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写作讲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37788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小说写作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小小说写作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小小说写作讲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小小说写作讲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小小说写作讲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小说写作讲座.docx

《小小说写作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小说写作讲座.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小说写作讲座.docx

小小说写作讲座

小小说写作讲座

1

小小说,一般指几百字至一千字左右的篇幅短小的小说。

它还有众多的别名,见诸

报刊的就有“微型小说”、“千字小说”、“一分钟小说”、“瞬间小说”、“微信息

小说”、“课间小说”、“一袋烟小说”“超短篇小说”、“袖珍小说”等,说明了读

者对小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喜爱。

“小小说”这个名称在当代首次使用,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大跃进”时期。

1958年2、3月号天津《新港》杂志上,发表了老舍的《多写小小说》一文,此后,有茅

盾的《一鸣惊人的小小》和魏金枝的《再谈小小说》等有关小小说评论的文章。

这应该

就是“小小说”名称的由来。

河南《百花园》主编杨晓敏先生说,小小说雅俗共赏,大多数人都能阅读;它贴近

生活,大多数人都能参与创作;它微言大义,大多数人读后,都能从中受益。

因此,有

人称之为“平民艺术”,这是颇有见地、颇有道理的。

小小说,早已有之。

在中外文学史上,都可发现它由萌芽、生长、渐趋成熟的轨

迹。

在国外,它最初出现在中世纪。

文艺复兴时,小小说已经非常流行。

及至现代,由

于许多世界名家对它的青睐和倡导,这种文体进一步兴盛,几乎成了一种世界性的小说

趋向。

前苏联作家阿?

托尔斯泰在《何谓小小说》中,曾赞美小小说是“文艺复兴和资

产阶级的第一批小鸟”,并强调“小小说,这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

”纵观当今世界

文坛,日本、新加坡、前苏联、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都极为重视小小说的创作,甚至出

现了像日本的星新一这样世界闻名的小小说作家。

据说,他已发表了1000多篇小小说,

可谓洋洋大观矣。

我国小小说的创作,有着优良的传统,可以追溯到久远的民间文学、神话和传说故

事。

羿射九日,嫦娥奔月,见于《淮南子》,可以看作是小小说的雏型。

魏晋南北朝时

期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有一篇《俭啬》,全文仅十六个字,三句话,却有完整的

故事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三句

话,

惜墨如金,把王戎其人吝啬的个性、刁钻的手段,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对生活观察入

微,抓住人物特征,把本来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刻画成有灵性的东西,产生了特有的

魅力。

三句话都是叙述,没有评价,文字虽短,却给读者留下悠长的回味的余地。

这篇

作品可谓是已经较为成熟完整的小小说了。

晋人陶渊明写的《殒盗》,可以说是又一篇

精彩的古代的小小说:

“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

尝有二盗儿入室,裔拊床一呼,二盗

俱殒。

”全文只有二十五个字,实在在“微乎小矣”,但它却情节完整,人物刻画栩栩

如生,语言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就有许多几百字的短篇,

都可以称得上是小小说的精品,在艺术上已经臻于完美了。

小小说的创作源远流长。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小小说“异军突起”,遍地开花。

是“现实的需要”,时代的产物。

面对小小说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茅盾热情地歌赞说:

“以„小小说?

的名称出现于各种报刊上的二千字左右的作品,放射了惊人的光芒。

他认为,“这些作品以„小小说?

得名,不是偶然的。

不仅因为它们短小精悍,而且也

因为它们结合了特写(如果我们承认这是主要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和短篇小说(如

果我们不否认它以概括为基本方法)的特点而成为自有个性的新品种。

茅盾关于小小说的精辟见解,明确地肯定了小小说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学百花园中的

地位,它是小说家族中的一个成员,成了与长、中、短篇小说并列的独立的新的小说品

2

种,是短篇小说的“小弟弟”。

在各类大学写作教材中,小小说早已有了它的一席之地。

不过,有的报刊上、教材中,称它为“微型小说”。

我们认为,微型小小说,就是小小

说,这就好比一个人有两个名字一样,它们在本质上、特征上,在写作实践上都没有任

何区别。

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汤吉夫指出,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

