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复习思考题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50151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0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教学论》复习思考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地理教学论》复习思考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地理教学论》复习思考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地理教学论》复习思考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地理教学论》复习思考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教学论》复习思考题答案.docx

《《地理教学论》复习思考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教学论》复习思考题答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教学论》复习思考题答案.docx

《地理教学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0609)《地理教案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绪论

重点:

地理教案论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

1、简述地理教案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答题要点:

研究对象:

地理教案系统。

研究任务:

研究地理教案系统、揭示地理教案规律、掌握地理教案基本原理,指导地理教案实践,提高地理教师专业素养,优化地理教案效果,发展地理教案理论。

2、绘图说明地理教案系统的构成并简要说明各地理教案要素的地位、作用。

地理教案系统7要素:

 

3、绘简图说明《地理教案论》课程的基本内容结构。

主要6论:

目的论、内容论、方法论、评价论、学生论、教师论

地理教案论

地理教案过程

 

4、简述《地理教案论》课程的主要特点及研究方法。

答题要点:

主要特点:

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艺术性。

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

5、举例说明辩证唯物论、教育学、心理学、地理学、系统论对学习地理教案论的指导意义

例如,唯物辩证法与地理教案

答题要点:

(1)以地理事象的客观存在,说明世界是物质的。

(2)以地理事象的发展变化,说明物质是运动的。

(3)从地理事象的时空运动说明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4)从地理事象相依相制的整体性说明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并反映出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5)从地理事象分布的复杂性说明事物存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以地理事象发展变化的原因说明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7)以地理事象的形成变化说明主导要素的决定性意义。

此外,还有相应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等等。

二、地理教育发展与改革

重点:

现当代地理教育改革趋势及特点地理教师素质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理教育改革的突出特征。

答题要点:

⑴课程目标: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人地关系成为各国地理课程核心,突出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3)生活地理广受关注

(4)地理信息技术成为强大支撑

(5)教案方式、学习方式新变革

(6)教案评价规范多元、方式多样

2、初、高中地理课程规范阐明的地理教案新理念。

答题要点:

初中地理课程规范高中地理课程规范

⑴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⑴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

(2)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5)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的评价机制。

的结合

3、试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本含义、主要特征和基本步骤。

答题要点:

(1)自主学习:

基本含义:

指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元认知监控地学习。

主要特征:

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调控;学习结果自我反馈

主要程序:

确定目标指导自学讨论交流总结评价

(2)探究学习:

基本含义:

指学生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的学习。

主要特征:

自主性;参与性;合作性。

基本步骤:

自主探究:

提出问题提出假设收集证据整理分析解释、验证交流、评价

互动探究:

创设情景引导探究发现规律迁移巩固

(3)合作学习:

基本含义:

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主要特征:

相互支持、配合;共担责任;有效沟通;小组成果;共同成效评估,总结反思。

基本程序:

异质分组责任分工成果交流成效评估

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师提出哪些挑战,如何应对?

答题要点:

地理教师新角色、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课程改革新技能、新课程教案策略

新课程工作方式等方面的挑战。

有关应对(自答)

2、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体现的新的地理教育观

答题要点:

教育观新课程课程观师、生、教材、环境交互作用的动态统一体价值观以促进学生知、能、情等全面发展为中心教师观促进者、引导者、学习者、平等中的首席

学生观主动的学习者、建构者师生观学生中心学习共同体中互动的学习伙伴教材观教案利用的一切素材、手段教案观师生“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学习观自主、探究、合作的学,自由创意媒体观常规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多媒体

环境观仿真及现实生活中的背景

评价观多元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激励性评价等

3、新世纪地理教师的职责和基本素质

答题要点:

职责:

教书育人;教案研究与改革;学校建设;社会服务。

基本素质:

(一)知识维度

1、坚实的地理学专业知识2、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

3、深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4、丰富的实践知识

(二)能力维度

1、基础能力(思维、信息技术、表达、审美、人际关系等)

