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点中学届高考模拟高三期中联谊考试整理精校版.docx
《浙江省重点中学届高考模拟高三期中联谊考试整理精校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重点中学届高考模拟高三期中联谊考试整理精校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重点中学届高考模拟高三期中联谊考试整理精校版
浙江省重点中学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期中联谊考试
高考模拟试卷
120309:
48
:
:
浙江省重点中学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期中联谊考试
满分:
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偌大(ruò) 憎恶(wù) 夺桂冠(guàn) 不偏不倚(yǐ)
B.芟除(yì) 档案(dàng) 犯嘀咕(dí) 丰功伟绩(jì)
C.恫吓(dòng) 船坞(wū) 蟾蜍(chú) 车载斗量(zài)
D.夹克(jiā) 央浼(měi) 撒手锏(sā) 逸兴遄飞(chuá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就在“富二代”、“官二代”风靡网络,引发无数热议
的同时,演艺圈里的“拼爹”游戏也风声水起。
B.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真诚欣赏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友好回应,一句简单的赞美也会成为一帖医治心病的良药。
C.北大营上空笼罩着一片阴霾,曾经的军人脱离了他们的营地,将三千万百姓放进东瀛恶狼之口……北大营之觞,里面掺杂着国人多少泪。
D.刑警队抓获了以丘某为首的7名团伙成员,缴获毒品、枪枝、弹药及制毒贩毒工具一批,扣押、查封涉案财物总值近千万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2015届高考模拟是中国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经济将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而决不会出现所谓“硬着陆”。
B.在一个理想主义变得奇货可居的年代,听他说少年时的理想冲动,我似乎感受到了理想主义情怀的触手可及。
C.在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庭所做的申诉,揭露了被告李阳对妻子kim实施家庭暴力的真相。
D.第八年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实现了节俭文明、务实高效的办会理念,这和组织方瞻前顾后的周密安排是分不开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气象局昨日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北半球的极寒天气不代表全球变暖趋势发生改变,而是长期趋势中的短暂阶段,“小冰河期”说法毫无根据。
B.社科院考古专家认为河南安阳曹魏大墓是曹操墓的阶段性结论具有相当的根据,但并非最终结论,要“盖棺定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C.取消农业税,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D.一些边远山区的教师,在长年发不出工资的情况下仍辛勤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这种精神实在令人可敬。
5.在横线处补充一个新词,并就其新词义作一简要说明。
(3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词语也频频产生。
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一是利用已有的词语形式,赋予该词新的意义。
如“下课”一词,原来是指上课时间已经结束,现在很多场合则是指体育教练被解职;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是著名演员濮存昕做的公益广告的画外音,请根据语境,在相应的位置设计出具体﹑生动﹑形象的情节镜头来加以表现。
(任选两处,4分)
我相信,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
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公分的距离,(镜头①)_________________;有时候,也许只是几十厘米的宽度(镜头②)__________________。
