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三含答案.docx
《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三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三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三含答案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三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3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B.蜡烛熔化C.铁锅生锈D.分离液态空气
2.(3分)“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 )
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分成了原子
3.(3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读取体积
C.
点燃酒精灯
D.
装入固体粉末
4.(3分)幼儿和青少年缺乏钙元素会引起的病症为( )
A.坏血病B.夜盲症C.佝偻病D.贫血
5.(3分)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原子最外层有11个电子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
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D.钠的原子序数为11
6.(3分)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生成物全是化合物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构成新的分子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都不变
7.(3分)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如图所示。
对该实验结论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D.热水的作用是提高温度及隔绝氧气
8.(3分)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C.用熟石灰鉴别氯化钾和氯化铵
D.用燃烧的方法鉴别羊毛和化学纤维
9.(3分)把X、Y、Z三种金属分别浸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Y表面有气泡产生,X、Z表面无明显变化;把Z金属浸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Z表面析出X.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Y>X>ZB.X>Z>YC.Y>Z>XD.Z>Y>X
10.(3分)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②取实验①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
③取实验①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判断白色粉末。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CuSO4、Na2SO4
B.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BaCl2
C.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BaCl2、NaOH
D.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NaOH
五、填空与简答:
(每空1分,共16分)
11.(2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原子 ;
(2)3个钠离子 ;
12.(3分)某学校饮水处可以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步骤如图1所示:
(1)①对应的作用是 ,③对应的作用是 ;
(2)如图2是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该反应中是 转化为化学能。
13.(5分)为减少传统燃油汽车的尾气污染,城市公交近期投入了一批使用新能源的公交车、电动公交车和公共自行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理想的环保高能燃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①如图自行车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有 (选一种物质填字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选一种物质填字母);
②生活中,防止链条生锈的措施是 ;
③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稀盐酸除铁锈的原理 。
14.(3分)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 。
(2)在t3℃时,10g水最多能溶解3gB物质,则10g水最多能溶解A物质的质量 3g(选填“>”“<”或“=”)。
(3)将A、B、C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
15.(3分)A、B是两种常见的单质.甲、乙、丙是初中常见的三种化合物,它们都由两种元素组成,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1)单质B为 ,写出化合物丙的一种用途 ;
(2)写出单质A和化合物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六、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共8分)
16.(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请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1)实验室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一氧化氮是一种密度比空气略大,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应选择 装置。
17.(5分)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
只有Na2SO4猜想二:
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
有Na2SO4和NaOH猜想四:
有Na2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
(1)不合理的猜想是 .
【实验探究】
(2)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3)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
(4)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
七、分析与计算(共6分,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8.(2分)因病不能进食者,可以通过点滴葡萄糖(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脂肪乳等为人体提供所需能量。
试计算:
(1)葡萄糖中,含有 种元素;
(2)葡萄糖中氧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
19.(4分)为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某校研究小组取10g样品置于烧杯中,并向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不断搅拌,测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该反应生成氢气 ;
(2)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温馨提示:
Zn+H2SO4=ZnSO4+H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
【考点】E3: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蜡烛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分离液态空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
【考点】BA: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闻到气味,可用分子的基本性质之一:
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进行解释,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的香味。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
【考点】44:
加热器皿﹣酒精灯;42:
测量容器﹣量筒;48:
固体药品的取用;49:
液体药品的取用.
【分析】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粉末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时,以防引起火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要平放,用药匙或纸槽尽量伸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
【考点】J1: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分析】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缺乏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故选项错误。
B、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故选项错误。
C、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故选项正确。
D、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熟记人体化学元素的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
【考点】B8: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C5: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B、元素周期表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C、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由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C、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
【考点】B3: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A7: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
A、该反应生成了氮气,属于单质,错误;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构成新的分子,正确;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正确;
D、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改变,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微观模拟示意图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
【考点】H1: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根据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水中的白磷的燃烧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现象①②,即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B、现象①③,即铜片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现象②,即铜片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而不是红磷不是可燃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热水的作用是提高温度,还能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
【考点】AE:
物质的鉴别、推断;4Q: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77:
硬水与软水;9L:
铵态氮肥的检验;IB:
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A、根据肥皂水在软水和硬水中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
B、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铵态氮肥和碱反应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进行分析;
D、根据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分析.
【解答】解:
A、分别取样品,加入肥皂水后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方法正确;
B、氮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都不活泼,都不能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在两种气体中都会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方法错误;
C、分别取样品,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后,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溶液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氯化钾不会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方法正确;
D、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化学纤维没有,可用灼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化学纤维,故D方法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是鉴别题,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就是根据物质所具有的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与所提供的物质,然后根据不同的实验现象对它们加以区分.
9.
