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技术产业115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0582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高技术产业115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东高技术产业115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东高技术产业115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东高技术产业115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东高技术产业115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高技术产业115规划.docx

《广东高技术产业115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高技术产业115规划.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高技术产业115规划.docx

广东高技术产业115规划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并展望2020年远景目标。

  一、发展现状与发展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迅猛,有力地拉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主要有以下特点:

  1.高技术产业迅猛增长。

2005年广东省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不含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为2025.6亿元,比2000年增长194.3%,年均增长24.1%(按现价);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835.8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385.6%,年均增长37.2%。

“十五”期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国首位。

   2.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

高技术产业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十五”期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从7.1%提高到9.3%,提高了2.2个百分点;对广东省生产总值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1.1%,年均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4个百分点。

  3.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优势地位明显。

2005年,广东省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产值为10541.4亿元,占全国的30.6%,优势地位明显,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2005年,广东省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9586.0亿元,占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的36.0%,连续14年居全国首位。

与此同时,新材料、生物技术、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4.产业技术水平稳步提高。

2005年广东省产业技术自给率约为44%,已初步出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每万人口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达36.7人,比2000年增长27.3%。

2005年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2887件,授权量为1876件,分别是2000年的7.3倍和7.2倍,发明专利申请量首次位居全国第一。

50%以上的大型企业在生产、管理和销售等方面实现了信息化,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型制造企业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比例接近100%。

但总体而言,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存在自主研发能力较弱,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与产业规模不相适应,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不能有效支撑产业发展,研发和产业发展缺乏统筹协调,力量分散,人才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健全,应对国际技术壁垒能力不强等问题。

  

(二)发展形势。

  随着经济和科技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全球高技术产业布局进入新一轮调整期。

发达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向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的力度,跨国高技术企业加快了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生产和研究开发的步伐,推动全球高技术产业布局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调整。

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将成为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十一五”期间是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做大做强、培育和形成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和广东省发展现状,紧紧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大历史机遇,迎接新一轮的挑战。

  1.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为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

世界科学技术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未来15年,随着信息、生物、能源、新材料等技术的重大突破,极有可能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并推动高技术产业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

全球产业转移步伐明显加快,并呈现出向上下游产业延伸的新趋势,特别是跨国公司纷纷将研发、培训中心和地区性总部向我国转移,为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实现部分领域的跨越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战略机遇。

同时,随着经济和科技全球化向纵深发展,跨国公司通过专利、技术标准等手段控制了产业高端环节,实行知识封锁和专利垄断,设置各种技术贸易壁垒,不断强化其全球垄断地位。

国内市场进一步国际化,外资大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挤压国内高技术企业的发展空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被“边缘化”的风险加剧,进一步发展将面临知识产权、技术标准、高层次人才、风险资本等多方面的风险和挑战。

       

  2.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态势给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带来了竞争与压力,也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了竞争与合作并行的新态势,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不断加速,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层次不断提升,区域优势日益彰显,对人才与资金的吸引力不断加大,使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

同时,粤港澳经济与科技合作不断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延伸,有利于广东省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在区域内进行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技术产业。

  3广东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高技术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提出了新的迫切要求。

经过长期的持续快速发展,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已具备较大的产业规模,形成了产业链配套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培养了一批科学技术人才,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与扶持的发展机制,并积累了发展产业、完善市场、创新机制的丰富经验,为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同时,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在资金、资源、环境和劳动力供给等方面的投入已经很大,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原来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必须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作用。

综上所述,“十一五”期间是广东省高技术产业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关键时期。

未来5年,希望与风险共存,机遇与挑战同在,要求广东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精神,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总体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任务,坚持继续做大、加快做强的方针,推动高技术产业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高技术产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

加强优势领域的原始创新,促进从单项创新向集成创新转变,积极利用国内外资源,加强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创新模式的层次推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

技术创新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制度创新是解决高技术产业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

——坚持市场为主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努力构建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辅以政府的政策支持、宏观导向和资金引导,形成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整体合力。

——坚持产业集聚与规模发展相结合。

要立足资源的优化配置,把产业集聚作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加快培育和形成高技术产业群体优势,实现高技术产业的规模发展。

  

(二)发展目标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建设一支满足产业发展要求的科技人才队伍,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建设珠江三角洲高技术产业带,带动东西两翼和山区加快发展,把广东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

