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东省宁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82025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6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山东省宁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历史山东省宁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历史山东省宁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历史山东省宁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历史山东省宁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山东省宁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历史山东省宁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山东省宁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山东省宁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历史山东省宁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宁阳一中2017级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2017.11

一、最佳选择题(本大题60小题。

每小题1分,共60分。

1.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

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石制农具B.青铜礼器C.宫殿遗址D.家畜遗骨

2.公元前1046年,武王率兵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

这一年处在()

A.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B.公元前10世纪下半叶

C.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D.公元前l1世纪下半叶

3.西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实行宗法制度。

然而血缘纽带在几代之后就会松弛和疏远,这在政治上带来的最主要的不利影响是()

A.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生自灭B.权力世袭制度渐渐地消亡

C.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D.贵族普遍地转化成为庶人

4.《左传·昭公七年》: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浓厚的神权色彩D.血缘和政治紧密结合

5.秦朝建立前夕,吕不韦组织编撰《吕氏春秋》,主张以法治国、因时变法,并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

这反映出《吕氏春秋》()

A.反对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B.主张调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反映了反专制的政治倾向 D.认识到君主专制强化的弊病

6.有人说,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会泛滥成灾。

在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也存在着对官僚的监督。

下列官职中最早具备地方监察职能的是(  )

A.太尉      B.御史大夫      C.刺史       D.监察御史

7.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

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主要指(  )

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分权制衡提升了皇权

8.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

“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配合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9.“自经此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下列表述与该制度相关的是(  )

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孝廉,父别居”

10.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

“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

”甚至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当时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    )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D.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11.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要向尚书省汇报;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要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利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12.《文献通考卷二十四·国用考二》说:

“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

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

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

”这说明宋代制度的弊端是 (  )

A.宰相专权B.强干弱枝C.地方困弱D.过度分权

13.一位学生在其研究性学习论文中出现“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等语句,这典型反映了哪一王朝的统治状况?

(  )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14.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国家的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15.有学者指出:

明朝完整的科举考试共有三场,不仅包括《四书》《五经》的记诵,还包括诏、诰、表、判和策问等内容,八股文只占第一场中的一小部分。

假如只知道有第一场,那么所谓科举,只不过是其全部内容的1/4甚至1/5而已。

材料旨在说明()

A.科举考试存在复杂程序B.应该全面评判科举制度

C.八股文不利于人才选拔D.应该辩证评价科举考试

16.明史描述都察院“职责纠劾百官,辨明冤枉,辑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据此判断,明朝时期都察院(  )

A.职权与汉武帝时期十三州部刺史相同B.中央监察机构,且为地方监察机构上级

C.可以风闻奏事,实现社会舆论的监督D.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为帝王耳目

17.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

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

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C.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18.王斯德《大学世界史》中说,与东方早期的小国相比,蔚蓝色的地中海世界孕育出众多的希腊城邦,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

这种“鲜明的个性”主要体现在(  )

①从小国分立走向中央集权②保持着小国寡民的状态

③商品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④城邦居民享有充分的民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②④

19.梭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就是先由各大行政单位(当时称部落)投票预选出各官职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二级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差额抽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

以执政官为例,当选人数与候选人数比例为1:

3。

这一选举法( )

A.维护了贵族统治地位          B.完善了权力运行机制

C.未采用财产资格限制          D.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

20.下列图示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享受民主的主体范围逐渐扩大B.逐步重视参政者的能力与品德

C.监督保障等机制逐渐进步完善D.对公民权的限制逐渐有了松弛

21.古希腊集市广场布置着一些相关的设施:

突出的柱廊长厅、存放国家圣火的议会大厦、体操竞技场以及各种神庙,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控制性建筑物。

这主要反映了古希腊(  )

A.宗教神话的传播B.人文精神的觉醒C.公民政治的公开D.崇尚运动的风尚

22.在古代雅典:

①公民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②全体公民皆可参与陪审法庭与公民大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③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不再受财产和门第限制。

这些规定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法律至上B.主权在民C.公民意识D.权力制约

23.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

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

这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24.苏格拉底曾说:

“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

”据此理解,苏格拉底 (  )

A.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B.赞同知识为少数人掌握

C.认为知识与美德都重要D.强调判断标准就是知识

25.罗马共和国时期发动了多次扩张战争,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海。

罗马诗人贺拉斯说:

“被俘虏的希腊人诱使他粗野的征服者成为俘虏。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A.扩张战争激化了希腊与罗马矛盾B.罗马深刻受到希腊文明形态影响

C.希腊城邦民主政治被罗马人继承D.万民法的制定兼顾被征服者利益

26.《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它的制定(  )

A.消除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B.扩大了法律的适用范围

C.使法律的不确定性被减少D.提高了平民的社会权力

27.古罗马的法院基本上都树立着正义女神的雕像。

她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

那么,她双眼蒙布所体现的是法官审案应(  )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排除一切干扰进从民众意愿

C.侧重听取证人证言D.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28.苏联史学家科瓦略夫指出,希腊人是伟大的理论家、崇高的思想方式创造者。

罗马和希腊人不同,他们是生活的伟大建设者。

他们建成了在民族国家之前的一切形式中最完善的强大的国家,他们创造了法律,用来表现发达的国家生活,同时又把它当作国家生活的工具。

材料反映出(  )

A.罗马人具有务实的精神B.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C.希腊人偏重于民主政治D.希腊民主政治弊端较多

29.有史学家写道:

在危机中,新教和其他力量站在法律和议会一边,而君主则把政治命运押在罗马天主教会身上,最后制定法律的议会战胜了国王。

他描述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C.法国大革命D.德意志王朝战争

30.刘宗绪《世界近代史》中写道:

“1784年,小威廉出任英国内阁首相,他的施政措施起先未得到下议院的赞同,他便解散下议院,重新进行选举,结果他得到新议员的支持,仍旧执政。

”这一事件说明(  )

A.议会对内阁首相失去制约力B.英国民主政治在碰撞中完善

C.内阁首相利用制度漏洞专权D.内阁失去议院信任即应辞职

31.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后,美国人逐渐得出了一个共识:

如果不对政府动一次大手术,各州的联合就难以持久。

为此,他们(  )

A.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国家独立B.发动独立战争,建立邦联

C.制定《联邦宪法》,成立联邦政府D.进行南北战争,结束分裂

32.下列人物中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产生重要影响的欧洲启蒙思想家是(  )

3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

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  )

①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 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 ③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4.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

“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

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B.不具有普适性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具有借鉴意义

35.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这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

36.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讨论中,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甚至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

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将联邦体制——对政府的不同层次、不同部门权力进行特别划分——视为防止过多国家集权的保障。

它反映(  )

A.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B.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

C.立法与行政的职权之争D.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

37.以下为1794年法国大革命中的场景:

在大街上被公民们包围的革命领导人罗伯斯庇尔看着人们因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