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讲课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65691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答题讲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问答题讲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问答题讲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问答题讲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问答题讲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问答题讲课稿.docx

《问答题讲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答题讲课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问答题讲课稿.docx

问答题讲课稿

 

问答题

1、为什么水产病害要实施综合预防?

(5分)

1.发现难:

生活于水中,不易发现(1分)

2.诊断难:

原因复杂、常为综合或并发感染(1分)

3.治疗难:

a.水体施药用量大,治疗难以彻底;(0.5分)

b.患病后食欲减退,口服用药难以理想(0.5分)

c.许多药物具有抗药性,反复使用无效;(0.5分)

d.许多药物同时影响浮游生物;(0.5分)

e.药物影响养殖生物;(0.5分)

f.药物残留影响养殖生物品质(0.5分)

2、抗原的定义及构成抗原的条件。

(6分)

抗原:

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如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外体内结合的物质。

(2分)

构成抗原的条件:

1、异物性:

异种物质、同种异体物质、自身物质(1分)

2、大分子性:

(1万Da以上的有机物)(1分)

3、具复杂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芳香类Pr>非芳香类Pr>多糖>核酸>类脂(1分)

4、具一定的物理特性:

颗粒状>条状、片状

聚合状态>单体(1分)

3.简述渔药的使用方法及其优缺点。

(6分)

1.药物悬挂法:

优点:

操作简单、用药省、对水质危害少;缺点:

只能局部消毒灭菌(1分)

2.浸洗法:

优点:

用药省、对水质危害少;缺点:

对水体病原无作用、操作稍繁(1分)

3.全池泼洒法:

优点:

对病原杀灭彻底;缺点:

用药大、危害水生生物、污染环境

(1分)

4.口服法:

优点:

操作方便、可杀体内病原;缺点:

重病者无效、水体病原无效

(1分)

5.涂抹法:

优点:

药效好;缺点:

操作难(1分)

6.注射法:

优点:

药效好;缺点:

操作难、易伤鱼、幼苗无法使用(1分)

4、鱼类的寄生虫病有哪几类?

并各举一例。

(7分)

一、寄生原生动物(原虫)疾病

(一)鞭毛虫疾病淀粉卵涡鞭虫病或锥体虫病(0.5分)

(二)孢子虫疾病艾美虫病(球虫病)或鲢碘泡虫病(疯狂病)(0.5分)

(三)纤毛虫疾病车轮虫病或小瓜虫病(白点病)(0.5分)

二、寄生蠕虫病(0.5分)

(一)单殖吸虫病指环虫病或三代虫病(0.5分)

(二)复殖吸虫病血居吸虫病或双穴吸虫病(0.5分)

(三)绦虫病舌型绦虫病(0.5分)

(四)线虫病鲤嗜子宫线虫病(0.5分)

(五)棘头虫病鲤长棘吻虫病(0.5分)

(六)环节动物病中华湖蛭病(0.5分)

三、寄生甲壳动物病(0.5分)

(一)桡足类中华鳋病(翘尾巴病)或锚头鳋病(针虫病、蓑衣虫病)或鱼虱病(0.5分)

(二)鳃尾类鲺病(0.5分)

(三)等足类鱼怪病(0.5分)

5、简述对虾红体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

(5分)

1、病因:

a.WSSV或TSV等病毒性病原感染;(0.5分)

b.弧菌、气单胞菌和假单胞菌感染;(0.5分)

c.水质环境恶化,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偏高;(0.5分)

d.饵料营养物质缺乏或不平衡。

(0.5分)

2、症状:

病虾缓游于池边或池面,身体局部或全身性发红(1分)

3、防治:

a.对于病毒性引起的红体,依具体情况采取合适措施;(0.5分)

b.对于细菌性红体,可口服土霉素等结合水体消毒;(0.5分)

c.对于水质不良引起的红体,可换水或投放生物制剂;(0.5分)

d.对于饵料不良引起的红体,可投喂复合维生素等。

(0.5分)

1、佐剂的定义及作用。

(6分)

定义:

指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机体后,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2分)

作用:

a.增加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加抗原的表面积);(1分)

b.增强抗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提高抗体的滴度;(1分)

c.改变抗体产生的类型;(1分)

d.引起或增强IV型超敏反应。

(1分)

2、水产养殖中常用的环境改良剂有哪些?

