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测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11285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测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四单元测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四单元测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四单元测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四单元测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测考试试题.docx

《第四单元测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测考试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单元测考试试题.docx

第四单元测考试试题

第四单元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3道小题,每小题0分,共0分)

1.1980年,中共中央“75号文件”指出,在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可以包产到户。

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就不要搞包产到户。

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

据此判断当时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展开B.中央经济政策难以落实到地方

C.经济改革仍然面临着较大阻力D.突破了“姓社姓资”思想束缚

2.1956年1月1日,《中国青年》第1期发表了一篇题为《姑娘们,穿起花衣服来吧》的文章指出:

“在经济条件的许可下,适当地讲究一些穿着,这种建筑在劳动基础上的改善生活,与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只讲吃穿是不同的。

”这反映出(  )

A.计划经济取得重大成就B.中国政府重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C.党的指导思想发生变化D.新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得到社会的认可

3.宣传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

左图宣传画应创作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4.“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

”这首歌谣反映了(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人民公社化运动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195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

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渐放宽城市户籍政策,鼓励人口转移到城市。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C.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D.政府政策的鼓励引导

6.“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7.图l为中国城市化进程图,其中导致第一次高峰后下降的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B.三大改造的影响

C.大跃进运动推动D.八字方针的实施

8.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其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对我国建国后某个时期的评价甚高:

“从经济增长的数字看,……是相当成功的,国民收入年均增长8.9%……具有决定性加速作用”,但是这个成就也是有代价的,它使中国的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

这一时期指的是

A.一五计划时期B.大跃进时期C.改革开放初期D.中共十四大之后

9.“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再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

这说明“一五”计划

A.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

C.有效地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D.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经历了1980年~1991年的复兴和起步时期,1992年至1999年的扩容和成长时期,2000年至今的规范和发展时期。

这种发展

A.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完全同步B.旨在推进国企股份制改革

C.与中国经济结构变化步调一致D.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要

11.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

”这表明()

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被废除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④ 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2.1986年8月,邓小平在视察天津港时高兴地说:

“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块地,一改革,效率就上来了。

这无非是给了你们权,……你们有了权,有了钱,情况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变化”实际上是基于港口管理体制突破了

A.“以政代企,政企不分”的模式B.“政企分开,简政放权”的模式

C.“自主经营,简政放权”的模式D.“政企分开,自负盈亏”的模式

1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这是全国工作着力点转移后实现现代化的第一个大战役。

对比1960年“八字方针”,两者提出的相似背景是

A.“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B.自然灾害导致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

C.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严重失调D.“左”倾错误得到有效抑制

14.到1957年,我国国有制企业每一职工占有的全部资金由2878元上升到4416元,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52年的43.1%上升到56.7%,农业总产值由56.9%下降到43.3%,重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由35.5%上升到45%。

这表明

A.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C.国家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中国经济建设照搬了斯大林体制

15.从1987年到2007年,中共中央陆续提出了“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这表明

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B.非公有制经济取了得主体地位

C.公有制经济地位不断下降D.姓“资”姓“社”问题尚未解决

16.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中找到了一条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圈地运动"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那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这道路是

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B、实施生态农业战略

C、稳定农村劳动力市场D、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1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赋予农民生产和经营自主权的是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对外开放

18.在经过了以深圳特区建设为代表的第一轮对外开放浪潮后,邓小平于1989年说:

“现在国际上担心我们会收,我们就要做几件事情,表明我们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变,而且要进一步地改革开放。

”此后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浦东新区的建设

A.是中国产业更新换代的标志B.开发了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C.成为新时期改革开放的风向标D.是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试点

19.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下列对这一决定解读错误的是

A.农民不再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B.是当今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发展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经营效益

20.英国《金融时报》:

“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催生第二个创业高潮点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B.开放开发上海浦东

C.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1.以下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表述准确的是()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22.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这表明(  )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23.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

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新时代”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

C.计划经济时代D.市场经济时代

24.1978年前后,全国掀起了一股出国考察热潮。

据当时的国务院港澳办公室统计,仅从1978年1月至11月底,经香港出国和赴港考察的人员就达529批,共3213人,其中专程赴港考察的有112批,共824人。

这一现象的出现(  )

A.进一步缓和了中美之间的关系B.表明新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C.为即将开始的经济改革找到了方法D.有利于借鉴西方现代化成功的经验

25.1978年4~5月,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外经贸部的干部访问香港;5月,北京成立了一个国务院下属的港澳事务办公室;外经贸部副部长也在当年12月访港,期间促请港督麦理浩访问北京。

这一连串举动的主要目的是

A.将解决香港问题提上议事日程B.认识自身落后以解放思想

C.发挥香港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D.借鉴香港现代化成功经验

26.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发展。

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开放芜湖、九江、黄石、

武汉、岳阳、重庆6个沿江城市和三峡库区,实行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政策。

同时,开放哈尔滨、长春等4个边境和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开放珲春等13个沿边城市。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符合中国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开放战略B.浦东开发直接带动内地经济飞跃

C.这些地区享有较大的政治管理权限  D.标志着我国开放体系初步形成

27.(春天的故事)中唱道: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开,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其中“画了一个圈”是指()

A.筹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B.筹划上海浦东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C.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D.决定在香港、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

2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陆省会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

29.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独立的管理体制 

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④市场调节为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0.197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

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同意。

当时“先行一步”的政策是

A、设立经济特区B、试点家庭联产承包

C、实行市场经济D、扩大企业经营权限

31.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

特区分为两类:

一类是“经济特区”,如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等;一类是“特别行政区”,如香港、澳门。

这两类特区的共同点是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32.2012年是“十二五”关键之年,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

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时期

主题词

“一五”(1953~1957)

自力更生、工业增速

“二五”(1958~1962)

大跃进、赶英超美

“六五”(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1991~1995)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