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
有时,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镜头③)_______________;还有时候,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镜头④)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
7.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5分)
自从斩获诺奖以来,莫言的旧居因为当地官方的热捧,而备受舆论的关注。
近日山东省旅游局调研组也来到高密,考察将莫言旧居开发成旅游线路的可行性,并提出要修缮旧居。
前不久,高密市一位官员就如何劝说莫言父亲同意修缮其旧居,准备了这样的说辞:
“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儿子已成为公共资源,“你不同意不一定管用”。
又闻网球运动员李娜成名后,湖北武汉市为其立了雕像;女航天员刘洋返回地球后,河南林州市在其祖籍地特制了“中国第一女航天员故乡”的招牌,其母还在河南电视台获得了“当代孟母”称号。
请用一句话表达你对上述现象的明确观点。
并就你的观点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要求言之成理,字数80左右。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生态道义观认为,传统伦理学仅承诺对人而言的善,而不承认人之外的生命或非生命形态的善,这种关于“善”的观念并不充分。
施韦兹认为,善的观念应扩展到一切生命形态,自然界中一切生物都是平等的,它们与人一样应享有同样的道德权利。
“敬畏生命”的原则决定了人对自然的态度,亦即只有确认所有生命都是神圣的时候,才是合乎伦理的。
莱奥波德主张把人类的一切行为都纳入维护自然整体(大地)的道德规范,他的“大地伦理”既是人类智力发展的新阶段,也是人类情感的一大延伸,“如果没有对大地的热爱、尊敬和赞扬,没有对大地价值的高度重视,伦理学和大地之间的关系就不可能存在”。
人是“大地共同体”的普通一员,他与自然万物就形成了一种亲密的伙伴关系,人应该尊重它们存在的权利,对它们施以人道主义的关怀,而这也正是人类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生态价值观则强调,人与自然伦理关系必须建立在自然的内在价值基础上,而不仅仅出自人的道义愿望。
罗尔斯顿指出,传统伦理学乃是人类利己主义的伦理学,它只考虑人类的利益,而无视其它物种的存在价值;生态伦理学应该把道德对象扩展到整个生态系统乃至自然界,而不能局限于对生命或大地的热爱,因为自然具有其进化和生态平衡所支撑的“内在价值”,与人的评价无关。
地球上一切生命都是生态系统得以存在并正常运作的保证,它们维护了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这就是它们的价值所在(这大抵属于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主张)。
还有一种被认为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观,如美国学者墨迪、帕斯莫尔等人也承认自然具有内在价值,承认无论生命形态、还是非生命形态的自然存在物本身就是目的,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毕竟有利于人,是人类未来的出路。
他们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分歧主要表现在主张从维护人类利益出发,肯定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价值,并试图将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关怀延伸到子孙后代和所有生命,乃至整个自然界。
这一派人士提醒道,人类的任何选择自由其实都要受生态条件的约束,而不能为所欲为,因此伦理规范既要保护人类的利益,也要爱护(人类的)自然环境的利益。
如此看来,生态道义观大抵寄希望于一种道德感悟,通过类似宗教的“敬畏”体验,促使人承担对自然生命的责任和义务;而生态价值观意在改变人的价值坐标,将自然也纳入价值论的范围。
问题是,抽象地谈论敬畏生命和大地很难与古老的自然拜物教划清界限,太容易沉溺于乌托邦式的感情渲泄;生态价值观虽肯定了自然的价值,却有意无意地把自然理解成脱离人的评价的东西,忘记了这种“自然价值”仍然是被(人)“授权”的价值,没有人的活动介入,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价值与否。
8.下列说法不符合“生态道义观”的一项是
A.“敬畏生命”不只是指人对于人的关系,也是人对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说一切生命形
