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实验的理念不需要验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79088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育实验的理念不需要验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教育实验的理念不需要验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教育实验的理念不需要验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教育实验的理念不需要验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教育实验的理念不需要验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育实验的理念不需要验证.docx

《新教育实验的理念不需要验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育实验的理念不需要验证.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育实验的理念不需要验证.docx

新教育实验的理念不需要验证

“新教育实验”的理念不需要验证

昨天下午,我参加我校附属小学“新教育实验”小型座谈会会,参会的除了行政班子,还包括先后派出去鄂尔多斯、焦作、海门学习新教育经验的万宇、代洪英、邓双艳、包虹婧、钟丽、喻杰六位老师。

我先听取了六位老师的汇报发言和她们的一些顾虑和疑问,然后做了如下发言(根据回忆整理)——

我准备讲四点,讲这四点之前,我先要强调我为什么要到这个学校来做校长。

新教育实验寻找一批“尺码相同的人”,我到这个学校也是“寻找尺码相同的人”。

所谓“尺码相同”,就是志同道合。

也就是说,我下面的话是说给志同道合的人听的。

如果我们没有共同的追求,那我们失去了沟通的可能性。

我也就没有必要说下面的话了。

当小学校长已经三个月了,我感到我们小学老师真的非常……嗯,非常可爱!

我是很郑重地用“可爱”这个词的。

我们和老师们接触,确实觉得小学老师纯真可爱。

最近两次派出去学习的都是老师,而不是干部。

包括最近去海门学习,最初谢校长给我提出,说希望去海门学习“缔造完美教室”,我还没同意,因为学校经费实在紧张。

但最后我想了想,还是派,不过我对谢校长说:

“干部不去,要派就派老师!

”以后都这样,如果经费紧张,宁肯派老师,而不要派校长主任,因为最后回来做事的老师。

所以除了鄂尔多斯年会,焦作和海门我们都派的是老师去。

好,我讲四点。

第一,新教育实验为谁提供的?

是为以教育为生命的人提供的。

那年去青海塔尔寺参观,我被寺里的酥油花震撼了。

寺庙的一个僧人告诉我,酥油花塑造工艺复杂,要进行大量的选料、配制、做模等前期工作。

由于酥油易融化,艺僧们徒手捏塑酥油花时只能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阴冷房间里封闭工作。

在制作过程中,艺僧手指被冻得疼痛难忍,失去触觉,但他们依然将酥油做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朵。

这些酥油花只能“存活”几个月,因为天气转暖便要融化,于是每年都要重做酥油花。

因此,最后艺僧们的手指都会溃烂,且终身残疾。

这些艺僧都是自愿做酥油花的,没有谁强迫他们,哪怕手指溃烂,他们也无怨无悔。

这些美丽的酥油花都不是为“市场”而制作,唯一的用途就是放在寺庙里供奉神灵。

没有半点功利色彩,不是因为物质生活的需要,不是迫于别人的指令,而完全是出于心灵深处的信仰,而自觉自愿地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健康,在世俗的人看来,他们很苦,但他们自己却觉得很幸福――这就是宗教的力量!

我回到成都,写了一篇随笔,叫《创作教育的“酥油花”》,谈到对待教育有四种态度。

第一种是“应付”的态度。

本来就不喜欢教书,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比如现在工作不好找,那还得有一个工作才行,于是不得不教书,觉得大材小用了,心情郁闷,于是只好应付了。

这样的老师谈不上敬业,能够不做就不做,能够少做就少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真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孩子。

第二种是“饭碗”的态度。

就是把教师这个职业当饭碗。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教诲:

“不要把教育当做饭碗,而应该……”其实,在我看来,把教育当饭碗无可厚非,通过本职工作谋取生活的物质基础,一点都不耻辱。

饭碗的境界不算高,但也不算低。

你们看街头擦皮鞋的,天刚亮就在街边坐着了,天黑了还在擦,每双皮鞋都擦得那么认真,为什么?

这是他的饭碗啊!

没有谁要求他“敬业”,但他必须敬业,因为这是他的饭碗!

