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中文工具书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36736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科中文工具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社科中文工具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社科中文工具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社科中文工具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社科中文工具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科中文工具书教案.docx

《社科中文工具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科中文工具书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科中文工具书教案.docx

社科中文工具书教案

社科中文工具书教案

第一章工具书概述

第一节工具书的含义、特点、类型和功用

1、工具书的含义

指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广泛汇集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资料,专供人们迅速查阅的特定类型的图书。

例如,新华字典、康熙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等。

2、工具书的特点由定义可知:

1)易检性

2)总括性

3)查考性

3、工具书的类型

1)中文工具书和外文工具书(文种)

2)社会科学工具书和科技工具书(学科内容)

3)古代工具书和现代工具书(编纂时代)

4)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丛书、年鉴、手册、目录、索引、文摘、表谱、图录等(从功用特点)

4、工具书的功用

主要体现在学习和工作中,具体功用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解释疑难问题(最基本)

2)指引读书的门径(目录)

3)提供资料线索和学术信息(研究问题,索引)

4)提供各种学科的基本知识(百科全书)

5、工具书的局限

也有查检不到的地方,内容也并不是都正确等(由于时代和个人水平)。

所以,使用过程中就要有分析和鉴别。

参考书目:

《社科中文工具书使用》邓宗荣《辞书概要》陈炳迢

《中国字典史略》刘叶秋《史籍举要》柴德赓

第二节工具书排检法和四角号码法

1、工具书排检法

排检法是工具书编排与检索方法的简称。

编排与检索的关系

排检法的分类(看图示):

排检法大致有这么几种:

字序法、分类法、主题法、时序法、地序法等。

字序法:

最常见,所以重点介绍它。

它分形序法、音序法、号码法。

形序法:

部首法、笔画法、起笔笔画法

音序法:

汉语拼音字母法、注音字母法、

韵目法(又分韵母法、声母顺序法)

号码法:

四角号码法、中国字庋撷法

方法虽然多但是最常用的有部首法、音序法、号码法、笔画法。

下面介绍一下四角号码法。

2、四角号码法

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概述

2)使用方法

3)歌诀

此查字法把汉字笔形分为十种,分别用0到9十个号码代表:

四角号码法使用歌诀:

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

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第二章字、词典辞书的介绍

1)字、词典辞书的史略;

2)字、词典的含义;

3)字、词典辞书的分类;

4)几种常见字、词典辞书介绍

一、字、词典辞书的史略

1、字书,字词典最初称“字书”。

周:

史籀篇

秦:

仓颉篇(李斯)爰历篇(赵高)博学篇(胡毋敬)

汉:

训纂篇(扬雄)急就篇(史游)滂喜篇等

汉时将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合为仓颉篇,或称“三仓”,

后连同训纂篇滂喜篇也合称“三仓”。

现均已亡佚。

对这些字书的认识:

这时期的字书,还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字词典,准确说是一些识字课本,简单的汉字汇集一类的东西,主要是给儿童使用,往往为了便于诵读,大多押韵。

但是正是这类字书的出现,为后来真正意义上的字词典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2)第一部词典《尔雅》

3)第一部韵书《声类》(佚)(三国魏李登)

2、字典名称的来历

康熙与康熙字典

二、字、词典的含义

1、字典的含义字典—是解释字的形、音、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

如《康熙字典》、《新华字典》

2、词典的含义词典—是解释词语的概念、意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

如《辞海》、《辞源》

3、字词典的关系:

从根本上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收录内容上主次侧重点不同。

三、字、词典辞书的分类

1、按照时代,大体分古代与近现代两类:

1)古代字典辞书的分类,大体分三类:

1)以义为系的字词典;

2)以形体结构为系的字书;

3)以音韵为系的韵书。

2)近现代辞书分类,大体分两类:

1)综合性的字词典;

2)专门性的字词典。

2、不按照时代分,可以分为:

三大干流和十六条支流

三大干流:

⏹字典

⏹词典

⏹韵书

十六条支流

1、辨正字汇

2、形体字典

3、古注汇编

4、虚字字典

5、骈字集释

6、成语词典

7、方言词典

8、名言俗语词典

9、文学作品语词汇释

10、新语外来语词典

11、词藻典故汇辑

12、对译对照词典

13、鉴赏词典

14、专科词典

15、专书词典

16、专人词典

四、几种常见字、词典辞书介绍

《说文解字》、《尔雅》、《康熙字典》、《广韵》

1、《说文解字》产生时代、作者、编撰目的

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书成于东汉永元十二年(100年)。

许慎,字叔重,经学家,古文字学家,学识渊博,时称“古今无双许叔重”。

目的是为了驳斥今文经学家对儒家经典曲解而作的。

今古文之争

2、字数、部首、卷数、版本

收字9353个,重文1163字,解说共133441字,正文十四卷,序文一卷,共十五卷。

字体以小篆为主,全书根据小篆形体及偏旁结构,分成540部,首创部首编排法。

解释字义以本义为主,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书。

现在版本,较早的有唐写本残本,今存日本。

其次是宋刻全本:

一为宋代徐铉的校订本,世称“大徐本”;一为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世称“小徐本”。

现在通行的是“大徐本”。

3、内容解说及六书原则

内容解说:

首先小篆作为字头,下面用隶书解说字义,然后说明字体的构造。

现在还有注音。

关于解说版式排列后来由隶书改为楷书,而且早期是不分行的,全部连在一起,这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还可看到一点原貌。

现在常见的版本都是一字一行本,即一个小篆字一行。

这是清代同治时陈昌治改编的。

六书:

在解说汉字构造时许慎用了六书原则(主要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凡是象形,指事字,便直接指出。

“象形”“指事”指事字,也有这样说的“从某,象某某之形”,如,

凡是会意字则曰“从某从某”或“从某某”如,

凡是形声字则曰“从某,某声”或“从某,某省声”,如,

凡是会意兼形声,则曰“从某从某,某亦声”。

如,

4、价值影响及缺点

价值影响:

当时可以说是一部解说汉字总结性的著作,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体以及汉代以前的不少文字训诂,对古文字、古文献及古代历史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如首创的部首法体例至今还在沿用,另外对古代政治情况及民俗也有一定价值。

缺点:

内容上一味相信阴阳五行,解说有谬误;

对文字的解说也有不免穿凿附会之处;

还有部首分得太琐碎,编的不科学,本来应以部首,据形系联文字,但许多杂乱安排在一起,无规律。

查字时有时难断属于哪一部。

5、对它的研究

清代成绩巨大,《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桂馥《说文义证》

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近代人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

6、使用方法

1)熟读后可以很快查到字

2)有的版本附笔画检字法(繁体)

3)近年出版的还附编汉语拼音检字法或四角号码法

尔雅

1、成书时代及编者

成书时代,对此说法不一:

A、认为周公旦最初著有《尔雅》一篇,而在汉魏之间通行的三篇《尔雅》则或说孔子所增或其他人(孔子弟子子夏或叔孙通)所增补,莫衷一是,只好存疑。

此说见魏张揖《上广雅表》;

B、认为是“秦汉之间学诗者纂集说诗博士解诂之言”而成。

此说见于宋欧阳修《诗本义》卷十“文王”。

C、近代人罗常培同意后一说,认为《尔雅》是汉代经师解释六经训诂的汇集。

总之,一般认为此书渊源甚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经过许多人增补,而最后成书于汉代。

2、篇数、内容及分类方法

篇数:

《汉书·艺文志》记载有三卷,二十篇,但是现在见到的只有十九篇。

一般认为还有一篇《叙篇》,大约在宋代亡佚。

故此只有十九篇。

内容:

今本分上中下三卷,三卷共分十九篇。

这十九篇分别为:

卷上:

释诂、释言、释训、释亲

卷中:

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

卷下:

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其中前三篇解释普通词语,可以说是普通词典,如,

“如、适、之、嫁、徂、逝,往也。

”“明明、斤斤,察也。

另外,如释亲、释宫、释器、释乐四篇是解释人事的名称的。

如释亲中“父为考,母为妣。

释天是解释天文名称的。

如“苍穹,苍天也。

释地、释丘、释山、释水是解释地理名称的。

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是解释动物名称的。

释草、释木是解释植物名称的。

3、释词的体例

《尔雅》开古代词典之先河,首创了按内容性质分类释词的体例。

它主要采取的是义训的方法。

义训是训诂学上的一种方法,即同意相训。

如“增,益也。

”“元,始也。

”“龄、齿、稔、祺,年也。

《尔雅》的这种训诂方式具体分两类:

一类是把许多意义相同的词放在一起,在下面作一个总结的解释,主要表现在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如前面举的例子。

一类是把内容相关的一类词放在一起,而分别解释,主要表现在释亲、释宫、释器、释乐等后十六篇中,如释亲中有“妻党”有“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

4、《尔雅》的价值与影响

体现在历史价值上有二:

一个是奠定了我国训诂学的基础。

把先秦以来的一些词语、名物,分门别类地整理,解释,撰写成我国第一部总释群书语义的专著,开辟了训诂学的新领域,创立了而后发展起来的“雅学”。

一个是成为历代训诂的原始依据。

它汇集了汉代以前的古书训诂资料,保存了很多词语的故训因之为历代注家所依据。

5、研究著作

汉晋南朝时候有许多家为之作注解,但多失传,唯有东晋郭璞的《尔雅注》传下来,它成为研究,《尔雅》必读书目。

另外,还有南宋郑樵《尔雅注》三卷。

清代人邵晋涵有《尔雅正义》,郝懿行有《尔雅义疏》。

6、使用方法:

全部通读。

康熙字典

1、成书时间及编者

成书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五十五年(1716年)。

康熙帝清圣祖(玄烨)命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编写此书。

此前明代有两部字典比较有名:

梅应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

《康熙字典》就是在这两部书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增补编纂而成。

沿用了前两部书的体例、部首等,可以说是前两部字典的增订本。

2、体例(字数部首、内容解说等)及版本

字数:

此书共收47035字,其中重复81字,实际收字46954字,比《字汇》《正字通》多出一万多字。

部首:

共分214部首,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辰标分十二集,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首列总目、等韵、检字、辨似等附录,末附补遗、备考。

它的部首和部中各字,亦依据笔画多少顺序排列。

解说:

释字也是先音后义。

在每个字下先列《唐韵》《广韵》《集韵》《韵会》等韵书的反切,然后解说字的本义,随着再列字的别音、别义和古音。

一般都引古书来证释。

有的有考辨,即附于注末,并加“按”字来标明,每个字有古体的,都列再本字之下。

重文、别体、俗书、讹字则附于注后,如土部十三画的“墺”字:

版本:

除清刻本外,常见的有上海鸿宝斋的石印本,书眉上附列篆体;商务印书馆的铜板印本,后附王引之《字典考证》;中华书局的影印本,兼有篆书和《字典考证》等很多,

3、价值影响及不足

价值影响:

A、收字量大,凡不见于以前字书的字,大都可以由此查到。

B、从内容和形式看,都比《字汇》、《正字通》丰富严谨。

在字义的解说内还常附释一些词语,又兼有词典的作用。

正是由于它字多,丰富严谨,又是康熙帝亲命编写的,故此自刊行二百余年以来,影响很大,它的文字音义和书证,广泛被人引用,以后的字书编者,多以它为圭臬(标准),多受到赞誉。

不足:

虽然它有重要价值影响巨大,但是其不足之处也是很明显的,也多为历代学者所指出,但在当时都无人敢指出。

后来到了道光七年(1827)时,王引之才奉道光帝命令,作《字典考证》十二卷,纠正了其引书错误2588条。

当然王氏所指出的,不过是一部分,错误不止于此。

总体看,其讹误大致可分以下几方面:

A、书名篇名错误,或出现妄改

B、引书错乱或与注疏相混

C、引文错误或脱落

D、删节失当

E、断句错误

F、错字

G、经传的注疏当正文,引书任意增减改动文字或张冠李戴等。

总之,虽然错误不少,但其作用也不可抹煞,且至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故使用这部书时还应参考以下几部书:

1)《字典考证》(王引之)

2)《康熙字典引书正误》(黄云眉)

3)《康熙字典考异正误》(日本人渡部温)

4)《书康熙字典后》(蟫yín魂)

5)《康熙字典音读订误》(王力)

4、使用方法

A、按书上部首去查

B、新版的书往往又重新编制部首,方便使用

C、四角号码法

广韵

1、其书的由来及作者

隋代陆法言(与他人)编成了一部韵书——《切韵》,此后非常流行。

到唐代时竟成为官府用于科举考试的标准韵书。

唐时孙愐(miǎn)又进行了增字,称为《唐韵》。

后又有几个人严宝文、裴务齐、陈道固又加以增订,称这三家的本子为《广韵》。

宋时陈彭年、丘雍等人于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重新进行刊定,后到大中祥符元年(1008)又重修,到1011年完成并颁行,称为《大宋重修广韵》,仍沿用《广韵》之名,即现在常见本子。

《广韵》即增广《切韵》的意思。

现在常见到的本子是第一部官修韵书。

2、内容体例

1)《大宋重修广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增收了单字,补充了注释,还调整了一些韵目。

全书收26194字,注释文字共191692字,分206韵。

2)编排:

分五卷(按照声调平上去入,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

其中平声又分上平声28韵,下平声29韵)。

3)内容解说上,先释义,后注音,并把许多同音字,都编排在这一个字头之下,作为一组。

音有异读的,个别注明,字有异体的,即附于本字之下,如上平声冬韵的“冬”字一条

冬,四时之末。

《尸子》曰:

冬为信,北方为冬。

冬,终也。

又姓。

前燕慕容皝左司马冬寿,都宗切,七。

3、编此书的目的、用途及版本

此书是按照韵编排,目的是为了作诗文时用韵查找的。

然此书收字甚多,对每个字都有音形义的解说,比较详备,故也可以作为字典使用。

宋时就已经如此使用。

版本很多,目前常见的最好本子应是张元济泽存堂本,此本后经周祖谟先生编订就是现在中华书局《广韵校本》。

4、价值

1)它的反切,为研究中古音,提供了重要依据。

2)它的解说为研究古代文字训诂汇集了丰富的资料。

5、使用方法

1)按照声韵去查找《广韵》上的文字。

这需要懂得熟悉声韵知识,否则就难了。

2)不熟悉声韵,若要很快找到声韵,可以《辞源》《辞海》中找到要查字的韵,找到属于何韵,再到《广韵》中就容易查找了。

如,东(東繁体)(四角号码5090,在825页,查到德红切,平,东韵,端母。

3)沈兼士编《广韵声系》(上下册)中有部首笔画法,可以直接查找,可免辨韵之难。

4)刘复等编《十韵汇编》附有索引。

附:

百科全书简介

百科全书属于辞书类的工具书,也以词典形式进行编排查找,故此其可以作为词典使用。

其最大特点:

综合性强,系统性强。

综合性强体现在

(1)其内容量大,汇集人类一切门类知识或某一门类知识,又着重反映当代科学文化最新成就。

(2)又有多重工具书性质,如年鉴、手册、表谱、书目、图录等。

系统性强表现在往往把某一方面知识介绍得很详备,所以不仅可供查找,还可以供人们作为自学辅导的参考书使用。

如《大英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等。

这类书因为内容广泛,体系完备,往往部头比较大。

第三章类书与政书

类书与政书的含义、史略、功用、分类等

第一节关于类书

1、类书含义特点

类书是指辑录古书中的史事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丽词骈语等,按类或按韵编排,以便寻检和征引的工具书。

如《永乐大典》

与百科全书、丛书异同:

与百科全书比较,内容上与百科全书相似,包罗万象,又把内容分门别类编排,与百科全书也相似。

二者区别在于类书编纂者在各条目下罗列古书记载的有关原始资料,而百科全书作者收集新科学知识要作概括性的论述。

与丛书比较,丛书是整部书整部书地排列在一起分类也罢,不分类也罢,原书完好,不予分割,而类书则要摘取各书的词句和段落,按类别编排。

二者相似在于对原文一般都不作改动。

总之,类书就是从它书中寻词句摘篇章,内容广泛,按类编排,不作改动。

2、类书史略

1)起源早。

第一部三国魏文帝王(曹丕)令刘劭、王象等编《皇览》(主要供皇帝阅览)(已佚)。

2)南北朝时候开始盛行,但多未流传下来。

3)隋唐时候有较大发展。

如《艺文类聚》(欧阳询等)《初学记》(徐坚等)《北堂书抄》(虞世南)(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类书)等。

4)宋代空前发展。

四大类书出现

《太平御览》(李昉等)《册府元龟》(王钦若等)《太平广记》(李昉等)《文苑英华》

又有如《玉海》(王应麟)(专供应试用)又如《事林广记》(陈元靓)(专供民间充当生活顾问用的)

5)元代衰落,明代又有新发展。

历史上最大类书出现。

《永乐大典》(明成祖命解缙、姚广孝等编)

6)清代,达到极盛。

数量、质量都超过前代,如代表性的现存最大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命陈孟雷等编)

清代乾嘉以后旧类书的编纂也就结束了。

知道新中国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新型类书开始恢复,知道现在,但成绩并不显著,处于发展中。

3、类书的分类

主要分两类:

1)综合性

《艺文类聚》《北堂书抄》《永乐大典》

2)专门性

《册府元龟》(供查历代群臣事迹)《佩文韵府》(供查诗文典故)

4、类书的功用

1)查找史实资料和事物资料

2)查找辞藻典故和诗文出处

3)辑佚和校勘古籍等

第二节关于政书

1、政书含义指专门记载典章制度的工具书。

它收集历代或某一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方面的史料,分门别类地加以编排和叙述,具有制度史、文化史和学术史的性质。

与类书的异同:

在编纂方法上与类书有些雷同,也有摘抄特点,只是类书一般兼收各类,政书却专记典章制度,好似专科性类书,但政书不像类书只采摘诗文材料,述而不作,而是把史料加以组织熔炼成为完整的有机体,对原有资料加以概括叙述。

2、政书的史略——十通和会典、会要

1)最早创造这种体裁的是唐代的刘秩,作《政典》。

后来唐代杜佑根据《政典》加以增补编成《通典》。

到宋代郑樵编《通志》,元代马端临编《文献通考》,这就是著名的“三通”。

后来到了清代,又将“三通”一再续编,搞得洋洋大观,修了《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合称“九通”。

清末刘锦藻又编了《清续文献通考》,这就成了“十通”。

2)会要和会典

会要——指记载一代之典章制度及损益沿革,是一种断代的制度史。

性质与《通典》《文献通考》一样,不过是断代为书而已。

会要始创于唐代苏冕的《会要》(高祖至德宗九朝史末),宋代王溥又续编成《唐会要》(现存最早的会要),王溥后又写成《五代会要》,以后朝代也都效法。

《南齐会要》

会典——也是记载一代典章制度之事,性质与会要相似,但编制体例不异。

会要以类分编,而会典以职官(吏户礼兵刑工等)为纲。

另外,会要一般是私人编纂,而会典一般是官府修编。

会典从元代的《元典章》开始,但会典之名却始于明代,清沿用,如《明会典》《大清会典》等。

3、政书的分类及功用价值

1)分类

按内容分:

1)通史性政书(记载几个朝代典章制度,如十通)

2)断代性政书(记载一个朝代的典章制度,如会要、会典)

按各门类排列顺序分:

1)以“食货”居先,以《通典》《通考》为首的政书

2)以“帝系”为首,会要即是此类政书。

2)功用价值

在于帮助人们了解古代典章制度的沿革情况,文化学术的变迁情况等。

注:

食货指国家财政经济的统称。

第四章年鉴与手册

年鉴与手册的含义、用途、史略、分类等

第一节年鉴

1、年鉴的含义、特点及用途

含义:

指汇辑一年内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并按年度出版的连续性出版物。

有的叫年刊、年报等。

特点:

它收集材料主要依据当年的政府公报和文件,以及国家重要报刊的报导和统计资料。

它反映的内容,有较大的总结、统计意义和连续参考价值。

用途:

一通过年鉴能及时地总结各方面的经验和成就,使我们获得比较系统的新资料,有利于学习、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进行。

二由于它按年度出版,在某种程度上又可弥补百科全书不能经常修订的缺陷。

2、年鉴史略始于欧洲,英文YearBook。

就是记载一年间的大事和汇集一年间的统计资料。

中国开始有年鉴始于清同治三年(1864)创刊《海关中外贸易年刊》(出版至1948)。

辛亥革命后就比较多了。

如《世界年鉴》《银行年鉴》等,但真正按年出版的却很少。

新中国成立后才连续出版了反映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大事和统计资料的年鉴。

如《世界知识年鉴》《中国体育年鉴》《中国历史学年鉴》《鲁迅研究年刊》等。

到改革开放后,直到今天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3、年鉴的分类

按性质可分:

1)综合性年鉴

反映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资料,涉及范围比较广泛。

如《世界知识年鉴》

2)专门性年鉴

反映某一专门范围的基本资料和基本知识,多半围绕某一主题系统来提供情况、数字和资料,一般为专业工作者使用。

如《中国体育年鉴》《鲁迅研究年刊》

3)统计性年鉴

用数字来说明某一部门或各个方面的进展情况,一般供专门人员使用。

如《国民经济统计提要》

4、年鉴的表现手段不仅用数字、文字,还可有表格、图片等多种。

第二节手册

1、手册的含义、特点

含义:

指汇集某一方面经常需要查考的文献资料,以供读者随时翻检的一种工具书。

名称很多有指南、便览、要览、一览、宝鉴、必备、大全、全书等。

有些统计资料、法规条约汇编,实际上也具有手册性质。

特点:

一内容通常是简明扼要地概述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的公式、数据、规章、条例等。

二是它特别注意图表、数据,多半以图表为主,只附简要的文字说明,具有类例分明、资料具体、叙述简练等特点。

三编辑体例,一般是分类排列的。

2、手册的史略

历史悠久,在敦煌石窟里发现有公元九、十世纪《随身宝》,十五、十六世纪《万事不求人》等,它们按类排列,与小类书有点相似,且是常识性读物,这就是手册。

元代阴时夫《居家必备》,清代石天基《万宝全书》。

近代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日益增多,如《文学手册》(艾芜)《中国国文教师手册》等。

解放后到现在就随处可见了。

3、手册的分类

1)综合性的

内容广,为读者提供基本知识和学习资料如各种《读报手册》《学习手册》《农村日用知识手册》等。

2)专门性的

主要为专业工作者和专门人员提供知识或资料。

如《汉语方言调查手册》《各种货币手册》《英语姓名译名手册》等。

第五章目录与索引

关于目录与索引的性质、内容、作用、分类等

第一节目录

1、目录的含义性质

指著录一批相关文献的款目(名称、著者、出版、内容、收藏等),并按一定次序编排组织而成的一种用以提示和报道文献外形特征和内容概貌的工具。

这里“文献”包括图书、报纸、期刊、以及胶片、录音带、录像带、幻灯片、影片、磁带、光盘等视听资料。

古代目录就是指图书篇章名目和内容介绍的记录,现在范围有所扩大,但主要仍指图书目录,即书目。

2、目录的内容构成

书名、篇卷、时代、著者、版本、提要、大小序等.

练习:

为我们使用的课本编写一个目录。

3、目录名称的沿革

目录一词,最早见于《汉书》,目录在古代就是书目,历史上称谓也有所不同,如,

录—刘向《别录》,

略-刘歆《七略》,

志-王俭《七志》,

簿-荀勖《晋中经簿》,

考-朱彝尊《经义考》,

记-钱曾《读书敏求记》,

书目-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

解题-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提要-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目-欧阳修《崇文总目》,

目录-刘孝标《文德殿正御四部目录》,还有“书录”《晏子书录》(刘向《别录》中)

4、目录的作用

1)指引读书的门径

清史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