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81460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含分课测试题3套,单元测试题1套)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单项选择

1.“19世纪70年代,新能源开始进入生产领域,极大地改变了整个工业领域的生产面貌。

”材料中的“新能源”是指(  )

A.水力

B.风力

C.电力

D.煤炭

2.深受小朋友喜爱的半月刊《小爱迪生》,其内容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还有对新科技发明的介绍,此杂志命名的缘由最可能是(  )

A.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

B.爱迪生聪明过人

C.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

D.爱迪生设计出蒸汽机

3.下表所列举的19世纪晚期的科技发明及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表明人类社会进入了(  )

19世纪70年代

电话进一步普及,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

19世纪80年代

发电站广泛建立,电风扇、电动缝纫机、电焊机被发明并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数字时代”

4.下图是福特汽车的标志。

由于创建人亨利·福特喜欢小动物,所以标志设计者把英文Ford设计成像一只奔跑的小白兔的图案。

福特被称作“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人,这是因为他发明了(  )

A.汽车

B.汽车生产流水线

C.内燃机

D.发电机

5.下图是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显著变化。

导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殖民扩张

B.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C.开始使用大机器生产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6.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关于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突破,搭配正确的是(  )

A.诺贝尔——现代炸药

B.夏尔多内——赛璐珞

C.海厄特——人造纤维

D.门捷列夫——无烟炸药

7.“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上述材料不能说明(  )

A.“革命性进展”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B.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D.人类社会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二、组合列举

8.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在电器发明领域,最为著名的是美国发明家____________。

(2)19世纪80年代,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的是德国人__________。

(3)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汽车制造业的革命的是美国企业家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0—1870年,英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3.12%,德国是2.7%;1870—1900年,英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6%,德国是4.8%。

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1.8%,而德国仅占13.2%;到1914年时,英国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为14%,德国达到14.3%。

材料二 德国大事年表(1871—1905年)

时间

史实

1871年

德国从普法战争中获得50亿法郎赔款,割占法国煤铁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全部和洛林省一部分

1871年

德国实现统一

1878年

德国政府发布了实行保护贸易制度的第一个声明

1885年

德国人本茨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获得了“汽车制造专利权”

1903年

德国通过了《童工法》,规定:

6~14岁的青少年必须接受最基本的义务教育

1905年

德国在采煤、冶金、化学、电气、纺织等工业部门出现的垄断组织——卡特尔发展到385个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动德国发展的主要因素。

(6分)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问:

“爱迪生先生,你是如何看待电的?

”爱迪生说:

“今晚,美国总统正在电灯下阅读,医院正在电灯的照明下进行手术,全世界有数百万人在电灯下读书和生活,这非常重要。

材料二 家电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奢侈品,普通家庭需要拿出多年的积蓄来购买。

今天,琳琅满目的各类家电早已成为人们的好帮手,进入到家庭的每个角落。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电的使用对人类有什么意义。

(4分)

1.C [解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电力和石油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极大地改变了整个工业领域的生产面貌。

2.A [解析]爱迪生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故选A。

3.B [解析]材料中该时期主要出现了一些电器产品,这与电力的广泛应用是分不开的。

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社会带入“电气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社会带入“蒸汽时代”;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时代”。

故选B。

4.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福特创造性地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从而使汽车产量大幅增加,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故选D。

5.D [解析]殖民扩张是从新航路开辟就开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在17、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开始使用大机器生产。

图中对应的1870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时间,故本题选D项。

6.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无烟炸药,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门捷列夫制定出化学元素周期表。

7.C [解析]据材料中所示时间“19世纪后期”可明确“革命性进展”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汽车和飞机均是这一时期的发明;电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使美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事件是美国独立战争,故选C。

8.

(1)爱迪生 

(2)本茨

(3)福特

9.

(1)德国的工业发展后来居上,实力超过英国。

(2)通过战争获得资金和资源;国家统一;政府的扶持(政策的支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政府重视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保护知识产权;垄断组织的推动。

10.电力为工农业和其他部门的现代化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原动力,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技术基础;家用电器的广泛使用使生活更加便捷而丰富,提高了生活质量,改变了生活方式。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单项选择

1.下图是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增长状况,其中增长最快的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2.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实行了下列哪项对应措施(  )

A.推广大众教育

B.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大力修建工厂

D.派遣科技人员出国学习

3.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

下列有关欧美各国教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B.1802年,美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C.1870年,英国和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D.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

4.下图为19世纪“某国人口分布示意图”,该图说明该国(  )

A.城市化程度很高

B.城市人口是2500万

C.大约10%的人口在郊外居住

D.人口密度较大

5.在德国,汽车时代的到来,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由此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德国出现的人口移动趋势是(  )

A.由农村向城市集中

B.由城市向郊区扩散

C.由德国向欧洲扩散

D.由大城市向小城市扩散

6.下面是《19世纪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主思想的确立

B.外来人口的增加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

7.下表为《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统计表》。

此表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国家

总人口

(单位:

万人)

农村人口

百分比

城市人口

百分比

英国

约1800

48%

52%

法国

约3600

75%

25%

中国

约43200

89%

11%

A.中国城市化开始起步

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

C.西方侵略延缓了城市化

D.东西方城市化差距大

8.全球气候变化是工业文明带给人类的另一件“礼物”,其实早在100多年前,环境污染就开始严重困扰着人类社会。

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

C.欧洲殖民扩张

D.资产阶级革命

9.“乡村往昔田园诗般的生活不见了……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

”这些现象反映工业革命(  )

A.首先发生在德国

B.造成了环境污染

C.降低了生产效率

D.减小了贫富差距

10.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社会矛盾激化的双方为(  )

A.农民和无产阶级

B.农奴和地主阶级

C.工人和地主阶级

D.工人和资产阶级

二、组合列举

11.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____________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2)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____________教育。

(3)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严重和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等社会问题。

三、材料解析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

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

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材料二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英国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

(4分)

 

(3)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指出英国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给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启示。

(2分)

1.A [解析]结合示意图可以看出,美国人口从530万人增长到9197万人,居四国人口增长首位。

2.A [解析]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3.B 

4.A [解析]从人口分布示意图中可以看出该国城市人口较多,说明该国城市化程度很高。

5.B

6.C [解析]读图可知英国在19世纪城镇人口所占的比重迅速增加,这主要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完成。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推动了英国大机器工业的发展,使城镇人口的数量迅速增加。

故选C。

7.B [解析]从时间来看是19世纪,从各国人口的比例看,英国的城市人口的比例比农村人口的比例要高,法国的农村人口比例比城市人口比例要高,中国的更高。

所以这应与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有关,故选B项。

8.B

9.B [解析]依据所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