如果一个老师真正把教育当饭碗,因而珍视这个饭碗,怀着敬畏之心(怕失去饭碗)对待自己的职业――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同样令人尊敬。

第三种是“事业”的态度。

应该看到,确有不少教育者不满足于仅仅把教育当饭碗,而是把教育同时也当作自己的事业。

所谓“把教育当事业”,我的理解至少有两个含义:

第一,研究;第二,快乐。

很难说擦皮鞋的师傅会把擦皮鞋当做事业来研究——当然也有,但不会多;也很难说他通过这个事业获得快乐。

但有事业心的教师,面对教育的所有现象,都能够以一种研究的眼光去打量与审视,并从研究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第四种是“宗教”的态度。

所谓“把教育当宗教”,就是为教育的一切付出,都已经超越功利,而是出自内心的召唤。

就像我刚才说的创作酥油花的僧人,

他们不考虑任何功利,只为一种信仰。

并不是每一个教育者都会把教育当宗教,我也没有。

但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人的确是把教育当“宗教”。

我们也不可能要求每一个教师都把教育当宗教,但希望一部分老师能够把教育当事业,这个不算过分。

我们今天在座的立志搞新教育的老师,都是把教育当事业。

新教育就是我们的事业。

还有你们已经知道的常丽华,时朝莉,敖双英、侯长缨等老师,谁叫她们搞新教育的?

没有谁。

他们也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因为那是她们自己的事业,做这份事业,已经是她们的一种信念!

说到为自己的事业而工作,我想到我的年轻时代。

再过一个多月,我就大学毕业三十周年了,也就是说我从教整整三十年了。

回想在八十年代,我一个小伙子,就是凭着自己的热情和理想,投入自己的事业,这和别人没有关系的,和领导更没有关系。

那时我做的好多事都是自己要做的,而不是领导要我做的。

比如,谁叫我搞未来班了?

谁叫我让谷建芬谱班歌了?

没有,都是我自己愿意。

那时候,我利用假期经常带学生出去旅游,贵州,云南,重庆,到处跑,在很多人看来不理解,可我愿意啊!

那时候每教完一个毕业班,我都要给他们编一本书,所谓“编”,就是我一个人刻钢板、油印。

在迎接中考或高考的前夕,除了大量的复习任务,我还要在办公室一坐就是14个小时!

这使得一些好心的同事也难以理解:

这“书”即不能作为申请高级职称的专著,也无助于学生高考“抓分”,何苦这么“玩命”?

但我知道,这是我和我学生生命的里程碑!

还有很多类似的事,别人看来是多此一举,不可思议,但我却认为是我必须做的。

因为这是我的事业。

我也没有发过牢骚,埋怨这个不理解,那个不支持,或者抱怨学校风气不好,社会不公,没有,我不会抱怨,因为我做自己的事,都是我自找的。

我又不是为别人做,要别人“公正”干什么?

你对我公正我也做,不公正我也做。

有了这样的态度,我们才可能做真正的“新教育”。

不然,你老认为是领导要你做的,而不是你自己要做的。

那就没意思了。

第二,我们为什么要搞“新教育实验”?

难道是因为“新教育”很时髦吗?

难道是因为“新教育”三个字很好听吗?

难道是因为我和朱永新老师私人关系好吗?

不,搞新教育是为了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学生。

昨天我刚刚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我想办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尖锐抨击那种为“特色”而“特色”的做法,抨击动辄就大谈学校“品牌”,大谈教育“走向市场”的做法。

我这样写道:

“学校当然要办好,但这不是‘对外’的为了什么‘品牌’什么‘市场’,而是‘对内’的为了我们每天面对的孩子!

只要孩子在学校能够享受每一个老师的爱,只要孩子能够喜欢每一堂课,并且真正获得全面发展,学校没有‘特色’没有‘品牌’没有‘市场’,又有什么关系?

”我还说:

“朴素比‘特色’更美丽,良心比‘品牌’更珍贵。

孩子心灵和他们的未来,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市场’!

