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08605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docx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docx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某化工厂位于B市北郊,西距厂生活区约500m,厂区东面为山坡地,北邻一村,西邻排洪沟,南面为农田。

其主要产品为羧基丁苯胶乳。

生产工艺流程为:

从原料灌区来的丁二烯,苯乙烯、丙烯腈分别通过管道进入聚合釜,生产原料及添加剂在皂液槽内配置好后加入聚合釜;投料结束后,将胶乳从聚合釜转移到后反应釜;反应结束后,胶乳进入气提塔,然后再进入改性槽,经调和后用泵打入成品储罐。

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有毒、易燃易爆物质。

  为避免重大事故发生,该厂决定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厂长将该任务指派给安全科,安全科成立了以科长为组长,科员甲、乙、丙、丁为成员的五人厂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小组。

  编制小组找来了一个相同类型企业C的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人员将企业C应急救援预案中的企业名称、企业介绍、科室名称、人员名称及有关联系方式全部按本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更换,按期向厂长提交了应急救援预案初稿。

此后,编制小组根据厂长的审阅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了应急救援预案的最终版本,经厂长批准签字后下发至全厂有关部门。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指出该厂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中存在的不足。

  2.该厂可采用哪些方法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3.该厂应针对哪些重大事故风险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4.简要说明该厂在编制应急救援预案时,危险分析应提供的结果。

  参考答案:

  1.该厂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中存在的不足是:

  

(1)厂长将任务指派给安全科,仅由安全科成员组成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小组是不正确的,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小组应由生产、技术、质检、安全保卫等部门组成。

  

(2)编制小组只是简单将相同类型企业C的应急救援预案更换了企业名称、企业介绍、科室名称、人员名称及有关联系方式等是不正确的,应是参考,而不是照搬。

  (3)仅由厂长审阅是不正确的,应由各个部门组织讨论,提出修改意见。

  2.该厂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可采用的方法是:

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

  3.该厂应针对火灾爆炸事故、中毒事故风险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4.该厂在编制应急救援预案时,危险分析应提供的结果是:

  

(1)地理、人文(包括人口分布)、地质、气象等信息。

  

(2)功能布局(包括重要保护目标)及交通情况。

  (3)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及主要危险物质种类、数量及理化、消防等特性。

  (4)可能的重大事故种类及对周边的后果分析。

  (5)特定的时段(如人群高峰时间、度假季节、大型活动等)。

  (6)可能影响应急救援的不利因素。

某火力发电厂有6台额定压力为13.72MpA额定蒸发量670t/h的电站锅炉。

为保证锅炉启动和稳定燃烧,建有2个500m3的轻柴油储罐。

为发电机冷却,建有制氢站。

制氢站装有1套制氢设备和4个氢罐,氢罐的工作压力为3.2MpA.体积13.9m3.

  锅炉燃用煤粉由磨煤机加工后,经输粉管道直接进入炉膛。

因为生产需要,该厂决定对磨煤输粉系统进行改造。

改造工程包括:

拆除部分距离地面6m高的破损输粉管道,更换新管道。

  在施工中,部分拆除和安装工作在脚手架上进行,使用额定起重量为5t的电动葫芦。

拆除旧管道时,使用乙炔进行气割。

新管道焊接前,使用角磨机进行抛光。

拆除的旧管道和其他旧设备使用叉车运走。

施工现场周围有正在使用的动力电缆和高温管道,还有部分未消除的煤粉。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该施工现场有哪些特种设备?

哪些作业属于特种作业?

  2.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规定,指出该企业应申报的重大危险源。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规定,说明该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引发的因素。

  4.简述该施工现场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参考答案:

  1.该施工现场特种设备有电站锅炉、氢罐(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压力管道。

  特种作业有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起重机械作业、电工作业、压力容器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企业内机动车驾驶员、登高架设工作。

  2.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规定,该企业应申报的重大危险源是:

  

(1)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t/h的锅炉即为重大危险源,所以6台电站锅炉均构成重大危险源。

  

(2)制氢站4个氢罐的工作压力为3.2Mpa,体积13.9m3,氢气是易燃介质,且PV=3.2×13.9×4=177.92Mpa·m3≥100Mpa·m3,所以该4个氢罐构成重大危险源。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规定,该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引发的因素是:

  

(1)锅炉爆炸。

电站锅炉可能因为强度降低、超压使用、维修、操作不当等原因发生锅炉爆炸事故。

  

