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监管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80043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安全监管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建筑安全监管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建筑安全监管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建筑安全监管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建筑安全监管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安全监管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分析.docx

《建筑安全监管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安全监管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安全监管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分析.docx

建筑安全监管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分析

建筑安全监管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分析

撰稿人:

贺刚

摘要:

在介绍建筑安全监管过程中逆向选择基本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逆向选择”模型详细分析了建筑安全监管过程中逆向选择的形成过程,并以实例加以说明这一过程。

借助该分析得到的启示是:

在建筑安全监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能采用一刀切的监管资源配置方式平均分配监管资源,而应根据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不同合理配置监管资源。

关键词:

建筑安全;监管;逆向选择

1引言

1993年国务院5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我国实行“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的安全管理体制。

在该体制的指导下,我国建筑行业也基本建立了自身的安全监管体系,即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或者建筑行业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等,对建设过程中各方主体的建筑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目前我国75%的县级以上地区已逐步建立了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这对于减少和遏制建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促进建筑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

但是,现行的监管体系还远不能解决建筑业的安全生产问题,我国当前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的统计数据,2009年上半年我国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呈递增趋势,全年因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死亡1074人,占全年控制指标的40.5%;因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安全事故死亡327人,占全年控制指标的33.7%。

建筑施工领域发生重大事故4起,死亡45人;建筑施工坍塌、坠落较大以上事故多发,死亡202人,占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死亡总人数的82.8%【2】。

建设部郭允冲副部长在建设部安委会2009年第四季度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3】:

我国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四万亿投资计划继续实施,工程建设规模和速度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保持高位;与巨大的工程建设规模相比,当前的建筑安全质量监管力量凸显不足,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的人均工程安全监督面积达到了50万至100万平米。

另外,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安全分会相关人士提到【4】:

各地当前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量成倍增长,但建筑安全监管领域却因机制不顺、人员经费匮乏等问题陷入困境,各地监管人员疲于奔命却依然“跑不过来”;云南省建设厅建筑安全监督站从01年成立到07年以前,只有4个人,07年后才增加到6个人,而同样的尴尬局面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

同时,有数据显示,我国现在每年大约有100多万个建设项目,而建筑安全监管人员却不到1万人,这相当于每一位监管人员一年要负责大约100个项目的监管工作。

由此可见,我国建筑安全监管机构面临着监管任务非常重与监管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

但是,我国当前较为严峻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和建筑行业本身高危险性的特点要求建筑安全监管机构必须能够化解这一矛盾,加大对建筑企业的监管力度,以提高建筑业的整体安全生产水平。

因此,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

然而,我国建筑安全监管机构当前根据建筑企业的平均安全生产水平所采取的“一刀切”的监管资源配置方式会产生逆向选择问题,它降低了监管效率,且不利于建筑业整体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本文尝试运用信息经济学知识对建筑安全监管过程中的逆向选择问题进行一个理论分析。

2建筑安全监管过程中逆向选择的模型分析

2.1模型假设

逆向选择是信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指优胜劣汰原则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失灵,使得市场上出现了劣质产品将优质产品驱逐出市场的一种不健康状况。

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

在建筑安全监管的过程中,由于施工项目的独立性、封闭性等原因,建筑安全监管部门很难获得各个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完整和真实信息,而建筑企业则很清楚自身的安全生产水平,这样,建筑安全监管机构与建筑企业间就会产生基于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信息不对称,形成建筑安全监管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即高安全生产水平的建筑企业被迫逐步退出建筑市场,而低安全生产水平的建筑企业则有可能继续留在建筑市场从事建设活动并获得利润。

下面将通过建立模型对建筑安全监管过程中的逆向选择进行分析,其中模型假设如下:

(1)建筑安全监管双方主体为建筑安全监管机构和建筑企业,他们都是理性经纪人,都以追求最高安全生产水平、尽量规避事故风险为目标;

(2)建筑企业比建筑安全监管机构更为了解自身的安全生产水平信息,而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由于很难把握建筑企业的真实安全生产水平信息,只能依据建筑市场中所有建筑企业的平均安全生产水平来配置监管资源;

(3)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的监管对象有两类,分别是高安全生产水平(Highlevel)的建筑企业—H类建筑企业、低安全生产水平(Lowlevel)的建筑企业—L类建筑企业。

