集张溥生前写的书,而且黄道周也恢复了官职。

9、

(1)曲词中“偷”“迤逗”等词,用拟人化的手法,微妙地传达出杜丽娘含情脉脉的娇羞神态。

(2)[皂罗袍]描绘了花园明媚诱人的春光,更传神地表现了杜丽娘由惊异、欢悦到无限惆怅的复杂心情。

10、

(1)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

(2分)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穆,极富层次感。

(2分)

(2)①衬托渲染。

以小衬大(以古衬夸/以景衬情),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澎湃,突出风雨中的海天浩茫、旷荡无涯的景象,从而扩大作品的空间容量,显示出一种寥廓深邃的宇宙感。

(4分)②情景交融。

上片描写大海雄浑壮阔、惊心动魄的自然景观,景中含情;而下片发思古之幽情,展现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情中有景。

(4分)③联想。

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

此时此地此景,自然会使词人联想起千多年前曹操登临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

(4分)11、①远离尘世喧嚣,纯洁美好;②神奇的,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诱惑力;③能启迪人的智慧/能让人获得启迪;④能使人的心灵得到慰藉和享受。

12、

(1)受人威逼、强迫地从事人文事业无异于死记硬背索然寡味的精神教条,毫无情趣。

(2)这是作者心目中“精神家园”的形象写照。

它富有强烈的吸引力和诱惑力,充满着神奇而美好、宁静而纯洁的人文世界。

13.

(1)写少年时偷书的情节,①说明当时“政治气候紧张”,人文思想被政治钳制而得不到弘扬。

②点明作者在构建“精神家园”初期对人文经典作品的追慕和渴求。

(2)叙写《变形记》的故事,①说明人文经典作品中充满哲理,使作者幼小的心灵得到启迪、慰藉和满足;②呼应第一段不惜被父亲揍而偷书看的情节。

14、(略)选例要准确,赏析应指明运用表现其特点的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