2、职业能力(教案基本功、教案设计与实施、组织经管、教育技术等)

3、自我完善能力(自学、科研、反思等)

(三)情感维度

思想道德素养、专业态度、教育信念、自我发展意识、充沛情感、良好身心等

三、地理教案目的

重点:

课时段的地理教案目标设计

1、地理教案目标的概念、作用及基本构成。

基本含义:

地理教案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和规范。

作用:

1、对学生发展的定向作用

2、对教案活动的指导作用

3、对教案过程的优化作用

4、教案效果的评价规范

构成: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

2、地理基础知识的概念、主要分类及异同。

地理基础知识:

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最基础的知识。

(课标、教材中的知识原则上都是)

分类:

按认识过程:

地理感性知识地理理性知识

按不同功能:

陈述性、程序性、策略性知识

按教案需要:

重点、难点、一般知识

地理感性知识:

反映地理事物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知识。

人们通过对地理事物直接感知而获得。

一般由地理名称、地理景观、地理分布、地理演变和地理数据等地理事实材料所组成。

地理理性知识:

反映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知识。

人们通过对地理感性知识经过思维加工而形成。

一般由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地理基本原理所组成。

地理陈述性知识:

主要是回答“在哪里”、“是什么”、“怎么样”的地理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理名称、地理术语、地理分布等地理基本事实。

地理程序性知识:

主要是回答“为什么”、“怎么办”的地理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理原理类知识和地理操作程序类知识。

地理策略性知识:

主要是回答“怎么学”的地理基础知识。

地理重点知识;地理教材中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地理基础知识。

地理课程规范在“课程目标”及“内容规范”中指出的地理基本事实、地理基本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及地理基本观点等多是地理重点知识。

地理难点知识:

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感到困难的地理基础知识。

3、地理基本技能的概念、主要构成与重点。

地理基本技能:

顺利完成地理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心智活动方式和动作活动方式。

地理动作技能地理心智技能

一般:

注意力

填绘图表想象力分析、综合

组成计算、表演※思维力归纳、演绎

仪器操作记忆力比较、归类

模型制作……抽象、概括

重点:

地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信息加工能力;野外观察、地理调查技能

方法:

练习—反馈—校正启发引导,实践练习

联系:

心智技能(实践操作)

动作技能(智力认识)能力创造力

 

4、地理课程规范关注的过程和方法。

过程:

初中高中

(1)表象—思维—概念—规律

(1)收集、整理、分析、运用

(2)运用概念、原理分析、判断

(2)发现、探究、调研、解决问题

(3)发现问题—信息、探究—解决问题(3)表达、交流、反思

(4)表达与交流的过程

重点:

(1)获取地理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2)发现、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探究)

(3)表达学习体会、观点和成果,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与方法

方法:

(1)地理观察

(2)区域综合分析(3)地理比较

(4)地理实地考察或野外调查(5)地理实验等科学方法等

5、地理课程规范中

1、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与重点。

1、情感

(1)定义:

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

(2)种类:

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3)核心、重点:

爱国主义;责任感

2、态度:

(1)定义:

个体对某一对象(人、事、物)的反应倾向

(2)种类:

政治、社会、人生、工作、学习、生活、科学……

(3)核心、重点:

求实、辩证;关心

3、价值观:

(1)定义:

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行动的原则、信念和规范

(2)种类:

科学的、文化的、审美的、生活的、交往的……

(3)核心、重点:

可持续发展观;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全球意识

个人:

兴趣、动机、科学态度

家、国:

爱家乡、爱祖国

世界:

尊重、国际合作、全球意识

全球:

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观、责任感、行为习惯

※专家建议突出三基本地理思想:

地域差异性,人地相互关系,可持续发展观点

6、简述地理新课程教案目标的设计要求,并进行某节地理课的教案目标设计。

原则:

1.全面、全体性原则。

2.难度适中原则。

3.可观测性、可操作性原则。

认知目标+行为目标+表现性目标[素质化、行为化、个性化]技术:

ABCD模式

1、行为主体:

学生

2、运用行为动词(可操作、可测、可评)

如:

说出、识别、列出、说明、解释、评价……

3、行为条件:

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情景、借助媒体、时间等

如“根据地图,说出西亚五个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名称”

4、表现程度:

指学生学习后行为变化的达标水平。

如,“80%以上的同学能在规定时间内用几何图形法熟练绘出世界主要海陆分布”

举例:

《雪域高原》教案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并能说出西藏自治区独特的位置及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特色。

(2)理解并能说明西藏自治区的主要经济、文化特色。

2、能力目标:

(1)能抓住“雪域高原”(地势高)这一主导因素,分析它对西藏自然环境和经济、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2)通过分析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学会抓住主导因素把握区域特征的方法。

(3)通过讨论西藏的未来发展,具有初步的参与决策的能力和预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通过课前准备、课堂展示及课后延伸,欣赏并生动表现西藏壮丽、神奇的美。

增加审美情趣及对西藏的热爱之情。

(2)通过西藏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及交通建设的巨大变化,认识我国民族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和协调发展政策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对和平统一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及责任感。

(3)通过对比优雅、可爱的藏羚羊和残暴、丑恶的偷猎者,激发强烈的生态保护意识,认识经济文化发展与生态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步的重要性,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7、地理课堂教案如何实现三维教案目标最优化。

(1)科学设计全面、具体、和谐、有序的地理课堂教案目标

(2)精心组织突出地理三维教案目标的重点内容

(3)积极尝试、不断探究促进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多种教案模式

(4)有效调动利于三维教案目标达成的多种方法技术

(5)积极创设愉悦交流、多元互动的教案环境

(6)完整构建检测地理课堂教案目标的评价体系

四、地理课程与地理教材

重点:

地理课程规范的解读及运用,地理教材的分析、处理。

1、试述地理课程分类及各类课程主要长处及不足。

地理课程:

素质教育目标引导下所有地理学习活动的内容及进程。

地理课程在适应社会、学生、学科发展需要的地理课程规范指导下进行,在地理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的动态交互作用中创生。

地理课程规范:

地理课程规范:

由政府部门制定,反映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地理课程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地理教材:

地理教材是师生进行地理教案活动的一切材料。

狭义的地理教材通常指地理教科书。

(一)学科课程:

以学科为中心编订的课程,

(二)综合课程:

打乱原有学科界限,按照知识体系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客观存在及内在联系,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案内容,形成的课程。

(三)问题课程:

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设计的课程。

(四)活动课程:

侧重于学生兴趣、需要和直接经验获得而设计的课程。

2、初中地理课程规范的特色与创新

(1)课程内容:

区域地理为主

(2)课程内容排序,不作统一规定

(3)不追求完整的学科体系,对地理要素的学习采用不同呈现方式

(4)增强课程开放性和弹性,对区域划分和选择留有自主空间

(5)对综合性学习载体——乡土地理教案作出必要的约束与规范。

3、高中地理课程规范的特色与创新

(1)指导思想:

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

(2)核心论题:

可持续发展思想。

(3)课程结构独具特色。

4、地理教科书的双层系统。

三表述系统:

课文、图像、练习(活动、作业)(表层系统)

三功能系统: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层系统)

地理教科书:

两大系统之协同。

5、地理新教材的改革特色。

[

(1)生活化

(2)综合化(3)人文化]

从地理教材走向地理学材

初中:

(1)新颖的教材编写结构

(2)具有亲和力的文字表述

(3)不拘一格的知识呈现方式

(4)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

(5)加大地理学习“活动”力度

(6)突出对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中:

(人教版为例)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一)注重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

(二)反映地理的应用价值

(三)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四)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

教材的主要特点:

●因循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与方法

●为教案改革留下广阔的空间

●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体验

●注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再现和灵活应用

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

关键:

设计各类问题;重视动手实验;

