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模拟选课调考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56952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模拟选课调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模拟选课调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模拟选课调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模拟选课调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模拟选课调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模拟选课调考试题.docx

《江苏省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模拟选课调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模拟选课调考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模拟选课调考试题.docx

江苏省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模拟选课调考试题

江苏省高一年级模拟选课调考

历  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必修1+必修2第一单元。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西周新封的封国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

这反映出分封制

A.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强化B.隐含了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C.强化了周天子的大宗地位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2.《汉书》载: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

”据此可知,汉朝

A.御史大夫职权广泛B.御史大夫掌控军政大权

C.相权膨胀威胁皇权D.中央官制变革创新唯上

3.西汉初年,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而相“总纲纪、统众官”。

这一举措

A.推行于“推恩令”颁布后B.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C.直接导致“七国之乱”D.意在防范封国的势力壮大

4.曹魏时期,中正的评价必须有书面的正式材料。

材料主要包括家世、品、状三个方面。

状,指行状,是举主对于被举者道德才能的详细叙述。

这反映出,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A.加大了荐官的随意性B.促进了社会阶级流动

C.注重选拔的公正合理D.摒除了门第间的差别

5.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有不同历史记述。

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出处

记述

清人王昶《军机处题名记》

“雍正七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后六年,改名总理处。

乾隆二年,诏复名军机处。

台湾李宗侗《办理军机处略考》

“时西北两路出师征策妄……余以雍正八年春为舍人,中堂已有内外之分,军机房即内中堂办事处也。

  A.军机处设立时间无法考究B.历史叙述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C.清人王昶的记述最为准确D.军机处最初因军事需要而设

6.商朝的甲骨文中出现了如右图的一个早期汉字。

这可以说明

A.统治集团内部等级森严

B.城市市场交易管理严格

C.土地国有制度已经出现

D.闭关锁国政策极为盛行

7.《诗经》中有“千耦其耘”“十千维耦”之类对大规模集体耕作状况的描述。

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氏族公社之下的群居生活B.农具简陋、生产技术落后

C.征收赋税征发徭役的需要D.人口高度膨胀工商业萧条

8.瓷土中普遍含有呈色性很强的铁,如果含量超过1%,烧出的瓷器呈灰白色,含量越多颜色越重。

因此,要使胎、釉洁白,必须把胎料和釉料中的含铁量控制在1%以下。

这类瓷器制作的成熟时期是

A.先秦至汉代B.北朝至唐宋C.明朝中后期D.清朝前期

9.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

“在一次不平等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内有官员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了。

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

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

”据此可知,这些官员

A.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B.仍以天朝上国自居

C.试图遏制英国侵略势力D.国家主权意识缺失

10.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中描述:

“两支舰队于9月17日在鸭绿江口外的海面上相遇。

经过五个小时的交火,中方损失了4艘军舰,一千余名官兵战死,而日本只损失了1艘军舰。

”此次战役的直接影响是

A.日本控制了黄海海域制海权B.京津地区被列强武装控制

C.激发了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11.民国时期一法律人士指出:

“共和改创,孙不得不让位于袁以完成统一,而孙氏之党恐袁专擅,乃假手法约,设种种规定以束缚之,行政之权务求减削,立法之权事事扩张。

”据此可知,“孙氏之党”的行为

A.违背了民主共和的精神B.照搬了美国政治体制

C.借助权力制衡维护共和D.结束了封建专制独裁

12.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

“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者。

就是这样,背信弃义地向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来一个突然的袭击。

”毛主席评价的是

A.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B.北洋军阀政府卖国求荣

C.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3.下图是文物拍卖市场上展出的某时期发行的纸币,这些可以用来研究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B.中共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D.红军长征中调动农民积极性

14.战前,双方正规部队的兵力大致相当,其后政府又损失了50万人的军队,其中30万人被俘,其余非死即伤。

司令黄伯韬和邱清泉阵亡,黄维和杜聿明被俘。

这一失败消除了政府在长江以北的最后一道主要防线,扫除了共产党南下长江和渡江作战的最后一个主要障碍。

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淞沪会战

15.九三学社代表许德珩曾说:

“《共同纲领(草案)》是经过了筹备会多次的周详讨论的,在大会开幕以前来到北平的六百多位代表也曾经分组多次的研讨,六百多位同仁之中,可以说是很少很少没有发言的,也更很少发言不被重视的;凡是在目前紧要的、能够办得到的建议,都是被采纳的。

”这说明《共同纲领》的制定

A.充分体现了民主协商精神B.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D.体现了各阶级的根本利益

16.阅读下面漫画《抖擞》。

该漫画寓意香港回归

A.消除了香港的分裂势力B.实现了香港长期繁荣和稳定

C.洗雪了被侵占的百年国耻D.得益于“一国两制”的方针

17.右图是1954年7月《解放日报》转发的《社论》,指出“继朝鲜战争以后,另一场严重的战争——历时八年的印度支那战争宣告结束了”,这个重大胜利“有助于促进亚洲的集体和平与安全……是和平协商与和平共处的原则的又一重大胜利”。

这次“和平协商”,新中国

A.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B.打破了长期的外交僵局

C.努力贯彻和平共处原则

D.迫使美国从越南撤军

18.1746年2月10日,英国首相配兰因与英王乔治二世政见不和,带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

乔治二世遂让普特尼重新组阁,但普特尼不是下院议员,得不到下院的支持。

当他邀请上届内阁的阁员入阁时,被冷言回绝,无奈之下,他只好在2月12日辞职。

这一事件后,英国

A.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B.下院必须得到内阁支持

C.议会掌握了最高立法权D.责任制内阁开始形成

19.1918年《民国日报》指出:

“俄国自今莅大战以来……其国民感受内外之忧患,乃奋起为大破坏、大创造之事业。

俄国革命之要求惟何?

曰人权;曰民权。

……惟争民权也,故非革除专横之王家及贵族而建设民主政治不可。

”该报评论的这次革命

A.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B.破坏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C.完成了民主革命的全部任务D.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20.下图为冷战时期古巴发行的纪念邮票。

仔细观察邮票信息,该邮票纪念的这一历史事件

A.巩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同盟B.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

C.表明美国在冷战中占据优势D.促使西欧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1.(10分)经济思想、经济政策往往打上时代烙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

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摘自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冶铁者)家人相一,父子戮力,各务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

农事急,挽运衍之阡陌之间,民相与市买,得以财货五谷新弊易货,或时贳(赊欠)。

民不弃作业,置田器,各得所欲。

——摘自桓宽《盐铁论·水旱》

材料三 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摘自《清世宗实录》卷五十七

完成下列要求:

(1)概括材料一中的基本经济思想,并指出其主要目的。

(3分)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关于当时工商业者经营的哪些重要信息?

(3分)

(3)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经济思想。

(4分)

22.(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了建都天京,就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的纲领,从反满的民族革命大步跃进到反封建的社会革命。

到太平军来了,“郡县所经,如行时雨。

旌旗所指,了解倒悬”,给农民们解除了封建剥削和封建压迫。

他们有衣有食,感受到革命所给予的幸福,效忠于太平天国。

……随着形势的发展,再进一步采取向农民颁发田凭措施,收到了“耕者有其田”的效果,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罗尓纳《太平天国史》

材料二 这一文件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

真正成为太平天国实际赋税政策的是“照旧交粮纳税”。

这一政策以土地所有者的存在为前提,因此,它不仅保护自耕农的利益,而且也保护地主的土地权和收租权。

这种保护,体现了对赋税来源的关注,当然不是有爱于地主。

……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农民革命的纲领”是指哪一纲领?

