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2.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8223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33 大小:8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2.docx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2.docx(1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2.docx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2

第一单元:

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数一数(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从儿童乐园的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

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和研究很多有趣、有用的数学问题,小朋友们将在数学课上学到很多有用的本领。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儿童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不过,今天到儿童乐园玩,跟平时的玩可不一样,我们要用数学的方法去玩、去观察、去思考。

(光盘出示儿童乐园主题图)

1.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初步感知。

(1)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3)描述:

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看!

他们笑得多开心呀!

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看主题图数数。

(1)提问:

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

如有学生说:

“有2个小朋友在荡秋千”,“有2个小朋友在骑木马”等等。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

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

(2)小结:

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

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三、巩固深化,寓教于乐

1.按顺序数数。

谈话:

你能看着圆点图,按顺序从1数到10吗?

同桌的小朋友先互相数一数。

反馈:

指名数一数。

2.谈话:

刚才我们数出了儿童乐园里事物的个数,并且用圆点图表示了这些事物的个数。

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自己身边事物的个数吗?

如第一小组有6位同学……

组织交流。

3.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1)提问:

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2)讨论:

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

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

(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

为什么?

(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

(出示点子图)

(3)探索:

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

8个点子呢?

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

(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

四、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谈话: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数,你们学得开心吗?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第二单元:

比一比

教学内容

比长短、高矮(教科书第4-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

教学具准备

主题图、光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

说明:

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

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

揭题。

二、联系生活比一比1.比长短。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

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

(3)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

(4)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5)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

2.比高矮。

(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

(2)追问:

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

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3.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

指名交流。

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1)提问:

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

如两棵树的高矮等。

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

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

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

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

(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

指名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

(3)提问:

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

(“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

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提问:

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

学生自由交流。

3.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第三单元:

分一分

教学内容

分一分(教科书第7页例题,第7—8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

体会给物品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但标准并不是唯一的,有时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相同。

教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磁性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到商店买过东西吧,你麝香商店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吗?

指名回答,说出商品都是放在货架上的。

2.出示商店情境的主题图,师:

这里有一张商店货架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货架上的商品,你觉得这些商品摆放得怎么样?

(很整齐)

3.设疑激趣:

货架上有很多物品,却摆放得既美观又整齐。

那么,营业员是按照什么标准把商品分开摆放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板书课题:

分一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提问:

图中有几个货架?

第一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

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

你们能说一说这些物品属于哪一类吗?

2.学生同桌讨论,并组织反馈。

3.谈话:

刚才同学们都说第一个货架上的物品是玩具,是卖给小朋友们玩的。

那么第二个货架上有些什么物品呢?

属于哪一类?

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

(指名回答)

4、第二个货架上的物品都是书籍,是卖给顾客阅读的。

第三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

是做什么用的?

(指名回答)

5、第三个货架上有饼干、食用油、面粉,都是卖给顾客食用的。

6、小结:

我们再看看,第一个货架是什么?

第二个货架上是?

第三个货架上是?

它们都是以货物的用途为标准分类的。

你知道商店这样分类摆放物品有什么好处吗?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商店里的分类摆放,便于顾客选购,也便于营业员拿取,这就是分类带来的好处。

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动物的分类(想想做做1)

师:

让我们先去动物园玩一玩吧。

播放动物的电影片段。

师:

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现在想要考考你。

你知道哪些小动物生活在水里吗?

你能把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吗?

出示想想做做1图。

生活动。

点击一个小动物就出示一个圈圈住该动物。

网络出示学生的几种圈法。

集体交流讨论。

师:

动物园参观完了,让我们再去别的地方玩一玩。

2、交通工具的分类(想想做做2)

师:

让我们去交通工具模型展览厅看一看吧。

点击“交通工具模型展览”。

师:

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

它们各在哪里行驶?

你知道吗?

和你的同桌依次说一说。

师:

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

你觉得可以怎样分?

(按天上飞的,公路上行驶的,水里航行的)

学生四人小组实践,汇报分类方法。

师:

工作人员说:

“太好了!

交通工具的模型就可以分成水、陆、空三部分进行展览,谢谢你叮当!

3.树叶的分类(想想做做3)

出示主题图,提问:

图上画了一些树叶,你们打算按什么标准来分类?

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看一看有没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指名汇报小组交流的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师:

同学们认为可以按树叶的颜色分类,也可以按树叶的形状分类。

下面请每位小朋友自选一种分类标准给树叶分类。

指名请用不同标准分类的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分类结果,让全班评议。

4.完成“想想做做”4。

出示情境图,提问:

图上画了一些小朋友,你能把这些小朋友分一分吗?

先仔细观察,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反馈:

你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

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把图上的小朋友分一分。

反馈:

你是怎样分的?

分的结果怎样>

四、实际运用,总结全课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对自己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2、其实分一分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

请同学们回去后,看一看自己的书包和房间,自己的一些常用物品是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摆放的。

 

第四单元:

认位置

教学内容

认上下、前后(教科书第9页的例题,第9~10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 在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课堂常规,学会在教师的组织下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教学难点

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比出来的,是相对的。

教学具准备

教师:

光盘课件。

学生:

文具盒、学具盒等。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