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全县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3649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7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全县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天全县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天全县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天全县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天全县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全县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天全县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全县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全县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天全县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天全县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代项目建议书)

项目编号:

SC20083318

 

审定方贵金

审查岳勇

项目负责人杜丹青

 

四川省工程咨询研究院

二00九年六月

 

编制人员

岳勇

汪琴

张宗益

杜丹青

刘非

唐沛

 

附件:

1.天全县初级中学组织机构代码证

2.天全县初级中学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3.天全县教育局天教字[2009]29号《关于天全县初级中学办学规模的批复》

4.天全县发展改革和经济商务局天发改发[2009]66号《天全县乐英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

5.天全县规划和建设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6.天全县环境保护局天环函[2009]6号《关于<天全县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审批意见的函》

7.天全县国土资源局《灾后重建用地选址意见》

8.天全县初级中学《国有土地使用证》

9.四川中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建筑地震破坏程度鉴定报告》

附图:

天全县初级中学位置示意图

天全县初级中学总平面布置图

天全县初级中学立面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天全县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

项目地址:

天全县城东城街6号

建设单位:

天全县初级中学

建设性质:

原址重建

项目摘要:

天全县初级中学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学校教学楼、学生后勤生活用房等建筑严重受损。

经有关机构鉴定属危房,现已停止使用并拆除,需新建。

本项目用地面积31132㎡(46.70亩),总建筑面积15525㎡,拟建教学楼A、教学楼B(实验楼)、行政办公楼、学生宿舍、食堂、200m跑道标准运动场、篮球场等;规模按在校学生3200人设计(64个班);项目总投资3086.0万元,争取香港特别行政区援助资金。

1.2编制依据及范围

1.2.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26号《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2.国务院国发〔2008〕22号《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

3.国务院国发〔2008〕21号《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

4.《天全县“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5.《天全县初级中学发展规划》

6.四川省教育建筑设计院《天全县初级中学震后建设规划设计方案》

10.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图纸等

1.2.2编制范围

本报告着重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内容及规模、工程设计方案、环境保护、项目组织管理等进行可行性研究;按照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规定、定额,估算项目总投资,明确资金筹措渠道,对项目进行社会评价,并提出结论性意见,供建设业主和有关部门决策。

1.3可行性研究概要

1.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教育是一种适应未来需要的事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到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

因此,必须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继续坚持好、落实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方针,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天全县初级中学创建于1987年7月,是雅安市办学规模最大的单设初中。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学校建筑物不同程度受损。

其后,余震不断,学校教学用房受损程度不断加深,部分建筑经有关机构鉴定属危房,需拆除新建。

为彻底改变现有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提高办学质量,重建天全县初级中学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1.3.2生源分析

重建的天全县初级中学规划学生人数3200人。

学校建成后,作为雅安市办学规模最大的单设初中,生源覆盖城厢镇、小河乡、紫石乡、两路乡、新华乡等5个乡镇,共覆盖人口5.6万余人,生源丰富,能够实现招生计划。

1.3.3建设条件

本项目建设场址位于天全县城中心城东城街6号,场地开阔,地势较为平坦,交通及周边环境条件良好,项目建设所需水、电供应和通信条件具备。

根据临近地区地勘资料推测,项目建设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1.3.4建设内容及规模

校区按在校学生规模3200人规划、设计、建设。

项目总用地面积31132㎡(46.70亩),总建筑面积15525㎡。

其中:

行政办公楼2200㎡、教学楼A3147㎡、教学B2737㎡、学生宿舍A1441㎡、学生宿舍B3500㎡、食堂餐厅2500㎡。

另外,拟建200m跑道环行跑道田径场4000㎡。

1.3.5工程设计方案

工程总平面规划注重“环境育人”。

校园总平面设计按教学、体育运动、生活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合理布置。

工程设计内容主要将围绕功能区内的建设内容进行总图布置、建筑、结构设计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设施和其它的基础建设等方案设计。

1.3.6环境保护

本项目属非生产性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小。

主要污染因素为生活污废水、实验室废水、生活垃圾、施工期噪声和扬尘;设计方案考虑了污染治理措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认真落实“三同时”。

1.3.7组织管理

为确保项目顺利建设,天全县初级中学成立了学校灾后重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关的建设和财务管理办法。

校区的机构设置按照初级中学的需要设置,并根据招生规模逐步配备教职员工。

各建设子项均采用国内招标进行基建工程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工程监理。

1.3.8实施进度

本项目总建设工期18个月。

即2009年3月至2010年8月。

项目前期工作拟于2009年6底前完成。

1.3.9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经测算,天全县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总投资3086.0万元。

按工程性质分: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2772.7万元,占总投资89.8%;

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66.4万元,占总投资的5.4%

预备费147.0万元,占总投资4.8%。

按工程结构分:

建筑工程2084.5元,占总投资67.55%;

设备购置200.2万元,占总投资6.49%;

安装工程488.0万元,占总投资的15.81%;

其它费用313.3万元,占总投资10.15%。

资金筹措方案拟定为:

争取香港特别行政区援助资金。

1.3.10社会评价

本项目的实施,可改善天全县初级中学办学条件,扩大学校的招生规模,提高教学水平。

校区的建设必将推动天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后备人才,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作出贡献。

1.4结论

为适应国家教育事业、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学校在西部大开发中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示范性作用,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综合协调发展,针对天全县初级中学“5·12汶川大地震”受损的实际,重建天全县初级中学十分必要和迫切。

项目社会效益显著,建议尽快开工建设。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1—1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建设规模

1.1

用地面积

31132

46.70亩

1.2

总建筑面积

15525

1.2.1

行政办公楼

2200

1.2.2

教学楼A

3147

1.2.3

教学楼B(实验楼)

2737

1.2.4

学生宿舍A

1441

1.2.5

学生宿舍B

3500

1.2.6

食堂

2500

1.3

200m跑道标准田径场

4000

1.4

学生人数

3200

64个教学班

1.5

教职工人数

237

2

建设期

18

3

总投资

万元

3086.0

4

资金筹措

万元

3086.0

4.1

申请香港特别行政区援建资金

万元

3086.0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大康大业,人才为本”、“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牢牢掌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关键在人才。

必须把人才工作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走人才强国之路”、“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教育放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

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为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将教育列在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之首,“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同时指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党的十七大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方针政策,对于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的根本途径,扩大教育供给,加快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强素质教育。

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努力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特别是女性学生的辍学率。

《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初中阶段义务教育在“十一五”阶段的发展目标是:

2010年,全省“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左右,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5%。

义务教育区域差异逐步缩小,均衡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抗震救灾有力、有序、有效进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8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要求“以义务教育为重点,恢复重建各级各类教育基础设施”。

教育部部长周济4次来川,指导教育系统抗震救灾。

全国18个省、直辖市的教育系统对口支援重灾县的计划也已经启动。

省教育厅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10项措施,展开教育系统的抗震救灾和重建工作。

《教育部关于做好教育系统灾后重建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教发〔2008〕18号)要求按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要求,建设符合标准的坚固安全的学校。

四川省教育厅发布的《“5.12”灾后学校恢复重建规划的指导意见》、《关于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川教〔2008〕134号)、《关于做好当前全省教育战线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川教〔2008〕137号)、《关于继续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有关事项的紧急通知的通知》(川教〔2008〕144号)等一系列文件,保证了教育事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

截止2008年8月31日,四川省灾区51个重灾县5979所中小学校(其中板房学校及校点1732所)已为9月1日全面复学复课作好了准备,新生入学所需的校舍、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等也已完全准备就绪。

9月1日,灾区339.99万名学生(包括计划招收新生64.68万人)100%实现复学复课。

其中,在未毁损校舍复学复课的学生有33%;在维修加固校舍复学复课的有38%;在板房复课和以其他方式复学复课的有28.4%;在异地复学复课的学生有0.6%。

天全县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处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5.12地震”使天全县遭受了重大毁损,截止5月15日9时,地震造成天全县1人死亡,3人重伤,152人轻伤。

城镇房屋受损15.67万㎡,其中2.07万㎡受损严重无法居住;农村受损农户16338户、33665间约120万㎡房屋受损,估计经济损失10多亿元。

全县78所中小学校84023㎡校舍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7300多万元。

天全县初级中学在地震中大部分建筑均不同程度受损,根据四川中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建筑地震破坏程度鉴定报告》,天全县初级中学在地震中大部分建筑均不同程度受损。

学校建筑13031.0㎡已成危房,存在安全隐患,现有校舍根本无法容纳。

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天全县委、县政府决定重建天全县初级中学,重建后的天全县初级中学将容纳3200名学生就学。

项目建成后,将使天全县初级中学校容美观大方、教室宽敞明亮、环境舒适优雅、功能齐全、设施齐备,彻底改变现有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解决学生安全读书的实际问题,可为天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天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用人才,为振兴和发展天全县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灾后重建方针政策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规,确保了灾后重建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008年6月5日上午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要求,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合理配置力量,建立对口支援机制,组织有关省市对口支援灾区加快灾后恢复重建。

2008年6月8日,温家宝总理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在资金筹集方面明确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通过政府投入、对口支援、社会募集、市场运作等方式筹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国家在安排建设资金时应当优先考虑地震灾区的各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关系国家安全的重点工程设施建设。

本项目通过申请香港特别行政区援助资金,加强地震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满足灾区人民教育服务需求,促进灾区发展。

2.2.2项目建设是推动当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和天全县建设进程的加快,当地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从而带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多层次的发展机遇。

同时,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进一步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实现劳动力的转化和增值,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积极发展教育设施建设,是加快第三产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项目建设可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能更好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

2.2.3项目建设是适应全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四川省教育规划顺利实施提供保障的需要

当前,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重要时期,教育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关键领域。

为此,省委、省政府极其重视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科教兴川”的战略目标,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工作取向,明确了四川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对全省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项目的实施,可通过改善提高义务教育办学能力,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完善四川教育体系,调整优化地方教育结构,改善教育发展的环境,辐射带动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保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从而有力地推进“科教兴川”目标的顺利实施,为实现全省教育规划发展目标提供保障。

