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一A卷0407.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8173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一A卷040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一A卷040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一A卷040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一A卷040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一A卷040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一A卷0407.docx

《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一A卷040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一A卷0407.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一A卷0407.docx

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一A卷0407

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模拟考试试题

(一)(A卷)

说明:

1.本试题分Ⅰ、Ⅱ两卷,第Ⅰ卷的答案要按照A、B卷的要求涂到答题卡上;2.全卷共二大题43小题,满分100分,100分钟完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1.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

由此可见,这一认识

A.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                B.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持

C.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D.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

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3.从汉武帝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断染儒风,最终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

这主要是由于,汉代儒学

A.讲究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B.崇尚天人合一

C.倡导大一统的政治伦理观                    D.主张君权神授

4.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

“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5.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

A.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                            B.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

C.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D.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

6.明万历年间,白话小说的出版达到鼎盛。

据学者统计,明中后期,《三国演义》有28种刻本,《水浒传》有14种刻本,《西游记》有9种刻本。

该现象的出现根源于

A.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                            B.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

C.白话小说的通俗易懂                            D.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7.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

“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8.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

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

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                            B.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

C.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                            D.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

9.魏源在《海国图志》对英国有如下描述:

“大事则三年一会议,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会)议允。

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

”材料表明《海国图志》

A.主要是介绍西方政治制度                    B.推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C.借以表达反君主专制思想                    D.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10.夏曾佑在1903年写给严复的信中说:

“《原富》(《国富论》)前日全书出版,昨己卖罄,然解者绝少,不过案头置一编以立懂于新学场也。

”这反映了

A.救亡图存推动出版业迅速发展            B.清末新政推动科举制度变革

C.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            D.向西方学习己成为社会时尚

11.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        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12.有学者这样评价近代中国某一事件:

这是国家危亡之际的一次群众性爱国运动,它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不准士子干政的禁令,标志着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已经崛起,并登上历史舞台。

这一事件是

A.太平天国            B.公车上书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3.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14.毛泽东指出:

孙中山为我们定下了革命的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叫我们反抗帝国主义,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

民权主义叫我们反抗军阀,使中国人民自立于统治地位。

民生主义叫我们反抗大商买办阶级和地主阶级,使中国大多数穷苦人民得享有经济幸福。

革命的三民主义

A.成为了辛亥革命的理论指导                B.奠定了《临时约法》的思想基础

C.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D.推动国民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15.“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

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

”毛泽东的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新民主主义论》

16.邓小平在一次重要活动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下列图片与这一活动直接相关的是

17.中国共产党分别于1956、1969、1982、1992年召开第八、九、十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下表是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9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

其中与党的十二大相对应的一组是

高频词

会议

社会

主义

阶级

革命

经济

建设

发展

人民

国家

中国

118

98

45

53

52

79

111

118

25

128

35

62

123

124

92

117

77

52

179

14

25

209

184

173

102

76

118

84

335

288

27

24

28

121

38

68

A.①                        B.②                         C.③                        D.④

18.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

这些主张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19.1985年,中共中央决定:

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并使各方面的科学技术力量形成合理的纵深分配。

该决定的主旨是

A.推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验                B.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激发科技机构的创新活力

20.《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

“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

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2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某班决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布置纪念展览。

以下是他们准备的部分展览资料,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②恢复高考制度③“双百”方针正式提出④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⑤香港、澳门回归祖国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A.⑥③①②⑤④    B.③②⑥①④⑤     C.③⑥①②⑤④    D.⑥③②①④⑤

22.2011年美国签署禁令“禁止美国宇航局与中国进行任何合作”;2013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国籍科研人员参加学术研讨会,该材料说明

A.中国航天技术已经崛起                        B.中国改革开放大势所趋

C.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D.科技封锁激发了创造力

23.“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和业余大学是一条腿。

教育制度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要认真研究,该恢复的恢复,能实行便实行。

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

”邓小平的这一看法旨在

A.初步建成国民教育体系                        B.推动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C.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D.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24.《史记》载:

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被后世奉为“火祖”;西方也有普罗米修斯触犯天规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传说。

二者的共通之处

A.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都有无神论的思想主张

C.都引发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D.都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

25.14、15世纪,意大利城市里有许多出色的教育家,他们不仅擅长教书授徒,而且善于著书立说,通过著作展示其修养和学问。

意大利城市还拥有欧洲最好的学校,这些学校均得到贵族和富商们的慷慨资助。

这有助于

A.人文主义的传播                                    B.宗教改革的深入

C.理性主义的产生                                    D.浪漫主义的萌芽

26.薄伽丘的《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被称为“人曲”。

下列内容出自“人曲”的有①人是万物的尺度②幸福在人间③人生而平等④人是宇宙的精华

A.①②③                B.②③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