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教学大纲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57888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6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学教学大纲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内科学教学大纲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内科学教学大纲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内科学教学大纲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内科学教学大纲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科学教学大纲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docx

《内科学教学大纲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教学大纲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科学教学大纲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docx

内科学教学大纲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科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含英文班)、麻醉学、医学影像学专业使用)

 

锦州医科大学·教务处

二○一六年六月

《内科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供临床医学(含英文班)、麻醉学、医学影像学专业

总学时:

160其中理论学时:

100实践学时:

6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专业课,也是考试课。

它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它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且与许多基础和临床学科密切相关,学好内科是学好临床医学的关键。

它涉及面广,可分为多个专科,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疾病、风湿性疾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等,其内容对临床医学各学科的实践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由于卫生部规划教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内科学着重于上述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已达到学生可以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目的。

在内科学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活动。

学好内科学的临床知识和相应的诊治技能,为日后医疗、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先修课程应包括:

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药理学、诊断学。

基础医学是所有医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与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有着不能分割的密切联系;诊断学是医生对疾病提出初步诊断的最基本依据的科学,是内科诊断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技能与知识;药理学是疾病治疗学的基础学科。

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等为内科诊断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临床其他各学科专业与内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某些传染病神经病甚至精神病的临床表现可以被误诊为内科疾病,内科疾病也可与外科、妇产科等疾病相互转化或伴发。

全面系统的医学知识对内科学及临床各学科都是重要的。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熟悉内科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方法及病志书写的基本方法。

3.了解内科常用辅助检查的适应症及临床意义,如:

心电图、胸部X线片、血气分析、超声等

4.了解内科各学科的新进展。

四、学时分配(理论)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1

第二篇第三章: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

2

第二篇第四章:

支气管哮喘

2

3

第二篇第六章第一、二、三节:

肺炎

3

4

第二篇第六章第四节:

肺脓肿

1

5

第二篇第七章:

肺结核

3

6

第二篇第十章:

肺血栓栓塞症

2

7

第二篇第十一章:

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

2

8

第二篇第十二章第一节:

胸腔积液

1

9

第二篇第十五章:

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

2

10

第三篇第二章:

心力衰竭

2

11

第三篇第二章:

心力衰竭;

第九章:

心包疾病

2

12

第三篇第八章:

心脏瓣膜病;

第十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2

13

第三篇第三章:

心律失常

6

14

第三篇第四章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三节:

稳定型心绞痛

2

15

第三篇第四章第四节:

急性冠脉综合征

4

16

第三篇第五章:

高血压

2

17

第三篇第六章第一、二、三节:

心肌疾病;

第四节:

心肌炎

2

18

第四篇第四章:

胃炎

2

19

第四篇第五章:

消化性溃疡

3

20

第四篇第七章:

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

2

21

第四篇第八章第一节:

溃疡性结肠炎

2

22

第四篇第十五章:

肝硬化

3

23

第四篇第十六章:

原发性肝癌

2

24

第四篇第十七章:

肝性脑病

2

25

第四篇第十八章第一节:

急性胰腺炎

2

26

第五篇第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总论、肾小球疾病概述

2

27

第五篇第二章:

肾小球肾炎

2

28

第五篇第四章:

肾病综合症

2

29

第五篇第八章:

尿路感染

2

30

第五篇第十三章:

慢性肾衰竭

2

31

第六篇第二章:

贫血概述

0.5

32

第六篇第三章:

缺铁性贫血

1.5

33

第六篇第五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

1

34

第六篇第六章:

溶血性贫血

1

35

第六篇第八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

36

第六篇第九章:

白血病

2

37

第六篇第十章:

淋巴瘤

1

38

第六篇第十四章:

出血性疾病概述

0.5

39

第六篇第十五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

40

第六篇第十七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0.5

41

第七篇第一章:

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总论

1

42

第七篇第九章:

甲状腺功能亢进

3

43

第七篇第十三章:

库兴综合征

2

44

第七篇第二十一章:

糖尿病

4

45

第八篇第一章:

风湿性疾病总论

2

46

第八篇第三章:

类风湿性关节炎

2

47

第八篇第四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

2

48

第八篇第五章:

脊柱关节炎

2

49

第九篇第二章第一节:

中毒概述

1

50

第九篇第二章第二节:

有机磷中毒

2

51

第九篇第二章第六节:

CO中毒

1

合计

100

五、课程考核(考试)

1、课堂出勤记录,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5%;

