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111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7731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111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111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111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111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111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111新.docx

《八年级111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111新.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111新.docx

八年级111新

八年级(上)物理导学案编写者:

胡丰云

第周第1课时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课题】:

1.1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目标和重难点】:

1、知道长度的单位米和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2、了解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能识别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初步了解什么是误差,知道误差不能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长度的主单位是,常用单位有;

2、单位换算:

1m=dm=cm=mm;1km=m

1m=mm=um=nm;9nm=km,

50km=cm,3mm=m,7um=dm,6mm2=m2.7m2=cm2.

二、课堂展示:

(合作交流)

课堂展示1:

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阅读教材后,展示重点。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并总结刻度尺的使用;(提示:

三看:

零刻线、量程、分度值;三会:

放、读、记。

(1)三看:

就是认识刻度尺.首先,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磨损.其次,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若零刻线磨损时,不可再把它的零刻线作为测量的起点,这时可在刻度尺上任选一刻度线作为测量的起点线.分度值越小,准确程度越高.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就是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的.

(2)三会:

放:

即尺的位置应放平.一是使刻度尺的零刻线与被测物体边缘对齐;二是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的边平行,即沿着被测长度;三是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总结:

三看三会或“选择、对齐、放平、紧贴、垂直”

读:

即读数,视线不能斜歪,视线应与尺面垂直.除读出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值).活动:

练习读数----(教师在黑板画刻度尺,移动箭头训练读数)。

记:

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课堂展示2、活动:

用刻度尺测量课本的长和宽?

用哪些特殊的方法可用来测量某些物体的长度?

1、如何测量铜丝的直径?

2、如何测量硬币的直径?

如何测量一篇纸的厚度?

分析:

1.累积法:

2.化曲为直法:

3.滚轮法:

 

课堂展示3、问:

什么叫误差?

它跟错误有什么不同?

答:

(1)误差的定义:

测量值跟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测量中不可避免的,它跟测量的错误有区别.测量错误是可以避免并且必须避免的.

(2)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3)、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

三、课堂达标:

1.36mm=dm,32m=cm,56m2=cm2,8mm3=m3.

2.某同学进行测量记录时因粗心漏掉了单位,请你补上:

物理教科书的厚度为8.2 ,课桌的宽度为0.65.茶杯的高度是11.2。

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

3.图1-1是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cm。

4.请你将下列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填序号)

A.太阳的直径为7×1011cmB.原子核的半径为2×10-15m

C.人高度为1.7×103mmD.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813km

E.万里长城全长为6.7×1012μmF.课桌长为1m

5.如图1-2,在测物体长度时,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6、某同学用卷尺测自己的身高为1.724m,那么这卷尺的分度值是_____,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_____,估计值是;如果改用cm作单位,该同学的身高应记为_________cm.

7、

(1)如图所示,1元硬币直径的测量值是__________cm。

(2)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

(1)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mm。

8.“纳米”是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技术是以0.1—100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跻身世界前列,1.76×109nm可能是()

A.一个人的身高B.物理课本的长度C.一座山的高度D.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9.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测量方法都是正确的,那么不论是哪个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都应得到相同的结果

B.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出的数值不同,其中一定有一人的测量方法不正确

C.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一定的,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一定不会有误差

D.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一定的,即使测量方法正确也会产生误差

10.为了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可以测出100张纸的总厚度为8.26,则一张纸的厚度为,这种方法叫做。

八年级(上)物理导学案编写者:

胡丰云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课题】:

1.1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第2课时

【目标和重难点】:

1、了解测量时间的常用的测量工具,会用停表测量时间。

2、知道时间的单位秒和其他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2、和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避免的。

可以减小误差。

3、1h=min,1min=s,1h=s,720s=h,1800s=min.

二、课堂展示:

(合作交流)

课堂展示1、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

古代有日晷(guǐ)、沙漏,现代有钟表、秒表等。

 

2、国际单位:

秒(s)常用单位:

、、

1h=min=s;15min21s=s;1h18min=min75min=h;

1.2h=min=s;900s=min.

一列火车从北京今天17:

45出发,明天8:

45到达汉口途中走了h.

3、秒表的使用方法:

(合作学习)

(1)、一般的秒表(停表)有两根针,长针是秒针,每转一圈是30S;短针是分针,每转一圈是15min。

(2)、图中所示的最小分度是0.1s,即它的精度是0.1S。

(3)、读数:

所测时间超过半分钟时,半分钟的整数部分由分针读出,不足半分钟的部分由秒表读出,总时间为两针之数之和。

(4)、秒表是测量时间间隔的常用仪表,表盘上有一长的秒针和一短的分针,秒针转一周,分针转一格。

秒表的分度值常用的有0.2s和0.1s两种。

秒表上端的按钮是用来选紧发条和控制表针转动的。

使用秒表时,用手握紧秒表,大拇指按在按钮上,按秒表分三步:

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第三次按下表针就回到零点。

2:

通过对停表的观察和使用,你能总结一下停表的正确使用步骤吗?