态都是值得敬畏的。
B.一个人做到了传统伦理学提出的“善”,比如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的话,才有可能
做到真正地敬畏生命。
C.对于大地,人应该做到热爱、尊敬和赞扬大地,高度重视大地的价值,和大地形成了
一种亲密的伙伴关系。
D.如果用“人定胜天”的态度来对待自然万物,剥夺其存在的权利,这就丢弃了人类应
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
A.生态道义观和生态价值观都指出传统伦理学只考虑人类的利益而无视其他生命形态的
存在,是利己主义的伦理学。
B.生态价值观强调自然具有其进化和生态平衡所支撑的“内在价值”,人与自然伦理关系
必须建立在这一基础上。
C.非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如果没有地球上的其他生命的存在,作为人类生态系统包括人类
的演化就不可能得以正常运行。
D.括号中“人类的”三个字强调了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从维护人类利益出发肯定自然环境
对于人类的价值的生态价值观。
10.联系全文,请概括文章最后一段表达的基本观点。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时间的残雪
瘦谷
①去年冬天的残雪其实也是时间的残雪。
我们眼看着它们像一朵朵地上的云团被时间风干,被在温度计中一天天向上爬行的季节吞敛……雪融化的声音从房檐上滴落下来,真是很像古老的以水计时的钟漏。
每一下声音都在提醒我们:
覆水难收,时间一去不返;逝去的岁月留下的只是充满想像、幻觉的记忆,而不能再现、重逢。
②关了一个冬天的窗户已经打开,初春的阳光径直射进屋来。
我们看见石头壁炉中的火苗正在熄灭,松香的气味在阳光中像是陈旧的灰尘,在归来的故人的眼中徐徐缭绕、升腾。
这一切都予人时间停留的感觉——其实只有在现实中生活得情绪沮丧的人才有这种幻觉。
除此之外还有多情善感的诗人、作家、艺术家,他们耽于幻想,热爱童话的气质使他们喜欢做梦。
他们以他们的青春和生命做这种他们称之为“艺术”和“创造”的赌注。
他们与时间拔河,与时间作战。
看见壁炉中火苗最后的情景,我似乎看到了这种努力的结果。
这些最顽强的火苗即使在生命濒临死亡的最后一刻,它们仍然伸直身体,做一个最后的腾跳。
③这些最后的焰舌即使在阳光中也仍然可以把我们的眼睛照亮。
当火焰熄灭,我们就感到我们所处的屋子、世界、时空突然一暗。
但是,即使是这种辉煌的结束,即使火焰完成了这最后的挣扎,时间仍然会毫不留迹地匆匆走过。
我们可以暂时保留火焰后的灰烬,但却无法保留火焰原本的音容和身体。
④火焰后的灰烬其实就是时间的残雪。
这些美丽的、白色的翅膀安静地垂落下来,然后消失……
⑤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能描述火焰曾经的、真实的样子了。
⑥我从冬天末尾的黑屋子中走进春天最初的山岗。
早晨灿烂的阳光中,满山岗都是残雪被阳光烧灼时发出的轻轻的、咝咝的声音。
残雪卷着身体,在湿漉漉的山岗上三五成群地晒着太阳。
⑦如果闪电已经横空出世,那么雷声是不是就要滚滚而来?
地壤下冬眠的虫子是不是就要苏醒?
那个名叫“惊蛰”的调皮孩子是不是就要把地上的残雪惊吓得魂飞魄散,以至于连身体都会躲进时间深处?
虫子和残雪在同一条路上相逢,匆匆忙忙的它们甚至来不及相互问一声好,就错身而过了。
松软、湿润的土地中,麦苗舒展开了身肢,而草则笑嘻嘻地露出了星星点点细小的牙齿。
⑧是谁在这山岗上放牧这娇小的白羊?
是谁在这山岗上放牧这时间的残雪?
⑨时间在达利的画笔下可以折叠,而残雪呢?
柔软的残雪却不能被一个真正的、关注时间的忧世伤生者保留,哪怕是一个短暂的季节。
美丽的残雪在我们的面前匆匆走过。
啊!
残雪,你发出的足音是溪流、是瀑布、是东去的大江,还是枝头音乐般闪烁异彩的晶露?
⑩我坐在山岗的石头上,任由残雪在我的心中徐徐地漫漶,感受残雪热烈的簇拥。
一条小路曲曲弯弯,我留不住你们,就像我留不住我自己。
你们也留不住我,哪怕你们在这山径两旁伸出温情真挚的手,想拉住我在风中飘拂的衣襟。
除了山岗上停留着残雪外,河流上也有残雪,树枝上也有残雪,但鸟巢上没有。
黑黑的鸟巢像是冬天中落尽枯叶后的果子,硕大,饱经风霜。
残雪不时从树上喀嚓一声落下来,落到地上和河中。
这是春天来到时,注定要发生的事情。
那些枝上的嫩芽齐心协力,“嗨”的一声便把残雪从自己的身上推了下来。
有薄冰嚓嚓破碎的声音,这声音和河上的残雪一起顺流而下。
明亮的阳光从天而降,直达河上漂流浮升的碎冰。
从碎冰上折射出来的光斑在我黑色的衣裳和树下的阴影中闪闪烁烁。
残雪就在这些沾着阳光的浮冰间安静地穿行,而我却看不见河边牧鹅的少年。
是的,在这个季节,残雪将从我们的眼前溜走,就像那些暗藏心机、调皮的白鹅从牧鹅的少年的竹竿下溜走一样。
我们触景生情地张开嘴巴,却无法唱起往日的牧歌。
时间已经使我们再也找不准那首老歌的调子。
即使残雪漫漶的水痕最终也干枯消失得踪迹全无。
(有删改)
11.同样是写火苗即将熄灭,第②段用“腾跳”,第③段却用“挣扎”来描绘它,这是为什么?