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新时期以来,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成为小小说蓬勃发展的

沃土。

小小说,正是顺乎时代潮流应运而生的一种崭新文体,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现象和

文化现象,它和“古已有之”的那种短小说、短故事,显然已经不完全是一回事了。

小说在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新局面,还因为,一支训练有素具有创作实力的

小小说作家队伍已经形成。

有一些作家专门从事小小说的创作,所以读者喜欢称他们为

“小小说专业户”。

他们的名字已被喜欢读小小说的读者所熟悉,排起来是长长的一列:

刘国芳,这个痴迷于小小说写作的青年,才思泉涌,妙笔生花,几年间竟笔不离手,一

口气在全国百多家报刊上,发表了近千篇小小说作品,愈百万字之巨。

还有,谢志强、

侯德云、秦海龙、滕刚、蔡楠、刘建超、宗利华、于德北、相裕亭、凌鼎年、孙方友、

秦俑、白小易、凌可新、顾文显、徐慧芬等等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小小说作家。

进入21世纪以来,小小说又出现了崭新的繁荣兴旺的喜人景象,专门刊登小小说的

刊物已有多种,每年创作的小小说作品数以万计,小小说的创作队伍在不断扩大,人才

济济,新人辈出。

小小说创作的繁荣景象,构成了文学生态的多样性。

文学,应该是一株自由生长的

树,它在不同的方向伸出枝杈,指向不同的可能,参差多态才是我们幸福的本源,才是

我们喜好文学、愿意对它保持持久兴趣的理由。

从2003年开始,齐鲁晚报与中国小说学会联合主办的小说排行榜评定活动,每年举

行一次,现已连续四年举办了这一活动。

该排行榜已经成为国内最具权威性和知名度的

小说评选。

在这一评选活动中,小小说?

微型小说作为一类,与长篇、中篇、短篇小说

并列,同时上了排行榜。

这充分说明,小小说已经在小说家族中获得了名正言顺的地位,

也标志着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这一文学形式,已经进入了文学研究的视野。

学习写作小小说,是初学写作者练笔的好形式。

前苏联作家阿?

托而斯泰说过,小

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

因此,初学写作者和有志于文学创作的青年很有必

要了解和掌握这种“入门文体”的文体特征和写作的基本技巧。

从写作小小说起步,这

是是踏进文学殿堂的有效途径。

小小说,它首先具有短篇小说的基本特点,即运用典型化的艺术创作手法,通过刻

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它是小说,而不是小故事,小新闻,也不是寓

言,不是散文小品,不是短篇小说的缩写,而是具备独立品质和尊严的一种文学样式,

自身有着字数限制、审美态势和结构特征上的大致规范。

它比短篇小说表现得更精粹、

更单纯、更洗练。

早在一九五九年,茅盾在《短篇小说的丰收和创作上的几个问题》(《鼓吹集续集》)

一文中,就辟有专节——《一鸣惊人的小小说》,论述了“小小说”文体特征。

他指出:

“这些作品的素材是每时每刻发生在我们的灿烂沸腾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然而它们

又不同于主要根据真人真事的特写。

这是比较一下就显而易见的。

其一、„小小说?

故事极简单,有的乃至竟可以没有故事,而只有人物在一定场合中的片段行动。

其二、

可是这样的„镜头?

却勾勒出人物的风采及精神世界。

从它们的故事并非全然虚构这一

点说,它们和短篇小说的创造过程不一样。

?

?

„小小说?

一般都有简练的手法和生动

鲜明的文字,这都是我们的民间故事的优秀传统的发展。

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出了民族

风格的大作品的萌芽。

茅盾先生的精辟论述,是我们理解和把握小小说本质特点的理论准则,是一把钥匙。

归纳起来,小小说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篇幅短小,蕴含丰富。

字数少,篇幅短,以小见大,微言大义,是小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

它是以少胜多、

以短胜长的“微雕艺术”。

小小说,由于篇幅的“小”和“微”,它只能抓住生活中的一个点,一个画面、一

声赞叹、一个插曲、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等来展开艺术构思,表现出一种智慧,一种美,