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7分)

1.种类:

1)石灰类:

包括生石灰、熟石灰、沸石粉、白云石粉等;(1分)

2)生物制剂:

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放线菌、枯草杆菌等。

(1分)

2.作用:

1)净化水质,防止底质酸化和水体富营养化;(1分)

2)降低硫化氢和氨氮的毒性;(1分)

3)补充氧气,增加鱼虾摄食力;(1分)

4)补充钙元素,促进鱼虾生长和增加对疾病抵抗力;(1分)

5)抑制有害菌数量,减少疾病发生。

(1分)

3、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

(6分)

1、病原

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1分)

2、症状

体表充血,鳃、肝、肾贫血,肛门红肿,腹水,烂鳃、竖鳞,肠胀(1分)

3、流行情况

在我国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地区最广、季节最长、损失最重(1分)

主要危害鲫、鲤、青、草、鲢、鳙、鲮等(1分)

流行季节3~11月份,水温9~36℃。

5~9月份,水温28℃为发病高峰期。

(1分)

4、防治方法

预防:

除淤、消毒(0.5分)

治疗:

氟哌酸、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0.5分)

4、鱼类致病弧菌的种类及其所致鱼病的共同症状、诊断和防治方法。

(5分)

1、种类:

鳗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等(1分)

2、共同症状是体表皮肤溃疡(1分)

3、诊断方法

TCBS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免疫学检测、PCR检测(1.5分)

4、防治方法

福尔马林灭活疫苗,漂白粉消毒,磺胺类药物、土霉素(1.5分)

5、传染性胰腺坏死病和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区别有哪些?

(6分)

(1)病原不同:

前者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属于双RNA病毒科,病毒为20面体;(1分)为后者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1分)

(2)症状不同:

前者以胰腺坏死为典型特征,而后者主要表现为造血器官(肾脏和脾脏)坏死;(1分)且前者拖的粘液便较细长,而后者的比较粗、结构粗糙(1分)

(3)流行情况不同:

前者主要危害对象是鲑鳟鱼苗至3月龄的幼鱼,后者以摄食4周龄的鱼种为主;(1分)前者的宿主范围更广,如鲆、鲽、鳎、鳕等;后者是出入境检疫的三类传染病(1分)

五、问答题

有一池虾发生了严重的黑鳃症状,请分析引起该症状的可能原因、诊断及防治方法。

(共10分)

1、病因:

a.细菌(弧菌、丝状细菌)、真菌(镰刀菌病)感染,固着类纤毛虫附生;(1分)

b.水质底质恶化,pH值长期偏低,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过高;

(1分)

c.防治虾病时使用的药物不恰当,如硫酸铜、高锰酸钾(铜离子可直接损伤鳃丝,高锰酸钾的锰形成二氧化锰黏附在鳃丝表面,都可引起黑鳃)

(1分)

d.长期缺乏维生素C(白黑斑病、黑斑病、黑鳃病)。

(1分)

2、诊断:

剪取部分鳃丝做水浸片镜检:

a.鳃丝表面有污物附生,鳃组织并不变黑——丝状细菌、固着类纤毛虫、海藻引起的黑鳃(1分)

b.鳃丝组织坏死变黑——弧菌、镰刀菌等;非生物病因(1分)

3、防治:

a.细菌性黑鳃可口服氟哌酸、土霉素等抗生素进行防治;(1分)

b.镰刀菌、固着类纤毛虫引起的黑鳃:

福尔马林、含氯消毒剂消毒水体;(1分)

c.对于因水质恶化引起的黑鳃,可采用换水、添加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以及泼洒沸石粉或白云石粉等措施防治;(1分)

d.因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黑鳃可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

(1分)

四、简答题(共29分)

1、简述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流程。

(8分)

宏观观察诊断:

(0.5分)

1.观察症状和寻找病原:

(0.5分)

体液、体表(鳃、鳍、皮肤)、肌肉、内脏等部位有无颜色变化、有无炎症、充血、出血、溃疡等症状;(1分)

肉眼检查有无异物(寄生虫)。

(0.5分)

2.调查饲养管理情况(0.5分)

3.调查水体环境因子(0.5分)

4.调查发病史及以往采取的措施(0.5分)

微观观察诊断:

通过镜检(放大镜、显微镜和电镜)查找病原及宿主的病理变化(0.5分)

1.细菌性疾病的诊断:

(0.5分)

病原分离→纯化培养→人工感染→细菌鉴定、药敏实验(1分)

2.病毒性疾病的诊断:

(0.5分)

a.组织学检测:

只适于具有包涵体的病毒种类(0.5分)

b.电镜检查:

(0.5分)

c.试剂盒等快速诊断:

PCR、DNA探针、酶标抗体等(0.5分)

2、什么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该试验中常用哪几种酶和底物?