简述你的理解。
(3分)
12.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⑦自然段中“虫子和残雪在同一条路上相逢,匆匆忙忙的它们甚至来不及相互问一声好,就错身而过了”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
(4分)
13.人们表情达理往往要借用一些具体的物象。
文中除“残雪”之外,还选用了哪些物象?
文章借用这些物象传达了怎样的信息?
(4分)
14.本文的语言形式唯美,立体鲜活,灵动跳跃。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从文中任选两例具体赏析。
(4分)
15.从文章对“时间的残雪”的具体思考中,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对时间这一古老话题的新思索和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
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
(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扬州龙兴寺十方讲院记①
王安石
予少时,客游金陵,浮屠慧礼者②从予游。
予既吏淮南,而慧礼得龙兴佛舍,与其徒日讲其师之说。
尝出而过焉,庳屋数十椽,上破而旁穿,侧出而视后,则榛棘出入,不见垣端。
指以语予曰:
“吾将除此而宫之。
虽然,其成也,不以私吾后,必求时之能行吾道者付之。
愿记以示后之人,使不得私焉。
”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③。
余特戏曰:
“姑成之,吾记无难者。
”后四年,来曰:
“昔之所欲为,凡百二十楹,赖州人蒋氏之力,既皆成,盍有述焉?
”噫!
何其能也!
盖慧礼者,予知之,其行谨洁,学博而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宜成此不难也。
世既言佛能以祸福语倾天下,故其隆向之如此,非徒然也。
盖其学者之材,亦多有以动世耳。
今夫衣冠而学者,必曰自孔氏④。
孔氏之道易行也,非有苦身窘形,离性禁欲,若彼之难也。
而士之行可一乡、才足一官者常少。
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
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⑤!
注:
①选自《王安石散文精选》,本文又题《扬州龙兴讲院记》。
十方,指东南西北等十个方位。
讲院,僧徒讲经说法之处,即寺庙。
②浮屠,佛教用语,即和尚。
慧礼,和尚法名。
③枵然,枵,音xiāo,本指中心空虚的树根,此指空虚。
④孔氏,指孔子。
⑤有以也夫,有所作为吧。
有,通“为”,也夫,语助词。
1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出而过焉 过:
探望
B.不以私吾后 私:
私爱,偏爱。
C.余特戏曰 特:
特意,故意
D.而士之行可一乡 行:
品行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愿记以示后之人 士大夫之族
B.视其居枵然 其后用兵
C.学博而才敏 吾尝终日而思矣
D.以彼之材 以资政殿大学士行
18.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王安石应邀为自己的朋友——僧人慧礼所兴建的扬州龙兴寺院所作的一篇记,作
于王安石吏淮南之后四年,目的在于宣扬自己“以佛济儒”的观点。
B.文章简述了慧礼将一座破败不堪的寺庙改建成一座有百二十间房的大寺院的经过,特地点出慧礼建寺前食饮无物的艰苦境遇,以强调建寺的曲折艰难。
C.在文中感慨佛教兴盛的原因不是偶然的,赞颂慧礼是一个“其行谨洁,学博而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的有才有学、品德高洁的佛教信徒。
D.在文中将慧礼与那些儒者作了比较,目的在于说明当时的儒者缺乏像慧礼等僧人那样甘于艰苦的精神,因此不能真正继承儒家的精神。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
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
2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7分)
①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
(3分)
②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
(4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21——22问题。
(7分)
春夕 [唐]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
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21.简析首联中“送”字在诗中的作用。
(3分)
22.尾联中“自是不归归便得”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5分)
其一、“子曰: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其二、“子曰: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其三、“子曰: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3.上述文字是对《论语·泰伯》原文: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
之”的三种不同的断句解读,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思想和政治观点。
(2分)
24.你同意哪一种解读,为什么?