答:

第一次按下按钮是启动,停表开始计时,第二次按下按钮是停止,停表停止计时,正确读出时间,第三次按下按钮是回零.

课堂展示2:

对于钟表,你能准确的读数吗?

(认清分针和秒针,认清分度值。

读数训练----

教师在黑板上画,长针指在哪里?

短针指在哪里?

学生回答?

活动:

测量自己脉搏跳10次用的时间?

三、自测达标: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h45min=h,3min20s=h,32cm=m,2m=mm,5mm=dm.

2、图2是小明测量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A.1cm、5.50cmB.1cm、8.30cm

C.1mm、8.30cmD.1mm、2.80cm

3、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人眼睛迅速一眨B.人心脏跳动一次C.人正常呼吸一次D.人打一个呵欠

4.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将以下活动所需时间由长到短排列(填序号)

A.去操场做一节广播操B.到隔壁教室去借一本书

C.到距离家5km的学校上学D.眨一下眼睛

5.木铅笔是同学们天天用到的工具。

你判断一下,小宇对木铅笔的下列估测哪个有误,请你把它找出来()

A.铅笔的质量约为5kgB.铅笔的长度约为20cm

C.铅笔的截面积约为0.5cm2D.铅笔芯的直径约为1mm

6、如下图所示,该刻尺的最小刻度是,木块的长度厘米。

 

7.实验室的常用秒表,长针走一圈是s,短针走一格是min.估计一下自己的身体的“生物钟”——脉搏跳动10次大约s。

8、测量某物体长度时,得到的测量记录分别是15.82cm、15.79cm、15.28cm、15.81cm、15.81cm,这5次测量记录中有一次错了是,此次测量所有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的长度应是

9、用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3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B.减小由于刻度不精确而造成的误差

C.减小由于读数时视线不垂直于尺面而产生的误差

D.减小由于估读时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

10、2001年第47届世乒赛,国际乒联做出重大改革:

为了增加乒乓球的可观赏性,将乒乓球改为“大球”。

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A.2cmB.2mmC.2μmD.2dm

四、学后反思

 

八年级(上)物理导学案编写者:

陈玲玲

第周第课时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一、自学检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运动。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另外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__。

3.用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4.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也,例如:

以地面为参照物,奔驰的小车是的,以车内坐着的乘客为参照物小车是的。

二、小组展示

1.请以小组为单位,把书放在桌子上,书上放一支笔,用手缓慢地推动书,使它带着笔沿着桌面向前缓慢移动。

然后思考以下问题:

(1)相对于桌面,笔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2)相对于书,笔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3)关于笔是运动还是静止,提出你们的看法?

2.小明在窗前做作业,抬头看见小狗花花在树下晒太阳.不一会儿小明再向窗外望去,发现花花已躺在院墙下.小明笑了笑说:

“花花跑得真快呀!

”为什么小明没有看见小狗花花跑动,却说花花运动了呢?

3.课本第17页想想议议,回答所提问题。

4.课本第18页图1.2-4和1.2-5图中的车辆、自动扶梯和空中加油机的运动情况。

5.在行驶的火车中有一位乘客,他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是以下作为参照物的,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

“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6.观察图2-3,为什么对乘客的运动和静止,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判断?

三、当堂检测

1.在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所描述的现象中,我们以为竹排在“江中游”是以为参照物;我们说青山“两岸走”是以参照物。

2.十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公共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到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的,卡车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3.航天飞机在太空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状态.

4.“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船相对于河岸是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的。

5.古代有人用诗词来描写运动的相对性: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第一句是选为参照物的,第二句是选为参照物的

6.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云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7.据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飞机旁有一条“小虫”正以同样的速度同行,他伸手抓来一看,大吃一惊!

原来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此时飞机与子弹彼此间保持了相对,在这瞬间,以作参照物,子弹保持不动.

8.在沅江上,有一人坐在橡皮艇上顺流下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橡皮艇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B.以江岸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C.以人为参照物,江岸是静止的;D.以橡皮艇为参照物,江水是运动的;

9.一小说中写到:

“一阵大风,将院内的一口井吹到了篱笆之外”.这句话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井B地面C院子D篱笆

10.无风天,甲船上的人感到有南风吹来,这表明甲船正在向运动;乙船上的人感到吹西北风,择乙船正在向运动.