2、阶段测试,即期中测试,闭卷,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20%;

3、实验报告或实习病例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15%

4、终结性考核,闭卷,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60%。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一)教科书

[1]葛均波、徐永健主编.《内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8版

(二)参考书

[1]赵水平,胡大一.《心血管病诊疗指南解读》.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0月第3版

[2]杨跃进,华伟.《阜外心血管内科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3]王海燕.《肾脏病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9月

[4]张之南.《血液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9月

7、教学内容(理论)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教学内容】

1.慢性支气管炎的定义。

2.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因素,其他。

3.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

4.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

症状:

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

体征:

干湿啰音。

5.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癌,特发性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

6.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原则及预防。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病因:

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因素,其他。

发病机制:

炎症机制,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氧化应激,其他。

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改变。

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生理:

1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

症状:

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

体征:

肺气肿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辅助检查:

肺功能,胸部x线,血气

1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与严重程度分级:

持续气流受限是慢性阻塞性疾病诊断的必备条件。

根据肺功能诊断及分级。

1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鉴别诊断:

哮喘;其他引起慢性咳嗽、咳痰的疾病;其他引起劳力性气促的疾病;其他原因所致的呼吸气腔扩大。

1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并发症:

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1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及预防:

长期家庭氧疗指征急性加重期治疗原则。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定义及主要临床表现,诊断。

2.掌握慢性阻塞性疾病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分期和分级、辅助检查及并发症。

3.熟悉慢性阻塞性疾病病因、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4.了解慢性阻塞性疾病的病理及病理生理。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慢性阻塞性疾病定义、慢性阻塞性疾病诊断与严重程度分级、慢性阻塞性疾病并发症、长期家庭氧疗指征。

难点:

慢性阻塞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幻灯片、多媒体、黑板、实物展示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

【教学内容】

1.支气管哮喘的概述

2.支气管哮喘的流行病学

3.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2)发病机制:

气道免疫-炎症机制、神经调节机制

4.支气管哮喘的病理

5.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

(1)症状:

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

(2)体征:

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6.支气管哮喘的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痰液检查;

(2)肺功能检查;(3)胸部X线/CT检查;

(4)特异性变应原检测;(5)动脉血气分析。

7.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1)诊断标准

(2)哮喘的分期及控制水平分级

8.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诊断

(1)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3)上气道阻塞;

(4)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

9.支气管哮喘的并发症

10.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1)确定并减少危险因素接触

(2)药物治疗:

药物分类和作用、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慢性持续期的治疗、免疫疗法

11.哮喘的教育与管理

12.哮喘的预后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

2.掌握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分期及控制水平分级、药物分类和作用机制。

3.熟悉支气管哮喘的概述、病因、鉴别诊断、并发症、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原则。

4.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理、慢性持续期的治疗原则、哮喘的教育与管理。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原则、治疗原则及治疗哮喘药

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难点:

支气管哮喘的肺功能检查、分期及控制水平分级、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诊断、药物分类和作用机制。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幻灯片、多媒体、黑板、实物展示

第六章肺部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肺炎概述

第二、三节细菌性肺炎

【教学内容】

1.肺炎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2.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

3.肺炎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定义及诊断。

4.肺炎的治疗及预防、重症肺炎诊断标准。

5.以下三种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1)肺炎球菌肺炎

(2)葡萄球菌肺炎

(3)支原体肺炎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

(1)肺炎的定义。

(2)肺炎的分类。

(3)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定义;诊断标准;常见致病菌。

(4)重症肺炎诊断标准。

(5)常见三种肺炎(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支原体)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

2.熟悉:

(1)肺炎病原学标本的采集方法及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2)肺炎的诊断程序。

(3)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辅助检查特点。

3.了解:

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定义;诊断标准;常见致病菌。

2.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3.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原菌;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典型的X线表现。

难点:

常见病原菌肺炎(葡萄球菌、支原体)的临床特点与抗生素合理应用。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幻灯片、多媒体、黑板、实物展示

第四节肺脓肿

【教学内容】

1.肺脓肿的定义。

2.肺脓肿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吸入性肺脓肿好发部位、肺脓肿的分类。

3.肺脓肿的临床表现。

4.肺脓肿的辅助检查:

细菌培养,血常规,X线检查特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5.肺脓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6.肺脓肿的治疗及预防:

控制感染、体位引流及手术治疗。

注意口腔卫生,避免诱因,加强护理。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肺脓肿定义、分类、吸入性肺脓肿好发部位、临床表现、诊断、实验室检查及治疗。

2.熟悉肺脓肿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鉴别诊断。

3.了解肺脓肿的手术疗法的适应症、。

【重点与难点】

重点:

肺脓肿分类、吸入性肺脓肿好发部位,肺脓肿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难点:

肺脓肿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幻灯片、多媒体、黑板、实物展示

第七章肺结核

【教学内容】

1.肺结核的流行病学。

2.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杆菌类型、生物特性。

3.结核在人群中的传播:

感染途径以呼吸道为主。

4.结核的发生与发展:

肺结核可分原发和继发。

5.肺结核的病理:

渗出、增生、变质。

6.肺结核的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呼吸道症状及体征。

7.肺结核的诊断:

诊断方法、诊断程序、分类。

8.肺结核的鉴别诊断要点:

与肺癌、肺炎、支扩、肺脓肿、慢性支气管炎及其它发热性疾病相鉴别。

9.肺结核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1)化疗原则:

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

(2)化疗方法;(3)化疗方案

10大咯血处理。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肺结核传播途径;肺结核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2.熟悉结核杆菌类型、生物特性;诊断方法;化疗方案。

3.了解肺结核流行病学。

【重点与难点】

重点:

肺结核的分类和诊断要点,肺结核的化疗原则,常用抗结核药物主要作用机制与副作用。

难点:

肺结核的发生与发展,化疗方案。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幻灯片、多媒体、黑板、实物展示

第十章肺血栓栓塞症

【教学内容】

1.肺栓塞的定义:

PE、PTE、DVT、VTE。

2.肺栓塞的流行病学。

3.肺栓塞的危险因素。

4.肺栓塞的病理和病理生理:

(1)血流动力学改变;

(2)气体交换障碍;(3)肺梗死;(4)慢性血栓栓塞行肺动脉高压。

5.肺栓塞的临床表现:

症状:

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咯血等;

体征:

(1)呼吸系统体征

(2)循环系统体征(3)其他

6.DVT的症状与体征

7.肺栓塞的诊断:

(1)根据临床情况疑诊PTE:

D-二聚体、动脉血气、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下肢深静脉检查

(2)对疑诊病例进一步明确诊断:

4项其一阳性即可确诊:

CTPA、放射性核素肺通气/血流灌注显像、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肺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

(3)寻找PTE的成因和危险因素。

8.肺栓塞的临床分型:

(1)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高危(大面积)PTE、中危(次大面积)PTE、低危(非大面积)PTE;

(2)慢性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9.肺栓塞的鉴别诊断:

冠心病、肺炎、主动脉夹层、表现为胸腔积液的鉴别、表现为晕厥的鉴别、表现为休克的鉴别、表现为慢性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鉴别。

10.治疗:

(1)一般处理与呼吸循环支持治疗

(2)抗凝治疗(3)溶栓治疗(4)肺动脉导管碎解和抽吸血栓(5)肺动脉血栓摘除术(6)放置腔静脉滤器(7)CTEPH的治疗。

11.预防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肺栓塞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分型。

2熟悉肺栓塞的危险因素、辅助检查。

3了解肺栓塞的病理、病理生理和预防。

【重点与难点】

重点:

肺栓塞的定义、临床分型、诊断依据及治疗。

难点:

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和诊断步骤。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幻灯片、多媒体、黑板、实物展示

第十一章肺动脉高压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教学内容】

1.肺动脉高压的定义、诊断标准、分类及分度。

2.肺源性心脏病的定义及分类。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流行病学。

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

(1)支气管、肺疾病;

(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3)肺血管疾病;(4)其它。

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

(1)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功能性因素-关键作用,解剖学因素,血液粘稠度增加和血容量增多

(2)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3)其它重要器官的损害。

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

(1)肺、心功能代偿期:

症状、体征。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1)呼吸衰竭:

2)右心衰竭。

7.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X线检查;

8.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血气分析。

9.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

慢性肺或其他胸肺疾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鉴别诊断:

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

1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并发症:

(1)肺性脑病;

(2)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3)心律失常;(4)休克;(5)消化道出血;(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7)深静脉血栓形成。

1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

(1)肺心功能代偿期:

中西结合综合措施,延缓基础支气管、肺疾病的进展,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预防感染。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1)控制感染;2)控制呼吸衰竭;3)控制心力衰竭;4)防治并发症;5)护理。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及分度。

