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质量设计专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848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质量设计专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筑质量设计专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筑质量设计专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筑质量设计专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筑质量设计专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质量设计专篇.docx

《建筑质量设计专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质量设计专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质量设计专篇.docx

建筑质量设计专篇

宝元财富广场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设计专篇

——建筑专篇

一、楼地面工程

1、面层为水泥砂浆时,应采用1︰2水泥砂浆。

2、细石混凝土面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3、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

4、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周边除门洞外,应向上做一道高度不小于200mm的混凝土翻边,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与楼板一同浇筑,地面标高应比室内其他房间地面低30mm以上。

5、厨、卫间主管道穿过楼面处,应设置金属套管。

6、水泥楼地面材料:

宜采用早强型的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选用中、粗砂,含泥量≤3%。

面层为细石混凝土时,细石粒径不大于15mm,且不大于面层厚度的2/3;石子含泥量应≤1%。

二、地下工程(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1、设计应注明地下工程的防火和防水等级,根据地下工程与使用性质,合理选用防水等级,地下防水等级不低于二级。

耐火等级为一级。

2、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地下水、地表水和毛细管水对结构的影响,以及由于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周围水文地质变化的影响确定设防高度。

3、当地下水压大于0.03MPa,环境温度在50℃以下,且不受强氧化剂作用,变形量较大时,可采用埋入式止水带和表面附贴式橡胶止水带相结合的防水方式,变形缝内可嵌止水条止水;对环境温度高于50℃的变形缝,可采用2mm厚紫铜片或3mm厚不锈钢等金属止水带;有油类侵蚀的地方,可选用相应耐油橡胶止水带或塑料止水带;无水压的地下工程,可用卷材防水层防水。

4、附建式的全地下或半地下工程的防水设防高度应高出室外地坪高程500mm以上。

5、地下工程的变形缝、施工缝、诱导缝、后浇带、穿墙管(盒)预埋件、预留通道接头、桩头等细部构造,应加强防水措施。

并绘构造详图。

6、当设计地面标高低于室外地面的高度不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3时,应做好地面和墙身防潮防水处理,在高差处一侧墙身加设防潮层。

并应考虑建筑场地标高、防止雨水倒灌。

7、卷材防水层:

1)卷材防水应铺设在混凝土结构主体迎水面上。

2)卷材防水层用于建筑物地下室时,应铺设在结构主体底板垫层至墙体顶端的基面上,在外围形成封闭的防水层。

3)卷材防水层为一或二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厚度单层使用时,厚度不应小于4mm;双层使用时,总厚度不应小于6mm;合成高分子卷材,单层使用时,厚度不应小于1.5mm;双层使用时,总厚度不应小于2.4mm。

4)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或45°(135°)折角,其尺寸视卷材品质确定,在转角处,阴、阳角等特殊部位,应增贴1~2层相同的卷材,宽度不宜小于500mm。

8、涂料防水层

1)、无机防水涂料宜用于结构主体的背水面,有机防水涂料宜用于结构主体的迎水面。

用于背水面的有机防水涂料应具有较高的抗渗性,且与基层有较强的粘结性。

2)、水泥基防水涂料的厚度应为1.5~2.0mm;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厚度不应小于0.8mm;有机防水涂料根据材料的性能,厚度应为1.2~2.0mm。

9、水泥砂浆防水层

1)水泥砂浆防水层包括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掺外加剂或掺和料防水砂浆等,应采用多层抹压法施工。

2)聚合物水泥砂浆防水层厚度,单层施工应为6~8mm;双层施工应为10~12mm;掺外加剂,掺和料等防水砂浆防水层厚度应为18~20mm。

三、装饰装修工程

1、外墙面层粉刷应掺入聚丙烯抗裂纤维。

2、外墙涂料应选用吸附力强、耐候性好的抗裂性能好的涂料,且要求防水、透气性好、弹性高。

3、外墙饰面木板:

3.1应选择吸水率小、强度高的木板,并在粘贴前进行检测。

3.2木板必须进行防腐处理。

3.3具体必须由专业木结构公司设计制作安装。

4、门窗:

4.1、设计应明确外门窗抗风压、气密性和水密性三项性能指标。

1~6层抗风压性能和气密性不低于4级,水密性不低于2级;7层及以上的抗风压性能和气密性不低于6级,水密性不低于3级。

  4.2、民用建筑用铝合金隔热型材建筑外窗,必须采用65以上型材,单层普通中空玻璃窗。

  4.3、平开窗主型材可视面最小实测壁厚≥2.5mm,推拉窗主型材可视面最小实测壁厚≥2.2mm。

    4.4、铝合金门窗用玻璃应采用具有节能保温特性的中空玻璃,中空玻璃密封应采用双道密封;竖向边框的玻璃垫块应采用胶粘固定。

4.5、玻璃装入框、扇后,玻璃压条必须与玻璃全部贴紧,压条与型材接触处应无明显间隙,压条角部对接缝隙应小于1mm,且压条位于室内侧。

在下列情况下,必须采用安全玻璃:

  

  

(1)面积大于1.5平方米的玻璃

  

(2)距离可踏面高度900毫米以下的窗玻璃

  (3)与水平面夹角不大于75度的倾斜窗,包括天窗、采光顶等在内的顶棚

  (4)7层及7层以上建筑外开窗

4.6、由单樘窗拼接而成的组合窗,由单樘门拼接而成的组合门,设计文件应明确组合和拼接方式,组合门窗拼樘料必须进行抗风压变形验算。

拼樘料应左右或上下贯通,并直接锚入洞口墙体上。

拼樘料与门窗框之间的拼接应为插接,插接深度不小于10mm。

4.7、建筑外门窗框与洞口之间的缝隙采用聚氨酯发泡胶填塞饱满,密度不小于10kg/m3,并使用中性硅酮密封胶在预留沟槽内填嵌,预留沟槽宽5mm,深8mm,确保使用过程中该部位不结露、发霉。

4.8、设计文件应选定五金件的型号、规格,承载能力与窗扇重量和抗风压要求相匹配。

 5、栏杆:

5.1、栏杆抗水平荷载:

住宅建筑不应小于500N/m,人流集中的场所不应小于1000N/m。

5.2、栏杆材料应选择具有良好耐候性和耐久性的材料,阳台、外走道和屋顶等遭受日晒雨淋的地方,不得选用易老化的复合塑料等,选用木材应经过强度试验满足强度要求。

金属型材壁厚应符合以下要求:

(1)不锈钢:

主要受力杆件壁厚不应小于1.5mm,一般杆件不应小于1.2mm。

(2)型钢:

主要受力杆件厚壁不应小于3.5mm,一般杆件不应小于2.0mm。

(3)铝合金:

主要受力杆件壁厚不应小于3.0mm,一般杆件不应小于2.0mm。

5.3、栏杆高度及立杆间距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多层住宅及以下的临空栏杆高度不低于1.05m,中高层住宅及以上的临空栏杆高度不低于1.10m,楼梯楼段栏杆和落地窗围护栏杆的高度不低于0.9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高度不低于1.05m。

栏杆垂直杆件的净距不大于0.11m,采用非垂直杆件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爬的措施。

5.4、栏杆设计除应明确式样、高宽尺寸、材料品种外,还应有制作连接和安装固定的构造详图以及明确杆件的规格型号及壁厚等。

5.5、砌体栏杆压顶应设现浇钢筋混凝土压梁,并与主体结构和小立柱可靠连接。

压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宽度不应小于砌体厚度,纵向钢筋不应小于4Ф10.