到2010年,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生物技术、新能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形成较大规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0%,研究开发与试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8%;每万人口科技活动人员数达55人,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达200件,产业技术自给率达48%左右。

到2020年,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完善,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等产业层次得到整体提升,集约型增长方式成为产业主流,珠江三角洲成为国内领先、国际重要的高技术产业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基地。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0%,研究开发与试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8%。

  三、主要任务

  

(一)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继续做大、加快做强电子信息产业。

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体趋势,大力发展软件、微电子、新型元器件等核心产业,重点培育数字化音视频、新一代移动通信、新型显示器、网络设备等信息产业群,推动信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开发制造延伸。

培育和推广自主软件品牌,扶持软件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壮大软件产业规模。

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推进信息技术普及与应用,加快发展通信、信息咨询服务、电子商务、网上应用等信息服务业。

着力发展生物技术产业。

充分发挥广东省特有的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面向健康、农业、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加快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和海洋生物等产业发展。

巩固提升新材料、先进制造等产业。

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工作,加大研究开发力度,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培育精细化工、汽车关键零部件、植物资源化工等产业,提升先进制造产业层次。

积极发展特种功能材料、环境友好材料,提升新材料产业层次。

积极培育新兴潜力产业。

注重培育新能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航天航空等新兴产业,争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核心、共性技术和关键产品

  围绕广东省工业9大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突出重点,明确目标,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对产业升级和产业壮大具有带动作用、覆盖面广、关联度高、综合性强、产业渗透和辐射作用显著、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及其配套集成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创新优势的技术标准,整体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内在质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重点围绕消费类电子、软件与集成电路、生物与新医药、重大装备制造、先进制造、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10大关键技术专项领域,集中力量突破数字音频标准、射频芯片、新型显示技术、药物筛选、高速精密加工、燃料电池、食品安全技术等一批核心、共性技术和关键产品。

  (三)培育一批重点大型高技术企业,扶持中小高技术企业发展

  推动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大型高技术企业。

在广东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重点培育一批高技术骨干企业,使之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具有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其在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促进中小高技术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中小高技术企业群体。

优化广东省高技术企业结构,初步构建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合理分工协作的高技术产业体系。

进一步完善创业投资机制,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鼓励和吸引海内外各类投资者创办高技术企业。

建立和完善中小高技术企业服务体系,加大对中小高技术企业的信用担保和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中小高技术企业发展。

  (四)加快运用高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完善工业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业技术进步各个环节的协调和配套,形成技术进步与创新的合力。

运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信息、现代生物等高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发展使用新材料、新能源,进一步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与装备水平。

努力改变生产制造中能源耗费、资源消耗重和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引导企业推广应用节能、环保、资源节约型技术和产品。

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促进设计、制造过程和产品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装备业和制造业的技术水平。

推进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提高交通运输业、旅游业、金融业、商业等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加快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迈进的步伐。

  (五)壮大高技术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集聚

  按照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的要求,根据产业发展特色、产品配套链条等因素,分类扶持一批产业基础好、集聚程度高的地区,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

按照产业规划布局,引导高技术产业向预定方向集中,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形成产业链较为完整,产业人才、资金和技术高度集中的高技术产业集群。

建设好广州、珠海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深圳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珠江三角洲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广州和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努力建立新材料等国家特色高技术产业基地,促进广东省电子信息、软件以及生物等新兴产业的集聚快速发展。

  (六)推进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协调和梯度发展

  形成以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为龙头,以高技术产业集群为重点,以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为骨干,带动东西两翼和山区加快发展的梯度发展格局。

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要充分发挥产业、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核心攻关能力和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加大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大力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成为广东省的主要技术源泉和高技术产业辐射中心。

珠江三角洲要充分发挥产业配套齐全、制造能力较强等优势,大力发展资金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着力培育多形式、分层次的高技术产业集群,不断推动区域产业优化升级和梯度转移,成为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地和扩散源,以及全国最重要的高技术产业化和产品出口基地之一。

  东西两翼要充分发挥工业基础的作用,促进高技术成果产业化,重点利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工业、现代农业和海洋产业,依托本地的钢铁、石化等重大工业项目发展相关的高技术配套产业,积极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技术产业群。

山区要围绕地方特色和优势,立足本地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主动承接中心区域的产业转移,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推广,培育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的产业基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四、产业发展重点

  