这是我们的教育良知所在。

”这篇文章我个人觉得写得还不错,我已经交给《中国教师报》,他们已经决定头版发表,我就是要让这篇文章产生影响。

我明天或后天将在我博客贴出这篇文章,希望你们关注一下。

我们搞新教育实验同样不是为了什么“影响”“品牌”之类,我们搞新教育实验是为了提升教育质量,是为了提升孩子和我们自己的生命质量。

注意,我这里是按世俗的观念,先说是“为了提升教育质量”,再说“为了提升孩子和我们自己的生命质量”。

其实,本来应该说,新教育实验首先是为了提升孩子和我们自己的生命质量,其次才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后者只是前者的附带成功。

提升我们和孩子的生命质量,就是要让我们共同的生活充满诗意。

现在搞了绩效工资,我不可能再给大家发钱,我们公办学校,一切靠上面拨款。

但是我希望我能引导大家从教育本身寻找幸福。

刚才有老师提出,如何处理好新教育实验和教学质量的关系?

如何平衡两者关系?

我不太明白,怎么会觉得这两者是矛盾的?

我认为,两者不矛盾呀!

或者说,我们搞新教育实验,正是提升教育质量的一个途径。

我可以非常负责

地告诉大家,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所学校或一个班因为搞新教育实验失败!

真的。

估计有老师会认为,不能轻易拿孩子做实验,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好,说到这里,我还想谈谈“新教育实验”这个概念。

我曾经对朱老师说,“新教育实验”这个说法不太好,容易给人误解,好像新教育的理念还没有被验证过,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其是否是真理。

但教育的对象是孩子,孩子怎么会被当做实验品呢?

所以我提出,最好叫“新教育生活”。

朱老师同意“新教育是一种生活”的说法,但他说,主要是从申报课题的角度提“新教育实验”。

我这里要说明的是,“新教育”其实并不新,它是古今中外经过无数教育家们实践过的真理,只是被人遗憾而今又重拾起来付诸实践而已。

比如,营造书香校园,让书籍滋润孩子的心灵,阅读有助于智力的提升……这些还需要“实验”吗?

当然不需要了。

所以我说,“新教育实验”的理念已经不需要验证了。

“新教育”将前人的正确理念重新整合,发扬光大,便显示出“新”。

所以,一点都不要担心“新教育实验”会失败。

它就是我们所从事的教育本身,而不是教育之外的“教育”。

第三,我们学校的策略是,人人参与,榜样加底线。

从学校层面,必须号召人人参与,并有一些全校性的“规定动作”,比如“每月一事”,比如“晨诵午读暮省”,必须要有一些氛围。

但由于种种原因,每个老师的参与程度肯定有差别,我们特别要鼓励扶持一些先行者,一些志愿者,在自己班上,在自己的课堂上,比别人更用心,更深入,最后成为我们学校的“种子教师”。

在座的都是“种子教师”。

那天我对一位老师说:

“搞新教育实验,对你来说,是一次机遇,一次成长和成功的机遇,也许你通过搞新教育,便成长起来了,由成都郊外一所小学的普通老师,成为具有区域影响乃至全国影响的名师。

第四,回答刚才老师们的疑问。

关于评价。

新教育实验当然应该有自己的评价体系,这不是我们学校一家能够完成的工程。

但要有这样的信心,搞新教育,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成绩。

另外,我们学校可以考虑,对做新教育的老师应该更宽容,允许老师在一定阶段出现某些不尽如人意。

还有,我们对老师的考核,要加进鼓励新教育老师的内容,做和不做就是不一样,不只是精神不一样,待遇也不一样,年终的绩效也应该有所体现。

当然,面对我们的国情,要拉开多么大的距离不太现实,但必须要有差距。

关于家长。

有老师担心家长不配合,不理解,这个交给我,我自亲给家长们培训。

如果哪个班的家长有什么想法,我愿意到这个班去和家长见面沟通。

其实,如果孩子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家长怎么会不支持?

当然,也不要理想化地企图把所有家长都转变过来,如果个别家长不支持,不要他支持就是了,只要他不反对就可以了,或者说即使他要反对,不要公开反对,那也不会影响我们的。

最好的转化方式,是通过孩子去影响家长。

我们要赢得孩子的兴趣,孩子支持我们,他自然会去给爸爸妈妈做工作的。

关于设备。

刚才有老师谈到现在学校教室里还没有投影仪等设备,还缺书籍,等等。

我们会继续向教育局争取。

这个问题不只是我们学校的问题,中学也不是每个班都有背投的,还有许多设备都得慢慢来。

另外,关于孩子没有课外书,我会想办法的,新教育基金会已经决定给我们学校提供一些儿童读物,捐一些书,非常好!

