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9092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毕业论文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会计毕业论文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会计毕业论文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会计毕业论文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会计毕业论文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毕业论文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docx

《会计毕业论文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毕业论文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毕业论文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docx

会计毕业论文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大学毕业论文

 

题目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姓名教育层次

 

 

学号分校

 

专业会计教学点

 

 

指导教师日期2012年5月

 

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容摘要近年来我国会计造假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地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高度认识会计诚信的重要性,深刻分析会计诚信缺失的复杂原因,始终维护会计行业的诚信原则,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客观公正执业水平,全面建设会计行业诚信体系,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本文首先阐述了会计诚信的涵以及会计诚信缺失的概念,进而论述了会计诚信的经济意义。

会计诚信既是企业的经济资源,也是企业取胜的法宝,更是企业的财力,如果会计诚信缺失,企业必然走向失败。

坚持会计诚信是企业逐步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但与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领导、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有关,而且还与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项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相关。

论文从主观和客观方面认真深入分析了现实中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最后结合我国经济体制的现状和会计行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会计诚信缺失的各种原因,提出了一系列维护和提高会计诚信水平的对策,倡导社会相关各级加强自律,从自我做起,从实践中做起,全力建设会计诚信体系。

关键词:

会计诚信;涵;经济意义;原因;对策

总书记在“八荣八耻”中的第六条大力倡导: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然而继国蓝田股份、百文、银广厦、红光实业等会计造假案件和国外安然、世界通信公司等丑闻惊曝数年之后的今天,诚信中的重要容之一,会计诚信问题依然受到严重质疑。

据有关财政部组织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重点检查了中央企业集团、房地产开发等94户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60家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

检查发现,中源集团及下属10户子公司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涉及金额高达22.3亿元;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不实93亿元,收入不实84亿元,利润不实33亿元,少数企业甚至通过虚构业务、编造合同等手段骗取银行信用;20余家会计事务所执业不规,存在不同程度的徇私舞弊,涉及金额5.6亿元。

①触目惊心的会计造假,再一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会计诚信缺失问题,我们绝不能视而不见,高枕无忧。

本文拟从会计诚信缺失的涵义,会计诚信的经济意义,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提高会计诚信的对策等几个方面对会计诚信缺失问题进行探讨。

一、会计诚信的涵义

会计诚信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力,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条件。

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诚”就是忠诚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事业,热诚勤勉地做好会计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信”就是讲究信用,树立会计信誉,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屈从和迎合任何压力与不合理要求,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不以职务之便谋取一己私利。

会计诚信的具体表现是企业向报表使用人提供的财务信息应该真实、完整、准确、及时。

会计造假的具体表现是企业为了局部利益,故意编造虚假财务报告,以蒙骗报表使用人而获取超额利润。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如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会计核算不规等,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失去真实性。

从主观上看,会计信息失真行为若是企业为了获取利益,明知故犯的,应属于会计造假,是会计诚信的问题;若是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造成的,应是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问题,不属于会计诚信问题。

②所以,笔者认为,会计诚信定义应表述为企业管理层、会计行为主体在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中,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一种会计责任承诺和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和行为规,涵包括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操守、精湛的会计技术和会计技能、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和优质的会计服务。

反之,企业管理层、会计行为主体在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中,违反基本的道德和行为规,以非客观、公正的态度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获取超额利润,则是会计造假或会计诚信缺失。

二、导致会计诚信问题缺失的原因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会计诚信缺失主观原因主要表现在企业部相关各方职业道德缺失和作风败坏等方面,客观原因主要表现在各项制度、各项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等方面。

(一)从事会计的专职人员诚信职业道德丧失。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暴富心理等,侵蚀了会计人员的道德观念,致使部分会计人员坚守职业道德规偏离、法制观念淡薄、工作责任心减退。

专职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为自身利益,不顾企业利益,不讲实事、客观公正的诚信原则,违反财经纪律,不及时和正确反映经济活动,乱用会计科目,甚至故意伪造、变造、毁损原始凭证、报表等会计资料做假账、编假报表,恶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相关各方受各种利益趋动纪律作风败坏。

各种利益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会促使和诱发单位或企业相关各方弄虚作假,人为地调节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一些企业领导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不顾企业的经营理念,从小集团和个人利益出发,授意、指使或强制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上做文章,不足报超过,落后报先进,亏损报盈利,少盈报多盈,以此显示自己任职期间的业绩,借以骗取荣誉,捞取政治资本;作为职工,企业报盈利,不会影响工资、奖金等收入,也有了相应的积极性。

