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文字起源758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353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1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说文字起源758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图说文字起源758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图说文字起源758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图说文字起源758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图说文字起源758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图说文字起源7583.docx

《图说文字起源758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说文字起源7583.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图说文字起源7583.docx

图说文字起源7583

第三章

 

仓颉在哪里

 

文字的重要作用,应该说现代人已经非常清楚了。

但是,如果以为古人对文字的认识也和我们一样,那就很可能贬低了文字的地位。

在遥远的古代,一件物品上写有某人的名字,那件物品一定属于某人的财产。

一段写在墓碑上的咒语,就像有人在不断地念咒一样,会永远保佑墓中的孤魂。

在中国,著书立说是“不朽之盛事”。

俄罗斯有“写下来的东西永远擦不掉”的谚语。

在古埃及,如果把一个人的名字擦掉,就等于消灭了那个人;妖魔鬼怪的名字缺笔少画,它们就不可能兴风作浪。

一个人只要掌握了文字,他就具备了与神灵对话的能力,他的地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畏。

在古代社会,文字远远不是人人都可以掌握的工具,它既崇高又神圣,连埃及的法老王都要打扮成书吏的样子,以增添自己的魅力。

如此重要的东西,人们自然要关心它的来历。

所以,世界各地都有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或神话。

两河流域吟唱着命运之神Nebo发明楔形文字的古老赞歌;尼罗河畔流传着知识之神托托创造圣书字的神秘故事;中美洲丛林里回荡着天空之神创造马雅文的千年佳话。

在中国,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比任何其它国家都要丰富,它们多数与某个人有关,这个人的名字就叫“仓颉”。

正如神话故事是古人诠释自然社会的一种方式一样,有关汉字起源的传说或猜想也是古人探索汉字起源的成果。

揭开其神秘面纱,先哲的智慧结晶必然闪烁其中。

在中国,有关文字起源的故事都是由《易经》的一段话引发的。

《易经·系辞》说:

“古者包牺(即“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这段出于先秦古籍的话,似乎在各个时代都有新的阐发,反映了古人对汉字源头长盛不衰的探究兴趣。

现在,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文字不可能是个人的发明创造,他们先后提出5种汉字起源观点:

一、起源于西部仰韶文化的指事符号;二、起源东部大汶口文化的象形符号;三、起源于中部贾湖文化的甲骨符号;四、起源于多种符号;五、起源于商代晚期的甲骨文。

古人是探索汉字源头的先锋,让我们循着千古传说,去追寻仓颉的业迹吧。

第一节神话和传说

 

一黄帝仓颉说

仓颉造字说在历史上影响很大。

《易·系辞》只说了后世圣人用书契取代了结绳,并没有说圣人是哪一个,更没有指出圣人用书契替代结绳的时间。

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出现了造字圣人就是仓颉的说法。

《荀子·解弊》说:

“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意思是说,创造文字的人不止一个,只有仓颉所造的文字才被人们所接受,并使用至今。

《韩非子·五蠹》也提到:

“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为公。

”荀子和韩非子把《易·系辞》中提到的“后世圣人”变为有名有姓的仓颉,但没有说仓颉是什么时候的人。

到了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发挥前人的说法,对文字的产生作了更为详细的叙述,他的《说文解字·叙》说:

“及神农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百工以,万品以察。

”这段话堪为中国传统文字学有关汉字起源的经典表述,它的意思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文字并不是生来就有,它是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矛盾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为治理社会上四处萌生的“饰伪”而有意识发明创造出来的;二、文字的创造者是一个名叫仓颉的人;三、仓颉是黄帝时代的史官;四、文字并非凭空捏造,飞鸟留下的影子,走兽践踏的足迹以及狩猎时代分辨鸟兽踪迹的生产经验是创造文字的生活基础;五、文字的产生使得各行各业得以治理,万事万物看得更为清楚,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许先生分别谈到了孕育文字的社会背景、文字的创造者、文字产生的时间、创造文字的心理基础、文字的社会功能等五个重要方面。

其中有关文字产生的社会背景、创造文字的心理基础和文字的社会功能三点,显然是仓颉说的精华,即使拿到今天来讲也不为过时。

尤其是关于文字创造者依赖于狩猎生产经验的说法,十分富有启发意义。

秦汉以来,创造文字的仓颉逐渐被人们奉为四只眼睛的神灵,并有了“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的神话。

魏晋之后,曹植、蔡邕、张揖等人称仓颉为“古之帝王”,把造字者的身份抬得更高了。

在世界各国的传说中,文字的创造者个个都是卓尔超群的神灵。

这些传说的价值不在于是否准确地告诉我们谁是文字的创造者,而在于颂扬了文字的巨大威力。

正如现代史学家把文字尊为文明的标志一样,它们隐含着人们对文字的崇拜和对文字创造者的敬仰。

现在,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像文字那样复杂精密的符号系统不可能是一个人的发明创造。

于是人们猜测,“仓颉”可能指某个在汉字的创造、流传方面有杰出贡献的人,也可能指创造发明了大量书写符号的某个原始部落,还可能指搜集整理原始书写符号使之能够记录言语的一群人。

