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邓小平的住宅思想.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76826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邓小平的住宅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析邓小平的住宅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析邓小平的住宅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析邓小平的住宅思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析邓小平的住宅思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邓小平的住宅思想.docx

《浅析邓小平的住宅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邓小平的住宅思想.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邓小平的住宅思想.docx

浅析邓小平的住宅思想

浅析邓小平的住宅思想

[摘要]邓小平的住宅思想是小康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思想内容包括住宅建设和住宅使用两个方面,这对当前指导我国房地产事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住宅;建设;使用

    

  恩格斯说:

人们“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等,这就决定人们“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

这就是说,人们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自身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在这些物质资料中包括了住宅。

一般来说,人们的生活状况是可以从住宅情况反映出来的,对人来说,吃、喝、穿固然重要,但住也同样重要,住的问题不解决好,人们的生活乃至生命就很难维持。

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十分关心人们的住宅问题,他对住宅建设和使用问题作出过许多指示,提出过很多建议,这对当前指导我国房地产事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的人居住宅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邓小平住宅建设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为了把现代化建设搞起来,必须解决人们的住宅问题。

在考虑到社会需要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为了建设好的住宅,邓小平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住宅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建住宅首先要弄清目的。

从每个家庭来说,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发展来说,则是为了社会发展需要。

而对我国社会来说,邓小平认为,建房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发展工业需要建房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要求发展工业,而要发展工业,这里有个住宅建设的问题。

因为工业规模一扩大,就得增加职工,势必会遇到职工住房问题。

1978年8月18日上午在会见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时,邓小平说:

“发展工业有两个先行官:

电力、交通。

现在又加了一个建筑业。

现在很需要盖房子,居民住宅很少。

”这就是说,发展工业,涉及住宅问题,这就需要发展建筑业。

邓小平非常关心工业职工的住房问题,希望有关方面解决好这个问题。

1978年9月14日下午邓小平到大庆视察。

在了解了工人的工资和住房情况后,邓小平说:

“大庆贡献大,工人工资太低了,应该提高。

房子要盖得好一点,要盖楼房,要搞建筑材料。

  2、发展旅游业需要建房

  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与有关同志谈话,希望把旅游业抓起来,认为发展旅游业好处多,可以解决就业,又可以增加收入。

但要发展旅游业,也要注意抓好旅游景点的基础性工作,如整好旅游资源,做好交通、住宿、设备等基础性工作。

在住宿方面当然要盖房子,与此同时,也要抓好服务和卫生工作。

1979年7月15日邓小平在游览黄山时召开座谈会,听取中共安徽省委和徽州地委主要负责人的汇报。

他指出:

“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们发财的地方。

你们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这就要做一系列的工作,要做好交通、住宿、设备等基础性工作,但交通还不是要做的第一位工作。

第一是服务态度,清洁卫生。

  3、发展教育需要建房

  当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之后,邓小平提出要使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千万不可使教育拖现代化建设的后腿。

而要把教育搞起来,也同样需要建房。

高等教育要扩大规模提高层次,首先就要考虑房子的问题。

大学一扩招,相应的校舍配不上去,很难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

高校要稳定高层次人才,必须改善教师待遇,考虑教师住房问题。

就是搞博士后流动站,也需要拨款建房子。

1984年5月21日邓小平会见李政道,就设立博士后流动站问题,他提出:

“主要是先定点,定了点后拨款,盖房子。

  

  

(二)住宅建设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住宅建设不是想做就可以做的,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有可能。

在邓小平看来,社会经济得到一定发展,再加上建筑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宏观调控,住宅建设才有可能。

  1、经济发展是住宅建设的基础

  要建住宅,需要购买建筑材料,这就需要大量资金。

房屋建起来后又要布置装修,这同样需要资金。

可见,房屋的建设是以经济为基础的。

改革开放不久,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富裕起来,人们投钱建房,居住条件有较明显改善。

1983年3月2日上午刚从江南视察回京的邓小平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他讲到:

“这次,我经江苏到浙江,再从浙江到上海,一路上,看到情况很好,人们喜气洋洋,新房子修得很多,市场物资丰富,干部信心很足。

”住房问题解决了,“人均达到二十平方米,因为土地不足,向空中发展,小城镇和农村盖二三层楼房的已经不少”。

这就雄辩地说明,经济发展是建房的基础。

  2、建筑业发展是住宅建设的条件

  要建住宅需要建筑材料和建筑工具,而建筑材料和建筑工具均不可能是现成的,需要发展建筑业才能解决。

由此可见,建筑业发展是住宅建设的条件。

建筑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它既要生产和提供建筑工具,又要生产和供给建筑材料。

因此,只有建筑工具、建筑材料得到发展,建筑业才能发展起来,建房搞工程才有保障。

  发展建筑材料工业,可为建房生产新型轻质建筑材料。

1979年8月29日上午,邓小平前往北京西郊视察四座框架轻板式试验性居民住房时指出:

“我们要尽快把新型轻质建筑材料工厂办起来,要大批生产。

厂子不要太大,要搞专业化生产,要讲究质量,要降低造价。

”“国家要采取措施支持新型建材工业,使它有一个较大、轻快的发展。

  3、国家宏观调控是住宅建设的保证

  由于种种原因,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比例仍不协调,即积累过高,消费太低,国家比较注重物质生产部门的投资,而对文化和消费部门的投资有些忽视,导致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不平衡,这既影响了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也不能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最终还是影响了经济和社会建设。

对此,邓小平很不满意,他提出要花时间降低积累率,考虑在科学教育、住宅、人民生活方面增加投资,确保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趋于协调。

  两年徘徊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各方面比例失调,邓小平对此是有所反思的。

1980年1月26日上午在会见罗马尼亚政府总理伊利耶·维尔法茨时,邓小平深有感触地说:

“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内,我们有些教训,对自己没有清醒的估计和判断,盲目性比较大,对经济建设严重比例失调认识不足。

在能源、交通、教育、科技等方面以及城市建设、住宅等方面欠账太多,不成比例。

  面对经济与社会各方面比例失调的状况,邓小平要求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使经济与社会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内部之间比例协调发展,以便在搞经济建设过程中,适度发展社会事业,确保住宅建设发展起来。

为此,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长远规划时,不只是考虑经济部门内的比例,还要考虑非经济部门内的比例,要对不平衡的比例进行调控,不能搞单打一,也不能搞平均主义。

  

  (三)住宅建设必须明确要求

  建住宅要弄清目的和条件,但也要明确要求,否则建住宅就会失去其价值和意义。

在邓小平看来,住宅建设必须注意以下要求:

  1、质量要好

  所建住宅不论作何用,总要质量好,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所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邓小平要求建房讲质量,一旦房屋质量存在问题,他要求多请一些内行的人来挑毛病,把房屋质量搞得好上加好。

  在我国社会,建筑物崩塌现象时有发生,应树立质量意识,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建筑质量问题。

  2、布局合理

  今后修建住宅楼时,设计要力求布局合理。

还要规划城市建设,做到建筑式样有特色,城市布局合理、紧凑和整洁。

  3、既美观又实用

  住宅内外美观会“使人感到舒适,会影响人们的情绪”,所以,住宅在设计上“式样应多一点,外观要美观大方一些”。

同时房内也要好看美观,外面中看,里面不中看,也不行。

在美观设计方面,“可派人出来看看,学人家是怎么搞的。

大家要开动脑筋,有的人总认为自己好。

要比就要跟国际上比,不要与国内的比”。

  要做好住宅区环境美化工作,这就要“种花、栽树,搞好绿化”。

  楼房在整体设计上不求高,而求实用。

1978年9月20日下午在视察天津黄伟路第二建筑公司二工区时,邓小平说:

“楼层层高往高长,不如房间宽一点,层高低一点,整座楼还是那么高,但四层就可以变为五层,利用率也就高了。

”这样也可以降低造价,节约建房成本。

  楼房内部布置装修要讲实用,比如房内“水管、煤气管道都要安装好,还要考虑洗澡问题”。

  

  二、邓小平住宅使用思想

  

  住宅建成之后就有个使用问题。

在房屋使用上,邓小平认为,要有一套使用管理制度,要按商品化和有关政策规定办事。

  

  

(一)实行住房的商品化政策

  在计划经济时代,不论是生产部门,还是非生产性部门对职工住房均采用非商品化的分配政策,即大家只要是在一个公有制单位工作,便可以有工作房住,从来不掏租金。

这种政策实行了很多年,给国家造成了很沉重的经济负担。

因为建造公房国家要投资,房屋维修又要国家支付一大笔维修费。

按照经济学观念,房屋产权和使用权完全可以分开,公房产权是国家的,职工使用就要付租金,而且租金还可以提高,无偿使用公房只能使国家经济负担越来越重。

看到这一弊端之后,邓小平提出要制定城市建筑住宅、分配住房的一系列政策。

  在邓小平提出这一政策建议后,我国在公房的使用上再也不沿用过去的管理办法了,所有公房使用者必须提供租金,国家或集体可以用租金的一部分来维修房屋,为使用房屋者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大批务工从业人员涌进城市,如果不推行住房的商品化政策,那么务工从业人员的住宿就成了问题。