正是这些虚假会计信息能实现“多赢”的复杂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在动因。

(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

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越高,不确性越大,用正式制度对社会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规的成本也就越大,非正式制度作为替代品发挥作用也应该越大。

但非正式制度履行的基础是诚信。

因此,市场经济越发展,对诚信的要求也就越高。

从这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也是一种诚信经济。

要使社会诚信的发展跟上市场经济的需要,就需要使社会思想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

换言之,当经济、社会意识形态与政治上层建筑的发展完全同步,平衡发展,诚信将不再是一个问题。

因此,会计诚信产生的根源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

要使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完全均衡发展是不可能的,故严格意义上的诚信也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我们日常所讲的诚信社会中的“诚信”是有一个度的,即以能够维持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为限。

当前,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坚定不移地往前推进,而人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有一定的欠缺,必然引发诚信的缺失,会计诚信需要人们从思想上知识上不断的提高,才能逐步形成。

(四)会计准则的执行过程存在博弈。

由于信息不对称,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时,相关利益主体在会计准则的执行过程中必然选择包括丢弃会计诚信在的博弈策略,以此最大限度的满足自身利益。

所谓会计信息不对称,是指在相关信息占有方面,经营者相对处于优势,所有者相对处于劣势的一种现象。

③会计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所有者与经营者、经营者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以及由此产生的会计诚信缺失问题。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

所有者或投资者是“外部人”,而经营者是“部人”,所有者或投资者对于企业状况的了解程度比不上经营者,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不对称。

由于信息不对称,经营者可能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④例如:

上市公司的股民与经营者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股民了解企业主要是通过企业提供的三大会计报表,而企业的部报表便成为了商业秘密。

(五)现代契约理论下的委托人缺失。

会计诚信原则产生于委托代理关系较为确定的时代,当委托方现实地存在并对会计产生足够影响时,会计诚信原则的体现就不会出现问题。

毕竟,当有确定委托人的时候,总会有一股持之以恒的力量来督促会计诚信原则。

社会一旦进入了只有代理人而没有委托人的契约关系时代,原有的会计诚信机制遇到挑战。

高度自由流动的委托方则会非常冷漠地对待会计诚信原则的履行状况,有时甚至希望会计丧失诚信原则,从而搏取个人利益。

道理很简单,委托方确定不变,他们必然关心会计的诚信,因为这事关他们的明天;委托方高度自由流动,他只关心今天自己的利益,因为明天他可能不再是委托方了,显然会计作弊往往是有利于今天的委托方。

现代企业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是个人之间自由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

各要素的所有者采用不同形式参与到企业这个契约联合体,从中得到经济的和非经济的利益,并按契约规定的义务为企业贡献资源。

这种现代契约理论中的契约关系,促使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委托人变得远离企业或者根本找不到确定的真正代表,因而被称为没有委托人的契约关系。

⑤在这样的关系下,会计诚信就开始失去了动力和压力,会计造假行为愈演愈烈。

并且没有委托人已成为现今市场经济体制下一种较为普遍的现实,会计诚信原则的缺失就成为一种必然。

(六)会计制度存大较大的弹性空间。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运作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这种变化的速度之快,超过了会计制度的调整速度。

现有会计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出现许多漏洞。

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许多公司便钻这些空隙,打擦边球。

例如,一个企业的成本结转,今年采用加权平均法,明年采用其他方法,甚至在一年以采用两种以上的成本结转方法,这与“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的原则是相违背的。

另外,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既可一次摊入,也可分期摊销,但其提取比例、提与不提、采用什么样的成本结转方法、摊多摊少等,均比原制度有更大的灵活性,并完全取决于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员的意志。

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所设置的这些会计科目,成了企业调节盈亏的“蓄水池”。

(七)企业的产权关系不明晰。

诚信本质上是一种产权关系,新制度经济学赋予产权全新的容,即产权是人们使用资源的一组权力,包括以所有权为主的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等,其涵包括资本权、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

合理完整的产权制度是保证企业信誉机制的基石。

反之,如果没有明确的产权所有者,企业或契约当事人无需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企业行为偏离,会计信息失真。

如目前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所有者主体缺位和经营者行为失控,资本所有者代表机构的职能分别由不同的政府行政机构行使,许多行政机构对企业发号施令,而任何一个机构都不对决策后果负责。

各项权能被不同的部门分割,架空了国有企业的所有权,造成企业管理混乱,为少数不法分子贪污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

又如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在股权方面存在着高度集中,大股东利用自己在董事会与股东大会的控制地位,操纵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

