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雍正帝杀死年羹尧的真相.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57153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揭秘雍正帝杀死年羹尧的真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揭秘雍正帝杀死年羹尧的真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揭秘雍正帝杀死年羹尧的真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揭秘雍正帝杀死年羹尧的真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揭秘雍正帝杀死年羹尧的真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揭秘雍正帝杀死年羹尧的真相.docx

《揭秘雍正帝杀死年羹尧的真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揭秘雍正帝杀死年羹尧的真相.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揭秘雍正帝杀死年羹尧的真相.docx

揭秘雍正帝杀死年羹尧的真相

揭秘:

雍正帝杀死年羹尧的真相

对于胤禛能顺利当上皇帝,民间也广泛流传着他“内靠隆科多,外仗年羹尧”的说法。

而当雍正帝皇位稳固的时候,作为最详知内幕的两个功臣的末日也就到了。

当初的功臣则成为他的心腹大患,不难想象“兔死狗烹”也就成为雍正帝对付自己“帮凶”的方法了。

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中声称康熙帝临终前曾向隆科多口述传位皇四子,而隆科多在被捕后却供认:

先帝宾天时,他并不在御前,也未派任何人近御前。

对于康熙帝临终前有没有“顾命托孤”,去世当天有没有宣读遗诏,这在《清圣祖实录》和《清世宗实录》中都没有记载。

经查找,最早见于官方记载的是在雍正二年下半年的《上谕八旗》和《雍正朝起居注》,向国人公示时间则是雍正七年下半年,见于《大义觉迷录》一书的记载。

由此可见,康熙帝向隆科多口述传位皇四子这件事情是雍正帝一手编造出来的弥天大谎。

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领侍卫内大臣马尔赛和步兵统领阿齐图来到京师刑狱前,向关押在这里的原川陕总督年羹尧传旨:

历观史书所载,不法之臣有之,然当未败露之先,尚皆为守臣节。

如尔之公行不法,全无忌惮,古来曾有其人乎?

朕待尔之恩,如天高地厚,意以尔实心报国,尽去猜疑,一心任用。

尔乃作威作福,植党营私,辜恩负德,于心果忍为之乎?

……朕统御万方,必赏罚分明,方足为治。

尔悖逆不臣至此,若枉法曲宥,曷以彰宪典而服人心?

今宽尔磔死,令你自裁……尔非草木,虽死亦当感涕也。

年羹尧听罢,却迟迟不肯自裁,然而雍正帝决心已下,令年羹尧的冤家对头蔡珽为监刑官,在多次催逼之下,年羹尧最终不得不上吊自杀,至此,一代名将“年大将军”在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毙命。

早在雍正二年(1724年)五月,年羹尧的幕僚汪景祺就对年羹尧提出过警示:

鸟尽弓藏,古今同概……举酬勋之典,受殊爵之荣,位极人臣,威似王者,又何所苦而反乎?

横加猜疑,致成嫌隙。

进不得尽其忠节,退不得保其身家,抚驭乖方,君臣两负。

呜呼,千古之豪杰英雄所为椎心而泣血者也……疑也、畏也、怒也、厌也,以此四者待功臣,有不凶终而隙未者乎?

年羹尧(1679—1726),字亮工,号双峰,原籍安徽怀远,汉族,后改隶汉军镶黄旗。

他的妹妹是雍正帝的敦肃皇贵妃,因此他是雍正帝的大舅哥。

他还是康熙朝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四川巡抚、四川总督。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任定西将军,平定西藏叛军,之后任川陕总督。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与岳钟琪平青海郭罗克叛乱。

雍正元年(1723年)接替十四阿哥允禵任抚远大将军,主持西北军务,与岳钟琪讨伐罗卜藏丹津叛乱。

雍正二年(1724年)平叛后加强西北的统治,并开发西北屯垦,深得雍正帝的宠信,但此时的年羹尧一点没有感觉,现在的雍正帝已非当初的雍正帝了,政权稳固、政治经验丰富的雍正帝已经不再需要他了,一把无影的大砍刀已经对准了年羹尧,而年羹尧依旧我行我素,居功自傲,行为不加检点,贿赂营私,傲视百官,他所推荐的官员有“年选”之称。