这里也要允许私人或房产经营者与房屋使用者展开交易,在租金合理、使用手续合法的情况下,房屋可出租给使用者使用。

还可以进行房屋买卖交易。

  现在我国城市里已经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一些人手里有房,靠出租房屋收取租金过日子,他不再需要做其他事了,这也是政策允许的。

实行住房的商品化政策后,我国城乡房地产业日益兴旺,推进了城镇化进程,也促使人们放弃等靠要的思想,通过自主创业置产立业。

但也要看到,一些房产商以营利为唯一目的,他们建的房不仅楼层越来越高,而且房内净高高,致使楼价很高,在一定程度上坑害了房屋消费者,城建管理部门对此应负一定责任。

房屋建设与消费应从中国实际出发,目前出台的廉租房政策是很得人心的,楼房建设向别墅方向发展肯定不行。

  

  

(二)落实住房政策

  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推行极左路线,大肆迫害干部和无辜群众,甚至迫害民主人士和有海外关系的家庭。

那个时候,连宋庆龄都险些被逐出寓所,一些华侨及其亲属的房子不是被查抄封存,就是被强占留作它用,这样一来,遗留了许多房屋归属和使用的问题。

  邓小平复出之后,出台政策要求确保华侨房屋产权,尽快解决“文革”中华侨或海外人士的房屋归属问题。

  1984年2月9日邓小平视察厦门经济特区。

他参观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村,当厦门市委负责人反映落实华侨房屋政策任务很难时,邓小平毫不含糊地说:

“华侨的房子,要承认他们的所有权,然后分期交还。

”这一指示很重要,它涉及我国侨务政策的落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关系到厦门乃至其他经济特区的发展问题。

  还在1979年5月8日那天,邓小平就《情况汇编》反映的北京东城区反修路中学一教师要求归还其外籍亲属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查封的房屋一事,作出批示:

“请林乎加同志过问一下这件事。

落实政策,困难重重,此一事例。

  1978年7月9日针对《来信摘要》反映商震的儿子商鼎霖(美籍)关于他家原在北京的住房已交国家,现要求给他解决在北京的住房和简化入境手续一事,邓小平作出批示:

“请方毅处理。

‘似应尽可能帮助解决。

’”同月13日。

方毅受命指示国家科委外事局会同有关方面协商解决商鼎霖的问题。

  

  (三)开辟新的房源

  在备战备荒年代,我国城市和乡村为了防空,搞了许多人防工事。

邓小平认为,这些人防工事修好了需要维护好,在解决了加固、改造、通风等配套问题后,可考虑住人,作仓库。

否则,过个十年八年就坏了。

这就是说,可根据平战结合原则,利用人防工事开辟房源,缓解人们的住房问题。

  现在许多城市已将人防工程开发为人防商场或地下游乐场,一些大城市还将人防工程开发成地铁。

这些都是对人防工事的有效利用。

  一些旅游区的陈年别墅要在保护基础上加以利用,创汇创收。

1979年7月29日早在青岛山海关路九号散步,看到附近花木簇中有一座座西式小楼时,邓小平对陪同的山东省委负责人说:

“这些别墅,一定要好好保护,开发旅游业,可以租给外国人,让外国资本家来住,创汇创收。

  很遗憾直到现在一些旅游区过去的别墅还未得到很好的保护,更没有加以利用,这是在白白浪费资源。

  

  (四)不能违规建筑和使用住宅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一些单位违规建了楼堂馆所。

这股风如果任其蔓延,那后果是很不好的。

对于违规建楼堂馆所的事,邓小平要求禁止,对已经建成的东西他要求用作旅游之用。

  1980年3月30日,就《来信摘要》反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准备建造一座豪华的高干招待所一事,邓小平作出批示:

“由中央办公厅查证,并制止。

”后来听到接待用房正在建设,邓小平又作出批示:

“可以继续建成,建成后拨作旅游事业使用。

设计亦按旅游标准修改。

军队内部不应该有这样豪华的接待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