一种新鲜的思想,一种生活的情趣。

一滴水珠见太阳,半瓣花上说人情。

它要以极有限

3

的篇幅,高度概括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侧面,浓缩进丰富的生活内容,表现最深广的社会

内涵,做到一滴水见大千世界,从一瞬间见一个时代,从一隅一人一事见一个国家,一

个民族,一个世界。

总之,小小说的形体特征虽然是微小的,但在短小的篇幅里却要融

进丰富的质的内涵。

小中寓大,微中显著,微言大义,这是小小说的本质特征之一。

小小说作为一种具备独立品质和尊严的文学样式,自应有其相对规范的字数限定,

可是目前对于小小说字数多少的限定,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有的认为,小小说的字数,

限制在三五百字,最多不超过一千字;有的认为,小小说的字数在1500字以内为宜,这

与美国评论家罗伯特?

奥佛法斯特的看法基本一致;茅盾在《一鸣惊人的小小说》中说

过:

“以„小小说?

的名称出现于各种报刊上的二千字左右的作品,放射了惊人的光芒。

我认为,从小小说创作的实践和读者的阅读心理两方面来看,小小说的字数限定在三五

百字至一千五百字以内为宜。

著名作家王蒙写过多篇极为精彩是小小说,大都在1000字

以内。

有人说,小小说的理论之一,就是“露出冰山一角”。

这是个极为贴切、形象的比

喻,小小说表现的只是大千世界的一枝一叶,是冰山一角,是一点一隅,小小说作家就

是要通过这一枝一叶,冰山一角表现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唤发出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

的兴趣,同时,也要给读者提供阅读后的快感,能够引发读者无穷的想象。

“一粒沙子

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群”,小小说微言大义,在有限的篇幅里,体现了无限的可能。

二、情节单一,构思精美。

情节,是指许多相互联系的,按照事物发展规律直接构成文艺作品内容的生活事件。

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与情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

“文艺的第三要

素是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与一般的相互联系——某种性格、典

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

(《文学论文选》297页)这就是说:

人物的性格决定着情节和

情节结构,而情节则是表现人物性格的基本凭借。

情节愈典型愈能深化和扩大作品的主

题思想,愈能在人物行动中揭示人物性格。

生动、丰富的情节可以产生吸引读者、感染

读者的力量。

而“情节不够,议论来凑”的做法,则是文学创作拙劣的表现。

小小说的情节和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没有质的区别,而在量上却有明

显的特色。

它的情节不能像其他三类小说的情节那样,由一系列具体事件组成,而只能

是比较单一的。

小小说的篇幅和字数这种最外部的特征,是由情节单一(单纯)这种核心特征所决

定的。

情节的单一性,是小小说情节的基本特点。

他不可能是一系列具体的生活生活事

件,它也不可能详尽地写人状物,不可能大段地叙事抒情。

因而,它必须突破一般小说

的展现矛盾——发展矛盾——解决矛盾的三段式情节结构。

它至多只能叙述一个具体事

件,只能以典型的一瞬一隅、一个细节、一个场面、一种情绪、一点感芾捶从成畹?

本质,提供给读者联想和想象的广阔天地。

一般说来,短篇小说的情节是由两个以上的

事件组成的复杂情节,而小小说的情节只能是由一个事件构成的单一情节。

这是小小说

与短篇小说相互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

小小说的情节虽然是单一的,但是这个单一并不等于单调,小小说在情节上的本质

特征,恰恰是在于从单一中追求完整和精美。

但由于小小说单一情节本身较难有跌宕起

伏的变化,引人入胜的过程,这就必须讲究结尾的艺术。

“一篇之妙,在乎落句。

”(洪

迈《容斋续笔》)。

所以,小小说作者总是着力在情节的结尾,通过出人意外的突转来

构成艺术的波澜,来实现单一情节的精美。

因此,小小说往往有“欧?