5.6、玻璃:

(1)住宅工程和人流集中的场所严禁设计承受水平荷载的玻璃。

(2)不承受水平荷载的临空栏杆玻璃,应具有一定的抗冲击性能,必须选用钢化玻璃或钢化夹胶玻璃。

其厚度不应小于12mm,当临空高度为5m及以上时,应使用钢化夹胶玻璃。

室内非临空的栏杆玻璃,可选用厚度不小于5mm的钢化玻璃或厚度不小于6.38mm的夹胶玻璃。

四、屋面工程

1、设计应标明屋面防水等级并应依据屋面防水等级及防水材料的不同选用防水层厚度,屋面防水等级不应低于I级。

2、水泥砂浆找平层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应采用1︰2.5~1︰3的水泥砂浆体积配合比,水灰比应小于0.55。

3、对于体积吸水率大于2%的保温材料,不得设计为倒置式屋面。

4、天沟、檐沟纵向坡度不应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0mm;天沟、檐沟排水不得流经变形缝和防火墙。

檐沟防水面层与屋面结构层高差不得小于200mm。

5、卷材防水屋面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女儿墙、立墙、天窗壁、变形缝、烟囱等)的交接处,以及基层的转角处(水落口、檐口、天沟、檐沟、屋脊等),均应做成圆弧。

内部排水的水落口周围应做成略低的凹坑。

6、屋面设施的防水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施基座与结构层相连时,防水层应包裹设施基座上部,应在地脚螺栓周围作密封处理。

2)在防水层上设置设施时,设施下部的防水层应做卷材增强层,必要时应在其上浇筑细石混凝土,其厚度不应小于50mm;

3)需经常围护的设施周围和屋面出入口至设施之间的人行道应铺设刚性保护层。

7、刚性防水层应采用细石防水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30,厚度不应小于50mm,分隔缝间距不应大于3m,缝宽不应大于30mm,且不小于12mm。

刚性防水屋面的坡度应为2%~3%,并应采用结构找坡;混凝土内配间距为100~200mm的钢筋网片;钢筋网片应位于防水层的中上部,且在分隔缝处断开。

a)柔性材料防水层的保护层宜采用撒布材料或浅色涂料。

当采用刚性保护层时,必须符合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要求。

b)对女儿墙、高低跨、上人孔、变形缝和出屋面管道、井(烟)道、太阳能等节点应设计防渗构造详图;伸出屋面井(烟)道周边应同屋面结构一起整浇一道钢筋混凝土防水圈。

五、建筑节能:

1、设计采用外墙外保温体系。

2、建筑外墙粘结保温板的保温系统应按照《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施工。

  3、施工单位应按照节能专篇相关建筑节能分部的节点进行施工。

  

 

结构专篇

一、基础工程

1、桩基工程,设计应在施工图纸中注明桩基施工允许偏差值(偏差值详《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表6.2.4和表7.4.5。

2、工程桩的单桩承载力检测和桩身质量检测应在施工图中应注明,承载力检测应满足一定的休止期;灌注桩应在桩身砼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可进行。

3、桩的承载力检测采用静载试验方法进行,检测数量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且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当工程桩总桩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设计等级为甲级及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可靠性低的工程桩尚应采用抗压承载力静载荷试验进行工程桩验收检测。

4、桩身质量的检测,对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其它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10根。

对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

对单节砼预制桩及地下水位以上且终孔后桩端持力层已通过检验的人工挖孔桩,检测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总数的10%,且不应少于10根,每个桩基承台下不得少于1根。

二、主体结构工程

1、住宅的建筑平面应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应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应调整平面或采取构造措施。

2、钢筋砼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不应小于120m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应小于90mm)。

3、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如楼梯间端部),大开洞削弱易引起应力集中处,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并应考虑温度收缩应力。

4、悬臂板受力筋应通过计算确定,分布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150mm;室外悬臂板挑出长度L≥400mm,宽度B≥3000mm时,板底应配抗裂分布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200。

7、梁腹板高度hw≥450mm时,应在梁两侧设置腰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每侧腰筋配筋率As>bhw/1000,间距不大于200mm。

8、现浇板砼强度等级不应大于C30。

钢筋砼构件不得采用冷拉钢筋.

9、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应大于20m。

10、底层地面软弱基土上的砼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并应配置Ф6及以上双向钢筋网片,其间距不应大于200mm。

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

11、建筑物长度大于40m时,应设置变形缝;当有其他可靠措施时,可在规范范围内适当放宽。

12、砌体工程的顶层和底层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