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题申报《智慧校园环境下基于微课和反馈信息的精准教学方法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212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课题申报《智慧校园环境下基于微课和反馈信息的精准教学方法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智慧校园环境下基于微课和反馈信息的精准教学方法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智慧校园环境下基于微课和反馈信息的精准教学方法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智慧校园环境下基于微课和反馈信息的精准教学方法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智慧校园环境下基于微课和反馈信息的精准教学方法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课题申报《智慧校园环境下基于微课和反馈信息的精准教学方法研究》.docx

《中小学课题申报《智慧校园环境下基于微课和反馈信息的精准教学方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课题申报《智慧校园环境下基于微课和反馈信息的精准教学方法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课题申报《智慧校园环境下基于微课和反馈信息的精准教学方法研究》.docx

中小学课题申报《智慧校园环境下基于微课和反馈信息的精准教学方法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智慧校园环境下基于微课和反馈信息的精准教学方法研究》

课题名称:

《智慧校园环境下基于微课和反馈信息的精准教学方法研究》

关键词:

单位申报

申报级别:

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城小学

课题类别:

学科分类:

研究类型: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我校拥有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发应用教育资源的长期工作氛围,努力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通过大量的实践和深入探究,目前整合信息技术开发了“古城历史与文化”、“制陶艺术”、“民族乐器”、“围棋”、“乒乓球训练”和“中华武术“等校本课程。

我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以移动端(教师手机与学生反馈简易终端以及PAD)、教室端(大屏幕一体机或电脑结合电子白板)、学校管理平台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创建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推进智慧教育已成为信息技术教育与发展的大方向。

十二五期间,我们在全国《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教学研究》课题组的引领下,开展了子课题《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卓越课堂教学反思研究》的实践研究。

应用互动反馈技术在课堂开展教学是我校智慧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山区的卓越课堂可称为“六要素‘学本’课堂”,亦可称为“六学”课堂。

通过“六学”,扩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合作学习的效度和探究学习的深度,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信心和效果。

“六学”的核心价值是:

(1)个体自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静心自学的习惯,落实个性化学习,实现差异化发展,体验自主学习和建构的过程,享受走向深刻的快乐,从而学会学习、享受学习。

(2)同伴助学——学生的差异性是教学的最大资源,学生实际上是互为学习资源,促进学生的优势互补、同伴互助,满足学生的社会性交往需求,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效果。

(3)互动展学——学习发生在阐释之中。

只有学习者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和解释自己的所学、自己的理解与建构,才真正发生了学习、体验了学习,因而享受了学习。

同时,在“展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成就感、自信心都得到了有效培养。

而“展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则充分体现了师生民主、平等对话和学习共同体文化。

(4)教师导学——明确教学目标,创设学习情境,指导学生自学,激发学习兴趣,点拨学习方法,拓展学习内容,调控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发展。

教师应该在恰当的时间,运用恰当的方法,把握恰当的程度,导学恰当的问题。

(5)网络拓学——利用畅通、便捷的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学生与海量的信息资源之间的“对话”,可以实现在智能化的学习平台上生师互动、生生互动,可以实现学生个性化的练习检测与评价反馈。

(6)实践研学——这是一个课堂升华的过程,一个探究式综合主题学习的过程,一个从问题出发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动手实验或实践的过程,一个创造性、生成性的过程,一个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的过程。

我校是正是结合了互动反馈技术的优点,研究应用反馈信息在卓越课堂文化的中对各环节所起的作用。

课题以具有互动反馈功能的平台为基础,以课堂模式构建为抓手,采取实验、观察、对比、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互动反馈技术如何与卓越课堂文化建设相辅相成。

(二)选题意义

“十二五”之后,在课堂上有效整合微课资源和问题设计,利用反馈信息促进有效学习的精准教学方法研究,是我校又一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点。

因此,我校子课题选题为“智慧校园环境下基于微课和反馈信息的精准教学方法研究”,意义在于课堂上通过相关精准教学方法的开展,促进学生有效整合各类信息的能力,包括基于“微课”的内容信息以及基于“反馈”的学情生成信息,让学生利用这些信息产生有效的课堂学习。

(三)研究价值

微课可以实现精细的内容表现资源,问题和课题互动反馈则产生精准的学习生成,将微课资源和提问/问题部署在智慧校园平台环境下开展预学习和复习,可以有效缩小生生差距。

在课堂上则结合精细的微课资源和精准问题,结合反馈信息进行有效解决问题的精准教学,探索并稳定相关教学方法,则是提升课堂学习效果的核心价值。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1、整体目标:

研发创建基于部编文科教材(语文、思想与品德)的微课与问题配套资源库,在智慧校园环境下进行分享,推进预学习、课堂学习、复习,探索并创建基于反馈信息和微课资源的课堂精准教学方法。

2、具体目标:

①在课题行动中,依托新编部编教材,依据学科能力标准,组织实验教师共同开发突破学习难点的问题设计和微课资源。

②在课堂上,利用微课资源和问题反馈信息,开展互动生成式教学,形成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和学习难点的教学方法。

