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58515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

课题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预习要求

熟读诗词,初步理解诗意。

学法指导

自读、小组交流、边读边想、背诵。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看图、查阅资料、理解诗词大意,重点训练学生有感情吟诵,并在读中体会、理解。

教具准备

了解作者的生平,搜集、背诵以前学过的他写的古诗。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

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生边听边思考。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

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

躺着观看

(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明亮的月亮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小组读诗歌

2、组内互评、组间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2、反馈:

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自由读诗,小组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你读懂了什么?

2、体会诗歌含义。

学生齐读诗意。

 

全班齐读此诗。

1、教师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

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

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

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一、激趣导入

生听并背诵《牧童》这首诗。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

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

篙:

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

船桨。

怪生:

怪不得。

遮头:

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

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主探究,借助课后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5、小组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

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读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交流,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学生再读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

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

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

“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一、导入,解题

读课题。

理解题目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

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二、初读,正音

读诗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感。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

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

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

吴地的方言。

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

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

老翁、老妇人。

锄豆:

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

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

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

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

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

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

(营造民主课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争议之处,还可以展开讨论)

三、再读,释诗句,明诗意

1.自读自己理解。

(自主探究))

2.解释重点词语。

 

3.小组合作,疏通句子意思

 

4.再读全文,质难问疑

 

1、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你能谈谈你所“看到”的画面吗?

3、学你从这首诗歌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四、想意境,悟诗情。

小组交流感受。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五、熟读,成诵

读诗歌

背诵诗歌

 

课题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预习要求

认识字词,读通课文,提出质疑。

学法指导

读、说、写相结合。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评议相结合。

教具准备

学生收集作者的相关信息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1、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

(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一、质疑导入

学生读题

思考

 

理解题意

1.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教师总结,出示:

“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

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

《冬阳?

童年?

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二、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

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①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②思考:

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教师及时板书)

①注意指导学生区分文中两个“嚼”字的不同读音。

②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

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再讲了“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自然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自然段)。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自由读

全班交流:

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反复读第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全班交流。

1、师:

在作者回忆的四个童年生活场景中,你对哪个内容最感兴趣?

选择你感兴趣的学习,体会作者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2、第一个内容:

师问:

冬日里送煤的骆驼队给“我”留下了什么印象?

(骆驼咀嚼的样子,显示了它们安静的态度。

尤其是它的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骆驼的双峰上驼着两袋煤、从遥远的门头沟一步步走来与它们的安静神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第二个内容:

师问:

骆驼的脖子下面为什么会挂一个铃铛?

爸爸和我的解释一样吗?

为什么?

(爸爸的回答是骆驼怕狼,带着铃铛,狼就不敢侵犯了。

我却认为给骆驼带上铃铛,给人们的长途旅行增加一些情趣。

说明骆驼耐得住长途旅行的寂寞和干渴的折磨。

因此,“我”由衷地敬佩骆驼这种稳重、耐劳的特性。

4、第三个内容:

师问:

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对骆驼的关注?

这说明了什么?

(春天就要来临时,“我”看到骆驼的毛皮大块大块地脱掉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剪刀替它们剪一剪。

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了。

夏天到了,再也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就问妈妈它们的踪影。

冬天又来了,“我”又看到了骆驼队,听到了驼铃声。

这说明了“我”对自己童年生活的无限留念。

5、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深入感知

小组讨论:

你最感兴趣的童年片段是什么?

从中体会到什么?

小组交流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4)

想象驼铃用处(5—9)

想替骆驼剪毛(10)

追问骆驼去处(11—14)

}

 对童年生活无限怀念

 

课题

7.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预习要求

按自学要求读通课文,理解课文。

学法指导

自读小组交流、边读边想。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看图、查阅资料、理解大意、重点训练学生有感情朗读并在读中体会、理解。

教具准备

预习课文、制作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

祖父的园子

一、谈话导入新课

读课题

1、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3、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4、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

板书:

(1)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

(4)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6)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7)用草帽遮脸睡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2.查字典,与同桌探讨

3.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4.小组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进行板书。

1、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

“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自主探究

 

交流体会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四、领悟表达特点

交流,体会生活

7祖父的园子

──“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

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表达感受

 

课题

8.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预习要求

查字典解决字词,熟读课文。

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交流合作,抓住问题体会情感,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理解感悟本文。

教具准备

自学生字词。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2.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学生说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课文

概括总结课文内容

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

再讲了什么?

最后讲了什么?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2.激趣朗读,作者的发现有趣吗?

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小组内交流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2.激趣朗读,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1.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理解?

(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发散开去,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2.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体会作者的感受。

四、阅读理解‘我’发现了什么?

1.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2.朗读体会

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自豪,惩罚的愤懑。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说说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以作者是怎样发现这童年的秘密的导入新课教学。

一、回忆导入

学生说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

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二、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1.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指多名学生回答。

(1)

(2)(3)(4)(5)个小问题。

 

2.读一读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句子。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三、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四、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思考

学生说

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五、总结交流

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8.童年的发现

细胞(一个月)

——小鱼(一个月)

——青蛙(一个月)

——人类(九个月)

——人的进化论

 

课题

9.儿童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预习要求

读通诗歌,体会诗所蕴含的感情。

学法指导

自读、小组交流、边读边想、背诵。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看图、理解诗的大意,训练学生在读中有感情吟诵,理解。

教具准备

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出示课文童年插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儿童诗两首(板书)

一、谈话引入

学生说

 

齐读课题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要求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读诗、互评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出来。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

为什么?

预设: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

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

3.小组内读诗,

4.全班齐读此诗。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3、分组读诗。

4.全班齐读诗。

1.教师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学生闭目想象。

2.把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

全班一起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出示《童年的水墨画》图,让学生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并选一、两件讲给大家听听,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这首诗(板书)。

一、谈话

导入

生听并读第二首诗。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互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