2、了解肺源性心脏病的定义及分类、

3、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X线、心电图的诊断依据)、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发症及治疗原则。

4、熟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5、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预防及预后。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X线、心电图的诊断依据,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并发症及急性加重期治疗原则。

难点:

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幻灯片、多媒体、黑板、实物展示

第十二章胸腔积液

【教学内容】

1.胸腔积液的概述

2.胸水循环机制

3.胸腔积液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

(2)胸膜通透性增加;

(3)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4)壁层胸膜淋巴引流障碍;

(5)损伤;(6)医源性。

4.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

(1)症状;

(2)体征。

5.胸腔积液的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诊断性胸腔穿刺和胸水检查;

(2)X线和核素检查;(3)超声波检查;

(4)胸膜活检;(5)胸腔镜或开胸活检;(6)支气管镜。

6.胸腔积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确定有无胸腔积液;

(2)区别漏出液和渗出液;(3)寻找胸腔积液的病因。

7.胸腔积液的治疗

(1)结核性胸膜炎:

1)一般治疗;2)抽液治疗;3)抗结核治疗;4)糖皮质激素。

(2)类肺炎性胸腔积液和脓胸

(3)恶性胸腔积液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胸腔积液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胸腔穿刺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原则。

2.熟悉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

3.了解胸水循环机制、类肺炎性胸腔积液、脓胸及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

【重点与难点】

重点:

胸腔积液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

难点:

胸腔积液的实验室和其他检查、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幻灯片、多媒体、黑板、实物展示

第十五章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

【教学内容】

1.呼吸衰竭的定义。

2.呼吸衰竭的病因:

气道阻塞性病变,肺组织病变,肺血管病变,心脏疾病,胸廓及胸膜病变,神经肌肉病变。

3.呼吸衰竭的分类:

按血气分析分I型和Ⅱ型;按病程分急性和慢性,按发病机制分为肺衰竭和泵衰竭。

4.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

1)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机制:

肺通气不足,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氧耗量增加。

2)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对肾功能的影响,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呼吸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5.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

6.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2)发绀。

(3)精神神经症状。

(4)循环系统表现。

(4)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

7.呼吸衰竭的诊断。

(1)诊断:

原发疾病、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所致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项目(主要有PaO2PaCO2、PH、BE、HCO3)和氧合功能(Sa02)的正常值和意义。

8.呼吸衰竭的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氧疗:

原则、浓度和吸氧装置。

3)增加通气量、改善CO2潴留:

呼吸兴奋剂的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和气管插管的指征及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4)病因治疗。

5)一般支持疗法。

6)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呼吸运动产生的机制及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机制。

2.掌握呼吸衰竭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3.熟悉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呼吸衰竭的定义、分类,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

难点:

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呼吸衰竭时的血气分析改变、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的判断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幻灯片、多媒体、黑板、实物展示

柴文戍陆思静刘忠郭莹单丽娜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第二章心力衰竭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心力衰竭定义

2.心力衰竭病因:

(1)基本病因;

(2)诱发因素

3.心力衰竭病理生理:

(1)代偿机制:

(2)各种体液因子的改变;(3)关于舒张功能不全(4)心肌损害和心室重构;

4.心力衰竭的类型:

5.心功能分级

第一节慢性心力衰竭

1.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

2.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1)左心衰竭:

以肺循环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

(2)右心衰竭:

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3)全心衰竭:

常以一侧为主。

3.慢性心力衰竭的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术等。

4.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

病史,左、右或全心衰竭的临床表现。

诊断内容:

病因、解剖部位、病理生理改变、心功能分级。

5.慢性心力衰竭的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腹水伴下肢水肿。

6.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1)一般治疗;

(2)药物治疗:

洋地黄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β阻滞剂的应用等;(3)非药物治疗;(4)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第二节急性心力衰竭

1.急性心力衰竭的概述:

急性左室功能不全引起的急性肺水肿。

2.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

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瓣膜穿孔、血压急剧升高、严重心律失常等。

3.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4.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烦躁、发绀、咳嗽伴粉红色泡沫痰。

心率快、第一心音弱,有舒张早期奔马律,两肺布满湿罗音和哮鸣音、血压下降,可出现心源性休克。

5.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病史,临床表现,与支气管哮喘鉴别。

6.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坐位、吸氧、镇静剂、吗啡或杜冷丁、快速洋地黄类药物(注意适应征和禁忌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