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冲刺模拟训练6.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82770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冲刺模拟训练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冲刺模拟训练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冲刺模拟训练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冲刺模拟训练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冲刺模拟训练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冲刺模拟训练6.docx

《高考生物冲刺模拟训练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冲刺模拟训练6.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冲刺模拟训练6.docx

高考生物冲刺模拟训练6

2021年高考生物冲刺模拟训练(6)

一、单选题

1.朊病毒是疯牛病的病原体,其组成本质为一种由宿主细胞内正常蛋白质折叠错误而来的.而这种折叠错误的蛋白质(朊病毒)能进一步促进宿主细胞内正常蛋白质折叠错误,形成新的朊病毒。

下列关于朊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朊病毒蛋白合成的基因来自朊病毒自身

B.感染了朊病毒的生物体内朊病毒的"繁殖"存在着正反馈调节

C.朊病毒的功能与其氨基酸的数量、种类及氨基酸排列顺序无关

D.利用双缩脲与朊病毒反应,根据是否出现紫色来判断其化学本质

2.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和水分子脱去的氢可被氧化型辅酶Ⅰ(NAD+)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Ⅰ(NADH)。

细胞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PT)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催化产物NMN是合成NAD+的原料。

研究发现,人和哺乳动物的衰老过程与组织中NAD+水平的下降直接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变性的eNAMPT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B.哺乳动物细胞呼吸产生NAD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C.体内的NMN合成量增多可能导致哺乳动物早衰

D.促进小鼠体内eNAMPT的产生可能延长其寿命

3.突触是神经系统信息流通的重要结构。

突触小泡需经历下图所示的“释放一回收”动态过程,以维持突触前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B.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胞内Ca2+浓度有关

C.神经递质都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Na+内流

D.突触小泡回收异常可导致突触前神经元的细胞膜面积增大

4.某种鸟的性别决定为ZW型,其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体色有黄色和白色,其眼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眼色有红色和白色。

某实验室进行相关杂交实验,所得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亲本表现型

F1表现型及比例

白体白眼(雄)

白体红眼(雌)

黄体红眼(雄)

、白体红眼(雄)

黄体白眼(雌)

、白体白眼(雌)

A.黄体、白眼为隐性性状

B.亲本的基因型为AaZbZb和AaZBW

C.F1白体红眼个体中杂合子占

D.F1白体白眼个体产生的配子中,AZb∶AW∶aZb∶aW=2∶2∶1∶1

5.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及原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分离光合色素时,胡萝卜素的色素带最窄,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B.脂肪鉴定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都需要用酒精洗去浮色

C.设置一系列等梯度的温度,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D.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影响时,可通过调整光源的距离改变光照强度

6.陕西汉中天坑群有近乎直立的陡峭崖壁,形成了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生态环境。

天坑中有一种特殊的“住民”——不慎落入其中的飞猫。

它们展开四肢凭借风力可以在天坑中滑翔,但天坑特殊的地形让它们难以重返地面。

除了飞猫,天坑中的盲鱼、盲虾、中华溪蟹、洞穴步甲等动物都属于天坑溶洞的特有物种,它们对栖息地要求严苛,一旦天坑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就可能面临灭绝。

下列相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A.天坑中的中华溪蟹、洞穴步甲等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B.天坑中的盲鱼、盲虾等生物与天坑存在共同进化

C.受天坑环境影响,飞猫的种群基因库可能会变小

D.天坑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环境可以隔绝干扰,不会出现物种灭绝

二、读图填空题

7.血糖浓度保持平衡对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图甲为胰岛素作用机理的模式图,图乙为人体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两种机理示意图。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可知,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会增加细胞膜上____________的数量,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另一方面能促进细胞内____________的合成与转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研究人员切除健康小鼠的胰脏,2天后小鼠出现糖尿病的症状。

随后连续给其注射一定量溶于特定溶剂的胰岛素,发现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由此推测胰岛素能降低血糖。

