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4571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平顶山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平顶山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

《河南省平顶山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平顶山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平顶山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

河南省平顶山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作答,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2.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共69分)

一、课内文言文知识(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朝济而夕设版焉(济:

渡河。

B.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

对待。

C.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

遭受。

D.大行不顾细谨(行:

行动。

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B.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使工以药淬之

C.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窃为大王不取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烛之武退秦师。

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B.燕王拜送于廷,使使以闻大王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4.下列句子中句式结构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沛公安在。

A.夫晋,何厌之有B.君安与项伯有故C.籍何以至此D.大王来何操

5.文言语句翻译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A.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些您是知道的啊。

②等到他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

B.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两城作为酬谢,可是他早晨刚渡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②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

C.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②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

D.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作为酬劳,可是他早晨刚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②等到他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

6.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位称呼。

B.“郎中”本是君王侍从官的通称。

战国始有,秦汉沿置。

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后世以侍郎、郎中为各部要职。

C.“寡人”即“寡德之人”。

古代君王认为如果失德就会失去权位,所以谦称自己是“寡人”。

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孤。

D.宗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

古人把宗庙、国家视为一体,常以宗庙代指国家。

7.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韵文体裁,形成于隋唐而极盛于宋代。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余等。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由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传”是指人物传记。

C.《战国策》是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以国分类,各自成策,反映了各诸侯国之间尖锐复杂的兼并斗争和谋臣策士往来游说的言行。

D.《史记》是由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史记》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

二、现代文阅读(1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①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

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

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

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

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

②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

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

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

③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

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

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

④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

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

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愈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

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

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

⑤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

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而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

(选自《长空诗话》,有删改)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新诗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很少关注社会问题。

B.中国新诗越来越狭隘,不能反映社会的主流。

C.近年来出现了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

D.质量上乘的诗歌越来越少,多数诗歌内容平庸。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

B.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

C.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

D.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

1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多令人骄傲的绚烂与辉煌。

B.白话新诗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C.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能忠实地坚守诗歌阵地的人越来越少,诗歌的发展江河日下。

D.中国新诗只要注重与时代结合,并继承发扬传统诗词曲赋的艺术,就一定能够改变其“尴尬”处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1-12题。

朱自清:

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

朱自清的一生,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

他的一生,极其认真。

朱自清写作时,往往要先细心斟酌后才会动笔,往往写完无须修改。

但因为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

所以,他的清贫一部分原因是写得太慢。

《荷塘月色》中提到了蝉鸣。

有人写信给朱自清,说蝉夜晚是不叫的。

朱自清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

后来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

为此,朱自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语言学家王力、诗词专家黄节、俞平伯等人请教。

平时,他也坚持用中、英、日三种文字书写日记,以此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在教学上,朱自清也是极其认真。

比如,他开设的选修课“文辞研究”只有王瑶一个学生。

尽管这样,朱自清仍然如平常一样地讲授、考试。

在工作上,朱自清做事原则性很强。

他在辞去图书馆馆长职务准备办理移交时,特地将一个不称职的馆员辞退。

朱自清说:

“我不能把确实无法胜任图书馆工作的人留给继任的图书馆馆长,让我充好人而继任馆长当恶人。

”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

如今,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为这个以理工科见长的知名学府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人,应该怎么样度过这一生?

1916年,刚刚成年的北京大学预科学生朱自华在思索这个问题。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处于关键阶段,战事正隆。

当时的中国,因为袁世凯去世,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时期。

这样的时代,称之为乱世并不过分。

在父亲的勉力张罗下,朱自华举办了一场体面的婚礼。

妻子武钟谦是名医之女,温柔贤惠,善于持家。

作为结婚礼物,父亲为他置办了一件紫貂皮大衣——《背影》里的紫毛大衣即是。

然而,在大学期间,为了买一本《韦伯斯特大字典》,他将这件紫貂皮大衣当掉了。

为了明志,朱自华改名“自清”,以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

朱自清顺便把表字也一并解决了,他以“佩弦”为字,时刻警策自己。

为了达到自清的目的,便于自我反省,朱自清每天都写日记。

但后人从他的日记里,感受最深的却是清贫。

他的日记,几乎就是一部民国知识分子贫困史。

朱自清从1924年7月28日开始记日记。

翻开日记第一页,就是两条借贷记录:

1924年7月29日,晚与房东借米四升。

旧历年关亦有相似情形:

30日,午后向张益三借五元,甚忸怩!

“七七事变”后,朱自清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昆明时期,物价奇高,他不得不开源节流。

吃,靠和青年助教合住一室搭伙、包饭,或到朋友家蹭饭,因饭菜粗硬、食无规律,胃病长期不愈,日记中常常看到胃病发作的文字。

穿,则常年不添新衣,一度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成为联大一景。

至于开源,则是拼命写文章、做兼职。

因为经常借不到钱,朱自清不得不和当铺打交道。

在1942到1943年间,他隔三岔五地跑寄卖行,先后拿去寄售的物件有:

网球拍、字典、灯泡、行军床、被单、橡皮管、墨盒、皮外衣、窗帘。

为此,朱自清没少受奸商的气。

1945年夏天,抗战临近胜利,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

当时,法币急速贬值,到1948年的时候,买一包纸烟都要几万块钱。

朱自清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

国民党政府为了平息高级知识分子的怨气,向他们派发一种配购证,可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美国支援的面粉”。

清华大学学生吴晗和其他人为了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号召大家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

声明写好了,要征集签名。

朱自清第一个在声明上签了字,并愤然地说:

“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1948年8月,朱自清的体重仅有38.8公斤。

1948年8月12日,弥留之际的朱自清对第二任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

“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这成了他的遗言。

朱自清去世时,钱包里仅有6万元,这点儿钱在当时连一个包子都买不到……

一代散文大师,匆匆而去,背影长留。

朱自清去世后,清华园第一次为一位老师去世降半旗志哀。

友人是这么评价他的——“纯粹的君子”(沈从文)、“最完整的人格”(李广田)、“完美的人格”(叶圣陶)。

相关链接

《声明》原文:

“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购买的或给予的。

下列同仁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特此声明。

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1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朱自清写作时,先斟酌后动笔,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为“蝉鸣”的细节,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又两次亲自验证,还专门写文章。

B.朱自清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语言学家王力、诗词专家黄节、俞平伯等人请教,坚持用三种文字书写日记,以此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C.朱自清教学认真,做事原则性强。

他的选修课只有王瑶一个学生,却照常讲课考试;在辞去图书馆馆长职务准备办理移交时,将不称职的图书馆工作职员辞退。

D.文中引用传主自己的话“做事有原则,做人有气节”,还引用了沈从文、叶圣陶等名人对传主的评价,这些引用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权威性和感染力,直接突出传主的不凡形象及其高尚的人格与气节。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表现了朱自清一生认真的一面,也表现了他生活中机械刻板的一面。

B.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他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至今仍为这所以理工科见长的知名大学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C.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友人对其外貌的回忆,从一个侧面烘托出朱自清备尝艰辛、极其贫困的生活。

D.朱自清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一方面说明他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在穿着上“节流”,一方面说明他乐观豁达。

三、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

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巨鹿城。

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

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曰:

“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

“不然。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故不如先斗秦赵。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

“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曰:

“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

“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

“首立楚者,将军家也。

今将军诛乱。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战胜则兵罢罢:

通“疲”,疲劳。

B.故不如先斗秦赵斗:

争斗。

C.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假:

暂时代理。

D.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壁:

营垒。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B.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吾其还也

C.项羽乃悉引兵渡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以乱易整,不武

15.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B.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C.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D.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宋义认为,披战甲,执兵器,勇战前线,他比不上项羽;坐于军帐,运筹决策,项羽比不上他。

B.“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充分表现出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做铺垫。

C.宋义率领军队长时间停留,不合力救赵攻秦,并且固执己见,让士卒受冻挨饿,于是项羽杀了他。

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的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以一当十,战胜了秦军。

17.翻译(10分)

①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②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3小题,12分)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

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

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

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68年)

18.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前三节反复吟唱“相信未来”,强调自己内心坚定的信念。

B.“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说明作者当时还很幼稚很年轻。

D.诗歌前三节写怎样“相信未来”,之后三节写为什么要“相信未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8~19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①(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

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②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

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

两人重见,杜甫已51岁。

②不分:

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

“分”,一作“忿”。

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不仅点明分别的时间之长,更表明两人源于童年时代的友情之深。

B.该诗前四句由过去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体现了时间的层次性。

C.诗人之所以嫌恶桃花和柳絮,是因为它们分别比云锦鲜艳,比棉花白净。

D.作者气恼剑南春色的“无赖”,因为它加重了诗人在别筵上的离愁别感。

20.请结合诗歌前两联,分析诗人的复杂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中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气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对于“真的猛士”的特征进行了言简意赅的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共81分)

1、语言文字运用(21分)

2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合肥包河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点燃了广大师生的创造激情,参赛者们风华正茂地答辩,展示各自的创新成果。

一位短小精悍的人来了。

一眼看去便知道他是广东人,哨兵向他敬礼,称呼他是排长。

《太行回声》诗歌朗诵音乐会长歌当哭,讴歌了人民军队与百姓的真情,以当代视角重新审视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专家认为,这些获奖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水准,五位茅盾文学奖得主,可谓实至名归。

春节晚会上,年轻的魔术师表演了一段纸牌魔术,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洗耳恭听,都被他熟练而精湛的表演吸引住了。

最近又发生了董事会通过的分配方案被股东大会否决的新动向,使中小股东更加感到自己处于被控股股东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A.

B.

C.

D.

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杭州降下入冬的第一场雪,西湖的水面上飘起层层白雾,和雪花搅在一起,如梦如幻。

B.在最低气温可达零下180℃的月球之夜来到之前,“玉兔”能否找到休眠点,决定着它在下一个月球之昼被安全唤醒。

C.治理雾霾,要靠完善治理大气污染的法律法规,还要靠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产方式、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来实现。

D.作家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巴金先生记叙性、回忆性文字的汇编《我的家》,该书以图文的形式首次全面展现了一代文学大师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

24.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3分)()

20世纪30年代末在上海,有一位诗人见到艾青时,激动地说:

“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①那么,它的永不枯竭的源头,就是“大堰河”

②我们可以骄傲地说:

中国有大堰河

③但是,如果我们把拥有半个多世纪创作历程并在国内外获得崇高声誉的艾青的诗歌,比喻为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

④尔后许多年中,也有一些人把“大堰河”误解为一条河流

⑤它的情愫,它的主题,它的美,都可以从这个源头找到答案

A.②④①⑤③B.④③②①⑤C、②④③①⑤D.③①②④⑤

2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向我们的文化传统致敬,我们以包容与创新的气质走向未来。

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带回“麒麟”(非洲长颈鹿),南京城万人空巷一睹真容。

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宏大愿景。

A.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过去的也是未来的。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文化纽带,也是一条通商道路。

B.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过去的也是未来的。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道路,也是一条文化纽带。

C.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道路,也是一条文化纽带。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过去的也是未来的。

D.过去的也是未来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道路,也是一条文化纽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28题。

 

古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体现在“义”“利”之辩中。

管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家,对人的发展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管子认为,物质生活的改善是一个社会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