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中滑石粉含量检测技术研究研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684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粉中滑石粉含量检测技术研究研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面粉中滑石粉含量检测技术研究研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面粉中滑石粉含量检测技术研究研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面粉中滑石粉含量检测技术研究研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面粉中滑石粉含量检测技术研究研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面粉中滑石粉含量检测技术研究研制报告.docx

《面粉中滑石粉含量检测技术研究研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粉中滑石粉含量检测技术研究研制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面粉中滑石粉含量检测技术研究研制报告.docx

面粉中滑石粉含量检测技术研究研制报告

 

面粉中滑石粉含量检测技术研究

 

研制报告

 

郑州大学化工学院

2008年11月

研制报告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是一个绿色的世纪,由于面临严峻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世界各国将越来越关注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生产和食品安全问题。

就食品生产来说,未来的趋势是,只有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食品才具有竞争力,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

与此同时,随着食品加工过程中化学品和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不断涌现。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为此,许多国家相继出台了农产品质量标准,并建立了先进的标准数据库。

《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卫生的界定是:

食品是安全的,食品是有营养的,食品是能促进健康的。

其中食品的安全性是食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是复杂的,从生产、加工到最终消费,食品要经过多个环节,在各个环节中以及各个环节之间都会出现诸多因素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归纳起来,导致食品不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过程中的食品不安全因素

首先,农药、兽药、化肥、动植物激素等的大量使用直接导致动植物食物中的化学品残留物过多。

其次,由于人口众多,环保意识不强,生存环境质量不高,使得生产过程还可能受到来自大气、土壤、水的污染而导致的间接污染,如水污染导致食源性疾患的发生,海域的污染直接影响海产品的卫生质量;污染事件起源于垃圾焚烧。

以蔬菜为例,在一些地区,为了抢季节,让产品早上市,有的菜农使用高激素、高营养素,以促进作物超常生长。

国家质检总局曾经在2001年对蔬菜产品农药残留量作了两次抽检抽查,抽样合格率分别仅为72.4%和64.5%,尤其是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问题严重。

2、加工过程中的食品不安全因素

食品在加工环节可能出现两个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一方面是不规范的操作,例如加工设备的不卫生,加工助剂使用量不符合标准等;另一方面是来自加工过程的添加物,如超标使用污染物、重金属,添加非食品级色素、香味剂、防腐剂、保脆剂、发色剂、护色剂等。

3、包装容器对食物的污染

由于食物的包装直接接触食品,因此包装容器本身的不卫生也可能造成食品的不安全。

例如,2001年卫生部在食品打假专项斗争中所查获的浙江某个体企业,使用废旧回收的塑料制作纯净水塑料桶,据此,可以推出该容器里纯净水的纯净程度如何;又如某些黑心厂家生产的塑料袋,其原料来自大医院附近的垃圾站,包括一次性输血管、输液管、注射器等。

据环保专家介绍,塑料袋一般是购物时白送的,对经营者来说,当然是越便宜越好。

尤其是一些农贸市场,现在使用的几乎都是不允许盛装食品的塑料袋,而且是颜色越深,用废旧塑料制成的可能性越大,危害也越严重。

消费者把买回来的食品喜欢装在塑料袋里保存,殊不知塑料袋释放的有毒气体都跑到食品中去了,其危害甚至比直接污染还严重。

4、生产经营者在食品中掺杂使假

少数不法生产经营者为牟取暴利,不顾消费者的安危,人为制造各种假冒伪劣食品。

用化学制剂对产品进行处理,以次充好,如用化学制剂处理虾仁、鳅鱼等干制海产品;将已经变质的食品进行处理冒充合格产品,如南京某月饼生产厂,把大量过期的月饼进行加工处理,冒充新上市的月饼,流入市场;在没有实验依据的情况下,故意人为制造出“新产品”,如市场上流通的“绿米”即是人为加工处理“造”出来的,食用后会影响人体健康。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而且还涉及到生产经营者的经济利益、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提高食物供给总量、增加食品多样性以及改进国民营养状况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意味着中国人正在结束“粗茶淡饭”时代,正从温饱走向小康。

