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网格式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751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网格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网格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网格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网格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网格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网格式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网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网格式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网格式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网格式教案

1.认识常见的材料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观察、比较、实验、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2.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2.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2.3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教材分析】

本课为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它们是什么做的》单元的起始课,该单元共有三课,分别是《认识常见材料》、《各种各样的杯子》、《神奇的新材料》,可见该单元的研究都是围绕“材料”展开的,因而第一课时对于常见材料的认识既是基础部分,也是重要部分。

本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含两个活动:

活动一,观察生活中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让学生不仅意识到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不同材料做成的,还让学生调用前概念,从物品出发初步认识常见材料;活动二,进一步在材料和名称之间建立关联,即进一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8种材料,在识别中进一步熟悉材料的特点,强化对材料本身的认识。

第二部分聚焦具体物品,进一步认识材料及其优点。

这一部分包含两个活动:

活动一,观察铅笔盒和文具用什么材料做成,加深对材料的特点认识,知道不同材料可以做成同一种物品,发现生活中一种物品有时由几种材料组合做成才能更好发挥功能;活动二,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制作材料,了解各种材料的优缺点,让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半的科学学科训练,已经对这门课有了一定认识,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但是由于年纪小,基础知识和能力还相当薄弱,科学的思维方式仍需加强,科学的记录习惯还待养成。

例如,在学生前概念中分不清“铁”和“金属”,不能准确描述出“陶瓷”和“石头”的区别,对于常见8种材料的特征不甚清晰,甚至受到一年级《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一课学习的影响,把“纸制品”的制作材料归为“木材”,“陶瓷制品”的制作材料归为“泥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种描述、比较、辨别,逐渐形成科学的思考习惯及语言表述。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观察活动,能识别出身边常见物品是由哪种材料制成的。

2.举例说出常见材料玻璃、陶瓷、石材、布料、木材、纸、塑料、金属。

科学探究: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描述、比较常见材料的特征及性能。

科学态度:

1.愿意与同学合作观察,互相交流,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材料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问题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旧材料,发明新材料、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8种材料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描述、比较常见材料的特征及性能。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PPT。

学生材料:

生活物品,材料样品。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意图

一、联系生活,导入揭题

1.师:

小朋友们托盘里的这些物品你们都认识吗?

2.师:

现在我们来玩个小游戏,给你们一分钟时间,以小组为单位,不仅要说出这些东西的名称?

还要说出它们分别是用什么物质做的?

3.学生活动,集体交流。

4.师小结:

这些东西是用陶瓷、布料、木材、橡胶、金属来做的。

(板书:

陶瓷、布料、木材、橡胶、金属)

5.揭题:

像塑料、陶瓷、铁、布这些可以用来制作物品的物质,叫做材料。

(板书:

制作物品、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常见的材料。

(板书课题:

认识常见材料。

1.讨论并说出托盘里的物体名称,及制作这些物体的材料。

2.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

从生活中常见物品入手,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制作这些物品所用的材料上。

在对学生头脑中有关材料的前概念有所了解的同时,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二、辨认常见材料

1.师:

除了刚才认识的这些材料外,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材料?

2.生集体交流。

3.师:

材料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材料还有塑料、玻璃、石材(板书:

塑料、玻璃、石材)。

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课件出示)这些常见材料你都见过么?

4.分别了解石材、陶瓷、橡胶和金属这几种材料(课件依次出示)。

5.师:

老师今天就带来了这些种类的材料,可是它们都混在一起了,你们能帮我把它们都认出来了么?

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叫“给材料宝宝找到自己的家”。

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哦,要求我们要具备哪些素质?

(看得清,辨得准,放得快)

6.学生活动。

交流汇报。

7.师:

从触摸手感来看,橡胶的手感比较柔软舒服细腻,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则塑料是完全没有弹性的,具有一定的钢性,因为比较硬,比较脆。

陶瓷是是以粘土等天然硅酸盐为主要原料烧成的制品。

学生进行“给材料宝宝找家的活动”,并进行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

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学生对材料的认识,尤其是对于石材、陶瓷、橡胶、金属这些前概念里比较模糊的材料进行明晰、加深。

三、辨识生活物品所用的材料

1.师:

刚才我们快速地给这些材料宝宝找到了家,现在我们来细细观察一下:

你们的铅笔盒和里面的文具是由那些材料组成的?