11.观察图1-4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D.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四:

学到了什么?

 

八年级(上)物理导学案编写者:

张一

第周第课时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3《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教学难点:

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自学指导和检测】阅读课本P19---P22,完成自学检测

1.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我们既可以取相同时,比较的长短;也可以取相同时,比较的长短。

在田径运动会中,看台上的观众采用的是第种方法来判断运动员的快慢的,而终点裁判采用的是第种方法来判断运动员的快慢的。

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叫速度,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速度用字母来表示,它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它还有一个单位是,符号是,他们之间的单位换算是。

求速度的公式是。

3、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54km/h=m/s25m/s=km/h

4、关于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物体在相等的路程内,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5、从物体经过的路线来分类,机械运动可以分为运动和运动。

6、物体在同一条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的快慢都,这种运动叫做。

7.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情况常用平均速度表示,公式为。

但不同时间段或不同路程段的平均速度是的,计算时要注意对应性。

【合作探究展示】

1、列表描点连线,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图像特点。

根据P21甲车速度填写下表

时间/s

0-10

10-20

20-30

30-40

路程/m

速度/(m/s)

2.根据上表中数据在下面坐标图中描点连线,画出甲车运动图像:

s/mv/(m/s)

 

0t/s0t/s

由图像可知:

做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的运动,路程和时间成。

3、计算平均速度,理解变速直线运动特点。

根据P21乙车数据,计算其0-10s的平均速度、全程的平均速度(注意解题格式)

总结解答计算题基本步骤:

先写并用字母表示出物理量,然后写出所用,需要推导的公式要先    ,接着代入       ,之后不用写计算过程直接写    ,最后写。

4、上海到南京的T722次特快列车运行时刻表如右。

根据表回答问题:

(1)列车由上海至南京的平均速度;

(2)列车在哪个路段运行最快?

在哪个路段运行最慢?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9:

39

10:

29

11:

47

发车时间

09:

00

09:

43

10:

33

里程/km

0

84

165

303

 

5、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向东行驶,路程——知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甲车速度是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运动。

 

八年级(上)物理导学案编写者:

王龙春

第周第课时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课题:

1.4测量平均速度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3.知道什么是平均速度.4.会测量平均速度.5.平均速度的计算.

二学习重点平均速度的计算

学习难点测量平均速度

三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牢牢把握学习要求;

2.依据导学案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

3.将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备上课集体讨论、突破。

四导学内容:

导学一、(自学课本23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是什么?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

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

导学二、(分组实验)

1.检查器材后组装斜面。

(调整斜面倾角使小车能缓慢的滑下)

2.确定小车在斜面的初始位置和理想的终点位置并装上金属片,测量出路程S1。

3.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路程S1的时间t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2的时间t2.

6.计算平均速度并填在课本12页表格中。

实验后比较两次的速度有什么不同?

导学三、(小组讨论)

小明同学想利用现有的器材探究:

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1)你的猜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利用现有的器材来验证你的猜想。

_E_l_V_E9y_f'@_V_A+[[7V0六课堂练习

  1.小明在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时,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请根据这些数据把内容填完整。

实验次数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1

S1=75cm

t1=2.6s

V1=28.85cm/s

2

S2=75cm

t2=2.5s

V2=_____cm/s

3

S3=75cm

t3=2.4s

V3=______cm/s

v=______cm/s

2.一列长为12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七课后练习

1.如图所示是路程—时间的图像,其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ABCD

2.如图所示是速度—时间的图像,其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BCD

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的速度之比为5:

4,它们在相等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_________;

4.一列火车长300m,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1.2km的大桥,则共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

5.一列火车长300m,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大桥,由车头上桥到车尾全部离开大桥,共用3min,则这座大桥长为_______m

6.长300m的火车,用5min时间通过了一条长3.3km的隧道,火车的速度是_______,火车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为________.

7.“龟兔赛跑”新传:

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撒腿就跑,结果龟兔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这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B在这段路程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C在兔子睡觉前一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D无论如何,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龟的平均速度.

8.小明家距学校1.5Km,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以4m/s的速度行驶到刚好一半路程时,车扎带他只好停下来,补胎用了5min,接着又以6m/s的速度到达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

A4.8m/sB5m/sC2.45m/sD4.8km/h

9.汽车从A城开往B城,全程所用的时间为2小时,前一个小时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m/s,后一个小时的平均速度为60m/s,那么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

[_b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