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250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3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docx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docx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

A1型题

1.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E.《左传》

答案:

1.E

2.《素问?

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映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辨证论治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2.B

3.《灵枢?

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

3.B

4.《素问?

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

4.E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答案:

5.C

6.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命门

E.脑

答案:

6.A

7.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A.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

C.对疾病表现症状的综合概括

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

E.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答案:

7.E

8.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病种

B.病名

C.症状

D.体征

E.证候

答案:

8.E

9.属于中医学防治特点的确切表述是

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

C.审因论治

D.辨证论治

E.防重于治

答案:

9.E

10.中医理论中阴阳的概念是

A.代表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

B.代表相互关联的两种事物

C.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

D.对事物矛盾双方的概括

E.自然界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事物

答案:

10.E

11.“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是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消长平衡

D.阴阳相互转化

E.阴阳相互交感

答案:

11.A

1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说明

A.阴阳的相互对立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的相互消长

D.阴阳相互转化

E.阴阳的相互平衡

答案:

12.B

13.“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的理论依据是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协调平衡

D.阴阳相互转化

E.阴阳互为消长

答案:

13.B

14.阴阳交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运动

B.阴阳二气的和谐状态

C.阴阳二气相互对立的状态

D.阴阳二气相互感应

E.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答案:

14.E

15.适用于“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是

A.实寒证

B.实热证

C.虚寒证

D.虚热证

E.阴阳两虚证

答案:

15.C

16.“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指的是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协调平衡

D.阴阳相互转化

E.阴阳互为消长

答案:

16.D

17.肺的阴阳属性是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E.阳中之至阳

答案:

17.B

18.脾的阴阳属性是

A.阴中之阴

B.阴中之阳

C.阴中之至阴

D.阳中之阴

E.阳中之阳

答案:

18.C

19.最易导致实热证的阴阳失调是

A.阳偏胜

B.阳偏衰

C.阴偏胜

D.阴偏衰

E.阴胜阳病

答案:

19.A

20.最易导致实寒证的阴阳失调是

A.阳偏盛

B.阴偏盛

C.阳盛格阴

D.阳损及阴

E.阳胜阴病

答案:

20.B

21.适合治疗阴偏衰的治法是

A.阳病治阴

B.阴病治阳

C.阴中求阳

D.阳病治阳

E.阴病治阴

答案:

21.A

22.适合治疗阳偏衰的治法是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阴病治阴

D.阳病治阳

E.阴中求阳

答案:

22.A

23.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A.炎上

B.润下

C.稼穑

D.曲直

E.从革

答案:

23.D

24.“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土侮木

E.木胜土

答案:

24.C

25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

B.心阴虚而心阳亢

C.肾阴虚而心火旺

D.肾阴虚而肝阳亢

E.肾阳虚而心火旺

答案:

25.C

26.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炎上

B.润下

C.稼穑

D.曲直

E.从革

答案:

26.C

27.五行中,具有“炎上”特性的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答案:

27.B

28.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

A.水

B.火

C.木

D.金

E.土

答案:

28.A

29.五行中,具有“从革”特性的是

A.金

B.木

C.水

D.火

E.土

答案:

29.A

30.五行中,具有“曲直”特性的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答案:

30.A

31.五行制化的含义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相生相克

D.相乘相侮

E.乘侮制化

答案:

31.C

32.五行相生关系中,木的“我生”是

A.木

B.土

C.火

D.水

E.金

答案:

32.C

33.五行相生关系中,火的“生我”是

A.金

B.木

C.水

D.火

E.土

答案:

33.E

34.五行中“木”的“母”行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答案:

34.E

35.五行中,“水”的“子”是

A.金

B.木

C.水

D.火

E.土

答案:

35.B

36.五行相克关系中,金的“我克”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答案:

36.A

37.五行相克关系中,水的“克我”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答案:

37.C

38.五行相克关系中,金的“所胜”是

A.土

B.金

C.水

D.木

E.火

答案:

38.D

39.水的所不胜是

A.木

B.土

C.火

D.金

E.水

答案:

39.B

40.“木火刑金”是指

A.肝火灼伤肺金

B.心火灼伤肺金

C.心肝火旺伤肺

D.肺阴虚,心火旺

E.肝阴虚,心火旺

答案:

40.A

41.以下属于“子病犯母”的是

A.肝病及心

B.心病及脾

C.肺病及肾

D.肾病及脾

E.脾病及心

答案:

41.E

42.属于“母病及子”的脏病相传是

A.心病及肺

B.心病及肾

C.心病及肝

D.心病及脾

E.脾病及心

答案:

42.D

43.属于“实则泻其子”治则的治疗是

A.肝火旺泻心火

B.肝火旺泻胆火

C.肝火旺泻脾

D.肝火旺泻肺

E.肺热旺泻大肠

答案:

43.A

44.适用于“土壅木郁”证的治则是

A.抑强为主

B.扶弱为主

C.补母为主

D.泻子为主

E.母子同补

答案:

44.A

45.“五志相生”中的“怒”所胜的志是

A.恐

B.思

C.惊

D.悲

E.忧

答案:

45.B

46.五脏共同生理特点是

A.传化水谷

B.传化水液

C.储藏精气

D.传导糟粕

E.排泄水液

答案:

46.C

47.具有“满而不能实”生理特点的是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E.经络

答案:

47.A

48.具有“实而不能满”生理特点的是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E.经络

答案:

48.B

49.心主神志的物质基础是

A.心血

B.心气

C.心阴

D.津液

E.精

答案:

49.A

50.对血液运行具有促进作用的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答案:

50.A

51.称“君主之官”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答案:

51.B

52.“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理论基础是

A.心主血

B.心主脉

C.心主血脉

D.心主神

E.心为“阳中之阳”

答案:

52.D

53.被称为“娇脏”的脏腑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答案:

53.D

54.肺为通调水道,主要依赖于肺的哪一项功能

A.主呼吸之气

B.主一身之气

C.主治节

D.朝百脉

E.主宣发与肃降

答案:

54.E

55.下动哪—项是肺的功能

A.气之根

B.气之主

C.气之源

D.气之海

E.气之信道

答案:

55.B

56.脾的生理特性是

A.喜和降

B.喜清肃

C.喜燥恶湿

D.喜润恶燥

E.喜条达

答案:

56.C

57.“主治节”是哪个脏腑的生理功能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答案:

57.D

58.“玄府”是指

A.胞宫

B.大脑

C.肛门

D.血脉

E.汗孔

答案:

58.E

59.肺的“门户”是

A.鼻

B.喉

C.腠理

D.汗孔

E.咽

答案:

59.D

60.被称为“水之上源”的脏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答案:

60.B

61.被称为“后天之本”的脏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答案:

61.C

62.脾为“气血生发之源”的理论依据是

A.主升清

B.主统血

C.运化水湿

D.运化水谷

E.主肌肉四肢

答案:

62.D

63.睥统血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A.控制血液的流速

B.控制血液的流量

C.控制血液向外周运行

D.控制血液向内脏运行

E.控制血液在脉中运行

答案:

63.E

64.脾主升清的确切含义是

A.脾之阳气主升

B.脾气以升为健

C.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D.升已而降,若雾露之溉

E.脾运化水液,转输周身

答案:

64.C

65.际为“生痰之源”的脏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答案:

65.C

66.最能体现肝的生理特点的是

A.肝喜条达

B.肝恶抑郁

C.肝体阴而用阳

D.肝为刚脏,主升主动

E.肝赖以血液以濡之,赖肾水以滋之

答案:

66.C

67.指肝而言的“本”是

A.生之本

B.气之本

C.仓禀之本

D.罢极之本

E.封藏之本

答案:

67.D

68.肝主疏泄功能中最为重要的是

A.调畅气机

B.促进血液运行

C.促进水液运行

D.促进脾胃消化

E.调畅情志

答案:

68.A

69.筋之余”是指

A.血

B.爪

C.齿

D.骨

E.髓

答案:

69.B

70.称为“封藏之本”的脏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答案:

70.E

71.肾为气之根”是指

A.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根

B.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

C.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作用

D.肾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

E.元气由肾精所化生

答案:

71.D

72.称为全身阴阳之根本的脏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答案:

72.E

73.下列属于肾的生理功能的是

A.主气

B.纳气

C.生气

D.调气

E.养气

答案:

73.B

74.“肾者,胃之关也”主要是针对

A.肾主宰水液代谢的作用

B.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作用

C.肾司二便的作用

D.肾的固摄作用

E.肾为一身阳气之根

答案:

74.B

75.五体在五脏,下述哪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