我想,学生的课外书,千万不要强迫家长出钱买,我们的学生好多家庭比较困难,父母都是农民工。

学校想办法提供。

这样家长就没有话可说了。

不要把设备当做做新教育的困难。

一些边远地区学校的老师,条件不比我们更差吗?

连复印机都没有,可人家照样做新教育!

我刚参加工作时给学生编书,那时条件更差,我就手刻油印,从来没有埋怨过“条件差”。

关于别人做不做的问题。

刚才有老师说,自己做,可别人不做,怎么办?

我的观点,管别人干什么?

自己做就可以了!

做“新教育实验”,当然需要环境和氛围,但自己先做起来,先改变自己就可以了。

别管别人。

据我所知,常丽华、敖双英、时朝莉等新教育种子教师,最初都很孤立的,学校就自己一个人做,校长和周围的人连什么叫“新教育”都不知道。

这不妨碍她们自己做。

后来做出成绩了,不但校长支持,周围的人也跟着做。

还有簇桥小学的李俊老师,他现在就一个人在做,但做出成绩了,慢慢的周围支持的人就

多起来了。

所以,刚才钟丽老师说的真好:

“改变一个算一个!

”我再说说我自己。

其实,我在很多年前,在宏观上就对中国教育失望了,甚至悲观绝望,我也无力改变周围,更不可能改变中国教育,但我可以改变我自己,改变我周围一些老师,这就可以了。

这也是我博客上签名“一个悲观绝望的教育理想主义者”的原因。

虽然“悲观绝望”,但依然有“理想主义”,这个“理想”,就是从自己做起,能够改变多少算多少。

还有老师谈到新教育的课程呀,教材呀,等等,这些都不可能有现成的,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去创新。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开放的项目,没有人可以垄断对新教育的解释,每一个新教育人都有解释权,用实践去解释。

没有人可以说自己所搞的才是“新教育实验”的唯一模式,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实践丰富“新教育”的内涵。

理念是统一的,但呈现方式是多元的。

这就是“新教育实验”。

搞“新教育实验”,刚开始肯定会觉得比过去多一些事,有老师会觉得累,但这是我们自己的追求。

我认为,重要的不是事情多还是不多,而是做这些事是无效劳动还有效劳动?

我们要尽量减少无效劳动,让老师的精力用在值得花地事情上。

比如,要求老师们读了书必须写读后感,我觉得就没有必要。

有老师自愿写那是另外一回事,但学校不应该强迫。

只要老师读了就可以了,勾勾画画,简单批注,都可以。

与其写读后感,还不如让老师们写教育故事。

对了,在座的老师可以开博客,将你们在搞“新教育实验”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感受,包括点滴的成果和疑惑都写下来。

还有故事,也写下来。

我给你们看,如果行,我就给你们推荐出去发表。

写得不好不要紧,有我嘛!

我帮你们改。

我非常愿意当你们的秘书。

你即使文字再不好,我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大家笑了)哈哈!

不过,你们的文字并不是“腐朽”,也是“神奇”,那我就有“化神奇为更神奇”的能力。

我还想,如果可能,我找一家杂志,开辟一个专栏,专门是我点评你们的教育故事。

只要你们能够写出故事,我就可以给你们发表。

我就是要让你们即使体验成就感。

我表个态,我们学校的经费确实紧张,但只要是搞新教育,我们一定舍得投入经费。

比如,如果可能,以后我们可以轮流派老师去常丽华老师的班上体验一周,看看她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新教育的。

以后大家搞得好,我们还可以组织起来去全国各地新教育样板学校参观学习!

如果我们做出了成果,我请朱永新老师来我们学校检阅我们的新教育成果!

(老师们情不自禁鼓起掌来。

)我说话很直,但我是把心掏给大家了,能够得到大家的掌声,我很感动。

作者:

李镇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