亨利式”的意外

结局:

或如惊叹号,使读者受到强烈的震动,发出由衷的感叹;或在故事最精彩处,戛

然而止,留下悬念,犹如一个问号,令人回味深思;或别开生面,如同省略号,言尽而

意无穷,引导读者去遐想远思;或在结尾揭示全文之旨,成为画龙点睛之笔。

三、刻画人物,突出特征。

小小说由于情景单纯,篇幅有限,它只能着力刻画一二个主要人物,只能抓住主

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只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即传神之点,闪光之点。

小小说往

往从横切面着笔,通过对人物的一个典型动作,有个性的语言,一点感情的抒发或瞬间

的心理状态的描写,把人物性格特征画龙点睛般地勾勒出来,给读者流下深刻的印象。

但是,小小说人物描写的这中单纯性并不等于单薄。

在小小说的构思中,作者完全

可以让这一侧面的性格特征概括出人物的整个性格侧面的主要特征,并让它凝聚丰富的

时代和历史的底蕴。

因此,在小小说人物描写的单纯性中,同样可以写活人物,同样可

以在人物描写的单纯中实现性格描写的丰富和圆满,写出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富有立

体感的人物形象来。

4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界定小小说的外在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特征,还是比较科学的。

小小说和小故事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小故事不是小小说。

目前,中外小小说作家、

评论家、理论研究者对小小说的要素、特征等问题,还存在着分歧。

比如,一些小小说

(或微型小说)的选本及理论著作,常将美国一位作者为征文而写的故事《三封电报》,

作为最短的小小说的范例。

其实,《三封电报》只是个故事,而不是小小说,因为它不

具备小小说的要素。

先看原作: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

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

电报:

“巴布猎狮身死。

——佛莱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

“运其尸回家。

”三个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个

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

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

“狮收到。

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电报:

“无误,巴布尸在狮腹内。

——佛莱特。

《中外微型小说精品鉴赏词典》收入了这篇作品,赏析文字分析了人物,认为“其

人物清晰可见”,“清晰地勾勒了姐弟二人的形象,特别是弟弟的喜剧性格还颇为鲜明”,

并认为十分真切地显示了伊莉薇娜的复杂的内心世界。

但是,这样评价其人物似过高。

作品虽然通过情节点出了人物间的关系及佛莱特的态度,但其喜剧性格并不鲜明,作品

更没有反映什么社会问题,揭示出什么人生哲理,纯是为编故事而编故事。

作为

一个精

彩的故事,自然有其一定的审美价值,但它不是小说,缺乏小说应有的艺术魅力。

作为一种独立文字题材的故事,它和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

故事,侧重于事件过程

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不十分强调人物形象的鲜明和丰满。

而小说则十

分注意人物,即使有所谓“淡化人物”的小说,也一定有通过人物或其他因素表现出来

的“思想”。

人物及其思想,应该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因素。

当然,在短小故事趣闻中,也有堪作小小说的。

如《聊斋志异》中的《快刀》:

明末,济属多盗,邑各置兵,捕得辄杀之。

章丘盗尤多。

有一兵佩刀甚利,杀

辄导窾。

一日,捕盗十余名,押赴市曹,内一盗识兵,逡巡告曰:

“闻君刀最快,斩首

无二割。

求杀我~”兵曰:

“诺。

其谨依我,无离也。

”盗从之刑处,出刀挥之,豁然

头落。

数步之外,犹圆转而大赞曰:

好快刀~”

这个故事短小生动,也未着力刻画人物,但作品情节包含着深广的社会生活内容,

揭示了那一代阶级斗争的严酷性。

它和《三封电报》只注重编故事,忽视作品的人物面

貌和思想性是不一样的,

篇幅短小的小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它最主要的、带根本性的特征,集

中体现在题材的精选与巧妙的结构上。

选择角度的优劣,也是小小说成败的关键。

所以,

小小说在有限的篇幅里要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风情,刻画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讲述

一个故事,创造一种意境,阐述一个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有益的启迪,给人以艺术的美

感,就必须根据小小说的特点精心选取写作材料,选取最佳表现角度。

一、要善于捕捉“顷刻”,表现“顷刻”。

这是小小说选材、写作的重要特征和独特要求。

小小说,由于体式所限,它不能写

漫长的故事,众多的人物,复杂的情节,它通常只撷取生活中某一“顷刻”、“瞬间”

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一个小镜头、小插曲,人物的一点特质、一个侧面、一种情绪、

