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考前练习试题D卷 附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8052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考前练习试题D卷 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考前练习试题D卷 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考前练习试题D卷 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考前练习试题D卷 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考前练习试题D卷 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考前练习试题D卷 附答案.docx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考前练习试题D卷 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考前练习试题D卷 附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考前练习试题D卷 附答案.docx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考前练习试题D卷附答案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考前练习试题D卷附答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

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

_______

考号:

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下列表述,与“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属于同类判斯的是()。

A.团队重更,平台也很重更要

B.德看言行,知识看谈吐

C.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D.善人必勤俭,恶人必奢华

2、为防止学生受到网络伤害,班主任李老师要求班上所有学生将手机上交接受检查,以便及时了解情况。

李老师的这种做法()。

A.合法,班主任对学生有管教权

B.合法,班主任对学生有监护权

C.不合法,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D.不合法,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3、对教师“廉洁从教要求具体内容不包括()。

A.不在学生面前抱怨自己的薪酬

B.不收取学生及家长的任何礼物

C.校外兼职不得影响本职工作

D.不贪占公共和他人钱物

4、人体在深夜里要比在白天分泌更多的抑制疼痛的荷尔蒙。

因此,在夜间进行手术的外科病人需要较少的麻醉剂。

因为大量的麻醉剂会对病人造成较大的危险,所以如果手术经常在夜间进行,就会减少外科手术的风险。

下列哪项如果正确,最能反对在夜间进行手术会减少外科手术风险这个观点?

()

A.医院在夜里的能量消耗通常比在白天少

B.出生在午夜至早上7点之间的婴儿要比出生在其他时间的多

C.在一年期间,人的生物钟对人们暴露于日光照射之下的次数的变化有所反应而发生轻微的转变

D.尽管一些人已习惯于夜间工作,但夜间其手的灵巧程度和精神警觉性比白天时差

5、下列选项中的概念关系,与“土豆”和“马铃薯”一致的是()。

A.坦克一一战车

B.录音机一一录音笔

C.萝卜一一青萝卜

D.番茄一一西红柿

6、《诗经•氓》中的“氓”是一个()。

A.痴情的人

B.负心的人

C.勇敢的人

D.虚伪的人

7、下列所述不符合“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是()。

A.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教学计划

B.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C.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教学宗旨

D.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开展教学过程

8、微积分学的创立,极大地推动了数学的发展,过去很多初等数学束手无策的问题,运用微积分,往往能迎刃而解。

下列科学家中,与微积分理论创立和发展没有重大关系的是()。

A.牛顿

B.柯西

C.爱因斯坦

D.莱布尼茨

9、下列关于我国近代前期科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引进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B.《海国图志》中有关西方近代科技的介绍

C.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全线通车

D.李善兰和徐寿合作试制出我国第一艘木质蒸汽轮船.标志着我国近代造船业迈出了第一步

10、下列关于教育平等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B.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C.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D.适龄儿童.少年不得在非户口所在地入学

1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下列情形中,学校不能给予教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的是()。

A.故意旷课,损害教学的

B.体罚学生,屡犯不改的

C.穿戴不整,影响仪表的

D.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2、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规定,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A.以农村教师为重点

B.以城市教师为重点

C.以边区教师为重点

D.以西部教师为重点

13、孙老师把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赶到操场上,让他们在冷风中把作业写完,说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艰辛,这说明,孙老师没有做到()。

A.关爱学生

B.因材施教

C.廉洁从教

D.严谨治学

14、新的教育思想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的()中产生。

A.研究

B.实践

C.理论

D.制度创新

15、政府的教育投入不见得真正有利于学生。

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美国政府用于教育项目的投入的总量增加了150%,而此期间,学生在标准考试中的成绩却逐年下降。

上述论证基于以下哪个假设?