(2)压力容器爆炸。

制氢站的制氢设备和4个氢罐属于高压设备或容器,有发生压力容器爆炸的可能。

  (3)起重伤害。

电动葫芦属于起重设备,在操作时有可能发生起重伤害事故。

  (4)机械伤害。

磨煤机等机械设备的转动部件有发生机械伤害的可能。

  (5)车辆伤害。

该火力发电厂有叉车等厂内运输车辆,做也是可能发生车辆伤害。

  (6)中毒。

  (7)高处坠落。

改造工程的部分拆除和安装工作在脚手架上进行,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8)触电伤害。

  4.该施工现场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1)预防锅炉、压力容器爆炸、起重伤害的安全措施

  定期做安全检定、保证安全附件可靠运行、专职管理、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好司炉工、压力容器操作工、起重工培训考核。

  

(2)预防机械伤害措施

  机械运动部件必须有防护,机械强度验证,使用本质安全机械,职业培训。

  (3)预防车辆伤害措施

  制定车辆使用管理规程。

  (4)预防中毒的安全措施是:

加强监测报警、加强安全教育、配备防毒面具。

  (5)预防高处坠落的安全措施是:

高处作业要用防坠落栏杆,有安全带,避免上、下同时作业。

  (6)预防触电的安全措施是:

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使用安全电压,保证绝缘防护用品的穿戴。

某啤酒厂灌装车间,有传送带﹑洗瓶机﹑烘干机﹑灌装机﹑装箱机等设备。

为减轻职业危害的影响,企业为职工配备了防水胶鞋﹑耳塞等劳动保护用品。

  2007年7月8日,维修工甲对洗瓶机进行维修时,将洗瓶机长轴上的一颗内六角螺栓弄丢失,为了图省事,甲用8号铅丝插入孔中,缠绕固定。

  7月22日,新到岗的洗瓶机操作女工乙在没有接受岗前安全培训的情况下就开始操作。

乙没有扣好工作服纽扣,致使工作服内的棉衣角翘出,被随长轴旋转的8号铅丝卷绕在长轴上,情急之下乙用手推长轴,致使乙整个人都随着旋转的长轴而倒立。

由于乙未按规定佩戴工作帽,所以倒立时头发自然下垂,被旋转的长轴紧紧缠绕,导致乙头部严重受伤而当场死亡。

  事故处理完毕后,企业领导决定建立职工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引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提升企业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指出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列出该起事故调查组的人员组成。

  3.该企业职工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哪些内容?

  4.结合本起事故,分析在此类人机系统作业场所中,常见的机械伤害有哪些形式。

  参考答案:

  1.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1)维修工甲为了图省事,用8号铅丝代替内六角螺栓固定洗瓶机长轴,造成洗瓶机不安全状态。

  

(2)新到岗的洗瓶机操作女工乙未按规定扣好工作服纽扣,未佩戴工作帽,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

  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是:

  

(1)安全培训不够,安全管理有缺陷;

  

(2)新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没做好。

  2.该起事故调查组的人员组成是:

  这起事故造成1人死亡,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是一般事故,应由事故发生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负责事故的调查处理,县级人民政府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自己组织调查。

  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3.该企业职工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内容是:

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4.人机系统作业场所中,常见的机械伤害有:

卷入和挤压、碰撞和撞击、接触伤害。

某厂污油管线作业爆炸事故

  某日16时10分,某厂维修班开始进行连接污油池的污油管线作业,16时20钳工甲将带有底阀的污油管线放入污油池内,当时污油池内油的液面高度为500cm,上面浮有30cm厚的污油,在连接100cm高的法兰时,由于法兰无法对正而连接不上,班长乙去车间喊电焊工丙,17时10电焊工丙带着电焊机到达现场,由于是油池附近作业,电焊工丙在现场准备好后,去车间办理动火票,17时20,钳工甲见丙迟迟没有回来,快到下班时间,于是用电焊开始焊接,焊接三分钟左右,发生油气爆炸,爆炸将油池顶盖掀开,油池着火,钳工甲掉入污油池内死亡。