一点感受、一点人生的哲理等这些生活的细枝末节,来反映时代的脉搏,揭示生活的真

谛。

因此可以说,写小小说是一种机智、一种感受,一种对生活的某个场景、某

个瞬间、

某个侧面的忽然抓住,抓住了就表现出来的本领。

所以有人称小小说是“镜头小说”、

“瞬间小说”、“场面小说”,是“焦点艺术”、“瞬间艺术”,这是颇有道理的。

本小小说大师星新一这样说过:

我的作品,“大部分是从敲门声开始,到室内谈话结束

为止。

登场人物的活动距离,很少超过几十米。

”(见《1分钟小说选》编后记)星新一

的艺术经验是力争把小小说构思的内容安排在一个艺术场面里,这个总结正好切中小小

说结构规律的肯綮。

请看下面一篇小小说:

他朝着校门外的瓜子摊儿走去,手伸进裤兜?

?

五分硬币从他手指缝钻出,掉到地上。

他弯下腰,刚要将它拾起?

?

5

后面传来低低的细语和响亮的、富有节奏的高跟鞋敲打路面的声音;恍惚间,他看

到了那熟悉的,随风摆动的裙子。

他直起腰,快步朝前走去。

高跟鞋的声响也渐渐远去。

只有那五分硬币静静地躺在那里?

?

这篇小小说写的是瞬间发生的事,作者敏锐地摄取了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通过对

“他”的富有特征的动作描写,揭示了当今某些青年的心态:

图虚荣,爱面子,故作潇

洒。

人物形象鲜明,主题很有深度,且含而不露,通过暗示法让读者去意会小说的弦外

之音,真正做到了隽永简洁,以小见大,以短胜长。

再看下面一篇小小说:

他要出国,人还没出外贸局的大门,这消息便不胫而走。

回到家里,屋里早坐满了人。

“哥,给我捎台微型数字录象机~”弟弟是那么兴奋,似乎录象机机唾手可得。

“哥,给我捎一台高级化妆品~”妹妹是那么激动,好象高级化妆品已经在她身上

发挥了作用,更增添了她的妩媚。

“妈,您捎点什么,他问。

“捎块瑞士手表就行了。

”丈母娘也高兴得什么似的,嘴都快咧到了耳朵根底下。

“娘,您老呢,”

“不管咋着,把你捎回来就中~”娘的眼里闪着晶莹的光。

人陆续走了。

“志华,你捎点?

?

”他柔情地扶着妻子的肩。

“我和娘一样。

”妻深情地望着他。

他的眼里霎时湿漉漉的了,两串珍珠似的东西滴在妻子的秀发上。

这篇小小说篇幅也不长,几乎是没有故事,没有情节,写了瞬间发生的一幕,通过

人物的语言和表情,揭示出不同的人在特定场景中不同的感情,人物形象却活灵活现。

二、要善于巧选角度。

小小说,要在有限的篇幅里浓缩进丰富的生活内容,通过“微”的时空去透视生活

的“大”时空,就不仅要善于捕捉生活的“顷刻”、“瞬间”,而且必须善于巧妙选取

最佳表现角度。

所谓选择一个好的角度,就是要善于选择现实生活中那些真实、生动、

富有典型意义而又蕴含量较大的一个个瞬间镜头。

这就要求作者要善于从某一特定的角

度切入生活,抓住一点,以反映全体、暗示全体。

这就要求作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把

握生活的来龙去脉,准确选取以小见大,以“瞬间”透视“永恒”的表现角度,找到适

合自己的表现角度。

具体做法是:

1、截取生活中富有意义的横断面。

生活是一条流动不息的长长的河流,小小说的选材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断。

小小

说作家于德北说:

“说它是一个片断,其实不单单在于它能够把一个„点?

扩充为一个

完整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小小说本身也是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它完全可以把长河一样

的生活切割成一个个截面。

有一篇叫《丰碑》(李本深)的小小说,写的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年代的故事。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的山路上,顶着飞雪前进。

前面有冻死了,带队的将

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吼道:

”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

?