(3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 ,欲罢不能。
(《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
(李清照《声声慢》)
(3)西当太白有鸟道, 。
地崩山摧壮士死, 。
(李白《蜀道难》)
(4)商,伤也, ;夷,戮也, 。
(欧阳修《秋声赋》)
(5) , ?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鲍照《拟行路难》)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韩非子说,“车匠造好车了,就希望别人富贵;棺材匠做好棺材,就希望别人早死。
并不是车匠仁慈而棺材匠狠毒;别人不富贵,车子就卖不掉;别人不死,棺材就没人买。
韩非子这番话你是否认同?
一个人的自身利益和他内心的善恶有没有关系?
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请结合你的经历、感受、体验、思考等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得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套作。
2015高考模拟学年第一学期联谊学校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A冠为“guān”;B芟为“shān”;C坞为“wù”)
2.B(A声生;C觞—殇;D枝支)
3.D(“决不”应为“绝不”;“奇货可居”比喻依仗某种独特的技能或事物以获取功名或财利,贬义;“申述”是“详细说明”,“申诉”则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政党、团体成员等对所受处分不服时,向原机关或上级机关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诉讼当事人或其他公民对已发生效力的判决或裁定不服时,依法向法院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
4.C(A项主宾搭配不当“极寒的天气”是“短暂阶段”;B项表意不明,停顿不同,有两种理解:
一是社科院考古专家的看法“具有相当的根据”,一是河南安阳曹魏大墓是曹操墓的阶段性结论“具有相当的根据”;D项语义重复,“令人”与“可”重复。
)
5【答案】 示例一:
“下海”原是指到海里去游泳或打鱼,现在很多场合则是指放弃原来的工作,投身商界做买卖。
示例二:
“变脸”原是指翻脸,现在很多场合则是指事物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6答案示例:
①在路旁,一个正在跑步的大学生,将别人丢弃在外面的垃圾,放入了垃圾桶;②在街边,一个装卸工人,默默地将挡在盲道上的箱子搬开,以便盲人通行。
③电梯里,一位气质优雅的白领女性打电话时,怕把熟睡的婴儿吵醒而特意地挡一下嘴巴,此时,婴儿母亲的笑容说明了一切;④公交车站,一名公交司机,在耐心地等待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赶车老人,众人会意微笑。
7答案示例:
莫要过度“消费”名人。
(2分)
理由一:
不论是“保护性拆除”,还是我行我素地对名人故居强加修缮,都是不尊重文化和名人的体现。
修缮名人故居的出发点很重要,如果只是建立在创造地方的政绩上,那么这样的修缮注定文化味不足,而铜臭味有余,处理不当,还可能劳民伤财。
理由二建议当地有关部门兼顾经济规律和民众的现实利益,从实际出发,以平和的心态,科学规划,尊重历史,适时合理地开发名人资源,不要过度“消费”莫言及其他名人的社会文化价值。
http:
///
8.B 9.C
10.不能抽象地谈论敬畏生命和沉溺于乌托邦式的感情渲泄;对于自然价值的评价要有人的活动介入。
11.“腾跳”写出了火苗对生命的十分珍惜的主观情感,表现出火苗生命虽短暂却十分充实、美丽。
“挣扎”则写出了生命消逝的必然性,在时间老人面前,濒临死亡的任何努力均是徒劳的。
12.残雪是会被“惊蛰”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