(二)研究内容

1、针对学生学习难点的部编教材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①微课资源精准内容表现方法的研究

②结合微课资源的问题选题类型与选题设计的研究

2、利用微课等资源实施精准教学方法的研究

①基于反馈信息与微课资源的精准教学策略研究,即如何根据资源与问题,在产生现场学期反馈差异的情况下,通过有效教学策略解决问题,缩小生生差距。

②智慧校园环境下,基于微课资源与问题反馈的“课前预习、精准课堂教学策略、课后复习”的教学方法研究。

(三)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微课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符合学生需求的直观形象的资源。

本课题中的微课指根据互动反馈技术捕捉到的学习问题信息,从知识概念理解,技能掌握与操作,知识原理应用等方面制作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视频资源。

我们将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赵国栋教授发明的“自助式多功能微课设计系统”作为开发工具,这是一种快速设计制作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方法和技术集合,能帮助教师高效地设计和生成包含问题与互动答题功能的微课。

2、反馈信息

指智慧校园环境下,在课堂上应用微课及互动反馈等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取的学生认知与习得的生成信息。

3、精准教学方法

本课题的精准教学指教师根据学生学科能力确定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利用互动反馈技术及时获得学生学习过程与成效真实、准确的反馈信息,根据这些反馈信息设计、制作和利用微课及其它教学资源,有的放矢地调控教与学,以最精当、准确、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出版的《基于学科能力的教学指南应用研究》为实施基于反馈信息和微课的精准教学奠定了学科指南的基础。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在十二五研究基础上,我们将继续探索利用反馈信息和微课资源的精准教学模式,有效突破教学难点,高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科能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媒体教学模式。

教师认真研读学科能力标准,确定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预学习;利用互动反馈技术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应用微课和翻转课堂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协作和探究性学习,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反馈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检测,并针对结果再次调控,直至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配合智慧课堂中的云平台系统,可以开放教学资源,收集课堂教学生成数据,为学习者提供即时沟通和交互(数据的精准服务)。

教师则可依托课堂系统和云平台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个性化指导(问题的精准发现与精准解决)。

(1)在智慧校园环境下,结合“微课和问题”的预学习过程开展“个体自学”

(2)在智慧教师环境下的课堂上,结合微课资源和反馈信息的精准教学,实现“教师导学”、“同伴助学”、“互动展学”,即教师创设学习的问题和内容情境,指导学生自学,激发学习兴趣,点拨学习方法,拓展学习内容,调控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发展;同时让学生利用差异性的信息生成资源,促进学生的优势互补、同伴互助,满足学生的社会性交往需求,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效果;让学习发生在阐释之中,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和解释自己的所学、自己的理解与建构,才真正发生了学习、体验了学习,因而享受了学习。

教师应该在恰当的时间,运用恰当的方法,把握恰当的程度,导学恰当的问题。

(3)在智慧校园环境下,结合复习开展“网络拓学”和“实践研学”。

详细内容见附件。

 

课题可行性分析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参与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教学研究》,确立了《基于互动反馈教学环境下的智慧地教与学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并顺利结题。

近五年时间,学校在普陀区教育局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重视下,创设了互动反馈教学环境。

在研究实践中,开展常态化的专题研究。

在备课、上课、作业、评价等教学环节中,充分运用互动反馈教学优势,创新教学设计,提高了教学有效性和智慧度。

由于以教科研合一的形式开展互动反馈教学,保证互动反馈技术进课堂,方便教师、学生使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聪明地学,以提高学生个性发展及自主学习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总课题组实施方案与指南

2、《学科能力标准及教学指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美)L·W·安德森等,(皮连生等译).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美)R·M·加涅等,(皮连生等译).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黄伟、张民选.来自《美国学科能力表现标准》的观照:

我国课程标准的建设亟待加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3).

6、鲁子问.国内外学习成效研究进展分析[J].英语教师,2009(6).

7、张明、郭小燕.“互联网+”时代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启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2).

8、基于互动反馈信息和微课的精准教学研究           北京松博公司     2016.9

9、“双主双互”教学初探                           XX文库         2015.2

10、浅谈“双主互动”教学模式                       XX文库         2014.5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我单位为深圳市“智慧校园”示范学校,南山区“泛在学习示范学校”。

学校信息技术相关培训到位。

课题主持人:

周玉萍,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多次参与国家级和省级课题实验。

成员:

王广春,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均有多年的课题研究经验,主持或参与多个区一级以上课题的研究;郭丹丹,教科室主任,参与多项课题研究;。

课题组主要成员均为小学高级教师,是各学科的科组长,学科带头人,其他参与教师都是小高职称以上,有研究的基础和能力,从年龄结构看老中青比例合适形成老带青,以青年教师为主的研究队伍。

课题主要参加者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科融合、学生发展等方面都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本课题的文献主要涉及到有关互动反馈技术、微课、平板等的应用研究和《学科能力标准》及有关教学设计的研究。

课题组将有专人进行收集,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本课题研究微课资源开发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