”然而,军需处长没有来,

有人对将军说,冻死的就是军须处长。

这么一个细小的生活断面,反映的却是大主题—

—红军之所以不可战胜的原因是因为有一大批优秀的身先士卒的指挥员。

再请看王奎山的小小说《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

1882年我读大四。

那年的春节,我领着徐美红一起回乡下过年。

徐美红的爸爸当时

是我们省财政厅厅长,一个厅长千斤,能看上我这乡下娃,那是因为我有三篇论文上过

学报的缘故。

徐美红的到来,简直像在我们那个村子里刮了一场十二级的台风。

女人们

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一时间,院子里热闹成了一锅粥。

男人们到底矜

持一些,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

父亲那着香烟,满面春风地上前挨个儿给大家敬。

大家也不客气,会吸的,当场点着吸了起来;不会的,就夹在耳朵上。

6

这是刚刚到家那天的事。

此后的几天里,家里也是人来人往像赶集一样,没个冷清

的时候。

母亲高兴地说,咱老家几十年都没有这样热闹过了。

父亲点点头,说,那是哩,

那是哩。

直到年三十下午了,家里才算清净下来。

母亲麻利地剁好饺子馅,妹妹和好面,和

父亲三个人包起饺子来。

我和徐美红表示要帮忙,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

于是,我躺在

厨房一角父亲平时睡觉的地铺上看书。

徐美红也找了一本闲书,懒懒地靠在我的身上看。

这中间,徐美红上了一趟厕所。

黄昏时候,饺子包完了。

妹妹说,憋死我了,就往厕所

跑。

一回儿妹妹就跑回来大惊小怪地喊,猪跑哪里去了,咱家的猪跑哪里去了,父亲母

亲都慌了,忙着往厕所里看,厕所里空空如也,哪里还有猪的影子,我们这里,厕所和

猪圈是在一起的。

突然,妹妹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大声说,俺嫂中间上厕所了,肯定是出来的时候忘

记拴栅栏门了。

这是极有可能的事。

一到乡下,徐美红就暗中朝我抱怨,啥都好,就是

解手太恐怖了,身边那么个大东西朝你虎视眈眈的,吓四人了。

因此她匆忙离开时忘记

拴栅栏门,以至于让猪跑了出去,这是极有可能的事。

母亲忙给徐美红打圆场,批评妹

妹说,你胡说个啥,你嫂出来咋会忘记拴栅栏门~徐美红也是个实心人,也不知道推卸

职任,说,我也忘记拴没拴栅栏门了。

父亲宽厚地笑笑,说,我出去找找看,二百多斤

重的大肥猪,还能丢了,说,罢,父亲就出去找猪去了。

跟着妹妹也说,反正没事,我

因为出去找找。

天黑透了,四周传来噼噼叭叭的鞭炮声。

别人家都在过大年了,我们家却连灯都没

有点,五口人有两口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奔波呢。

终于,父亲回来了。

停了一会儿,妹妹也回来了。

父亲把手一挥,朝母亲说,烧火

吧,不能因为丢了一头猪,就连年也不过了,该咋过还咋过。

父亲还特意朝我和徐美红

笑笑,说,丢不了,一头二百多斤重大肺猪,往远处跑,它又跑不动,肯定就在附近,

我明天再去找,保准找得到。

话是这样说,但一家人谁也无法轻松下来。

特别是徐美红。

因为整个事件是因她的

粗心大意而造成的,所以更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饺子吃了没几个,就丢下饭碗早早地

上床歇息去了。

第二一大早,父亲就出去找猪去了。

然后,妹妹也出去了。

母亲说,反正我在家也

是闲着,我也出去,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

这样,家里就剩下我和徐美红两个人了,我

想起母亲的话,“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就征求徐美红的意见,要不我也出去找,徐

美红说,谁不让你去了,你去吧,你想上哪儿去哪儿~我有些尴尬地笑笑,走过去拍了

拍徐美红的脑袋,也出去找猪去了。

在那样一种特定的情况下,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

间,我只能选择一头猪。

我希望徐美红能理解这一点。

一直找到中午,连根猪毛也没有找到。

我垂头丧气地往回走。

刚进村,就见妹妹远

远地迎了上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