突出案例分析;引导教案过程。

6、试述教材分析基本方法,并对某章节地理教材进行系统分析。

教材分析基本方法:

 

知识结构分析

能力结构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

文、图、练三子系统的优化组合

地理教材的宏观分析,是从整体教材出发,分析教材产生的时代背景、教材的整体结构、教材的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以了解整体教材的目的、特点及功能,从而达到宏观掌握、使用教材的目的。

重点:

教材时代特色、组成部分及其间关系

一定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背景。

分析教材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教师明确教材目的,把握教材的时代特点、领会教材的先进性。

正确评价和运用地理教材。

,教材内部结构指教材组成部分的排列、组合及逻辑联系。

分析教材的内部结构及联系,有利于教师从整体出发,了解教材各组成部分的特点、相互关系与地位、作用,进而正确处理教材,保证教材整体功能的实现。

教材外部联系主要指教材系统的关联对象及其关系。

了解相关学科的基本内容,要注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综上所述,地理教材的宏观分析,为教师从宏观控制地理教材,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使教师能在较高认识水平上掌握、使用教材,更好发挥其引导及促进者的作用。

地理教材的微观分析,是对章、节、课时段等局部教材的分析。

主要分析其表层系统蕴涵的知识结构、能力层次及教育作用,是对某局部教材功能的分析、测定。

重点:

知识点及其结构。

地理教材的微观分析为师生使用教材提供具体行为指导,有较强可操作性

五、地理教案过程、原则、模式与方法

重点:

地理教案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及多种教案模式的灵活运用

1、什么是地理教案过程?

地理教案过程:

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在地理教师指导下,对地理学科知识的认识活动和提高地理素质、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交往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

2、地理教案过程的主要特点。

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在地理教师指导下,对地理学科知识的认识活动和提高地理素质、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交往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

(1)以正确阐明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宗旨

(2)以地图为教案的第二语言

(3)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为先导

(4)以突出综合性和区域性为显著特点

(5)以密切联系社会实践为方向

(6)以促进学生地理综合素质发展为根本目的

3、地理教案最优化的途径。

教案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

他指出:

“教案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案规律、原则、现代教案的形式和方法、该教案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规范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4、地理教案遵循的一般教案原则与特色教案原则。

一般:

1、知、能、德、美等诸育统一的原则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3、启发式教案的原则

4、及时反馈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运用直观手段的原则

特色:

1、以协调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为主线 2、充分反映地理事象相互联系和区域差异

3、充分利用地图和多种地理直观教具4、充分体现生活地理、广泛利用乡土地理资料

5、地理原理和地理事实统一6、地理课内教案和地理课外活动密切结合

以及,体现地理教育多功能的原则,以综合思维和比较思维为主的原则,“启发式”和用图分析的原则等。

5、什么是地理学习兴趣?

地理教案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学习兴趣:

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

多种方法:

灵活多样的教案方法精心设计引言

形象直观的教案手段 广泛联系生活

生动丰富的教案语言善于启发思维

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组织兴趣高潮

不断变换刺激等

6、地理教案中如何体现启发式教案?

(1)据地理事象的发展规律进行启发

(2)按地理事象对立统一的规律进行启发

(3)按地理事象的相互关系

(4)运用地图启发

(5)据已有知识启发,等

7、什么是地理教案模式?

试述几种新课程常用的地理教案模式。

地理教案模式:

在一定教案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案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教案活动的基本结构。

简言之,即“教案逻辑结构的简略概括”或“基本教案范型”

改革中的地理教案模式:

(一)“情境—陶冶”式:

(二)范例教案模式:

(三)案例教案模式:

(四)探究教案模式:

(五)目标教案模式(六)图表教案模式

(七)操作活动教案模式(八)多媒体教案模式

(九)实习教案模式(十)讲练教案模式

(十一)自学导思教案模式(十二)审美化地理教案模式:

8、审美化地理教案模式的理论基础、特色及主要教案环节。

审美化教案:

是“将所有的教案因素(诸如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环境等)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教案过程转化成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活动,使整个教案成为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高度和谐统一、静态和动态和谐统一的整体,从而大幅度提高教案质量,减轻学习负担,使师生都充分获得身心愉悦及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案思想、理论、操作模式和方法”

理论基础:

充分吸取传统教案理论与现代教案理论中关于“点”与“结构”延伸的精髓。

将科学、教案的内在逻辑美与外在形式美融为一体,立意于为学生拓展更大的自由创造空间。

 

特点:

点—线—面—体的逻辑延伸

优点:

有利于学生形成以“一”及“多”、以“小”见“大”的透视世界的方法和能力,

局限:

教师素质要求较高,多种变式正在形成。

操作模式:

 

回归视点

知识点

教师—教案目标——视点教案→﹛能力点﹜→延伸教案→检测教案

促情意点

进典型材料延伸材料检测材料

发↓↓↓

学生→把握视点→迁移活动→达标测验

反馈、强化

主要环节:

视点教案——延伸教案——检测教案——回归视点

9、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含义、意义、选题内容及指导策略。

研究性学习:

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方式去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即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意义:

(1)提高发现、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交往、合作能力。

(2)调动积极性,提升创造兴趣、增强创新意识。

(3)培养科学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选题内容:

学科学习、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乡土环境等诸多方面

指导策略:

(1)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及不同层次需要

(2)课题设计以增进学生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

(3)学生创造性与主体人格培养是重要目标

(4)教师重视选题、中期检查、结题三环节的评价与指导

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模式:

选题调研成果交流评价

10、选择某一教案模式,举例说明其应用。

如:

“情境—陶冶”式:

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总结转化

(保加利亚洛扎诺夫,中国李吉林等教案思想)

 

特点:

有意识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理智活动与情感活动的统一

优点:

利学生个性陶冶、人格培养,提高自主精神与合作精神

局限:

创设极富吸引力与感染力的教案情境的难度,在文科类教材和第二课堂应用较多

案例:

11、地理教案方法的选择依据。

常用的地理教案方法有哪些?

选择依据:

教案目标、教材内容、学生、教案条件、教师素养特征等

 

常用的地理教案方法:

地理教案方法系统

语言直接象征自学实际复习考试评价

传递感知符号认知探究训练方法方法方法

为主为主为主为主为主

讲授法演示法地图法发现法练习法口试法量化评价

谈话法参观法纲要信号法探究法实习法笔试法质性评价

程序教案法操作法多元评价

自学辅导法

直观方法

常规方法语言方法

逻辑方法

发现法

探究法

程序教案法

范例教案法

纲要信号法

现当代图象教案法

方法愉快教案法

读议讲练法

情境教案法

案例教案法……

12、举例说明某一地理教案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纲要信号图示法、暗示教案法、读议讲练法、愉快教案法等方法在地理教案中的运用。

13、举例说明如何在地理教案中进行地理教案方法的优化组合。

一节课通常以一、二种方法为主,再辅以其它方法,一般常包括语言类、方法类、媒体类的方法。

示例:

 1、《水资源》小组学习法、讨论法、多媒体教案

2、《影响气候的因素》谈话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

3、《河流与湖泊》启发式谈话法多媒体教案

4、《大气环流》谈话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动手操作法

5《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案例教案法、分析法、归纳法、讨论法

 “教案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

六、地理教案媒体与地理课程资源开发

重点:

对基本常规教案媒体及电教媒体的熟练运用

1、什么是地理教案媒体?

常见地理教案媒体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地理教案媒体:

载有地理教案信息的物体。

储存、传递地理教案信息的工具。

2、地图的主要类型及基本特点。

地图:

按一定法则,将地表的自然和社会现象缩小、概括,用地图符号表现在平面上,以反映地表现象的地理分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的图象。

按表现形式:

挂图、图册、课本图、填充图、板图(5)

按特点、功能:

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及多种组合图(5)

基本特点:

直观性、空间性、简略性等。

“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3、教案挂图运用的基本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