不过,在近期公布的《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中也清楚地指出,“必须看到,长期以来,中国的食品供应体系主要是围绕增加食品供给数量问题而建立起来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中国在农业投入品供给、产地环境、动物防疫体系等环节依然存在安全隐患,食品安全体系、检测体系、认证体系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适应性。

”因此,对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思考应基于以下二个方面。

1、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面临的难题

①法规及安全标准不健全。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系统的食品安全法律,现有的法规分散、凌乱。

同时我国对许多食品缺乏明确的安全标准,已有的安全标准过低或过时。

当今社会是信息高速传递和法治的社会,信息时代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物流。

当今国际上通行的食品标准是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它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为保护消费者健康、减少食源性疾病、促进食品贸易的公平性、消除贸易壁垒和解决国际争端而协调制定的食品法典标准、最大残留限量、操作规范和指南。

CAC现已制定食品产品标准237个,卫生及技术规范41

个。

评价的农药185个、农药残留限量2374个;评价的兽药54个、食品添加剂1005个、食品污染物准则25个,一共有8000个左右与食品相关的标准。

食品标准的水平代表一个国家在食品安全性、食品质量方面的保护水平,目前发达国家采用CAC标准早已达到了80%以上,我国也是CAC成员国,而国家标准只有40%左右等同或等效采用了CAC标准,覆盖面远远不够,标准化工作也有差距。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不完善,致使出口食品时时遭遇贸易技术壁垒。

②食品安全检测体系难推广。

食品安全检测仪器的普及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目前全国5万多家食品零售企业中建立检测中心的不足2%,因为检测成本确实比较高,业内有种估计,检测成本需要占到食品本身的30%~40%。

GAP(良好农业操作)、GMP(良好操作规范)和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目前食品质量控制的重要体系,但是检测成本实在是太高,导致食品检测体系难以大范围全面的推广。

③多头监管难成合力。

即使无法在食品进入市场时进行安全检测,却依然可以通过相关监管部门对食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环节进行严格把关。

早在2002年8月1日,我国就开始实施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然而由于管理不到位,这一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目前,我国涉及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有卫生、工商、质检、药监、农业、环保、商业等近十个部门,从事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人员已经超过100万人,其中卫生部有国家、省、市、县四级监督管理和技术保障体系,拥有一支10万人的卫生行政执法队伍和20万人的技术骨干,基本覆盖全国食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农业部也建立了13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和179个省级质检中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全国设置的食品质量检测机构更是超过3000个。

因为部门多,职责分工不明,多头管理,监管体制不健全、不协调,难以形成合力。

导致出现监管的真空地带,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有空子可钻。

2、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要建立四方面体系

①完善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确保食品安全是保护人民生命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基本要求。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

如果食品安全保障过程中从法律地位上都没有依据和保障,就很难保证执法主体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笔者认为,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必须保障执行标准的时代性和前沿性,我们应该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认真清理、补充和完善,对一些涉及食品监管的旧法进行废止、修改和整合,制定完整统一的“食品安全法”,从而减少和避免立法和执法上的互相冲突。

值得高兴的是我国政府已经开始启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修订和更新工作。

②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从农田到餐桌的食物不再仅仅是原料产品,很多是经过加工环节后的再加工食品,食品的流通范围也不再仅限于生产领域,而要流通到世界范围内。

为适应国际食品贸易的发展形势,大力推进《食品安全行动计划》的实施,我们应认真研究国际组织及各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加强CAC标准研究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并提出有利于我国国情的建议,促进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分析监控标准尽快与国际接轨。

要完善对源头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强化QS认证,完善食品市场准入、标识、追踪溯源和召回制度。

