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支出决算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608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本支出决算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本支出决算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本支出决算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本支出决算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本支出决算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本支出决算表.docx

《基本支出决算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支出决算表.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本支出决算表.docx

基本支出决算表

附件4:

《中央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调查表》填报说明

表1《所属事业单位人员情况表》填报说明

一、《所属事业单位人员情况表》反映纳入本次调查范围的事业单位基本情况和在职人员编制、实有情况,离退休人员实有情况。

二、分项说明

1.单位基本情况

(1)单位代码:

按照财政部统一制定的编码规则填列本单位代码,单位代码须与编报2011年部门预算时报送的单位代码一致,不编报预算的单位不填列此项。

(2)单位名称:

填列本单位的全称。

(3)预算级次:

填列单位本级编报和批复预算时所属的级次,具体按照一级、二级、三级填列。

不编报预算单位参照同级别单位预算级次填列。

(4)单位所在地:

填列到单位所在区、县、县级市。

(5)机构规格:

填列经中央编办正式批复确认的单位级别,具体按照正部级、副部级、正局级、副局级、正处级、副处级等填列。

(6)单位性质:

填列经中央编办正式批复确认的单位性质,如能区分全额补助和差额补助,按照全额补助单位和差额补助单位填列;如不能区分,按照财政补助单位填列。

2.人员情况

(1)在职人员编制数:

填列截至2010年12月31日经中央编办正式批文认定的在职人员编制数,具体按中央编办文件中规定的财政补助编制和经费自理编制填列。

(2)在职人员实有数:

填列截至2010年12月31日单位实有事业或参公人员情况,超编等特殊情况请在备注中说明,具体按人员编制性质分财政补助人员和经费自理人员填列。

(3)离休人员实有数:

填列截至2010年12月31日单位实有离休人员情况。

(4)退休人员实有数:

填列截至2010年12月31日单位实有退休人员情况。

三、表内数据钩稽关系

(5)栏=(6)栏+(7)栏;(8)栏=(9)栏+(10)栏;(11)栏=(12)栏+(13)栏;(14)栏=(15)栏+(16)栏。

四、其他注意事项

1.填列单位基本信息、人员情况时,请附中央编办批文、“三定”规定等复印件。

2.对部分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请按参公管理人员和事业人员编制情况分为参公部分和非参公部分填列。

3.本表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填列至最基层预算单位,其他事业单位区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基础性科研类事业单位、公共文化类事业单位、公共卫生类事业单位四类,填列至三级预算单位本级。

表2《所属事业单位2010、2011年基本支出预算表》填报说明

一、《所属事业单位2010、2011年基本支出预算表》反映纳入本次调查范围的事业单位2010年、2011年基本支出预算情况。

二、分项说明

1.单位代码:

按照财政部统一制定的编码规则填列本单位代码,单位代码须与编报2011年部门预算时报送的单位代码一致,不编报预算的单位不填列此项。

2.单位名称:

填列本单位的全称。

3.科目编码:

填列《2011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类”、“款”、“项”的编码。

4.科目名称:

填列《2011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科目名称。

5.2010年中央财政拨款预算数:

填列事业单位2010年中央财政拨款基本支出预算数,包括年初预算批复、执行中追加、追减的中央财政拨款数,含调资经费、参公单位规范津贴补贴经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

参公单位规范津贴补贴经费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请在备注中注明“人员经费中含规范津贴补贴经费/绩效工资××万元”。

(1)人员经费:

填列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

包括已列入部门预算的医疗经费,不包括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

(2)公用经费:

填列单位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以及其他资本性支出。

6.2011年中央财政拨款预算数:

填列事业单位2011年中央财政拨款基本支出预算数,包括年初预算批复、执行中追加、追减的中央财政拨款数,含调资经费、参公单位规范津贴补贴经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

参公单位规范津贴补贴经费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请在备注中注明“人员经费中含规范津贴补贴经费/绩效工资××万元”。

如2011年预算尚未批复到所属事业单位,请与主管部门、财政部主管司局确认后填列。

三、表内数据钩稽关系

(3)栏=(4)栏+(7)栏+(10)栏;(4)栏=(5)栏+(6)栏;(7)栏=(8)栏+(9)栏;(10)栏=(11)栏+(12)栏;(13)栏=(14)栏+(17)栏+(20)栏;(14)栏=(15)栏+(16)栏;(17)栏=(18)栏+(19)栏;(20)栏=(21)栏+(22)栏。

四、其他注意事项

1.“二下”预算批复中,在职、离休、退休人员基本支出没有分开的单位,请按在职、离休、退休人数及实际分配预算数分开填列,但总数须与“二下”预算批复数一致。

2.对部分人员参公管理的单位,区分参公人员和非参公人员分别填列,无法区分的,在与预算数一致的前提下,人员经费按编制内实有人数、公用经费按编制数进行拆分。

3.本表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填列至最基层预算单位,其他事业单位区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基础性科研类事业单位、公共文化类事业单位、公共卫生类事业单位四类,填列至三级预算单位本级。

4.表中涉及金额的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表3《所属事业单位基本支出决算表》填报说明

一、《所属事业单位基本支出决算表》反映纳入本次调查范围的事业单位2008、2009、2010年财政拨款口径和全口径基本支出决算情况。

填列的人员情况仅包括财政补助编制部分,不包括经费自理编制。

二、分项说明

1.单位代码:

按照财政部统一制定的编码规则填列本单位代码,单位代码须与编报2011年部门预算时报送的单位代码一致,不编报预算的单位不填列此项。

2.单位名称:

填列本单位的全称。

3.人员情况

(1)在职人员编制数:

填列经中央编办正式批文认定的截至各年底财政补助编制数。

(2)在职人员实有数:

填列截至各年底财政补助实有人数,须与各年决算报表中实有人数一致。

(3)离休人员:

填列截至各年底通过中央财政拨款开支基本支出的离休人员实有数。

(4)退休人员:

填列截至各年底通过中央财政拨款开支基本支出的退休人员实有数。

4.财政拨款决算数

(1)人员经费:

填列财政补助的在职人员和通过中央财政拨款开支基本支出的离休、退休人员各年人员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数,包括已纳入部门预算的医疗经费,不包括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

(2)公用经费:

填列财政补助的在职人员和通过中央财政拨款开支基本支出的离休、退休人员各年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数。

5.全口径决算数

(1)人员经费:

填列财政补助的在职人员和通过中央财政拨款开支基本支出的离休、退休人员各年全口径人员经费决算数,包括已纳入部门预算的医疗经费、通过自有收入安排的人员经费,不包括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

经费自理人员的经费支出,不在本表列示。

(2)公用经费:

填列财政补助的在职人员和通过中央财政拨款开支基本支出的离休、退休人员各年全口径公用经费决算数,包括通过自有收入安排的公用经费。

经费自理人员的经费支出,不在本表列示。

三、表内数据钩稽关系

(5)栏=(6)栏+(9)栏+(12)栏;(6)栏=(7)栏+(8)栏;(9)栏=(10)栏+(11)栏;(12)栏=(13)栏+(14)栏;(15)栏=(16)栏+(19)栏+(22)栏;(16)栏=(17)栏+(18)栏;(19)栏=(20)栏+(21)栏;(22)栏=(23)栏+(24)栏。

四、其他注意事项

1.决算中在职、离休、退休人员基本支出没有分开的,请按实际支出情况分开填列,但总数须与决算数一致。

2.对部分人员参公管理的单位,区分参公人员和非参公人员分别填列,无法区分的,在决算总数与决算报表一致的前提下,人员经费按编制内实有人数、公用经费按编制数进行拆分。

3.如2010年决算尚未完成,按实际执行情况填列,并在表格下方以备注的形式予以说明。

4.本表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填列至最基层预算单位,其他事业单位区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基础性科研类事业单位、公共文化类事业单位、公共卫生类事业单位四类,填列至三级预算单位本级。

5.表中涉及金额的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表4《所属事业单位用于基本支出的收入来源情况表》

填报说明

一、《所属事业单位用于基本支出的收入来源情况表》反映纳入本次调查范围的事业单位2008、2009、2010年用于基本支出的各类收入情况。

二、分项说明

1.单位代码:

按照财政部统一制定的编码规则填列本单位代码,单位代码须与编报2011年部门预算时报送的单位代码一致,不编报预算的单位不填列此项。

2.单位名称:

填列本单位的全称。

3.用于当年基本支出的总收入:

填列用于基本支出的各项收入之和,需与当年全口径基本支出决算数一致。

4.收入项目

(1)中央财政拨款收入:

填列实际用于当年基本支出的中央财政预算内安排的当年财政拨款数。

(2)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

填列实际用于当年基本支出的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数。

(3)地方财政补助收入:

填列当年实际用于基本支出的从地方财政部门取得的收入。

(4)上级补助收入:

填列当年实际用于基本支出的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5)事业收入:

“小计”填列当年实际用于基本支出的、通过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取得的各项收入合计;“具体来源”填列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的具体项目。

“其中:

预算外资金收入-金额”填列当年实际用于基本支出的中央财政预算外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数;“其中:

预算外资金收入-具体来源”填列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具体项目以及是否已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6)下级单位上缴收入:

“金额”填列当年实际用于基本支出的事业单位所属下级单位(包含独立核算和非独立核算的,相关支出纳入和未纳入部门预算的下级单位)按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金额,包括下级事业单位上缴的事业收入、其他收入和下级企业单位上缴的利润等;“具体来源”填列上缴收入的各下级单位的名称、单位性质和收入项目等。

(7)事业单位经营收入:

“金额”填列当年实际用于基本支出的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金额。

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必须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一是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而不是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二是取得经营收入的是非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

“具体来源”填列经营活动的具体项目。

(8)事业基金:

填列用事业基金弥补当年基本支出收支差额的数额。

(9)其他收入:

“金额”填列单位取得的当年实际用于基本支出的除上述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之和。

“具体来源”填列各项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三、数据钩稽关系

1.

(1)栏=

(2)栏+(3)栏+(4)栏+(5)栏+(6)栏+(10)栏+(12)栏+(14)栏+(15)栏;

2.(6)栏≥(8)栏;

3.表4-1、4-2、4-3

(1)栏=表3-1、3-2、3-3(15)栏;

4.表4-1、4-2、4-3

(2)栏+表4-1、4-2、4-3(3)栏=表3-1、3-2、3-3(5)栏。

四、其他注意事项

1.本表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填列至最基层预算单位,其他事业单位区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基础性科研类事业单位、公共文化类事业单位、公共卫生类事业单位四类,填列至三级预算单位本级。

2.表中涉及金额的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