对每类建筑企业进行监管的可能结果为:

监管成功或监管失败。

监管成功时,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有所改善,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的监管资源配置有效;监管失败时,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没有改善,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的监管资源配置无效;

(4)在整个建筑市场中,H类建筑企业所占比例是a,L类建筑企业所占比例是1-a;

(5)建筑安全监管机构可配置的监管资源(Source)总量为S、监管资源配置率(Rate)为r,运用这些监管资源对建筑企业进行监管,在对H类建筑企业监管成功的情况下,使其安全生产水平改善而得到的收益为RH;在对L类建筑企业监管成功的情况下,使其安全生产水平改善而得到的收益为RL;

(6)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监管H类建筑企业成功的概率是PH,监管L类建筑企业成功的概率是PL;

(7)假设RLPL>RHPH,即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监管L类建筑企业,使其安全生产水平改善而预期所得到的收益大于监管H类建筑企业,使其安全生产水平改善而预期所得到的收益。

2.2逆向选择的形成

(1)信息对称情况下,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的资源配置行为分析

监管资源配置率为r时,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监管H类建筑企业的期望收益为:

并有

,说明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监管H类建筑企业所获得的期望收益是监管资源配置率的单调递减函数,即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监管H类建筑企业所获得的期望收益随着监管资源配置率的增大而减小。

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监管L类建筑企业的期望收益为:

并有

,说明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监管L类建筑企业所获得的期望收益是监管资源配置率的单调递减函数,即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监管L类建筑企业所获得的期望收益随着监管资源配置率的增大而减小。

建筑安全监管机构只有通过配置相应的监管资源后,使得被监管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有所改善,才能说明这些监管资源的配置合理有效,即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监管各类建筑企业的期望收益大于零。

这里将建筑监管机构监管各类建筑企业的期望收益等于零时所对应的监管资源配置率称为最高可供应监管资源配置率。

其中,建筑安全监管机构对两类建筑企业监管有效所对应的监管资源配置率的取值范围及对两类建筑企业的最高可供应监管资源配置率的计算如下:

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监管H类建筑企业所获得的期望收益要满足大等于零的要求,即:

,得出

,即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监管H类建筑企业的最高可供应监管资源配置率为

其中,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监管H类建筑企业所获得的期望收益与监管资源配置率的函数关系图如图2.1所示:

 

图2.1监管H类建筑企业的函数关系

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监管L类建筑企业所获得的期望收益要满足大等于零的要求,即:

,得出

,即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监管L类建筑企业的最高可供应监管资源配置率为

其中,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监管L类建筑企业所获得的期望收益与监管资源配置率的函数关系图如图2.2所示:

图2.2监管L类建筑企业的函数关系

对比上述两个函数关系图,可以看出rL>rH。

这是因为根据假设(7)以及rH、rL的表达式,可以得出建筑安全监管机构对L类建筑企业的最高可供应监管资源配置率高于对H类建筑企业的最高可供应监管资源配置率。

rL>rH是由于L类建筑企业是低安全生产水平的建筑企业,它通过建筑安全监管所得到的安全生产水平改善收益一般大于高安全生产水平的建筑企业,因此它会比H类建筑企业要求更高的监管资源配置率。

同样地,建筑安全监管机构也会希望将有限的监管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建筑企业中,以改善这些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因此,它也会为L类建筑企业供应更多的监管资源,以充分发挥有限监管资源的作用。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建筑安全监管机构能够识别高安全生产水平的建筑企业和低安全生产水平的建筑企业,所以可以根据建筑企业的真实安全生产水平来确定监管资源配置率,rH、rL分别是建筑安全监管机构向高安全生产水平的建筑企业和低安全生产水平的建筑企业配置监管资源时的监管资源配置率。

也就是说,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的资源能够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这是因为,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建筑安全监管机构只要区分不同安全生产水平的建筑企业,就会为各类建筑企业提供相应监管资源配置率下的监管资源,在此监管资源配置率下,建筑安全监管机构能够获得大于零的期望收益,即每个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都有所改善,当前安全生产水平均高于其最初的安全生产水平,促进了建筑企业整体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2)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建筑安全监管过程中逆向选择的形成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建筑安全监管机构在对建筑企业的监管过程中处于信息劣势,因不了解建筑企业的真实安全生产水平信息而不能正确区分建筑企业的类型;它只知道H类建筑企业所占比例是a,L类建筑企业所占比例是1-a。