③强化行政监管体系。

我们应尽早打破食品安全监管条块分割的现状,理顺各监管部门的职责,调整执法力度,解决多头执法,建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当地食品安全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和整治工作”的监管新模式。

强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严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准入制度;全面启动食品市场准入机制,采用快速有效检测手段,防止不合格食品进入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向农村拓展,切实加大对小作坊的监管力度;健全食品安全信息收集、评价、发布制度,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加大对食品造假、掺毒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追究违法者的刑事责任;实施食品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对监管人员实行责任倒查机制等。

④大力推广食品安全检测体系。

针对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难推广的现状,国家应该大力加强食品安全的科技投入,将“食品安全”研究项目列入国家重大计划专项,加大投资力度,进行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检测关键技术的研究,尽量降低食品检测体系的成本,研发出更加精确、可行、经济适用的检测体系。

将研究成型的食品安全检测关键技术在食品企业进行示范推广。

同时,在更多的企业中建立检测中心,完善我国目前在食品检测体系上的不足。

二、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以及食品工业的发展,面粉的需求量在迅速扩大,同时对其质量及安全性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面粉作为人们日常食品的主要原料之一,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改善面粉的加工性能,生产企业往往要加入了一定量的食品添加剂,如有的厂家为提高面粉的白度和重量,向其中加入了过量的滑石粉、石膏或碳酸钙等。

所以,为维护消费者利益,必须建立面粉中一些有害物质的快速监测方法。

滑石粉(3MgO•4SiO2•H2O)的主要成分是滑石,为硅酸镁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主要成分为含水硅酸镁,经粉碎后,用盐酸处理,水洗,干燥而成。

滑石属单斜晶系,晶体呈假六方或菱形的片状。

通常成致密的块状、叶片状、放射状、纤维状集合体。

无色透明或白色,但因含少量的杂质而呈现浅绿、浅黄、浅棕甚至浅红色;解理面上呈珍珠光泽。

硬度1,比重2.7~2.8。

滑石具有润滑性、抗黏、助流、耐火性、抗酸性、绝缘性、熔点高、化学性不活泼、遮盖力良好、柔软、光泽好、吸附力强等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由于滑石的结晶构造是呈层状的,所以具有易分裂成鳞片的趋向和特殊的滑润性,如果Fe2O3的含量很高则会减低它的绝缘性。

但是,如果面粉中掺入了滑石粉,就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因为滑石粉与面粉在外观上很难区别出来,加上滑石粉的价格比面粉低廉,一些不法商贩在面粉中掺入滑石粉,以假乱真,牟取暴利。

面粉及面粉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食品,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体的身体健康。

叛断面粉质量的优劣,对面粉中有无滑石粉及其含量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目前,面粉中滑石粉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依靠人体的自身感觉器官进行感管鉴别法、灰分重量法、化学分析法及X射线衍射分析法等。

感管鉴别法:

(1)滋味鉴别:

掺有滑石粉的面粉,手捏一小撮放入口中咀嚼或制成馒头、面条品尝,感到牙碜,有砂声,掺假愈严重,牙碜感觉愈明显。

此法可以鉴别面粉中掺入1%的滑石粉,是消费者易于采用的一种方法。

(2)外观鉴别:

掺有滑石粉的面粉,合成面团或蒸成馒头后,置于阳光下观察,可见针尖般大小,有玻璃光泽的晶体。

灰分重量法:

(1)测定的准备工作

先将已称好重量的经烘干的滑石粉放入已烘干的2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连瓶称重,测定滑石粉比重。

经多次测定,得出滑石粉的比重。

以后,就可用250ml容量瓶称重滑石粉液,间接测出滑石粉液的浓度,两者关系:

y+1000-y/2.59=4x,

即y=6.494(x-250)

x—250ml滑石粉液称重,g(不包括瓶重)

y—滑石粉液浓度g/l

两者互为直线关系,可制成对照表查出相互数据。

(2)测定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