(5分)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是利用Ag或Ab能非特异性吸附于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表面的特性,使Ag-Ab反应在固相载体表面进行的一种免疫酶技术。

(2.5分)

常用酶及底物:

(1)辣根过氧化物酶(HRP)(0.5分)

底物:

邻苯二胺(OPD)-------------------黄色。

(0.5分)

四甲基联苯胺(TMB)-------------金黄色。

(0.5分)

(2)碱性磷酸酶(AP)(0.5分)

底物:

对硝基苯磷酸盐(PNPP)---------黄色。

(0.5分)

3、鱼类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

(5分)

病毒病的主要特点:

1)潜伏期长,不易发现;(0.5分)

2)发病快,不易控制;(0.5分)

3)防治困难,无特效药。

(0.5分)

细菌性疾病的主要特点:

1)常出现明显的表面出血、溃疡,并伴随腹水、肠炎、烂鳃等症状;(1分)

2)发病与水体变化有较强的相关性,经常出现在高温、水质恶化时;(1分)

3)抗生素及其它消毒剂有明显的控制作用;(1分)

4)镜检可在体内发现大量的细菌(0.5分)

4、简述鲤春病毒血症的病原、症状及流行情况。

(5分)

(1)病原:

鲤弹状病毒,亦称鲤春病毒血症病毒(0.5分)

(2)症状

●鱼群聚集于出水口处(0.5分)

●体色发黑,呼吸缓慢(0.5分)

●病鱼往往失去平衡而侧游(0.5分)

●有瘀斑性出血,皮肤及鳃上最多见(0.5分)

●鳃的颜色变浅,呈淡红色或灰白色(0.5分)

●腹部膨大(0.5分)

●鳔壁有出血斑(0.5分)

(3)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鲤鱼;流行于春季,水温在13~20℃时流行(1分)

5、简述对虾软壳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

(6分)

(1)病因:

a.饵料不足或营养不全(Ca和P含量过少或含量不均衡)(1分)

b.饲料储存不当,腐败变质(0.5分)

c.水体水质变差,有毒物质积累(0.5分)

d.水体pH过高,导致P以CaPO4沉淀,使水体可溶性P减少(1分)

e.水体中含有有机锡或有机磷等消毒剂(1分)

(2)症状:

甲壳薄而软,壳与肌肉分离(1分)

(3)防治:

a.改善水质,加大换水量;(0.5分)

b.多投放鲜饵,如投放贝肉等;(0.5分)

五、问答题

论述传染性胰腺坏死病和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异同。

(11分)

相同点:

(1)两者都是病毒病(0.5分)

(2)患病个体均表现为狂游后突然死亡,且常伴有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水等症状,肛门处常拖有一条粘液便(2分)

(3)主要危害对象均为鲑鳟鱼类的鱼苗(1分)

(4)两种病的死亡率都比较高(0.5分)

(5)流行季节均为春季,水温10-15℃(1分)

不同点:

(1)病原不同:

前者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属于双RNA病毒科,病毒为20面体;(1分)为后者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1分)

(2)症状不同:

前者以胰腺坏死为典型特征,而后者主要表现为造血器官(肾脏和脾脏)坏死;(1分)且前者拖的粘液便较细长,而后者的比较粗、结构粗糙(1分)

(3)流行情况不同:

前者主要危害对象是鲑鳟鱼苗至3月龄的幼鱼,后者以摄食4周龄的鱼种为主;(1分)前者的宿主范围更广,如鲆、鲽、鳎、鳕等;后者是出入境检疫的三类传染病(1分)

四、简答题

1、抗体的定义、条件及生物学活性。

(6分)

抗体(Ab):

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由分化成熟的终末B细胞(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2分)

作为抗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1、只有脊椎动物的浆细胞才能产生;(0.5分)

2、必须有抗原刺激;(0.5分)

3、能与相应抗原产生特异性结合;(0.5分)

4、其化学本质是一种具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0.5分)

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1、与抗原特异性结合(0.5分)

2、激活补体3、调理作用(0.5分)

4、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0.5分)

5、具有免疫原性(0.5分)

2、按照使用目的,渔药的类型有哪些?

