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甘肃省通渭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4095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甘肃省通渭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甘肃省通渭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甘肃省通渭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甘肃省通渭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甘肃省通渭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甘肃省通渭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学年甘肃省通渭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甘肃省通渭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甘肃省通渭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学年甘肃省通渭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甘肃省通渭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

卷(阅读题)和第

卷(表达题)两部分。

卷70分,第

卷80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很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真书(又叫做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形。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长久,真书至今仍在使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章草,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以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刻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唐代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祠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碑的拓本送给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避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祠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

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

北朝人曾经说过:

“尺牍素书,千里面目。

”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B.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

C.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D.在历史上,“书”与“金”、“石”、“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B.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

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

D.真书写得萦连就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

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关系。

C.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

D.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的“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

(二)实用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奥斯维辛集中营逃狱记

        中国网1月9日讯 位于波兰境内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二战时纳粹德国最臭名昭著的集中营,在这里曾经关押了数百万人,成功逃脱的只有144人,波兰人卡齐米尔兹·皮乔夫斯基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已91岁高龄的他讲述了70多年成功逃离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以及自己不同寻常的生活。

  1942年6月20日这一天,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出口处负责路障的一个党卫军士兵感到害怕,不知所措,因为集中营指挥官鲁道夫·胡斯的汽车就在他的面前。

车里有4个全副武装的党卫军,其中一名少尉正朝他大喊大叫,骂骂咧咧。

  “清醒一下,你这个家伙!

”那个军官喊道:

“赶快放行,要不我打死你!

”那个卫兵吓坏了,连忙升起路障,让这辆马力强大的汽车过去,开远了。

  然而,要是这个卫兵走近一点看,就会注意到一些奇怪的事情:

汽车里那几个人浑身冒汗,脸色因害怕而变得灰白。

原来,他们根本不是党卫军,而是穿着偷来的制服、开着偷来的汽车的波兰囚犯。

而行动的策划者——那名“少尉”,就是皮乔夫斯基。

  皮乔夫斯基说:

“我们是被送到那里的第二批人,被迫参与集中营的修建。

”最初集中营里的那些老建筑不够大,容纳不下在大规模逮捕中抓来的人,于是囚犯们每天必须工作12至15个小时,在隔壁建造一座大型的新营区。

  皮乔夫斯基回忆说:

“在开始的3个月里,我们全都处于极度的恐惧之中。

”但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头。

从1940年6月到1941年6月,纳粹党卫军不断地杀害囚犯——用警棍将他们殴打致死,这是解决集中营拥挤问题最简单的方法。

饥饿、超乎想象的暴虐和体力劳动将集中营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所有这些如今都记录在案。

但是皮乔夫斯基记忆中的细节仍然令人震惊。

囚犯们每人发一把勺子和一只锡碗——不仅用于吃喝,还要在晚上当尿盆使用。

“如果谁的勺子丢了,就要像狗一样就着碗吃;如果碗丢了,那就一点汤都喝不到了。

”他说。

有时候,德国卫兵们只是为了得到一个假期而杀人。

皮乔夫斯基说:

“当卫兵们感到无聊时,他们会取下某个囚犯的帽子扔到远处,然后再命令他去捡回来。

当囚犯跑过去时,他们就朝他开枪。

然后声称该犯人试图逃跑,被他们阻止,于是为此得到三天的休假。

被关押在这里的囚犯如何应付这样的生活?

皮乔夫斯基说:

“有些人祈祷,但是那些在他们到来之前被关进集中营就曾祈祷的人会说:

‘只要奥斯维辛存在,就不会有上帝。

’”

有6个星期的时间,皮乔夫斯基被分派运送处决后的尸体。

“死亡墙位于10号和11号楼之间。

卫兵们将囚犯们排成队,然后从背后朝他们头部开枪。

”随后,就会有一堆脱光了衣服的尸体,由皮乔夫斯基抬着脚踝,另一个人抬着胳膊,扔到手推车上,再送到火葬场。

“有时一天是20具,有时是100具甚至更多。

这其中有男人、女人,还有孩子。

”他重复说:

“还有孩子。

不过,直到一位朋友的名字出现在死亡名单上,皮乔夫斯基才产生了逃跑的念头。

奥斯维辛集中营不少波兰囚犯由于会说德语而有了用武之地,有些人甚至当上了监狱警察,能够接触到囚犯档案。

一天,一个名叫尤金尼厄斯·本德拉的乌克兰朋友来找皮乔夫斯基,本德拉是一位颇有才华的机械师,在集中营的汽修厂劳动。

他告诉皮乔夫斯基,那些能够接触到囚犯档案的人告诉他,德国人准备处死他(本德拉),已经列入死亡名单。

皮乔夫斯基说:

“这一下我彻底绝望了。

”于是,逃跑的计划萌发了。

1942年6月20日,早上在仓库干活时,皮乔夫斯基暗中拧掉了一个锁门的螺栓,因此他们可以爬进去。

他们来到二楼的储藏室,破门而入,换上了军官的制服。

同时,本德拉用配制的钥匙进了汽修厂,开了一辆汽车过来。

他们开着汽车前往出口,一路上党卫军向他们敬礼,并高喊“希特勒万岁”。

同时要演得逼真,好让卫兵相信我们。

到了路障处,由于极度紧张,汽车内的几个人浑身冒汗,脸色苍白。

皮乔夫斯基说,“这是最富戏剧性的时刻,我开始叫骂。

”党卫军士兵服从了命令,升起了路障,汽车向着自由驶去,他们成了逃出奥斯维辛集中营屈指可数的144人之中的4个人。

(节录自中国网军事,2014年1月9日)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概括,完全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从皮乔夫斯基回忆的情况看,殴打、屠杀是集中营最常见的事情,在被屠杀的人中,竟然有孩子,可见法西斯的残暴。

B.奥斯维辛集中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关押过数百万人,成功逃脱的比例极低,成功者之一皮乔夫斯基回忆了集中营严格的管理。

C.一位颇有才华的机械师本德拉伙同皮乔夫斯基成功窃取了集中营指挥鲁道夫·胡斯的汽车,是成功逃脱的重要原因。

D.在皮乔夫斯基的回忆中,纳粹对关押在集中营的“囚犯”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有时仅为了得到几天的休假就可随意杀人。

E.超乎想象的暴虐和体力劳动造成了大量的“囚犯”死亡,机械师本德拉预感到自己将难于幸免,于是策划了这次行动。

5.怎样理解“只要奥斯维辛存在,就不会有上帝”一句话的含义?

(3分)

6.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5分)

(三)文学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西溪的晴雨

                 郁达夫

①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

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

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②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野草花的气息。

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

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

③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带了电筒,但在下意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

④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

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

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泰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⑤从留下下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地别了。

⑥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

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

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