为了证明这一推论,该实验的对照组应设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乙分析,若激素B是胰岛素,能与受体b特异性结合,进而产生生理效应,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功能,如果受体b发生缺陷而不能与该激素结合,则可能导致血糖浓度____________。

(4)糖尿病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另一种由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受损引起。

请设计最简单的方法判断某病人的糖尿病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存在____________作用,二者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当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时,会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激素进行人为补充。

下列给出的四种激素中,可以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有________。

(填序号)

A.生长激素B.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D.促性腺激素

8.植物根据光合作用途径的不同可分为C3植物、C4植物等。

C4植物主要是一些生活在干旱热带地区的植物,在这种环境中,植物倘若长时间开放气孔吸收CO2,会导致水分通过蒸腾作用过快流失。

所以,植物只能短时间开放气孔,CO2摄入量必然减少。

C4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如图所示,C3植物、C4植物特征的比较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特征

C3植物

C4植物

1

植物类型

典型温带植物

典型热带或亚热带植物

2

生物产量/(t干重∙hm-2∙m-1)

22±0.3

39+17

3

叶结构

无Kranz结构,只有一种叶绿体

有Kranz结构,常具两种叶绿体

4

叶绿素a/b

2.8±0.4

3.9±0.6

5

CO2固定酶

Rubisco

PEP羧激酶、Rubisco

6

CO2固定途径

只有卡尔文循环

在不同空间分别进行C4途径和卡尔文循环

7

最初CO2接受体

RuBP

PEP

8

CO2固定的最初产物

PGA

OAA

9

PEP羧化酶活性/

(μmol∙mg-1Chl∙min-1)

0.30-0.35

16~18

10

光合速率/(mgCO2∙dm-2∙h-1)

15~35

40~80

11

CO2补偿点(mg∙L-1)

30~70

<10

(1)C4植物生活在干旱热带地区,与其适应的结构是________。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植物与环境长期________的结果。

(2)在C4植物叶片维管束的周围有维管束鞘围绕,这些维管束鞘细胞含有的叶绿体主要进行卡尔文循环,因此,该种叶绿体无________结构。

(3)C4植物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C3植物,依据表中特征分析,原因是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4)根据表中的信息分析,在卡尔文循环中,最初CO2接受体是________,CO2固定的最初产物是________。

(5)在C4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丙酮酸生成PEP过程中需要消耗________。

9.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

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

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性别

灰体长翅:

灰体残翅:

黑檀体长翅:

黑檀体残翅

1/2有眼

1/2雌

9:

3:

3:

1

1/2雄

9:

3:

3:

1

1/2无眼

1/2雌

9:

3:

3:

1

1/2雄

9:

3:

3:

1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

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

(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

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

(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1相互交配后,F2中雌雄均有____________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

10.2020年初起源于东非的蝗灾数月就席卷了东非、西非、西亚至南亚的20多个国家,这次蝗灾的主角沙漠蝗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严重威胁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沙漠蝗虫种群除具有空间特征外,还具有______特征。

(2)经调查研究发现:

蝗虫数量少时是散居型,数量多时是群居型,散居型蝗虫的绿色体色在群居时会逐渐变为黑褐色体色,蝗虫体色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群居型蝗虫体内会挥发出刺激性的苯乙腈,并在遭到攻击时将其转化为有毒的氢氰酸,使其被鸟类捕食的概率降低,这一过程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______。

(3)面对蝗灾,人们想出了很多灭蝗办法,如图是我国科研人员在研究“牧鸭治蝗”中构建的鸭—蝗虫模型(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

该模型中,当蝗虫数量由N1变为N3过程中,鸭的数量变化为______。

“牧鸭治蝗”这种引入鸭来防治蝗虫的方法属于______防治,关于该防治方法,请再提出一种治蝗的措施:

______。

对蝗虫进行防治,适合在图中蝗虫种群数量为______时进行。

11.微生物絮凝剂不仅具有絮凝沉降废水的作用,还具有自身降解的能力,是一类无毒、安全、环保、不造成二次污染的絮凝剂。

科研人员通过生物技术筛选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请回答问题:

(1)将取自玉米地的土壤加入_______制成菌液,将菌液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培养,再通过_______法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数天后,挑选出生长较好、表面光滑带黏性的单个菌落,分别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继续培养。

(2)测定初选菌落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效果,挑选出_______的菌株,通过测定该菌株基因序列,与产絮凝剂菌株系统发育进化树进行比对,确定其为酱油曲霉。

(3)为进一步确定起主要絮凝作用的是菌体细胞还是菌体释放到发酵上清液中的物质,分别测定发酵液中不同成分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效果,结果如图甲。

其中D组的作用是排除________。

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

(4)为研究微生物絮凝剂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科研人员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i.向生活污水中加入4mL微生物絮凝剂,均分为多组,pH分别调到1~9,将温度设定为该菌最适生活温度30℃,培养后取样测定有机物去除率,结果见图乙。

ii.调节生活污水pH为7,均分为多组,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微生物絮凝剂,将温度设定为30℃,培养后取样测定有机物去除率,结果见图丙。

①由结果可知,有机物去除效果最佳的条件是________。

②上述实验结论不严谨,请从实验设计中寻找原因:

________。

三、实验题

12.EV71是引发手足口病的一种人肠道病毒。

为制备抗EV71的单克隆抗体,科研人员用小鼠进行实验。

(1)将EV71灭活病毒、EV71外壳蛋白VP1和VP2作为__________分别注射到3组小鼠体内,引发小鼠机体的__________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

(2)多次免疫后,分别取上述3组小鼠的血清和未免疫的小鼠血清,测定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强度,结果如图所示。

①EV71免疫的小鼠血清中的抗体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单一抗体,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抗体与非EV71蛋白的结合强度,目的是排除__________的影响。

③制备抗EV71单克隆抗体时,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选用VP2免疫的小鼠脾脏细胞,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相应免疫组小鼠的脾脏,剪碎并用胰蛋白酶处理得到小鼠脾脏细胞,用灭活病毒诱导,与__________细胞融合,筛选获得5个不同的杂交瘤细胞株。

(4)为进一步研究抗体的作用效果,科研人员培养上述杂交瘤细胞株,获得5种单克隆抗体,分别将它们与等量EV71混合,加入到5组RD细胞(EV71的宿主细胞)中,测定__________,以分析抗体的作用效果。

 

参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朊病毒不含核酸,进而也就不含基因,A项错误;发生折叠错误的蛋白质可促进正常的蛋白质发生折叠错误,由此可见,感染了朊病毒的生物体内朊病毒的“繁殖”存在着正反馈调节,B项正确;朊病毒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种类及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也会影响蛋白质的功能,C项错误;用于鉴定蛋白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而不是双缩脲,D项错误。

2.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检测、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场所以及细胞衰老等知识。

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原理是碱性环境中铜离子与肽键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高温变性只是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没有破坏肽键,因此高温变性的eNAMPT依然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A错误;哺乳动物细胞呼吸产生NAD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消耗NADH,B错误;题意显示人和哺乳动物衰老过程与组织中NAD+水平的下降直接相关,而体内的NMN是合成NAD+的原料,因此,NMN合成量增多可能延缓哺乳动物衰老,C错误;促进小鼠体内eNAMPT的产生,会使NMN的合成量增多,从而增加了NAD+的合成,进而可能延长其寿命,D正确。

3.答案:

C

解析:

A、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A正确;

B、由图片看出,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胞内钙离子浓度有关,B正确;

C、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不一定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钠离子内流,C错误;

D、突触小泡回收异常可导致突触前神经元的细胞膜面积增大,D正确。

故选:

C。

4.答案:

C

解析:

根据分析,黄体和白眼为隐性性状,A正确;根据分析亲代基因型是AaAaZbZb和AaZBW,B正确;F1中白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和2/3Aa,红眼基因型是ZBZb,全为杂合子,C错误;F1白体白眼基因型1/3AAZbW和2/3AaZbW,所以产生的配子AZb∶AW∶aZb∶aW=2∶2∶1∶1,D正确。

5.答案:

D

解析:

A、分离光合色素时,胡萝卜素的色素带距离最远,代表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A错误;

B、脂肪鉴定实验中需要用酒精洗去浮色,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酒精用来配制解离液,B错误;

C、由于高温会使过氧化氢分解,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用过氧化氢酶,C错误;

D、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影响时,光照强度为自变量,可通过调整光源的距离改变光照强度,D正确。

故选:

D。

6.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生物进化等相关知识。

天坑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生态环境,使栖息其中的中华溪蟹、洞穴步甲等动物的价值目前还不很清楚,属于潜在价值,A正确;天坑溶洞中环境光线偏暗,盲鱼、盲虾等生物与天坑环境存在共同进化,B正确;飞猫属于不慎落入其中的外来物种,不太适应天坑环境,可能会因种群数量降低等导致种群基因库变小,C正确;从自然因素看,天坑环境相对稳定,但是物种自身有可能发生物种特化和遗传衰竭,导致生活力减退和遗传力衰退,使其种群数量难以恢复而趋于濒危甚至灭绝,D错误。

7.答案:

(1)葡萄糖转运蛋白;蛋白质、糖原、脂肪

(2)切除健康小鼠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题述特定溶剂

(3)信息交流;升高

(4)抽血检测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

(5)拮抗;促进;B

解析:

本题考查血糖平衡调节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1)由题图甲可知,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会促进储存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使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数量增加;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葡萄糖原,以及转化为蛋白质、脂肪等非糖物质。

(2)切除健康小鼠的胰脏,2天后连续向其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特定溶剂的胰岛素,发现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为排除该溶剂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保证血糖含量降低只由胰岛素引起,应增加一组对照组,处理方法为切除健康小鼠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题述特定溶剂,其他培养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3)信号分子与细胞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完成信息传递:

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如果受体b发生缺陷而不能与该激素结合,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则可能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4)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受损,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导致机体内胰岛素含量比正常值高;而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含量比正常值低。

根据这一现象,判断某病人的糖尿病类型的最简单方法是抽血检测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

(5)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二者通过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蛋白质类激素进入消化道会被分解而失效,可通过“注射法”补充;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可通过“饲喂法”补充。

生长激素、胰岛素和促性腺激素均为蛋白质类激素,甲状腺激素为氨基酸衍生物,故选B。

8.答案:

(1)有Kranz结构,常具两种叶绿体;共同进化

(2)类囊体(或基粒)

(3)C4植物叶绿素a/b高,光反应强(或CO2固定酶的种类多、CO2固定途径多、PEP羧化酶活性强、CO2固定效率高,暗反应强)

(4)RuBP;PGA

(5)ATP(或能量)

解析:

(1)根据表中植物的信息比较,对植物结构描述的特征只有叶结构,答出C4植物的叶结构特点:

有Kranz结构,常具两种叶绿体;根据题干信息,干旱环境下生活的C4植物,CO2吸收量少就应该有很强的固定能力,才能适应环境,即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2)据图可知,维管束鞘细胞主要进行卡尔文循环(暗反应),没有光反应,因此无类囊体结构,体现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

(3)光合速率高,应从影响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特征上回答。

(4)C3植物CO2的固定途径只有卡尔文循环,在表中找出C3植物最初CO2接受体是RuBP,CO2固定的最初产物是PGA。

(5)据图可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丙酮酸生成PEP过程中,需要ATP水解生成AMP为反应提供能量。

9.答案:

(1)不能;无眼;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时,子代雌雄个体中才都会出现有眼与无眼性状的分离

(2)杂交组合:

无眼x无眼。

预期结果:

若子代中无眼:

有眼=3:

1,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

(3)8;隐性

解析:

(1)本题考查伴性遗传、遗传规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推理能力。

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无论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两亲本杂交,子代中雌雄个体都可能会出现数量相同的有眼和无眼个体,因此不能根据表中给出的杂交结果判断控制有眼/无眼性状基因的位置。