()

A.学生在标准考试中的成绩是衡量教育项目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

B.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各种教育项目,包括政府资助的项目失去兴趣。

C.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学生在美国人口中的比例没有很大的提高。

D.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美国的教育投入本来是可较好地用于健康和福利事业的。

16、陈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和书面检测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及时测评与反馈。

这种教学评价被称为()。

A.诊断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7、现在体育界在国际比赛中得了金牌,奖励一直追溯到运动员的启蒙教练,这说明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未来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18、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文艺、体育等专业训练的社会组织,应当保证所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A.县级

B.市级

C.省级

D.中央

19、未见其人而只闻其声时,我们往往根据声音就可以判断出是哪个朋友,这是因为不同的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音色

B.响度

C.频率

D.振幅

20、下列各城市中属于六朝古都的是()。

A.北京

B.开封

C.西安

D.南京

21、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班主任把班会课、自习课等能利用的时间平均分配给了这三科老师用于补课。

这种做法()。

A.正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B.正确,有利于提高班级教学质量

C.不正确,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D.不正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2、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出自《江雪》。

其作者是()。

A.王维

B.韩愈

C.柳宗元

D.李商隐

23、上机考试前,教练们对A组学员的成绩作了预测。

张教练说:

我估计组长或副组长能考满分。

李教练说:

这个组不会有人考满分。

赵教练说:

我认为会有学员考满分,模拟考试时这个组经常有人考满分。

结果证明三位教练只有一个人说对。

据此,下列选项中必然正确的是()

A.全组都考了满分

B.全组都没考满分

C.组长考了满分

D.副组长考了满分

24、公文主题要求“以意役法”,其含义不包括()。

A.要讲究“一文一事”

B.主题一经确定就调动一切手段来表现它

C.与主题无关的材料要统统删去

D.文章的开关、结尾、分层、划段应突出主题的需要

25、根据联言命题的性质,不属于联言推理的有效式的是(  )。

A.合成式

B.肯定式

C.分解式

D.否定式

26、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因此,鉴赏的本身便是一种审美的()。

A.再创造

B.创造

C.鉴赏

D.欣赏

27、“若李老师和刘老师参加培训,则张老师也参加培训”,要由此推出“李老师没参加培训”,需要增加的一项是()。

A.张老师没参加培训

B.张老师参加了培训

C.刘老师参加了培训,张老师没有参加培训

D.刘老师和张老师都没参加培训

28、《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作者是()。

A.马尔克斯

B.萨特

C.加缪

D.约瑟夫•海勒

29、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阐述的主要内容是()。

A.基因理论

B.条件反射

C.进化论

D.细胞学说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

1、材料分析:

海龟

-----张抗抗

D有一个可爱的3岁女儿,对女儿一向有求必应。

他的工作单位离家近两小时路程,为了减少往返,他总在周末才回家。

每次回家,女儿在晚上临睡前必要让他讲个故事。

一年过去,什么大灰狼小白兔,他肚子瘪瘪塌塌早已被搜刮干净。

女儿却不肯善罢甘休,抱着他的膝不肯上床,连妻也哄不好她。

他满心焦虑。

虽是周末,晚上他还得赶写一篇文章,研究所的头儿亲自点名让他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发言,他将有机会在同行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与才华。

“爸爸讲故事呀”,女儿纠缠不休。

讲什么呢?

他真没有时间。

发言关系到对他实际水平和个人价值的确认,听说很快就要评职称了。

他突然记起在当天报纸上看到的一则趣闻,当时无意瞟了几眼,现在倒可以用来对女儿滥竽充数一番。

“从前,在一个海岛上……”他开始尽量耐心委婉地对女儿娓娓道来。

“那儿的人家家户户养着一种大海龟。

海龟像一只小桌子那么大,有很硬的壳和很粗的爪子。

那个海岛上没有汽车,没有自行车,也没有小毛驴,这个人要到岛上另一个人家去串门,就骑着海龟去。

海龟最爱吃大香蕉,它的主人就坐在海龟背上,用一根细杆子拴上一根绳,香蕉就悬在海龟脑袋上,离它只有几步远,海龟想吃香蕉,就开始往前爬,可它一爬,那背上的人手里的香蕉也往前走了,它怎么也够不着,于是它就拼命往前爬,它爬香蕉也爬,就这样它背上的人就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女儿不知什么时候已睡着了,腮上挂着浅浅的酒窝。

他连续昼夜伏笔奋战,发言很成功,获得大家的好评,文章将被收入当年的年会专集。

有人私下议论,说他虽然是助研,实际上相当于副研究员的水平。

转眼又到了星期六,他去幼儿园接女儿回家时,才想起这一星期忙得昏头昏脑,竟然又忘了给女儿准备故事。

出乎他意料,女儿临睡前忽然对他说:

“爸爸,今天你还讲那个大海龟好不好?