根据以上情形回答下列问题。

  单项选择题

  1.在油气场所焊接,必须由具有(C)的人进行操作。

  A.防爆基础知识

  B.防爆基础经验

  C.焊工作业操作证

  D.经过焊工培训

  E.领导允许

  2.该起事故的性质是(C)。

  A.自然灾害

  B.刑事案件

  C.责任事故

  D.非责任事故

  E.意外事故

  3.该起事故爆炸的直接原因是(D)。

  A.通风不良

  B.作业场所狭窄

  C.环境温度不当

  D.违章动火

  E.对易燃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多项选择题

  1.该事故中引起油气爆炸有关的因素有(ABD)。

  A.空气

  B.污油挥发的气体

  C.环境温度

  D.电焊焊接时产生的火花

  E.污油

  2.钳工甲所处作业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BCD)。

  A.电磁辐射

  B.触电

  C.油气着火

  D.油气爆炸

  E.机械伤害

  3.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该起事故可能涉及事故类别有(ABCD)。

  A.其他爆炸

  B.火灾

  C.淹溺

  D.灼烫

  E.机械伤害

  4.该起事故中,爆炸的间接原因有(ABCE)。

  A.作业组织不严密

  B.安全教育培训不够

  C.动火过程监护不到位

  D.没有动火票制度

  E.安全意识不强

8月6日18时,驾驶员甲驾驶装满液氯的槽罐车驶入某高速公路B56段,20时许,槽罐车与驾驶员乙驾驶的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的液氯槽罐破裂,液氯泄露,造成除驾驶员甲之外的两车其他人员全部死亡。

  撞车事故发生后,驾驶员甲不顾槽罐车严重损坏,液氯已开始外泄的危险情况,没有报警也没有采取措施,就迅速逃离事故现场,由于延误了最佳应急救援时机,泄漏的液氯迅速汽化扩散,形成了大范围污染,造成了该高速公路B56段附近村民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近万人紧急疏散。

  7日2时,应急人员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村民的紧急疏散和氯气污染区伤亡人员的搜救,并对现场进行了紧急处置。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单项选择题

  1、根据《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标准》(GB/T13816-1992),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有害因素包括:

(C)。

  A.槽罐车的液氯槽罐破裂

  B.标志不良

  C.有毒物质

  D.作业环境不良

  E.运动物

  2、导致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

  A.槽罐车和货车相撞,导致液氯泄漏

  B.槽罐车被撞坏解体的槽罐技术设计存在缺陷

  C.对于货车驾驶员教育培训不够

  D.村民缺乏对液氯危害的认识

  E.抢险小组对事故的处理措施不当

  3、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案例描述,应追究(A)刑事责任。

  A.槽罐车驾驶员甲

  B.货车驾驶员乙

  C.村民

  D.村里主要负责人

  E.应急救援人员

  多项选择题

  1、事故调查取证是事故调查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该事故调查取证包括:

(AD)。

  A.收集与事故有关的事实

  B.成立该事故的应急救援指挥部

  C.慰问抢险人员

  D.寻访槽罐车驾驶员甲

  E.及时通过媒体报道事故的调查进展

  2、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可以定列为该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项目包括(ABCD)。

  A.中毒死亡的人员丧葬和抚恤费用

  B.受伤住院村民的补助和救济费用

  C.受伤住院村民的医疗费用

  D.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E.槽罐车停运期间减少的经济收入

  3、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槽罐车运输单位需要具备(ABCE)。

  A.经过资质认定

  B.对驾驶员技甲进行相关安全知识培训

  C.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

  D.办理夜间行车手续

  E.配备押运人员

某植物油厂危险源与事故隐患分析

  某植物油加工厂生产采用的是油脂浸出工艺,以先进的化工萃取法提取大豆油脂,生产工具有机械设备、厂内运输车辆等,生产的植物油闪点大于60℃。

植物油浸出车间为单层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为125㎡,在同一时间的作业人员不超过10人。

为了做好危险源辨识,厂安全主管甲给全厂职工进行了一次安全培训,讲述了危险源、事故隐患、事故致因理论等。

甲指出,由于植物油及其加工原料有火灾、爆炸危险性,因此我厂存在大量的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甚至是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

比如,植物油浸出过程中,植物油临时储罐的储油量很大,构成重大危险源;植物油浸出车间有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可能有误操作,因此植物油浸出车间就是重大事故隐患。

甲进一步解释说,危险的程度可用危险度表示。

危险度是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函数,也就是说,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严重性越大,生产系统的危险度就越大。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通过降低人的不安全行为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降低物的不安全状态降低事故发生的严重性。

比如,减少植物油加工原料(大豆)储存区的原料储存量可以降低储存区的事故严重性,再比如,植物油的成品油储罐中储存的植物油越少,其事故发生的严重性越小,因此为了降低成品油储罐区的风险,应将大的储油罐改造为多个小储油罐,即当需要储存5000t成品植物油时,用10个500t储罐比用5个1000t储罐的风险小。