2.2.4项目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贫困家庭中小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等,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存在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经费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农民教育负担较重等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九”成果的巩固,不利于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必须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项目的实施,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为促进当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农村发展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保证。

2.2.5项目建设是为顺利实施学校灾后重建规划,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提供重要保障的需要

天全县初级中学作为雅安市办学规模最大的单设初中,为天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较强的办学实力。

学校确立了“以人的发展为本,以教育科研为龙头,以提高干部和教师素质为主线,教育科研、队伍建设、硬件设施三位一体滚动发展。

努力实现素质教育与现代社会的进步和谐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的办学思想,以各级各类创建活动为载体,发扬“团结拼搏,负重自强,管理育人,教育创新”的县中精神,努力实现“创办高质一流的名牌初中”的办学目标,为天全、雅安乃至全省的新跨越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5.12”地震给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造成了严重损毁,学校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抓紧组织各方面力量,尽快完成灾后重建规划编制任务的要求,按照《雅安市教育局“5.12”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实施方案》,制订了《天全县初级中学学校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指导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提出了学校灾后重建的发展目标。

本项目建设,是学校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实施学校灾后重建规划,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提供重要保障。

2.2.6项目建设是加强学校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和环境,增强办学服务功能的需要

天全县初级中学由于多年来投入力度不够,办学设施条件滞后。

受“5.12”汶川大地震的破坏,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更加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要求。

本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学校的设施状况和形象,为学校灾后进一步发展建设奠定基础,提升学校的办学档次,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才,为全省义务教育发展发挥示范作用。

综上所述,四川作为“5.12”汶川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省份,正在全力贯彻实施中央灾后恢复重建的战略决策,教育事业的恢复发展无疑是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天全县初级中学作为雅安市办学规模最大的单设初中,其发展对天全县教育事业灾后恢复发展至关重要,本项目建设必要、势在必行。

2.3建设单位概况

天全县初级中学创建于1987年7月,简称县中。

学校地处县城中心,位于天全县城东城街6号,占地46.70亩,原建筑面积17767㎡。

学校生源覆盖城厢镇、小河乡、紫石乡、两路乡、新华乡等5个乡镇,共覆盖人口5.6万余人,现有49个教学班,3500余名学生,其中住校学生1500人。

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191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9人,中学一级教师55人,省、市级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11人。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了“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是雅安市办学规模最大的单设初中。

2.4项目前期工作状况

为加快天全县初级中学的灾后重建,天全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十分重视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成立了天全县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领导小组。

目前,学校重建已列入《雅安市教育局“5.12”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实施方案》,四川省教育建筑设计院进行了《天全县初级中学震后建设规划设计方案》,天全县规划和建设局对本项目出具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天全县国土资源局对本项目出具了《灾后重建用地选址意见》,天全县环境保护局对天全县初级中学灾后重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了批复。

 

第三章生源分析

3.1我国初中阶段义务教育发展概况

2007年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年,经过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各级各类教育取得了新进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到2007年底,实现“两基”验收的县(市、区)累计达到3022个(含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205个),占全国总县数的98.5%,“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

由于学龄人口的逐年减少,初中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略有减少,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和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继续提高。

全国共有初中学校5.94万所(其中职业初中0.03万所),比上年减少0.15万所。

招生1868.5万人,比上年减少61.06万人;在校生5736.19万人,比上年减少221.75万人;毕业生1963.71万人,比上年减少107.87万人。

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0.48%,比上年提高4.78个百分点。

全国初中专任教师347.3万人,比上年减少0.2万人。

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7.18%,比上年提高0.84个百分点。

生师比16.52∶1,比上年的17.15∶1有所降低。

普通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校数的比例为69.23%、体育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66.40%,音乐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59.34%、美术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的比例为58.04%、理科实验仪器达标校数的比例为73.54%。

各项指标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3.1.2四川省义务教育发展概况

“十五”时期,四川省基础教育蓬勃发展,为提高全民素质奠定了良好基础。

到2005年,全省共有159个县(市、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97.42%,青壮年文盲率一直控制在5%以内。

民族地区已实现“普初”和“扫盲”,已有29个县实现“普九”。

“十一五”时期,四川省将逐步建立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框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学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增强教育供给能力,实现省域教育竞争力稳步提升,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口整体素质及学生创新能力较大幅度提高,各级教育协调发展,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促进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

截至2007年底,全省共有小学15834所,在校学生696.53万人,专任教师30.61万人,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98.92%。

初中4287所,在校学生363.27万人,专任教师19.09万人,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96.42%。

全省181个县市区共有176个实现两基,两基人口覆盖率提高到99.4%。

所有县市区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青壮年非文盲率提高到98%。

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62.69%。

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5.67%。

按照《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全省各级各类教育要加速发展,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年。

《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省“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义务教育区域差异逐步缩小,均衡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以上,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左右,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5%。

义务教育区域差异逐步缩小,均衡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学前教育获得较大发展,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60%以上,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达到80%,大中城市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3.1.3天全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