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性状时,子代雌雄个体中才都会出现有眼和无眼性状的分离。

(2)假设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可让表中杂交子代中无眼果蝇(♀)和无眼果蝇(♂)交配,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

若子代中无眼:

有眼=3:

1,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

(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控制三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

由题表所示杂交结果可知,灰体、长翅性状为显性。

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1中三对等位基因都杂合,故F1相互交配后,F2中有2×2×2=8种表现型。

如果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1/4)×(3/4)×(1/4),则说明无眼性状为隐性。

10.答案:

(1)数量

(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先减少后增多;生物;利用化学物质吸引蝗虫的雄性个体并捕杀,降低蝗虫种群的出生率(合理即可);N1

解析:

(1)种群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种群的空间特征,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2)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蝗虫的体色会由绿色逐渐变为黑褐色,蝗虫体色的改变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群居型蝗虫体内合成的具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能使其避免天敌的捕食,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

(3)图中显示了蝗虫与鸭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根据模型分析:

当蝗虫数量由N1变为N3过程中,鸭的数量由P2变为P1再变为P2,其数量先减少后增多。

引入鸭来防治蝗虫,属于生物防治的方法,此外可采取的生物防治方法还有:

施用可以吸引雄性蝗虫的化学物质诱捕雄性个体,降低蝗虫种群的出生率等。

蝗虫属于害虫,对其防治越早进行越好。

11.答案:

(1)无菌水;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

(2)絮凝率最高

(3)培养基成分对高岭土悬液絮凝效果的干扰;起主要絮凝作用的是菌体释放到发酵上清液中的物质

(4)①pH为7,投加量为1mL②i加入4mL微生物絮凝剂时测得的最适pH不一定是该菌生活的最适pH,应改进为各组pH下均设系列投加量或各组投加量下均设系列pH;ii实验中加入

不同剂量的微生物絮凝剂导致各组实验的液体总量存在差异

解析:

(1)将取自玉米地的土壤加入无菌水制成菌液,将菌液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培养,再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

(2)由于本实验筛选的是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应测定初选菌落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效果,挑选出絮凝率最高的菌株。

(3)由图甲可知,其中D组只含培养基,作用是排除培养基成分对高岭土悬液絮凝效果的干扰;絮凝率从大到小依次是上清液>菌体细胞壁悬液>菌体细胞内液>培养基,表明起主要絮凝作用的是菌体释放到发酵上清液中的物质。

(4)①由图乙、丙结果可知,有机物去除效果最佳的条件是pH为7和投加量为1mL。

②上述实验结论不严谨,i实验加入4mL微生物絮凝剂时测得的最适pH不一定是该菌生活的最适pH,应将实验改进为在各组pH下均设系列投加量或各组投加量下均设系列pH;ii实验中加入不同剂量的微生物絮凝剂导致各组实验的液体总量存在差异。

12.答案:

(1)抗原;体液

(2)①不是;EV71免疫的小鼠血清可以结合EV71、VP1和VP2多种抗原;②抗体与其他蛋白的非特异性结合对实验结果;③不能;第3组血清抗体无法特异性结合EV71,仅能结合VP2

(3)骨髓瘤

(4)RD细胞被EV71感染的概率

解析:

(1)将EV71灭活病毒、EV71外壳蛋白VP1和VP2作为抗原,分别注射到3组小鼠体内,引发小鼠机体的体液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

(2)①EV71免疫的小鼠血清中的抗体不是单—抗体,判断依据是EV71免疫的小鼠血清可以结合EV71、VP1和VP2多种抗原。

②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抗体与非EV71蛋白的结合强度,目的是排除抗体与其他蛋白的非特异性结合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③制备抗EV71单克隆抗体时,不能选用VP2免疫的小鼠脾脏细胞,依据是第3组血清抗体无法特异性结合EV71,仅能结合VP2。

(3)得到的小鼠脾脏细胞,用灭活病毒诱导使其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株。

(4)分别将获得的5种单克隆抗体与等量EV71混合,加入到5组RD细胞(EV71的宿主细胞)中,测定RD细胞被EV71感染的概率,以分析抗体的作用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