(一)电子信息产业

  加快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做强。

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体趋势,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等核心产业,重点培育下一代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电子信息产业,建设好珠江三角洲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延伸完善产业链,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由速度规模型向创新效益型转变。

促进电子元器件产业调整和升级。

巩固广东省在传统元器件领域的优势,加快新型元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

积极发展液晶、有机发光等新型显示器件,掌握部分核心技术,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

重点发展高灵敏度、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传感器件和敏感器件,突破关键技术和制造工艺。

大力发展片式化、微型化、集成化、高性能化的各类新型元器件。

鼓励采用绿色环保生产工艺,加快环保型电子元器件的发展。

鼓励企业间资源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建立整机和元器件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发机制。

大力发展通信产品。

抓住通信技术跨越、融合与全球通信产业战略调整的机遇,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集群通信产品,XDSL、光纤、无线等宽带接入产品,以及智能光网络、超长距超高速光传输等先进光通信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实现规模生产。

推进视听产业的数字化战略转型。

以市场为导向,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加快培育繁荣数字视听产品市场。

重点发展数字电视产业,构建从核心元器件到整机产品、从硬件到软件、从系统到终端的数字电视制造业体系。

推动发展数字音视频广播,突破数字音视频编解码、内容保护等关键技术。

加快下一代光盘产品研发及产业化。

积极发展数字化音视频娱乐产品。

增强计算机与网络产品制造业的创新能力。

大力发展高性能计算机、高端服务器,加快开发以计算设备为核心的各类智能化、网络化电子消费产品。

优先支持下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的研究开发,重点发展高端路由器、网络交换机等。

积极推进计算机外部设备的研发,重点发展大容量磁、光、半导体存储产品和高速率、网络化、高分辨率、多功能打印设备。

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

落实集成电路产业政策,优先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增强关键芯片自主设计能力,重点开发系统级芯片(SOC)。

发展集成器件制造(IDM),大力支持新一代芯片生产线建设,努力掌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生产制造工艺。

形成高密度集成电路封装能力,提高测试技术水平。

鼓励发展8~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

加快发展电子专用设备仪器产业。

支持TFT-LCD、PDP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生产设备和测试仪器的开发生产;增强新型元器件关键生产设备,以及表面贴装和无铅工艺整机装联设备的产业化能力;加大数字电视、新一代通信产品等专用测试仪器及高精度模具的开发力度。

积极培育汽车电子产业。

重点加强汽车设计、制造、试验等领域的关键软件开发,加快发动机、车身、传动、行驶与安全电子控制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大幅度提升车载电子产品的技术水平,关键集成控制系统实现产业化,初步形成汽车电子的生产和研发体系。

  

(二)生物产业

  优先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重点发展防治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传染病的新型疫苗、诊断试剂、药物和医疗器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发展重大传染病诊断试剂和生物芯片、用于传染病控制和生物防御的疫苗和药物。

针对重大疾病尤其是癌症、心血管病、糖尿病及伴随人口老龄化增长的各类疾病,研制新型生物制剂、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并降低生产成本。

加快发展缓释、控释、靶向、透皮等各类新型制剂的研发和产业化,提高药物制剂的整体水平。

建设一批濒危稀缺中药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加强中药制药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建立现代中药工程技术体系,加强名医名方开发及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

提高原创药、仿创药物的研发能力。

加快发展重大疾病的急救、诊疗、康复装备和生物医学材料产业。

大力发展生物农业。

围绕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促进农产品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做大做强一批优势农业生物制品。

重点选育并推广应用高产、高效、优质、多抗、专用的动植物新品种;重点发展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畜禽新型疫苗、生物饲料添加剂、食品安全检测产品等重要农用生物制品,开发新型动物疫苗和诊断制剂。

积极发展生物能源。

建设以甘蔗、木薯等为原料的10万吨级以上规模的燃料乙醇装置,建设年产万吨级植物纤维燃料乙醇示范线,逐步扩大燃料乙醇应用试点范围。

建设5万吨级连续化生物柴油生产装置,在部分地区开展生物柴油应用试点。

发展以秸秆、木屑等农林业废弃物及生活垃圾为原料的生物质气化发电厂,实现经济合理的生产与应用。

加快发展生物制造。

重点发展废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生物技术产品;发展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加快发展基于淀粉和木质纤维素的可生物降解塑料和功能高分子新材料,实现对石化原料的部分替代。

