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19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816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19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19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19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19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19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19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docx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19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19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19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docx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19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知识点19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1、(2014·海南高考·T16)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2)关键知识:

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土壤中的腐生细菌、真菌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为分解者,可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A、B项正确。

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故C项正确。

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需氧型生物,因而属于生产者,故D项错误。

2、(2014·海南高考·T17)用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

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

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 (  )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营养级”“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

(2)关键知识:

能量流动的特点;数量金字塔不同于能量金字塔。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关系。

A图中,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且逐级递减可知A项为能量金字塔。

B图中,在数量金字塔中昆虫的数量远远大于栎树的数量,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小于昆虫的数量,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小于第三营养级的数量,故B项为栎林数量金字塔。

C、D图中各个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既不符合能量金字塔也不符合数量金字塔。

3、(2014·海南高考·T18)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徙的习性。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

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

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水生生态系统”“秋季迁徙”。

(2)关键知识: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相关知识。

A项中,该水生生态系统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徙的习性,直接影响物种的数量,故A项正确。

B项中,芦苇和藻类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故B项错。

C项中,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故C项正确。

D项中,该水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残体含有蛋白质、核酸等含氮成分,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故D项正确。

4、(2014·江苏高考·T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解题指南】关键知识:

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中N、P含量过高,导致藻类等大量繁殖而出现的现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水华现象。

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是大量含N、P的污水排到江湖中导致藻类大量繁殖的结果,说明物质循环的反复性,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所以A错误;生态系统的能源主要为太阳能,也可源自某些无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所以B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其传递效率是10%~20%,即10%~20%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故C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和循环往复性,因此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光合作用、根的吸收,进入生物群落被生物利用,故D项正确。

5、(2014·江苏高考·T1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解题指南】关键知识:

(1)生物多样性的直接、间接和潜在价值。

(2)沼泽地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丰富。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使其他物种的生存阻力减小,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A项正确;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降低生物多样性,因为人造林的物种比较单一,故B错误;无经济价值的物种还有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故C项正确;农田生态系统运行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持自身的平衡,而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清除杂草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农作物,故D正确。

6、(2014·天津高考·T3)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

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解题指南】

(1)图示信息:

图a表示农村生态系统,生物量的大小依次为: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图b表示城市生态系统,生物量的大小关系与图a不同,需人为投入物质和能量。

(2)关键知识:

同一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不一定相同、流经自然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解析】选A。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

信息传递普遍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故A项正确;营养级是指不同的生物种群,而图a和图b中的动物和植物的种类不确定,无法判断两图中有几个营养级,故B项错误;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故C项错误;图b中人的生物量明显多于植物的生物量,应有外界能量流入,故D项错误。

7、(2014·广东高考·T2)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  )

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

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信息:

“一定存在反馈调节”。

(2)关键知识:

反馈调节的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工作的调节方式。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反馈调节。

①中胰岛素分泌量增多,血糖浓度降低,反过来调节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同时下丘脑作用于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升高血糖浓度,属于激素调节,故存在反馈调节。

②中运动强度增加,汗腺分泌活动加强,运动强度减小,汗腺分泌活动减弱,而汗腺分泌活动的强弱不会再去反馈调节运动强度的大小,故不存在反馈调节。

③中降雨量大小影响土壤动物存活率,而动物存活率不会反过来调节降雨量的大小,故不存在反馈调节。

④中害虫数量增加,使其天敌鸟类数量增加,通过捕食关系又会进一步调节使害虫数量减少,最终两者可达到动态平衡,这是典型的反馈调节实例。

8、(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T31)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

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

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

单位相同。

种群

能量

3、56

12、8

10、30

0、48

226、50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    ;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     。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     ,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

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        和

       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除分解者外”“4个营养级”“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10%~20%”。

(2)思维流程:

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与表中数值→初步判断,乙、丙属于同一营养级,甲与乙、丙都是捕食关系;由题中5个种群、4个营养级与表中数值→食物链、食物网。

(3)关键知识:

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判定、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功能、碳循环等知识。

(1)表中戊占有能量最多,应属于第一营养级;乙和丙能量值处于同一数量级并且二者之和(23、1)介于戊能量值的10%~20%(10、20%)间,故乙和丙应同属于第二营养级;甲能量值介于第二营养级的10%~20%(15、41%)间,应属于第三营养级;丁能量值介于第三营养级的10%~20%(13、48%)间,应属于第四营养级。

(2)根据

(1)的食物网可推知:

甲、乙种间关系是捕食。

题干已声明所列数据不包括分解者,而戊属于第一营养级,为生产者,因此其余生物包括丁在内均为消费者。

(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主要功能;碳以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答案:

(1)

(2)捕食 消费者(3)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9、(2014·安徽高考·T29)

Ⅱ、一片玉米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1)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            ,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若玉米和大豆间作(相间种植),可提高土壤肥力,原因是             

        。

(2)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

若调查玉米螟幼虫的密度,应采用     的方法。

甜菜夜蛾幼虫也取食玉米,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          。

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分布区出现重叠,两种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维持        。

(3)取两份等质量同品种的玉米粉,一份经发酵做玉米馒头,另一份煮玉米粥,这两份食物中所含能量较少的是       。

(4)纤维素分解菌可用于玉米秸秆还田。

用        染色法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的菌落周围会形成透明圈,其大小能反映           。

【解题指南】

Ⅱ、

(1)隐含信息:

大豆根部有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发酵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消耗能量。

(2)关键知识:

理解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

物种丰富度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解析】

Ⅱ、本题以玉米为载体考查生态系统的丰富度和稳定性、生物群落的种间关系、微生物发酵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检测方法。

(1)物种种类增加,可以增加物种的丰富度,增加遗传(基因)多样性。

大豆根部有根瘤菌,可以固氮而提高土壤肥力,另外相间种植,可以改善土壤性质。

(2)活动能力弱、范围小的动物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不同物种为了同样的食物而发生斗争的种间关系是竞争;两种玉米螟虽然分布区出现重叠,但仍通过不同的性信息素维持生殖隔离。

(3)发酵过程中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所含能量较少。

(4)刚果红能把纤维素染成红色,可用此来鉴别纤维素或纤维素分解菌的分解作用;透明圈越大,说明对纤维素的分解能力越强,即纤维素分解菌菌株产酶能力越强。

答案:

Ⅱ、

(1)遗传(基因)多样性 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具有固氮作用

(2)样方法 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