由于一股独大,大股东操纵董事会、监事会的现象屡见不鲜,也给会计造假开了方便之门。

(八)单位部会计人员职业受约束。

我国目前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由用人单位自己管理为主,即由各单位自主地设置会计机构,任免会计人员并对会计人员进行日常管理,政府有关部门仅是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等进行间接管理。

在这一体制下,会计人员一方面要遵守国家的财务制度及相关法规,另一方面,还必须接受单位负责人的领导,按单位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

某些领导为了个人利益如经济利益、政绩、职位的升迁等,把会计人员视为工具,指使会计人员进行造假,会计人员考虑到自身利益往往违心地听命于领导。

这种会计行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难以独立,会计信息失真是必然的。

(九)注册会计师审计缺乏独立性。

人们把注册会计师称为“经济警察”,是因为客观上需要他们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保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但是,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莫不与独立性问题相关。

审计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审计。

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被誉为最超脱、独立性最强的审计,因为职业规要求它在形式上和实质上都独立于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人,而在现实工作中要完全做到这一点却很难。

最为突出的原因是:

第一,由公司管理机构代行了独立审计委托人的职责。

在代理条件下,独立审计的委托人只能是股东,而国外的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情况下由公司管理机构代行了独立审计委托人的职责。

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管理机构支配下的公司活动和会计报表进行审计,由公司管理机构支付审计费用,其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可想而知。

第二,会计师事务所同时为同一客户提供审计和会计咨询服务,会计师事务所从被审计单位获取丰厚的咨询收入,损害了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独立性,从而也使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事实。

(十)对会计造假执法极为不严格。

当前我国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公司及相关人员,以及中介机构处罚较轻,使造假者因违规所获收益远远大于所付出的成本,从而使许多公司为追求利益铤而走险。

在百文造假的处理中,只对董事长、总经理等12人和参加作弊的注册会计师进行了行政处罚。

另外,当前我国的法律体系不完善,现行法规包括《刑法》、《公司法》、《证券法》和《会计法》等,都对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当局因粉饰财务报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做出了规定。

但这些规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便为造假创造了条件,如对违规事件进行处罚时找不到统一的依据。

三、建立会计诚信的对策

(一)净化社会环境,重塑社会信用。

诚信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独立而特殊地存在于各行业之中,尤其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所以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尤为重要,特别是提升企业管理者、经营者及监管者等市场参与者的诚信意识,营造“信则共赢,不信则共亡”的氛围,以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笔者认为重塑社会信用,其一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做法与经验,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社会公平信用法规,为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其二是政府职能的基本定位要迅速从权力政府转变为责任政府,建立信用平台并不断巩固和完善,保证市场机制的高效运行;其立以信用中介机构为主体的社会信用体系,要以自身的信用和必要的资本承担经营责任,独立、客观、公正、平等地以第三者身份为社会提供信用产品和服务;其四是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体的伦理信用建设,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不断强化市场主体,特别是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

(二)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铸造中国会计诚信精神。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石,基础不扎实,会计工作乃至经济工作必然失真、失误。

首先,在日益复杂经济形势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下,必须加强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建设,使其熟练地运用各项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政策,能够客观、公允地处理会计事务;其次,会计诚信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观念变成习惯、规变行动的过程,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⑦在市场经济建设中,我们必须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并赋予中国传统道德以新的时代涵,形成符合当今历史发展阶段的会计职业道德容,结合会计业务工作,开展具有会计行业特色、会计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素质建设活动,把诚信的观念贯穿于会计实际工作中去。

(三)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逐步深化会计委派制。

在建立科学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基础上,推行并逐步深化会计委派制。

会计委派制是委派会计和委派者之间的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工作权责包括:

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参与权;对财务计划执行的监督权;对企业重大资金调拨的签字权。

委派制的作用之一是使执行监督的会计人员与被监督的企业分离,二者不存在人事与经济利益关系,保证会计人员执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实行会计委派制后,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考核权、工资发放及业绩评定权等从单位分离出来,保证了会计人员的独立性,解除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会计人员能够相对独立地行使监督职权,敢于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监督,从而有效地遏制了以往“领导定调子,会计填数字”的现象,较好地保证了《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监督职能得以履行,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的问题。

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是加强会计监督和管理的有效形式,对规会计工作秩序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建立强有力的部监管体制,加大部监管力度。

首先,应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增强其部审计意识,争取他们对审工作的支持。

其次,应完善部审计制度,健全部审计机构,配备精干的审人员,以推动审工作全面、深入、规地进行。

第三,为保障企业部控制制度的存在和有效性,应在《会计法》中做出补充规定:

由财政部门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定期对所属各企业的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和评价,对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无效的企业,应责令其领导人限期整顿,如在限期不实施相应的整改措施,则给予其相应处罚。

(五)缩小虚假会计信息的施展空间,增加会计制度的稳定性。

我国《会计法》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且随着经济发展日渐突出。

因此,我们应继续对其加以完善。

《会计法》和会计制度都明确规定,会计核算必须提供真实、合法、准确和完整的会计信息,会计准则也将客观性原则列为会计原则之首。

但由于会计工作本身的灵活性太大,会计制度的不完善,不但给会计监控带来了许多难处,而且给虚假会计信息造就了一个“温室”。

这对于加强会计制度的稳定性,强化会计诚信机制,甚至对提升全社会的诚信水准都十分不利。

这一点,可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准则》,缩小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完善并严格规关联交易的披露,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呈报和审核;二是针对我国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容易出现的问题加以规;三是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对会计政策选择方面的规要更加具体。

(六)弥补产权制度缺陷,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产权是信用的基础,而我国有些企业不讲信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产权不明晰,没有人格化的所有权代表。

如大量私营、民营企业不讲信誉,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企业的企业主感到他们的产权没有得到可靠的保障,对未来难以形成一个稳定的预期,从而缺乏追求长远利益的动力。

因此,在产权制度建设上,如何切实尊重并有效保护私有财产权和公有财产权,避免企业和个人短期行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诚信道德建设所必备的制度条件。

其次,会计诚信建设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还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解决“部人控制”等问题。

必须改变董事长由总经理兼任、董事会与经理层“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情况,以免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约束有名无实,会计变成经营者操控和利用的工具。

笔者认为,主要措施包括:

一是可以在企业董事会中引入适当比例的独立董事,从而对部人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力,最大程度地维护所有者权益。

二是必须体现监事会独立性、专业性的特点,实施全程监督,使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均体现所有者的意志和利益。

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正确引导经营者的行为,使其与所有者的利益趋同。

(七)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控。

健全以注册会计师为核心的社会监管体系。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一种社会化的委托,其职能是客观、独立、公允地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意见。

会计师事务所是社会性监督的中坚力量。

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就必须让会计师事务所与政府部门完全脱钩,真正成为具有独立性的自律组织,更好地履行其社会监督职能。

另外,还要特别加大证监会的监管力度,它一方面可以对上市公司披露的虚假信息进行查证;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监督,对弄虚作假者依法查处。

为此,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明确注册会计师独立于公司管理当局,始终保持客观公正立场。

二是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

三是不断完善《注册会计师法》。

四是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责任感。

(八)加大依法打击和政府管制力度。

一是加大惩罚力度。

对恶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必须从立法、执法上对造假单位及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或刑事处罚,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收益,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

二是加大行政监管力度。

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税务、工商等部门的监管职能,使监督规化、制度化,避免盲目性;三是加强对公司部机制的管理。

试行会计委派制,从重查处违纪行为。

四是推行诚信保险制度。

根据国外一些国家的做法,对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要求其在保险公司投保诚信险。

当公司出现诚信问题,导致投资者受到损害时。

保险公司必须负责赔偿,这样一方面保护了投资者利益,另一方面又使保险公司为了自己不受利益损失,必然加大对投保公司的监督,通过市场行为进行监督,降低监管成本。

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国无信不威。

会计诚信是企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是会计从业人员的立命之本。

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会计诚信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面对当前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对会计诚信的治理绝不能就会计诚信论会计诚信,我们必须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治理会计诚信缺失的先进经验,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国情,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切实把会计诚信放到整个社会、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之中去加以考虑和治理,强化各项制度建设,加大执法和惩罚力度,注重社会诚信教育和人文环境建设。

作为政府、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社会公众都是会计诚信的建设者,我们一定要自律、自警、自省、自咎,在实施新的会计准则和新的审计准则过程中,从自我做起,全力建设诚信会计体系,确保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荣华。

《谈会计诚信的在要求》,财会通讯,2006(6)。

[2]国家会计学院《会计城信教育》课题组。

《“不做假账”与会计诚信的现实思考》,会计研究,2003。

[3]德全。

会计委派制是建立会计诚信的有效途径,中国农业会计,2006。

[4]士儒。

诚信建设是会计行业的生存与发展之本,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6)。

[5]宋伟红,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师,经济师杂志社

2007(5)。

[6]王军。

《振奋精神,潜心研究,大力推进会计理论研究的繁荣与发展》,财会通讯,2005(8)。

[7]卢振基。

诚信建设是会计工作的永久主题,会计之友,2003(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