根据假设

(2)中的建筑安全监管机构只能依据建筑市场中所有建筑企业的平均安全生产水平来配置监管资源可知,建筑安全监管机构对两类建筑企业的监管资源配置率相同。

此时,建筑安全监管机构对建筑市场中的两类建筑企业进行监管所获得的期望收益为:

并有

,说明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监管两类建筑企业所获得的期望收益是监管资源配置率的单调递减函数,即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监管两类建筑企业所获得的期望收益随着监管资源配置率的增大而减小。

同样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确定监管资源配置率的依据也为:

建筑安全监管机构通过对两类建筑企业进行监管所获得的期望收益应大等于零,则有:

,得出

其中,a的取值范围为[0,1],当a=0时,

;当a=1时,

据此可以得到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监管两类建筑企业所获得的期望收益与监管资源配置率的函数关系图如图2.3所示,即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监管两类建筑企业所获得的期望收益与监管资源配置率的函数关系图是一组介于E(H)与E(L)之间的平行线,其斜率与E(H)、E(L)相同;且有r的取值范围为

(说明:

由于建筑市场中的建筑企业不可能全部是高安全生产水平的企业或全部是低安全生产水平的企业,所以a的取值不可能为0或1,这样,直线E就不可能与直线E(H)、E(L)相重合;相应地,r的取值也不可能为rH或rL。

)。

由图2.3可以看出,随着r的增大,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监管两类建筑企业的期望收益在逐渐减小,监管H类建筑企业的期望收益小于零且在逐渐减小,监管L类建筑企业的期望收益大于零且在逐渐减小。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存在一个临界值rS;在该临界值下,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监管H类建筑企业期望收益的减小值(ΔH)等于监管L类建筑企业期望收益的减小值(ΔL),监管两类建筑企业所获得的期望收益为零(如图2.4所示);当r大于rS时,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监管H类建筑企业期望收益的减小值(ΔH)大于监管L类建筑企业期望收益的减小值(ΔL),监管两类建筑企业所获得的期望收益小于零。

其中,rS的计算过程为:

由图2.4可知,三角形brSrL与三角形arSrH是全等三角形,则有

,得到rS=(rH+rL)/2。

 

图2.3监管两类建筑企业的函数关系

 

图2.4临界值rS的计算依据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建筑安全监管机构因不能区分建筑企业的类型而只能确定单一的监管资源配置率来对两类建筑企业进行监管。

当rH<r<(rH+rL)/2时,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监管H类建筑企业的期望收益小于零,监管L类建筑企业的期望收益大于零,即其所配置的监管资源造成H类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有所降低,L类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有所提高;于是,H类建筑企业因安全生产水平有所降低、竞争力减弱而逐步退出建筑市场,L类建筑企业则因安全生产水平相对有所提高而继续留在建筑市场中从事建筑活动。

这样,建筑安全监管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就形成了。

当r=(rH+rL)/2时,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监管两类建筑企业的期望收益等于零,即其所配置的监管资源并没有改善所有建筑企业的平均安全生产水平,监管资源配置无效,那么,建筑安全监管机构就会提高监管资源配置率以提高建筑企业的平均安全生产水平,实现监管资源的有效配置。

当(rH+rL)/2<r<rL时,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监管两类企业的期望收益小于零,即其所配置的监管资源造成所有建筑企业平均安全生产水平的降低,它会进一步提高监管资源配置率;而不断提高的建筑安全监管资源配置率会造成H类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降低幅度逐步增大,L类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虽然提高幅度在逐步减少,但L类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还是有所提高,这样,H类建筑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力就会因安全生产水平的进一步降低而继续减弱,进而退出建筑市场,即建筑安全监管过程中的逆向选择依然存在。

(尽管L类企业安全水平提高,但就H类企业而言,却是安全水平降低,逆向选择形成)

3建筑安全监管过程中逆向选择的实例分析

为了加深对上述模型的理解,下面以一个简单的实例来模拟分析建筑安全监管过程中的逆向选择。

假设建筑市场上只有两家安全生产水平不同的建筑企业,其中建筑企业甲最初的安全生产水平为5,建筑企业乙最初的安全生产水平为3,并假定两家建筑企业对建筑安全监管的需求同自身安全生产水平呈倒数关系,则两家建筑企业的监管需求分别为1/5和1/3;建筑安全监管机构是根据建筑企业的平均安全生产水平来确定监管资源配置量,并假定所配置的监管资源与建筑企业的平均安全生产水平也呈倒数关系。

