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学期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126723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上学期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二上学期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二上学期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二上学期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二上学期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上学期单元备课.docx

《初二上学期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上学期单元备课.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上学期单元备课.docx

初二上学期单元备课

楼德中学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章)

学年度

2014-2015

学期

学科

物理

年级

单元主题

机械运动

主备教师

高鹏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1、 知道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会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会

    选择参照物,理解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知道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

     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会求平均速度。

3、 知道长度单位并会换算,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知道时间单位,

    并会换算,会用停表测量时间,知道误差的概念、产生原因和减小

    办法。

知道误差不是错误。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参照物的选取,速度概念、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参照物,速度计算,长度测量,误差减小方法。

本章共4节,安排7课时。

第一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课时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

第四节测平均速度-----------------------------------1课时

复习-----------------------------------------------1课时

单元测试及讲评-------------------------------------2课时

第一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让学生知道要对物理现象进行定量研究,必须进行测量。

引出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其测量。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理解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会判断运动和静止,会选择参照物。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引入速度的概念,重点是速度的有关计算,最后引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和平均速度。

第四节平均速度,会用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生动手操作,锻炼技能。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观看视频及课件。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类比法和比值定义法

第四节测平均速度,实验探究

问题

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经验,尽量避免不切实际的腔调感念的重要,应该多涉及一些学生的讨论、探究、制作等活动。

 

第二章声现象单单元备课

第一册第二单元

单元名称

需用总课时数

5

主备教师

王新峰

知识目标:

1.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

程;知道骨传导的原理;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3.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4.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3.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4.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目标: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

学道理;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1.声音产

生和传播的条件,骨传导的原理,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2.声音的特性,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3.噪声

的来源和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4.现代技术

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重点:

1.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声音的特性 3.噪声的来源和危害及应用

难点:

1.声波及回声2.声音的特性3.声调与响度易于混淆

从近几年的中考命题来看,这一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有下列一些内容:

(1)介质

(2)路程及计算(3)判断应用了声的哪种特性(4)噪声等级的划分与危害(5)声与信息(6)声与能量

人们接收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声音的传播。

各种声现象充满了人们的生活,而对声现象的了解也易于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探究

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

从学生兴趣出发来设计教材的结构,这是把“声现象”作为本套教材第一章的初衷。

本章内容特别注意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例如“骨传导”“双耳效应”“声与信息”“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等,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的课程理念。

教学中还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加强对生活中的科学和技术理解,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适应现代化的生活,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

单元备课

教材处理

课次

课题

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需用时间

1

声音的

产生和传播

本节主要内容有:

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声速、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 

比较法、转化法、归纳法

1课时

2

声音的特性

本节主要内容有:

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与决

定因素

观察法、实验法

1课时

3

声的利用

本节主要内容有:

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讲授法、小组展示

1课时

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本节主要内容有:

噪声的来源和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讲授法

、小组展示

1课时

5

单元测试

对本章及本单元的内容加以测试讲评

测试

讲评

1课时

 

楼德中学单元教学计划

第3单元(章)

学年度

2014-2015

学期

学科

物理

年级

单元主题

物态变化

主备教师

张善超

1、温度

2、熔化和凝固

3、汽化和液化

4、升华和凝华

1、能区别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质,能描述这三种物质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的常见的温度值。

3、知道熔化和凝固,知道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与条件。

4、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与沸腾,理解蒸发与沸腾的特点与区别,知道蒸发的影响因素,知道液体沸腾的条件。

5、知道液化的特点,能够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6、知道什么是升华、凝华,了解它们的特点与应用。

7、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水的意识。

1、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2、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3、蒸发与沸腾的不同。

4、物态变化在生活中应用。

本章共分四节,建议6课时。

第一节温度计1课时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1课时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1课时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1课时

复习检测1课时

讲评总结1课时

 