【考点】86: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金属与酸发生反应的条件;(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H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以及金属与盐溶液发生反应的条件(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便可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解答】解:
根据反应现象:
Y表面有气泡产生,X、Z表面无明显变化可知Y的活动性最强。
根据:
把Z金属浸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Z表面析出X.可知Z的活动性比X强。
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Y>Z>X
故选:
C。
【点评】根据金属与酸发生反应的条件、以及金属与盐溶液发生反应的条件,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这一点要求学生要牢牢的掌握.
10.
【考点】AE:
物质的鉴别、推断;95:
碱的化学性质;9H:
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题干叙述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碳酸盐遇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据此解答。
【解答】解:
①得到的溶液是无色的,而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一定不含有硫酸铜,故填:
CuSO4(或硫酸铜);
②加入盐酸,沉淀全部溶液并产生气体,而硫酸钡沉淀是不溶于酸的,故白色沉淀一定不含有硫酸钡,白色沉淀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③取实验①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若是只含有氯化钡,二氧化碳不与氯化钡反应,若是只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不是沉淀,故氯化钡和氢氧化钠同时存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
故选:
C。
【点评】本题为文字叙述型物质成分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五、填空与简答:
(每空1分,共16分)
11.
【考点】DF: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
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2个氮原子表示为2N,3个钠离子表示为3Na+。
【解答】解:
(1)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2个氮原子表示为2N,故答案为:
2N;
(2)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3个钠离子表示为3Na+,故答案为:
3N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
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
【考点】76: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E5: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G5:
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
(1)根据活性炭的性质和紫外线的性能来分析其作用;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方程式,并从能量变化角度分析;
【解答】解: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色素及有异味的杂质,因此在自来水的净化中活性炭的作用为吸附作用;紫外线有消毒杀菌的作用;
(2)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方程式是:
2NaCl+2H2O
2NaOH+H2↑+Cl2↑;该反应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故答案为:
(1)吸附色素及有异味的杂质;消毒杀菌;
(2)2NaCl+2H2O
2NaOH+H2↑+Cl2↑;电能;
【点评】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及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3.
【考点】I7: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89: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8G: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G5: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HK:
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分析】
(1)根据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来书写;
(2)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金属材料包括金属与合金;座包、轮胎、反光器等物质属于合成材料;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来分析。
【解答】解:
(1)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故填:
2H2+O2
2H2O;
(2)①钢圈、链条属于金属材料,塑料筐、外轮胎等物质属于合成材料;故填:
B(或C);A(或D);
②生活中,防止链条生锈的措施是涂油;故填:
涂油;
③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故填:
Fe2O3+6HCl═2FeCl3+3H2O。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材料的分类方法和物质的性质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4.
【考点】7N: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T: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
t1℃﹣﹣t2℃;
(2)在t3℃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所以10g水最多能溶解3gB物质,则10g水最多能溶解A物质的质量>3g;
(3)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将A、B、C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C。
故答案为:
(1)t1℃﹣﹣t2℃;
(2)>;
(3)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
【考点】AE:
物质的鉴别、推断;G5:
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化合物乙能通电分解生成单质A,故乙是水,单质A能与化合物甲反应生成水,A是氧气,甲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甲可能是甲烷;氧气能与单质B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B是二氧化碳,据此解答.
【解答】解:
化合物乙能通电分解生成单质A,故乙是水,单质A能与化合物甲反应生成水,A是氧气,甲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甲可能是甲烷;氧气能与单质B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B是二氧化碳,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B是碳,丙是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故填:
C,灭火剂;
(2)A是氧气,甲是甲烷,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
CH4+2O2
CO2+2H2O.
【点评】这类题的解题方法或思路是:
首先,分析好题意,既关注明显信息,又要挖掘出有用的隐含信息;然后,根据所学的掌握的基础知识,抓住关键信息,寻找突破口(即物质的特性或反应时的特殊现象等),细心地全面地思考、推断即可.
六、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共8分)
16.
【考点】6L: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G5:
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
(1)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一氧化氮是一种密度比空气略大,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因此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解答】解:
(1)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故答案为:
B;CaCO3+2HCl=CaCl2+H2O+CO2↑;
(2)一氧化氮是一种密度比空气略大,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因此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
C;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7.
【考点】2G: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4U:
溶液的酸碱度测定;93:
酸的化学性质;95:
碱的化学性质;97: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假设猜想】根据酸碱不能共存判断不合理的猜想;
【实验探究】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或氢氧化钠.
【评价反思】
(1)根据碳酸钠和硫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解答;
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解答】解:
【假设猜想】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酸或碱可能过量,但不能同时过量,因为酸碱不能共存,会继续反应,所以猜想四不合理;
【实验探究】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或氢氧化钠;
【评价反思】
(1)碳酸钠和硫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看到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到pH试纸上;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
故答案为:
(1)猜想四;
(2)NaOH或氢氧化钠
(4)①pH试纸浸入溶液中
②BaCl2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