扩大微生物和酶制剂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建设示范生产线,显著降低医药、化工、食品和饲料、纺织、制浆和造纸等工业的能耗和污染水平。

积极发展海洋生物产业。

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发掘和筛选,开展深海生物基因资源的研究,鉴定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海洋生物基因;以优质高效抗逆为目标,选育一批海水养殖新品种,建立种苗繁育基地,加速产业化,推动海水养殖业发展;加快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提取、纯化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形成一批防治重大疾病的海洋药物,培育一批海洋生物医药企业。

推动海洋生物酶研究开发和产业化。

建立南海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

  (三)新材料产业

  优先发展电子信息材料产业。

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生产所需的多晶硅、单晶材料和封装材料。

针对光通信、移动通信和高速信息网络的需要,大力发展半导体激光器材料、通信光纤、光纤传感材料等光电子材料。

积极发展平板显示材料、半导体照明材料、全固态激光材料。

努力培育航空航天材料产业。

重点发展具有更轻质量和更高强度的铝合金、钛合金、超高强度钢、涡轮高温合金、碳纤维陶瓷材料、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有机氟材料和功能涂层材料等。

大力发展先进交通材料产业。

积极发展汽车用薄板和结构钢,加快开发大型薄壁、宽幅、中空铝合金挤压型材和汽车专用铝型材,汽车用工程塑料、特种工程塑料和树脂基复合材料。

加快发展高速铁路用钢。

加快发展新型建筑材料产业。

以环保和节能为核心,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多功能的新型建筑材料产业。

重点发展轻质建筑材料,提高绝热功能,降低生产能耗、资源消耗和使用能耗。

开发各类新型墙体材料、节能玻璃、环保涂层材料、高效密封材料等,实现规模化生产。

推动发展新能源材料产业。

针对我国核电快速发展的巨大需求,重点发展核燃料元件和组件所需的锆合金材料、压力容器所需的特种钢材料、离心机所需的超高强度铝合金和复合材料、后处理所需的钛合金材料,及核反应堆材料等。

加快发展风电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镍氢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材料等。

促进形成生物医用材料产业。

争取在矫形外科材料和植入体、心血管系统修复材料、疫苗控释载体材料、牙科材料、血液净化分离和过滤材料、高分子传感材料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

积极培育特种功能材料产业。

努力发展海水淡化用膜材料、传热耐腐蚀耐垢材料,争取建立大型海水淡化装置,缓解水资源瓶颈。

发展环境友好材料,加快对固体废弃物和生物资源的加工及深加工利用,推广使用先进环境降解材料,加强治理大气用新型高效催化材料、吸附材料,及治理水污染用膜分离材料、过滤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

积极发展用于能源、交通、医疗等领域的高温超导材料。

积极发展纳米材料并推动在纺织、建材、汽车、信息等领域的应用。

  (四)高技术服务业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宽带通信网络建设,大力发展用户接入网,稳步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建设集有线、地面和卫星传输于一体、覆盖广东省的数字电视网络;建设覆盖广东省的下一代互联网,加快商业化应用。

强化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制定和完善网络标准,提高通信网络利用率,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加快发展电信服务业。

完善通信服务业的管理体系,营造公平、公正、有序的电信市场环境。

改善基础业务,发展增值业务,开发新兴业务,着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服务质量,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提升广东省电信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大力发展网络产业。

加强网络和信息资源的标准化,积极促进“三网融合”,整合网络资源,促进固定和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等不同技术手段网络平台间的业务准入,实现资源共享和业务融合互补。

制订宽带互联网业务发展战略,推动宽带互联网应用。

推进电子商务,创建良好的电子商务支撑环境,健全信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加快电子政务基础数据和资源建设,完善重点业务系统,健全政府、企业、公众互动的门户网站体系。

加速数字内容产业发展。

加大公益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加强测绘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发展地理信息产业。

鼓励教育、文化、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的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推动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建设市场信息、科技信息、政务信息和公共信息等基础数据库,形成门类齐全、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体系,丰富中文数字内容资源。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信息资源的开放程度,鼓励中介组织、企业从事商业信息服务业,推动传统媒体拓展网络信息内容服务。

积极向海外宣传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内容产品,传播中华文化,增强文化影响力。

加快发展软件产业和系统集成服务业。

继续落实软件产业政策,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鼓励软件出口和软件外包,扩大软件定制服务和服务出口。

大力开发基于Linux的中间件与应用软件,推进Linux软件在涉及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