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纲领的意义。

(4分)

(2)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文件”成为“一纸空文”的原因。

(3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两位学者评价侧重点的不同,并分析造成不同评价的因素。

(3分)

23.(10分)美国的民主制度为现代政治文明的建构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主政府的本质决定了多数对政府的统治是绝对的,因为在民主制度下,谁也无法抵抗多数。

多数的不可动摇的道德优势,部分来源于这种观念:

多数人的才智加起来总比一个人的高,因此,为了保证立法质量,不能单单看重立法者个体才智,而更应保证立法者的广泛多数。

平等理论就这样被应用在智力领域。

这一理论对人的骄傲穷追猛打,让人不得不放弃他最后的骄傲——对自己智力水平的骄傲。

——摘编自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二 政府“联邦”结构和“平衡制约”制度的设置是为了使国家不致出现美国人所谓来源于英格兰的那种专制。

该制度同样也使政府可以避免另一种同样有害的专制,即人民专制。

自耕农对“民众暴乱”“过度民主”的恐惧不亚于对单一暴君的恐惧。

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

——摘编自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民主政府”的基本特征及其理论基础。

(4分)

(2)据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是怎样既避免“单一暴君”的专制又避免“人民专制”的?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美国政治制度的建构中得到的有益启示。

(2分)

24.(10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的进程表明,当中共领导人开始考虑为新中国制定对外政策时,他们对世界政治形势及其发展方向,已经有了相当深入和固定的认识。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边倒”方针的形成的确反映了中共领导人对当时世界政治力量的分野和发展趋势的总看法,这种看法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是他们根据革命理论和长期领导革命运动的经验观察世界的结果。

另一方面“一边倒”方针的形成也说明,中共领导人在考虑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时,是以认识中国革命运动与世界的关系为出发点的。

——摘编自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和主要特征》

材料二 对于新中国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当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此外,新中国也面临着周边的安全环境恶化的危险:

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

这给中国的安全防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摘编自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三 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

但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

作什么?

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

——摘自《邓小平文选》《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12月24日)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世界政治形势”的主要特点。

基于这种政治形势,新中国制定“一边倒”方针的依据有哪些?

(4分)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当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意义”。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化解周边国家对红色政权的“恐惧”,新中国还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提出这一外交思想的出发点。

任举一例说明其外交实践。

(2分)

江苏省高一年级模拟选课调考

历史参考答案

1.B 2.A 3.D 4.C 5.D 6.C 7.B 8.B 9.D 10.A 11.C 12.D 13.A 14.C 15.A 16.C 17.C 18.A 19.D 20.B

21.

(1)基本经济思想:

农商皆本。

(1分)

目的:

使国实民富;巩固统治。

(2分)

(2)信息:

基本的经营模式是家庭手工业;有强烈的追求利润的要求;注重产品质量;注重经营方法;注意市场信息;重视成本核算。

(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经济思想:

重农抑商。

(1分)评价:

有违当时工商业空前兴盛的历史潮流;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成为中国后来落伍于西方世界的原因之一。

(3分)

22.

(1)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1分)

意义:

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的思想结晶;调动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条件。

(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原因:

《天朝田亩制度》体现的是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具有空想性;迫于当时战争的残酷性,财政和粮食问题上面临困境;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局限性;当时中国尚未产生资本主义。

(3分,答出三点即可)

(3)不同:

罗尓纳侧重于革命性、进步性;陈旭麓侧重于空想性、落后性。

(2分)

因素:

依托的史料不同;史学观念不同。

(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3.

(1)基本特征:

多数人的绝对主权(或少数服从多数)。

(2分)

理论基础:

民主、平等。

(2分)

(2)方式:

实行联邦制;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体制;众议员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总统和联邦法官间接选举产生。

(4分)

(3)启示:

在政治制度的构建中应完善制度、加强法治、强化监督、发扬民主、权力制衡。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4.

(1)特点:

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冷战局面(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2分)

依据:

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对世界政治形势的认识;革命运动(革命理论)的经验。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现实意义:

缓解国内财政困难;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2分)

措施:

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2分)

(3)出发点:

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1分)

例: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