不仅如此,他不遵守臣道,吃饭称“进膳”,赏给属员物品称“赐”。

他所到之处官员跪迎。

种种逾制行为都为他自己埋下了祸根。

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因功高骄横,滥杀无辜,遭弹劾查办。

同年四月十二日,调任杭州将军。

雍正于同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尧押送北京会审。

十二月,朝廷议政大臣向雍正帝提交审判结果,给年羹尧开列92款大罪,请求立正典刑。

其罪状分别是:

大逆罪5条,欺罔罪9条,僭越罪16条,狂悖罪13条,专擅罪6条,贪婪罪18条,侵蚀罪15条,忌刻罪6条,残忍罪4条。

之后赐其狱中自裁。

年羹尧父兄中任官者俱革职,嫡亲子孙发遣边地充军,家产抄没入官。

年羹尧在历史上的确是一位才华卓越的军事指挥者,曾著有《治平胜算全书》、《年大将军兵法》等15万字的兵书。

康熙帝在世的时候,就对年羹尧比较赏识,称其“实心用事”、“治事明敏”,在官爵上屡屡加封。

胤禛称帝后,作为妹夫的雍正帝对他恩赏有加,更是加官晋爵。

雍正帝还经常说:

“朕福薄,不能得尔十来人也。

”并表示希望能与年羹尧“做千古君臣之遇的榜样”。

看到年羹尧在平定青海叛乱上奏的奏折中有“臣之未能就枕者,已十一夜矣”时,雍正帝批示道:

“好心疼心疼,真正社稷之臣。

”年羹尧奏:

“身面微瘦,精神照常。

”雍正帝则批示:

“好汉子,铁丈夫,朕少放宽矣。

你一身之系如泰山之重,惟有虔诚对佛天佑你平安如意之外,亦无他暇他及也。

”而当年羹尧平定青海叛乱回北京时,雍正帝则表现出来欣喜若狂的姿态,多次在奏折上写道:

“大功告成,西边平静,君臣庆会,亦人间乐事!

”“大功告成多日,君臣庆会在迩,临书不胜欣喜!

”“一路平安到来,君臣庆会,何快如之!

”,等等。

这种感情的表现,足以体现雍正帝对年羹尧的重视,而这一切均是在胤禛当了皇帝之后。

人们不禁要问:

“年羹尧作为一代封疆大吏,何以能得到雍正帝如此宠信?

难道仅仅就因为他是雍正帝的大舅哥吗?

”答案非也,这里面有着重大的机密事件。

雍正称帝后,年羹尧上奏的第一份奏折里面就明显透露出不可告人的秘密。

署理大将军印务公延信、四川陕西总督臣年羹尧为密陈下悃,仰祈圣训,以免贻误事。

窃惟国家大事莫重于用兵,委任人臣莫重于军务。

臣等知识短浅,过蒙圣主委任,令会同办理军务,虽思之又思,慎之又慎,难保尽合机宜。

是以共相勉励,宁迟毋急,宁慎重毋轻忽,倘有错误,臣等获罪之事甚小,上关圣主用人之处甚大。

臣等请嗣后凡有紧要事情先具奏稿密睿览,伏求圣训批示,以便缮折奏闻。

虽未免烦渎宸聪,然往返之间,为期不过一月。

既经圣虑,自有乾断,不独臣等获有遵循,而军务大事可免错误矣。

理合奏明,臣等不胜悚惕之至。

雍正元年正月初二日具硃批:

朕安。

朕原不欲尔来,为地方要紧。

今览尔所奏,尔,尔若不见朕,原有些难处。

难处者,军务总事结局处。

舅舅隆科多奏,必得你来同商酌商酌地方情形,汝若可以来得,乘驿速来。

再,舅舅隆科多,此人朕与尔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错了。

此人真圣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也。

其余见你面再细细问你。

有旨。

在这份奏折里面,年羹尧对雍正帝表示出小心谨慎的设防姿态,不想来北京,而雍正帝则表示:

朕原不欲尔来,舅舅隆科多奏,必得你来同商酌商酌。

为了表示对年羹尧的信任,雍正帝在批示里面还这样评价隆科多:

舅舅隆科多,此人朕与尔先前不深知他,真正大错了。

此人真朕之功臣,其余见你面再细细问你。

这时候的年羹尧对于雍正帝来说是非常的重要,从谕旨中也可以看得出来,雍正帝有重要事情与年羹尧、隆科多商量,而且是隆科多提议的。

什么事情这么重要,非要年羹尧来北京面谈呢?

在批示的一开始说是“军务总事”,后面则隐含着还有其他的重要事情。

虽然目前还没有直接证据说明年羹尧在雍正帝继承大统上帮助过雍正帝,但这里面也可以看得出来,年羹尧对于刚刚即位的雍正帝的重要性,非一般军务大臣所能承担的。

雍正帝在批示中口口称没有在跟前的隆科多为“舅舅”,一来表示对隆科多的尊重,二来也是对年羹尧的一种暗示:

我虽然是高贵的皇帝了,但依然在心里把你和隆科多当成了亲人,你我之间是亲戚关系,但你在我心中的地位却在隆科多之上。

换个角度思考,以上奏折和批示则可以这样理解,在宫中,虽然隆科多帮助雍正帝夺嫡成功,但此时的雍正帝政敌太多,而且有实力最强悍的十四王允在外拥有重兵,一旦允发动军事政变攻击北京,雍正帝的皇位很可能会得而复失,并且可能会落得个最悲惨的下场。

而年羹尧在川陕总督这个位置上有重兵,因此能够保护北京的安全,保护他皇位的稳固、人身的安全。

也因而说此时同样握有重兵的年羹尧对于雍正帝的重要,已经远远超过了隆科多。

雍正帝深知这点,自然利用拉关系、套近乎的方法手段笼络年羹尧。

雍正帝为了保证年羹尧与隆科多能真正成为自己辅政的左膀右臂,后来干脆自己做主,将年羹尧的儿子过继给了隆科多,也就是出于他的这种政治考虑。

后来的事实也在说明雍正帝用心叵测,正因为有年羹尧这个统兵大员的威慑,十四王允未敢轻易发动兵变,在被解除兵权软禁之后,雍正帝将允的“抚远大将军”权力交给年羹尧管理。

年羹尧也因此成为雍正帝最宠信的亲信,滋长了骄横跋扈气焰,但这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雍正帝皇位巩固后对知情人的陷害打击,用以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合法和延续。

因为年羹尧知道了太多的内幕,也因为后来的年羹尧没有了使用价值,于是,雍正帝抓住年羹尧的一时疏忽错误,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打击行动。

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所谓“祥瑞”,群臣称贺,年羹尧也上贺表称颂雍正帝夙兴夜寐,励精图治。

但表中字迹潦草,又一时疏忽把“朝乾夕惕”误写为“夕阳朝乾”。

雍正帝抓住这个把柄借题发挥,公开批评年羹尧说:

年羹尧本内字画潦草,且将‘朝乾夕惕’写作‘夕阳朝乾’,年羹尧非粗心办事之人,真不欲以朝乾夕惕四字归之于朕耳!

……年羹尧既不以朝乾夕惕许朕,则年羹尧青海之功,亦在朕许与不许之间而未定也。

雍正帝说年羹尧故意把字写错,其原因在于年羹尧认为自己“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借此,雍正帝故意抹杀年羹尧的青海战功,说年羹尧在青海的战功,也是在可给与可不给之间。

原本“朝乾夕惕”是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而写成“夕阳朝乾”不但意思不通顺,还意思大变,把原本说雍正帝勤奋谨慎说成雍正帝快要死了。

这是大不敬之罪。

借此机会,在这之后,雍正帝更换了四川和陕西的官员,先将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革职,署理四川提督纳泰调回京,使其不能在任所作乱。

