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红五语第12周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83223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晓红五语第12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田晓红五语第12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田晓红五语第12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田晓红五语第12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田晓红五语第12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田晓红五语第12周教案.docx

《田晓红五语第12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晓红五语第12周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田晓红五语第12周教案.docx

田晓红五语第12周教案

18、莫高窟第二课时

备课人:

田晓红2015年11月16日(第12周星期一)累计60节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品读理解课文第二段并背诵。

教学难点:

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朗读感悟

  1、交流:

同学们,刚才在录象上你们看到了洞窟内有哪些景物呢?

(彩塑、壁画、藏经洞),看了这些景物,叫人赞叹不已。

有一位作家参观了莫高窟以后,就把他所看到的用笔写了下来,那么,这位作家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呢?

(指名分读第2、3、4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思考:

这一段写了什么?

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用“—”画出来。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

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3)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点击彩塑)引导学生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

  ②(点击“彩塑”中的“卧佛”)课文是如何描述卧佛的呢?

 [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

在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通过上网欣赏图片,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③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

 (4)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

(结合评价,指导朗读)

 (5)(点击第2自然段填空题)按原文口头填空,指导背诵。

 (6)小结学法。

 ①找中心句②读文质疑③品读背诵

 3、学习第3自然段

 

(1)根据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

(先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交流讨论的结果。

 (3)朗读体会,想象画面。

  ①(点击“壁画”)欣赏各种姿态的飞天图,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出示“有……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学习“先概括写,后具体写”的写法。

  ②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点击句子“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引导学生改为“壁画上的飞天,有臂挎花篮,采摘鲜花的;有……”的句式。

  ③欣赏课文插图,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介绍图上的内容吗?

(发挥想象,从游人说开去。

 (4)引读背诵。

  4、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夺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5、学习课文第三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恰当意思。

  6、学习课文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

齐读第一段。

 

(2)(点击“莫高窟”)图文对照,想象莫高窟的全貌。

  四、听课文录音,看有关录象资料,再次感受莫高窟的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这是对全文的“反刍”,使学生对莫高窟有一个完整、深刻而又清晰的印象,并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五、复述课文

    1、同学们,刚才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欣赏了闻名世界、光辉灿烂的敦煌莫高窟,看到了洞窟中那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它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假如你是莫高窟的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

  2、练习、展示、评议。

  六、课外延伸,构建联系

    1、将课文改写成导游词,说给家人、同学听。

    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上网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图文资料。

  七、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18、莫高窟

彩塑

壁画“敦煌艺术宝库”世界文化地位,民族自豪感。

藏经洞

教学反思:

 

习作5

备课人:

田晓红2015年11月16日(第12周星期一)累计61节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看四幅神情各异的画面,展开想象,在丰富多彩的记忆世界里漫游。

2.回忆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体验当时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

3.写出这件亲身经历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准确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题目由自己来定,可为自己的作文配上合适的表情插图。

教学重难点:

写出这件亲身经历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准确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诱发创作热情

1.老师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人物脸及五官,讨论概括人物表情:

喜、怒、哀、乐。

2.学生纷纷上台把准备好的照片或日记、图片等张贴到相关的表情下面。

二、积极体验,调动情绪情感

1.谈话:

人们常说,喜形于色。

我们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把喜怒哀乐写在脸上。

被表扬了,满足了愿望,而感到开心;遇到不平,受委屈了,感到愤怒;考试成绩不理想,好朋友不理你了,感到伤心、难受……

2.看照片,交流。

看看照片上,某同学笑得多欢啊!

问:

你为什么这样高兴啊?

这是某同学被抓拍的照片。

问:

你为什么愁眉不展地坐在那儿,一动不动?

三、交流倾诉,表达内心体验

1.小组合作,交流各自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组员讨论事情是否真实,感情是否真挚。

3.小组代表上台来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四、激情写作,表达真情实感

学生各自回忆,提笔写作。

五、评优激励,激发新的创作动机

1.把优秀作文布置到他的图片旁,并给予奖励。

2.要求学生为自己的作文添画表情插图。

板书设计:

习作5:

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

具体、准确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喜、怒、哀、乐。

教学反思:

 

练习5第一课时

备课人:

田晓红2015年11月17日(第12周星期二)累计62节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已学的语文知识。

教学难点:

把自己的想法具体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读情景对话。

(2)教师把爸爸的话提出:

想想看,怎么写才能让人具体地感到大海的大呢?

(3)学生说出小芳的话:

大海真大,一眼望不到边。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该旬还可以怎样补写,也能写得具体?

(5)教师归纳把句子写具体的基本方法:

要紧紧抓住前句的中心词来写,使中心词的意思表达更具体、生动、准确。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这部分的句子,想想每句后半部分横线上可以怎么补写,才能使前半部分更具体。

(2)学生试着补写句子。

(3)学生分组读自己补写的句子。

(师生评议,有错误的及时纠正)

(4)学生说“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5)教师设计巩固练习。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莫高窟》一文中的相关内容,感受文章是怎样把情景写具体的。

(2)模仿课文的写法,将家乡的某处自然景物(或名胜古迹)写具体。

(3)小结。

练习五第二课时

备课人:

田晓红2015年11月18日(第12周星期三)累计63节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读背《边疆小夜曲》,领会诗歌的意境。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意境,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读背《边疆小夜曲》。

(1)讨论:

同学们,你们去过祖国的边疆吗?

边疆是个什么样子?

你们听过小夜曲吗?

(2)出示《边疆小夜曲》,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试读,教师相机指导。

(4)指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情,正确理解诗人的感情,贴着诗人的心来想,走进诗歌的境界。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表情和手势。

(6)指名朗读,读出味儿,读出感情。

(比一比,看谁朗诵得最好)

(7)学生练读,在熟读基础上背诵。

2.反馈。

(1)指名说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2)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莫高窟》。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教师重点指导“尊、彩塑、智慧”等字的书写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

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练习五第三课时

备课人:

田晓红2015年11月19日(第12周星期四)累计64节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设计公益用语。

教学重点:

学会设计公益用语。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读题,并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①明确什么是公益用语。

②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③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设计。

2.指导。

(1)学生读题中的三条公益用语。

(2)学生读一读介绍什么是工艺用语的话

(3)教师略加讲解:

公益用语通常是用来教育我们关注公共的利益,维护公共的利益。

(4)引导学生回忆见过、听过的公益用语。

(5)讨论这些公益用语的作用。

(6)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设计。

3.练习。

(1)思考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2)集体讨论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到要这样设计的。

(3)集体评议补充,互相完善。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点评。

(2)鼓励学生关注公益事业,大胆设计公益用语,并在学校家庭等地进行宣传。

五、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左偏旁:

金字旁、绞丝旁。

两个例字是:

钉、给。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钉、给”的写法。

(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板书设计:

练习5

1.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2.读背《边疆小夜曲》。

3.写好钢笔字。

4.口语交际:

设计公益用语。

5.学写毛笔字。

教学反思:

 

19、天火之谜第一课时

备课人:

田晓红2015年11月20日(第12周星期五)累计65节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

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

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3、揭题天火只迷

4、天火指的是雷暴,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4、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名。

5、齐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分段情况。

(1)长期以来雷暴是个谜。

(2~~5)富兰克林解开雷暴之谜的经过。

(6)富兰克林利用他的发现造福人类,发明了防止雷暴伤害人的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为什么说它可怕?

板书:

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

4、齐读第一节。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