并举例。

(5分)

(1)环境改良剂:

如生石灰、光合细菌等。

(0.5分)

(2)消毒剂:

如酚类、酸类、醇类(乙醇)、卤素类(漂白粉)、氧化剂(高锰酸钾)等。

(0.5分)

(3)抗微生物药:

包括抗病毒药(PVP-I)、抗细菌药(土霉素)、抗真菌药(克霉唑)等。

(1分)

(4)杀虫驱虫药:

如硫酸酮、敌百虫等。

(0.5分)

(5)代谢改善和强壮药:

如维C、蛋氨酸等。

(0.5分)

(6)中草药:

如大蒜、穿心莲等。

(0.5分)

(7)生物制品:

包括疫苗、激素、生物水质净化剂等。

(0.5分)

(8)其它:

包括抗氧化剂(维E)、麻醉剂(丁香酚)、增效剂等(1分)

3、什么是肉芽组织?

并简述肉芽组织的演变过程。

(7分)

肉芽组织:

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

(2分)

肉芽组织的演变过程:

(1)新生肉芽组织

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毛细血管生长,新生肉芽组织形成。

此时毛细血管壁薄,内皮细胞连接不完全,组织水肿,容易出血。

(2分)

(2)成熟化

肉芽组织中液体成分逐渐吸收减少,炎性细胞减少并逐渐消失,部分毛细血管闭塞,数目减少,有的形成小动脉和小静脉。

(2分)

(3)纤维化

成纤维细胞迁移和增殖,并转变为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合成增多,

而转化成疤痕。

(1分)

4、鱼类致病弧菌的种类及其所致鱼病的共同症状、诊断和防治方法。

(5分)

(1)种类:

鳗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等(1分)

(2)共同症状是体表皮肤溃疡(1分)

(3)诊断方法

TCBS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免疫学检测、PCR检测(1.5分)

(4)防治方法

福尔马林灭活疫苗,漂白粉消毒,磺胺类药物、土霉素(1.5分)

5、有一池虾发生了严重的黑鳃症状,请分析引起该症状的可能原因和诊断方法。

(6分)

(1)病因:

a.细菌(弧菌、丝状细菌)、真菌(镰刀菌病)感染,固着类纤毛虫附生;(1分)

b.水质底质恶化,pH值长期偏低,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过高;(1分)

c.防治虾病时使用的药物不恰当,如硫酸铜、高锰酸钾(铜离子可直接损伤鳃丝,高锰酸钾的锰形成二氧化锰黏附在鳃丝表面,都可引起黑鳃)(1分)

d.长期缺乏维生素C(白黑斑病、黑斑病、黑鳃病)。

(1分)

(2)诊断:

剪取部分鳃丝做水浸片镜检:

a.鳃丝表面有污物附生,鳃组织并不变黑——丝状细菌、固着类纤毛虫、海藻引起的黑鳃(1分)

b.鳃丝组织坏死变黑——弧菌、镰刀菌等;非生物病因(1分)

五、问答题

草鱼三病指什么?

分别说明其病原、症状及流行情况。

(11分)

细菌性烂鳃病:

(0.5分)

1、病原:

鱼害黏球菌(柱状屈桡杆菌)(0.5分)

2、症状

●头部暗黑——乌头瘟(0.5分)

●鳃盖内表皮被病菌感染腐蚀成近圆形透明小区——开天窗(1分)

●鳃丝炎症、腐烂(0.5分)

3、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草鱼、青鱼(0.5分)

●流行于4~10月份,夏季为发病高峰期(0.5分)

赤皮病(0.5分)

1、病原:

荧光假单胞菌(0.5分)

2、症状

●体表出血、鱼鳞脱落(0.5分)

●鳍条充血腐烂,形成“蛀鳍”(0.5分)

3、流行情况

●别名:

出血性腐败病、赤皮瘟、擦皮瘟(0.5分)

●发病鱼类:

2~3龄草鱼、青鱼(0.5分)

●流行季节:

全年(0.5分)

细菌性肠炎(0.5分)

1、病原:

肠型点状气单胞菌(0.5分)

2、主要症状:

肠道发炎,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血性腹水流出。

(1分)

3、流行情况(0.5分)

●发病鱼类:

草鱼、青鱼、鲤鱼。

(0.5分)

●流行季节:

4-10月(0.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