日本有学者认为仓颉是创契的音转,即创造书契的意思,就像发明钻木取火的人称为燧人氏、倡导农耕的人称为神农氏一样,仓颉就是指创造文字的个人或群体。

无论仓颉指什么,这个名字与汉字的发明有密切的联系则是基本可信的。

二伏羲八卦说

伏羲的名称在史书中也写作宓羲、包牺、庖牺、伏戏,俗称牺皇或皇羲,有的人认为就是上古时代的太昊氏。

相传他与妹妹女娲结婚而生人类,传说他创造八卦,教人织网捕鱼、从事狩猎,是十分有名的神话人物。

据推算,伏羲的时代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在1万年之前。

《史记·补三皇本纪》说:

“太昊伏羲氏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伪托汉代人孔安国作传的《尚书·序》说:

伏羲“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通鉴前编》说:

“太昊德合上下,天应之以鸟兽文章,地应之以河图洛书。

于是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之宜,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这里的说法与许慎《说文解字·序》的说法大体一致,显然也是从《易经·系辞》引申出来的,但与许慎的说法有两点不同。

一是把“后世圣人”用书契替代结绳一事的发生时间向前推到了伏羲时代,二是把“后世圣人”的名字由仓颉改成了伏羲。

《易经·系辞》在谈了伏羲氏作八卦之后接着说: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

……”分明是在罗列上古帝王的先后更替以及各个帝王的主要功绩,并没有书契是由八卦、耒耜或舟楫发展而来的意思。

宋人伪造的古书《易纬·乾坤凿度》中,把、、、、、、、八卦称为天、地、水、火、雷、风、山、泽八个字。

郑樵受这种说法的影响,在《通志·六书略·论便从》中说,文字纵写比横写方便,所以人们将八卦纵写就创造出了文字,如“”(坎卦)纵写便为“水”,“”(离卦)纵写为“火”等,于是八卦被视为汉字的源头。

照此推算,汉字就应该起源于伏羲时代了。

近年来,有人对八卦说作了新的阐发,认为八卦就是最原始的汉字,是一切汉字之母。

八卦大约产生于公元前4500年的伏羲、太昊时代,它有易经、连山和归藏三种形体。

例如“阴”的易经体为“”,连山体为“”。

由于古人“以八卦之象类万物之情”,促使八卦三体混合在一起,交叉演绎,以表示万事万物和各种意义,从而产生出一批批汉字。

生殖是氏族社会人类最关心的问题,正是生殖崇拜推动了第一批字的诞生。

例如“阳”稍加变化就成了“”、“”、“”(祖),“阴”稍加变化便成了“”、“”、“”(妣),阴阳相交便有了“”、“”(生)等等。

三神农结绳说

神农也是著名的神话人物,传说他教人制作耜耒和从事农业生产,尝遍百草发明了医药。

在他那个时代,人们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社会。

民俗学研究表明,结绳是没有文字的民族普遍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

南美洲的印加人靠一套严密的结绳记事方法,通过四通八达的驿道,能够把各种信息迅速而准确地传向全国各地,居然维系了印加帝国的数百年统治。

看来,在文字出现之前,结绳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记事方法。

从《易经·系辞》可以看出,当时人们本来就认为结绳与书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不过应该注意,《易经·系辞》说: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在古汉语中,如果说这个东西发展成为那个东西,一般是说“此化为彼”;如果说这个东西替代了那个东西,则说“以此易彼”或“易此以彼”。

这里说“易之以书契”,句中“之”指结绳,意思是用书契替代了结绳。

清楚地讲明了宫室与洞穴之间,书契与结绳之间存在着更替关系;绝无洞穴进化成为宫室,结绳发展成为书契的意思。

唐代人韦续《五十六种书法》说:

“炎帝神农氏因上党羊头山始生嘉禾八穗,作八穗书。

”宋人罗泌所撰《路史》说:

“炎帝神农氏始作八穗书。

”又说:

“炎帝神农氏命屏封作穗书以同文颁令。

”直接把神农说成是创造文字的人了。

韦续和罗泌两人的说法全凭臆想,可能没有一点根据。

到了清代,著名学者王运提出“结绳为绳形字母书”,认为结绳本身就是一种文字。

近代人姚华先生《弗堂论文·论语言文字所起》对这种说法作了进一步阐述。

姚华说:

“肖物而结之绳,为象形祖。

”认为最初人们是用打绳结的办法描摹事物的形状,后来人们把绳结形状画下来就产生了字,例如古代汉字“”(纠)、“”(环)、“”(田)“”(亚)、“”(鬯)、“”(册)等就是取形于绳结。

姚华得出的结论是:

“书之始作,根据于画卦,规模于结绳。

除黄帝仓颉说、伏羲八卦说和神农结绳说之外还有沮诵、史皇、朱襄等人创造文字的说法。

如《世本·作篇》说:

“沮诵仓颉作书。

”《淮南子·修务》说:

“史皇产而能书。

”通观古人的传说和各种猜想,我们似乎得不到任何有关汉字起源的可靠材料。

尽管如此,我们切莫以为古人的探索毫无价值。

如果思量得法,可以说古人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千百年来古人的不断探索,会把穷究事物根底的科学精神传递给我们,使我们产生一种神圣的历史责任感,去探索汉字起源之谜。

更重要的是,观察古人回答问题的方式,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人们在汉字起源方面所关心的问题。

例如仓颉说致力于回答在什么情况下,什么人,凭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