他松了一口气,却纳闷女儿何以对这大海龟如此感兴趣。

“……就这样,骑着海龟的人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他敷衍了事地讲完了故事。

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同女儿亲近的情绪。

他心里实际上还在惦着自己的职称。

如果这次能评上副研,他一家三口就有希望分到一套两居室的住房,工资也可增长几十块钱,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

昨天上头又给了他新的任务,他必须在一个月内,评出一部有关W理论的200页的专著,三个月内编出一部新的辞典,六个月内与人合写出一部有关W理论的评述……他不知道他如何才能做完这些事。

“那骑海龟的人到地方了以后,到底怎么样了呢?

”女儿竟然破例没有睡着,眨着黑葡萄似的眼睛看着他问。

他说:

“骑海龟的人到地方了以后,就把海龟整个儿翻过来,一翻过来它就不能逃跑了,只能乖乖等它的主人去办完事,再把它翻回来骑它回家。

女儿似还要问什么。

他不耐烦地拍拍她的脑勺,把她交给了妻。

为了不受干扰地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以上任务,真正奠定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他索性把铺盖搬到了研究所,黑夜白天泡在图书馆资料室里,不这样做就对不住自己也对不住领导对他的信任。

一个几百人的研究所,老的老,小的小,真正能顶用的还是他这样的中青年骨干。

但无论怎么辛苦,他觉得前面总还有个盼头……

半年后他第一次疲惫不堪地回家:

心里如释重负。

女儿见到他,目光转向妈妈,那句话没问出来:

这个人是谁呀?

临睡前,破天荒第一回并不缠他讲故事,大眼睛骨碌碌转了几回,终于问:

“我想起来,上次你讲的大海龟,后来到底有没有给它吃香蕉呢?

他一愣,含糊回答可能是给了。

女儿却不满意,又问他到底给了几个,他说一串,女儿又问是不是每次都给,他茫然……

星期一上班得知职称名额已定,他因年限不够,没有希望晋升;工资不动,住房当然暂时也不能动了……他感到浑身骨骼疏松……

不知怎么他想起了那只海龟,他如果告诉女儿,人并没有把香蕉给海龟吃,对女儿来说未免太残酷了,他不忍心。

(1)文中有两个悬念,分别是什么?

(2)这篇小说以“海龟”为题,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2、1998年,北京某学生因成绩较差无法升学,父母应学校的要求去医院为孩子开了一张“中度智力低下”证明;以利于孩子升学,不料学校却将此公布出来,老师也多次在课堂当众侮辱该同学是“弱智、白痴”,其他学生也常常以此来嘲笑、殴打该生。

后来该生被诊断为患了精神分裂症。

学生父母向学校提出了赔偿诉讼,要求学校为擅自透露学生的个人隐私,致其精神障碍一事承担责任并赔偿相应的经济和精神损失。

试评述学校的做法对吗?

为什么?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古诗“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童年放学后那欢快之声的深深怀恋。

今天,校园的哪一种声音让你“浑难忘”呢?

是上下课的铃声、窗外的鸟鸣,还是老师娓娓的讲课、同学琅琅的读书声?

或者是……

请以“最难忘,校园的那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立意自定。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答案:

C。

2、答案:

C。

3、C

4、D

5、D

6、B

7、D

8、C

9、D

10、D

11、C

12、A

13、A

14、B

15、【参考答案】A

16、D

17、D

18、A

19、A

20、D

21、D

22、C

23、B

24、A

25、B

26、A

27、C

28、D

29、C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

1、

(1)第一个悬念是海龟有没有吃到香蕉;第二个悬念是父亲能否评上职称。

(2)题目“海龟”非常醒目、简洁、形象。

海龟与父亲,相似的经历、相似的结果,物与人相互衬托,共同构成类似的形象,意味深长--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梦寐以求的东西通过努力未必就能实现的这一主题,体现了微型小说以微见著的审美特征。

2、【参考答案】学校的做法不对。

学校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名誉权。

隐私权是指未成年人享有的个人生活不被公众知晓,禁止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

名誉权是指未成年人享有名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本法第三十九条规定: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

”材料中学校和教师的做法既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也是违法行为。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最难忘,校园的那一种声音

最难忘校园的声音,是哨声,那时一声声怎样的哨声啊!