第一节温度计,本节课演示自制温度计,提倡实践理解温度计的原理。

其中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为重点内容。

第二节开始为物态变化,从熔化和凝固开始,讲述了熔化的特点和凝固的特点,重点是讲述晶体熔化的特点与条件。

凝固的特点是用与熔化相对比得到的。

第三节为汽化和液化。

主要讲述了蒸发的特点和三个影响因素。

沸腾,讲述沸腾的特点和条件以及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液化,主要讲述液化的三个特点,及在生活中的现象的解释。

第四节讲述升华和凝华及其特点与应用。

1、认真备课,做好知识讲授

2、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3、让学生做好实验,结合实际理解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与条件

本章的特点是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紧密,但没有计算题目,对学生的理解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是大有好处的。

 

楼德中学单元教学计划

第4单元(章)

学年度

2014-2015

学期

学科

物理

年级

单元主题

光现象

任课教师

燕春胜

本章共分为五节,主要是研究光的现象及其规律,第一部分是光的直线传播。

第二部分是光的反射规律。

第三部分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规律。

第四部分是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第五部分是光的色散及物体的颜色。

第六部分是看不见的光及其应用。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应用。

2、理解光的反射的特点,光的反射定律,会画光的反射图。

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一些现象。

4、掌握光的折射的特点,光的折射规律,画光的折射图像。

并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5、知道色光的组成。

1、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2、光的反射规律及特点。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4、光的折射规律及应用。

第一节光的传播                         一课时

第二节光的反射                         二课时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二课时

第四节光的折射                         二课时

第五节光的色散                         一课时

第六节看不见的光                       一课时

复习                                   一课时

单元测试及讲评                         二课时

(本章主要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颜色;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和跟现代生活十分密切;两种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

光的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反射规律是光学中重要规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础,是本章重点知识,平面镜是生活中最普遍最常用的光学用具,平面镜对光的反射作用、成像情况和成像原理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本章力图体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突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

1、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学习光现象的相关知识。

2、探究光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传播。

平面镜成像等。

3、同时教师运用教材“探究”、“想想议议”、“想想做做”等栏目增加了学生的知识。

4、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法,演示法多媒体

本章主要通过探究性实验,使学生明确实验过程及通过探究自主归纳实验结论,能自主设计实验。

 

楼德中学单元教学计划

第5单元(章)

学年度

2014-2015

学期

学科

物理

年级

单元主题

透镜及其应用

主备教师

翟希明

1.透镜

2.生活中的透镜

3.凸透镜成像规律

4.眼睛和眼镜

5.显微镜和望远镜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4、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5、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6、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1、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4、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5、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6、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放大原理。

本章共分四节,建议7课时。

第一节透镜一课时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一课时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课时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一课时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一课时

第六节复习检测一课时

讲评总结一课时

 

本章教材在上一章“光现象”的基础上,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中心内容

“透镜及其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课程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眼镜是人的重要器官。

通过这些光学仪器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凸透镜成像的基本特征,让学生感觉物理不但有趣,而且是很有用的。

力求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能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材首先讲解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然后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使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的情况获得感性认识,在头脑中获得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

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深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形成清晰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楼德中学单元教学计划

第6单元(章)

学年度

2014-2015

学期

学科

物理

年级

单元主题

质量与密度

主备教师

燕春胜

1.质量

2.密度

3.测量物质的密度

4.密度与社会生活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初步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知道质量的单位,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

2、会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理解密度的概念,会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水的密度及其物理意义。

3、会用量筒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从而测量物体的密度,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练习天平、量筒的使用

1.学会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天平的使用方法,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密度公式的应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学会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天平的使用方法,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密度公式的应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本章共分四节,建议10课时。

第1节质量及其测量1课时

第2节密度2课时

第3节凸密度的测量2课时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1课时

复习2课时

测试、讲评2课时

 

本章主要是通过对质量和密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

质量的概念及其测量,天平的使用方法,什么是密度,怎样测固体、液体的密度,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密度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通过实验和探究的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应用密度知识解释简单现象的能力。

学会科学探究,会设计实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密度的物理意义,应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做好科学探究的实验步骤的分析、引导

通过实验和探究的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应用密度知识解释简单现象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