四月,则干脆解除了年羹尧川陕总督职,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

此时雍正帝“必处置年羹尧”的用意很显然了,而此时的年羹尧对雍正帝还抱有幻想,希望雍正帝能放过自己,在三月赴杭州的路上滞留不前,但这却让雍正帝恼羞成怒,雍正帝在年羹尧上奏谢恩杭州将军奏折上这样批复:

朕闻得早有谣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之语。

朕今用你此任,况你亦奏过浙省现象之论。

朕想你若自称帝号,乃天定数也,朕亦难挽;若你自不肯为,有你统朕此数千兵,你断不容三江口令人称帝也。

此二语不知你曾闻得否?

……看此光景,你并不知感悔。

上苍在上,朕若负你,天诛地灭;你若负朕,不知上苍如何发落你也!

……你这光景,是顾你臣节、不管朕之君道行事,总是讥讽文章、口是心非口气,加朕以听谗言、怪功臣之名。

朕亦只得顾朕君道,而管不得你臣节也。

只得天下后世,朕先占一个是字了。

这实际上就是雍正帝对年羹尧发出的一个最明显的信号:

我决心已下,你必将受制。

有人说年羹尧死有余辜,罪有应得,但是要知道,在罗列年羹尧的92项大罪还没有出炉之前,年羹尧必死的结论就已经在雍正帝心里下定下了。

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初四日,蔡珽上奏雍正帝奏请提拔张钟办理账务,然而雍正帝的重点则是向年羹尧的政敌蔡珽答非所问的批示,准备处理年羹尧的心路历程和最后决定。

蔡珽(?

—1743)字若璞,汉军正白旗人,云贵总督蔡毓荣(?

—1699)子。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进士。

雍正二年(1724年),代理四川巡抚的蔡珽与时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因采铅矿发生矛盾而获罪,此时雍正帝已经开始着手处理年羹尧案件。

雍正帝为了严厉打击年羹尧,决定利用其政敌来铲除权臣年羹尧,于是不但没有杀蔡珽,反倒重用,授左都御史而监视年羹尧。

雍正帝在蔡珽奏折上这样写道:

一大奇事,年羹尧之诛否,朕意实未决。

四五日前,朕宽意已定,不料初三白日,一虎来齐化门外土城关内,地方报知提督,带新满洲,虎已出城外河内苇草中。

新满洲到已晚,伊等周围执枪把火看守半夜,忽然突出往南去,从东便门上城,直从城上到前门,下马道,入大城,并未伤一人,直入年羹尧家上房。

至天明,新满洲九门等至其家,放鸟枪,虎跳下房,入年遐龄后花园中,被新满洲追进,用枪扎死。

有此奇事乎?

年羹尧,朕正法意决矣!

如此明彰显示,实令朕愈加懍畏也,朕实惊喜之至。

奇!

从古罕闻之事也!

上述雍正帝在奏折上批示重点圈点出来就是:

年羹尧之诛否,朕意实未决。

四五日前,朕宽意已定,不料初三白日,一虎直入年羹尧家,被新满洲追进,用枪扎死。

年羹尧,朕正法意决矣!

其大概意思是说:

是否杀年羹尧,我还没有想好。

在四五天前,我还打算宽恕他,不料在初三那天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一只老虎来到城里,进入年羹尧的家,最后被官府打死。

因为这件事很是奇怪,这是天灾暗示我的意思,于是我联想到年羹尧,决定杀他了。

雍正帝通过老虎事件来判断年羹尧的凶兆,于是在奏折上写下:

“年羹尧,朕正法意决矣!

”在这里可以看出,雍正帝杀年羹尧的决心比年羹尧罪状的最终出台早了8天。

年羹尧之死,到底是罪有应得还是雍正帝杀人灭口,或者说是借年羹尧之罪而杀人灭口,很难辨析,因为雍正帝不可能让这些文字在历史上留下把柄或痕迹。

但大家可以看看与雍正帝继承大统有着重要关系的另一个人物——雍正帝所谓的舅舅隆科多之死,或许就能看出一些真相了。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