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材料?

2.布置观察活动。

3.班级交流。

4.小结我们又发现了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用途,生活中有些物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来进行制作,有时一种物品还会由好几种材料合成,这样使用起来功能会更好!

观察文具盒及文具的制作材料,并交流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材料。

[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尝试辨别生活中物体所用的材料,知道有的物体会用到多种材料。

四、巩固与拓展

1.昨天,有一个鞋厂客服昨天接到了顾客的电话,需要订做一双特殊的鞋子,我们来看看顾客的要求是什么吧(播放视频),你能根据今天学习到的内容帮助它吗?

2.你准备用哪些材料来制作鞋子的不同部分呢?

把你选择材料的理由填在记录单中。

3.小组讨论:

选择制作鞋子的各个部分的材料并注明理由。

4.全班交流选择原因。

5.同学们的设计各有特色,看来你们都有成为设计师的潜力呢。

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制作材料,让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

五、课堂总结

1.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常见材料,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1.认识常见的材料

 

2.各种各样的杯子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观察、比较、实验、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2.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2.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2.3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教材分析】

各种各样的杯子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的第二课。

本课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了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

认识各种杯子的材料是什么做成的,借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前一课所学内容,来辨认杯子的材料是什么。

第二个活动:

用看一看、捏一捏、加入热水摸一摸等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不同材料做成的杯子之间性质的差别。

活动三:

引导学生认识到杯子使用中的不便之处,并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活动四:

贴近学生生活,选用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保温杯,升华学生对于材料选择和应用之间联系的认识,渗透学生用改进产品满足人们需求的意识。

本课从辨认各种制作杯子的材料开始,引导学生比较和发现不同材料具有的优点和缺点,再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借助其他材料的优点设计出更优化的产品。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常见材料,具备了辨认各种杯子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能力,在前一课的学习中也简单认识了制作产品时选择不同材料的原因,了解了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优点。

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很多使用杯子的经验,也具备了简单的比较分析能力。

在学习过各种常见材料后,学生能够分辨出杯子的材料是什么,但是对于多种材料的优缺点,学生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看法。

借助具体的杯子,来认识不同材料的特点,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提升的过程。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同一个杯子可以由不同材料制成。

2.知道不同材料制成的杯子有不同特点。

3.知道生活中杯子的一些常见问题,可以通过很多方法解决。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分析身边常见杯子,知道杯子可以由不同材料制成。

2.通过观察杯子,运用观察法、比较法,认识杯子的不同特点。

3.通过观察、交流不同杯子的缺点,知道如何通过改变,解决其存在的不足。

4.通过“解剖”保温杯,运用观察法、分析法等,找出各部件材料优点,了解人们在选择材料时的用意。

科学态度

1.体验到研究杯子带来的乐趣,感受到不同材料制成的杯子的神奇。

2.愿意与小组同学一起,共同研究杯子特点及其选材,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认识到常用杯子可以由不同材料制成,人们会根据材料不同特点制作杯子的不同部分;意识到材料的选择对人们制造物品是很重要的。

2.知道人们把材料的不同优点组合起来,制成需要的物品。

【教学重点】

观察、描述不同材料的特点。

【教学难点】

针对不同材料的特点,提出类似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PPT、板书、视频。

学生材料:

玻璃杯、陶瓷杯、塑料杯、金属杯、纸杯、保温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意图

一、猜谜导入,聚焦话题

1.师:

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欢猜谜语了,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则谜语?

出示谜面:

前后一个样,独耳旁边站。

天天大口张,喝水不吃粮。

2.讲述:

谜底是?

对了,杯子。

3.今天,老师带了一群杯子小伙伴一起来到了我们班上,想考考你们,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1.猜谜活动

[设计意图:

猜谜语导入入课快,而且能够营造一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这样的导入能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愿望,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

二、辨别生活中常见杯子的材料

1.师:

瞧,这儿有5个用不同材料做成的杯子。

你能看出它们是什么材料做的吗?

生:

汇报交流。

2.师:

你们的眼睛可真厉害!

一眼就看出了这些杯子制作的材料,那这些不同材料制作的杯子各自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各种各样的杯子”。

(板书——2.各种各样的杯子)

1.汇报交流五个杯子是用什么材料制作。

[设计意图:

通过“接受杯子挑战”的游戏(情境),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