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10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1314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10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10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10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10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10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10含答案.docx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10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10含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10含答案.docx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10含答案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2、()能把物体的图像(),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和()。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等,就具有同样的()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和()。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没有关系,和()有关。

放大镜的()越大,放大倍数()。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这和它()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观察不到的()。

如通过()能观察到苍蝇的()、蟋蟀的“耳朵”在()、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就是它们的()。

9、两个()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

()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的(),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11、许多岩石是由()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或由()组成。

晶体形状(),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发现了()。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和()。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倍。

14、英国科学家()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

15、显微镜主要由()、()、()、()、()等组成。

16、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构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组成的。

17、()是生物最基本的(),也是生物最基本的(),()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8、生命体细胞具有()、()、()、()、()、()、()等功能。

19、我们还可以利用()培养微小生物。

20、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等。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和()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2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三种颜色组成。

22、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蚜虫的大小如(),蚜虫的天敌是()。

23、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

()--()--()--()--().

24、人类探索()的成果:

(1)利用()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

(2)克隆生物(3)利用()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处理垃圾和污水。

25、()具有()的特征,如:

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6、生物细胞的()是多种多样的,()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27、用()可以看到昆虫足上的细毛,用()可以看到草履虫。

28、杂交水稻之父是()。

动物的卵,例如鸡蛋也是一个()。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姓名:

1、世界是由()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看不到的物质有()。

2、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以采用()、()、()等方法。

3、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等,没有产生(),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有些变化产生了(),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

()变化伴随着()变化。

4、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

5、我们可以用()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

沙和豆子的混合是()。

6、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和()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和()混合。

7、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变成()。

8、淀粉遇到()颜色会变成(),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

9、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是()气体。

10、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和()。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

1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等。

12、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又如空气中()含量不断增加,导致()、()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13、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等。

14、铁生锈与()和()有关,在日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关系很大。

15、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附着红色的物质(),同时蓝色的硫酸铜液体颜色会(),这种变化属于()。

1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具有的特征是()、()、()。

17、含有淀粉的食物:

不含淀粉的食物: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20分)

1、像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这样的变化等是()。

A、形态发生了改变   B、产生新的物质    C、没有什么变化

 2、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是(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铁钉在有腐蚀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不能防止和减缓铁生锈。

  

A、刷油漆      B、抹油       C、放入盐水中。

  

4、在米饭或淀粉上滴上碘酒会出现(  )。

  

A、黑色 B、紫红色C、蓝色  

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

  

A、氧气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  

6、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是切断铁和(   )的接触,以防生锈。

  A、水B、、空气C、细菌  

7、把铁钉的一部分浸人硫酸铜溶液中,我们会看到铁钉变()。

 

A、红色B、蓝色C、没有变化

8、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杯中,木条会()。

  

A、没有什么变化B、会熄灭C、燃烧的更旺

四、实践操作(共20分)

1、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1)、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2)、把玻璃片盖上,用手摸玻璃杯,有什么感觉?

(3)、用燃烧的细木条伸人杯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4)、分析已经获得的证据,能判断出杯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吗?

为什么?

2、举例说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至少4种方法),并说明科学道理。

 

第三单元宇宙姓名:

一、填空题:

1、月球是地球的(),它的半径大约为地球半径的(),它的引力是地球的(),体积是地球的(),质量是地球的(),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昼夜温差()。

2、1969年7月,美国的()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是美国的()。

3、月球环形山的形状大多是(),有()的,有几个(),也有()。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

5、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

6、月球是一个()、()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光。

7、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

8、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照亮的部分。

9、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称为(),“十五”称()。

10、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

11、日食有()()()三种,月食只有()()两种;日食发生在(),而月食发生在()。

12、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太阳的直径约是()千米。

13、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

当月球运动到地球的背面,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

14、太阳系是以()为中心,由()、()、()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这些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及远排列依次是()()()()()()()()。

15、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的(),并以()的形状命名,人们把这些区域称为()。

其中有一个星座的流星雨特别有名,这个星座就是()。

16、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

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

17、“夏季大三角”是指:

()在()、()在()和()在()。

18、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上是由(1000亿—2000亿)个()组成的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它的直径大约有()。

银河系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还有()个,人们把它们成为()。

19、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

20、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的古籍上就出现了()。

21、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重要位置,()飞船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

22、()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23、宇宙是()的,()的,组成宇宙的()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24、()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在天空中的()。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不同。

25、日食时,太阳被遮住的部分是从()边开始。

26、月球的地形地貌主要是(   )和(   )。

27、中秋节的月相是(),此日,月球处于图中ABCD中的()点。

二、排序,将下列天体及天体系统按所占空间的大小按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太阳系、太阳、地球、月球、宇宙、银河系、总星系

五、问答

1、根据日食的模拟实验,说说日食的形成过程,并画图加以说明。

 

2、画出上半月月相图。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姓名:

一、填空

1、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和(),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

2、填埋场可以在上面( )和( ),但不能(    )和(     )。

3、(         )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4、过度包装会造成(       )且产生(       ),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的(       )。

5、(       )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6、垃圾可分为:

(      )、(      )、(      )、(      )。

生活垃圾一般分为(    )、(     )、(     )。

7、厨余垃圾包括:

       等;可回收垃圾包括:

          等;有毒有害垃圾包括:

                 等;其他垃圾包括:

             。

8、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     )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