那么,鉴于当前建筑企业的平均安全生产水平为4{(5+3)/2=4},则建筑安全监管机构对两家建筑企业所配置的监管资源都为1/4。

对于建筑企业甲来说,所配置的监管资源大于监管需求(1/4>1/5),说明所配置的监管资源过多,造成建筑安全监管机构对企业的过度监管,弱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地位,最终导致企业单纯依赖政府监管,忽略自身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以至于不去积极主动地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导致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降低;对于建筑企业乙来说,所配置的监管资源小于监管需求(1/4<1/3),说明所配置的监管资源不足,就会出现监管不到位的情况,致使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得不到监管,使得一些安全隐患未被及时发现,导致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维持现状或者有所降低。

由此可以看出,建筑安全监管机构按照建筑企业平均安全生产水平来配置监管资源的方式不合理,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造成建筑企业甲的安全生产水平降低,建筑企业乙的安全生产水平没有改善,而建筑企业甲会因本身安全投入高于建筑企业乙而降低竞争力,以至于逐步退出建筑市场,这样,就形成了建筑安全监管过程中的逆向选择。

而建筑企业甲安全生产水平的降低将会引起两家建筑企业平均安全生产水平的下降,于是,建筑安全监管部门就会进一步加大监管资源的配置,进而重复上述过程,最终导致建筑安全监管部门监管资源匮乏,建筑企业平均安全生产水平持续下降。

实际上,建筑市场上有众多建筑企业,上述逆向选择问题更是不可避免,如图3.1所示。

其中,曲线D表示与各个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相对应的监管需求,直线S表示建筑安全监管机构按照建筑企业平均安全生产水平所配置的监管资源,阴影A表示配置的监管资源小于监管需求的部分,阴影B表示配置的监管资源大于监管需求的部分。

从图中可以看出,所配置的监管资源与监管需求并没有达到均衡,如果可以将阴影B中多余的监管资源用于弥补阴影A中不足的监管资源,即对低安全生产水平的建筑企业配置较多监管资源,对高安全生产水平的建筑企业配置较少监管资源,就可以实现所配置的监管资源与监管需求的合理匹配,避免上述“逆向选择”问题的发生,从而保证充分发挥有限监管资源的作用,提高建筑企业的整体安全生产水平。

 

图3.1建筑安全监管过程中的逆向选择

政府而言:

浪费有限的资源;对H类企业而言,一次安全投入大,由于被过度监管,导致二次安全管理投入加大,总投入量大,从成本的角度出发,导致市场竞争能力弱于L类企业,逆向选择形成。

4小结

建筑安全监管过程中逆向选择的分析带来的启示是:

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的监管资源是有限的,每个建筑企业因安全生产水平不同而所需配置的监管资源也是不同的;不能采用一刀切的监管资源配置方式对所有的建筑企业平均分配监管资源,而应该依据每个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高低来合理分配监管资源,采取不同的监管方式,实施分类监管。

这样才能实现有限监管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监管期望收益的最大化。

简单地说,建筑安全分类监管就是指在监管资源有限的背景下,为了做到监管重点突出、有的放矢,而对安全生产生产水平高的建筑企业少分配一些监管资源,对安全生产水平低的建筑企业多分配一些监管资源,并对不同安全生产水平的建筑企业实施差异化的监管政策。

通过建筑安全分类监管,能够将有限的监管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企业中,促进建筑企业整体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监管机构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

参考文献:

[1]韦小敏,罗强.我国建筑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1):

92-93

[2]中国建筑新闻网:

建筑施工频繁“触雷”,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2009.7.21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郭允冲副部长在部安委会2009年第四季度会议上的讲话:

2010.1.11

[4]中国经济新闻网:

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监管领域经费等匮乏,陷入困境:

2009.4.20

[5]张建波.逆向选择风险与农村信贷市场失灵[J].经济经纬.2009(4):

137-140

[6]刘铁民.基于计量经济学理论对安全生产工作认识[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6):

5-9

[7]王晓刚,王则柯.信息经济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