哨声很长,它的一头联系着我们敬爱的教官,一头联系着正在军训的我们。

它长的像一条线,串联起每一颗跳动的心,每一颗热心沸腾的心,每一颗挥泪如雨的心。

哨声很短,短的让我们感觉到新老师是如此的亲近,如此的平易近人。

他让我们忘却了羞怯,忘却了陌生。

哨声很尖利,但不刺耳,它直接触动着我们的脊梁。

我们没有弯腰,没有低头,我们将胸膛挺起,将背挺直,昂扬的站着……

哨声只有一个音,却包含着无尽的语言。

你听见了吗?

它包含着教官耐心的教导声,那里面满是责任;它包含着我们铿锵有力的脚步声,那里面满是团结;它包含着我们响亮的口号声,那里面满是豪情;它包含着班主任亲切的问候声,那里面满满的都是关爱……这些,你都听见了吗?

一声声哨声,一声声嘹亮的呼唤啊!

我们就在那一声声的哨声下,集合,军训。

我们集合军训,不再沉迷于“煮一壶阳光酒”的柔情中,不在醉心于“此情无关风和月”的柔媚中,因为我们是风华正茂的青年,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我们的身上。

于是,满怀着“男儿不展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的雄心壮志。

在嘹亮的哨声下,我们站着军姿,用铮铮傲骨书写下雨季光阴的华美篇章;我们走着齐步,用一生声响彻云霄的“一二三四”吐纳出磅礴大气;我们迈着正步,用全身的热血沸腾出一个恪守不渝的信念--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那一声声嘹亮的哨声激励着我们在重重困难中也豪情不灭。

骄阳似火,我们黝黑的脸上涌动着豆大的汗珠,但我们并不忙着擦拭。

我们要用汗水洗尽身上的娇嫩与轻狂,我们要用汗水抚平同窗的累累伤痕,我们要用汗水滋润教官沙哑的喉咙,我们要用汗水来告慰班主任疲惫的心灵。

我们的汗水,不苦、不咸。

我们的汗水是甘甜的,它流到哪里,哪里就有顽强拼搏的身影,它是我们辛勤付出后上帝颁给我们的奖章!

雨丝飘飞,淋湿了绿色的军装,透明的雨珠顺着帽檐哗哗的滴下,冰凉着我们的身体,把我们的意志磨练了。

我们坚挺的站着,将真我交织成理念奔腾的旋律,唱出一支支气势雄壮的军歌;我们打着军拳,将拼搏的斗志融进细密的雨丝,在团队中浴与流淌;我们奋力奔跑,将勇往直前的脚步声定格为一段深情的青春赞歌。

淅淅沥沥的秋雨哗啦啦的下,吸进我们骨子里的稚嫩与躁动,涤去了我们心灵的脆弱。

他让我们多了份成熟,多了份自信,多了份舍我其谁的气概。

那一声声哨声下,“团结奋进”饿军队理念在限制生活中找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没有人讲话,没有人啜泣,没有多余的动作。

无言的寂静啊!

而寂静中,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虽然我们此时无声,但胜有声!

我们包含着青春激情的心在跳动,在沸腾,就证明了力量的存在。

这股力量,在寂静的团队在弥漫着。

它源自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越聚越多,最终,这股力量将无坚不摧。

这是团结的力量,这是坚韧不拔的力量,这是气壮山河的力量,它涌动着,奔腾着,在略带草香的军训场上传播着。

口哨吹响,那一声声哨声回荡在天地间。

心在感动,在震撼。

那怎么仅仅是一声哨声呢?

那更是一声声嘹亮的呼唤啊!

我们分明听见,那时辛勤的教官在喊着口号,呼唤着“凝聚”;那时军训连队向前迈进的步伐声,呼唤着“进取”;那时整个中国军队在呼唤着“坚毅”,呼唤着“拼搏”与“奋进”••••••

那一声声嘹亮的呼唤啊!

它是中国军人心底最坚定不移,最催人奋进,最响彻心扉的的声音;它是我坚定的信念,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