请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单项选择题

  1.生产的植物油闪点大于60℃,植物油浸出车间为单层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为125㎡,且同一时间的作业人员不超过10人,所以浸出厂房的安全出口最少应有(B)。

  A.1个

  B.2个

  C.3个

  D.3个以上

  2.下列关于危险源与事故隐患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A.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

  B.危险源一定是事故隐患

  C.重大危险源一定是事故隐患

  D.重大事故隐患一定是重大危险源

  多项选择题

  1.厂安全主管甲的有些观点是错误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B、D)。

  A.由于植物油及其加工原料有火灾、爆炸危险性,因此我厂存在大量的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甚至是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

  B.植物油浸出车间有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可能有误操作,因此植物油浸出车间就是重大事故隐患

  C.危险的程度可用危险度表示,危险度是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函数

  D.当需要储存5000t成品植物油时,用10个500t储罐比用5个l000t储罐的风险小

  2.根据厂安全主管甲对危险度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关系的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C)。

  A.当系统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一定时,事故发生的严重性增加l倍,系统的事故风险度就增加1倍

  B.系统事故的风险度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增加而增大

  C.系统事故的风险度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增加而增大

  D.系统事故的风险度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增加而减小

  3.“植物油的成品油储罐中储存的植物油越少,其事故发生的严重性越小,因此当储罐的容积一定时,罐内装的植物油越少,罐的事故风险度越低。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其原因是(B、D)。

  A.罐内植物油越少,事故发生的严重性越大

  B.罐内植物油少到一定程度时,植物油蒸发的气态物质占有较大空间,这些气态物质发生事故的风险度比植物油发生事故的风险度高得多,此种情况下储罐的事故风险度未必小

  C.罐内植物油越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D.储罐事故发生风险度不只与植物油的多少有关,还与其他很多因素有关,所以仅由储存植物油的多少判断储罐事故风险度是不全面的

  1.《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设置技术要点》

  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1)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且应分散布置。

  

(2)出口处不得设正门槛、台阶,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

  (3)营业、使用时间安全出口不应上锁、阻塞、堆物。

  (4)公共场所、观念厅的入场门、太平门宽度不应小于1.4m.

  2.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一)事故

  《现代汉语词典》将“事故”解释为:

多指生产、工作上发生的意外损失或灾祸。

企业生产中,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引起作业人员急性中毒,发生了安全生产事故。

  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事故是意外事件,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同时该事件产生了违背人们意愿的后果。

如果事件的后果是人员死亡、受伤或身体的损害就称为人员伤亡事故,如果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就是非人员伤亡事故。

  事故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我国在工伤事故统计中,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等。

  

(二)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在生产过程中,凭着对事故发生与预防规律的认识,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可制定生产过程中物的状态、人的行为和环境条件的标准、规章、规定、规程等,如果生产过程中物的状态、人的行为和环境条件不能满足这些标准、规章、规定、规程等,就可能发生事故。

  事故隐患分类非常复杂,它与事故分类有密切关系,但又不同于事故分类。

本着尽量避免交叉的原则,综合事故性质分类和行业分类,考虑事故起因,可将事故隐患归纳为21类,即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水害、坍塌、滑坡、泄漏、腐蚀、触电、坠落、机械伤害、煤与瓦斯突出、公路设施伤害、公路车辆伤害、铁路设施伤害、铁路车辆伤害、水上运输伤害、港口码头伤害、空中运输伤害、航空港伤害和其他类隐患等。

  (三)危险

  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炼焦生产的主体设备主要是焦炉。

某焦化厂生产工艺主要有:

洗煤、配煤、破碎、筛分、焦化、鼓风冷却、氨回收、苯回收、脱硫脱氰等。

炼焦原煤经洗煤筛进后去掉杂质获得精洗煤,杂质主要是煤矸石;精洗煤进入煤场储存装置储备,根据炼焦工艺要求按不同煤质进行配煤,并粉碎加工成粉煤;配煤后的粉煤装炉炼焦,煤在焦炉炭化室内经1400℃高温干馏裂解炭化,同时产生大量有机挥发物(即粗煤气),即焦炉的输出物有粗煤气和焦炭;当炭化室内煤饼炭化成熟后,焦炭由炉侧推焦机推出,再经水洗降温、冷却、破碎加工成为成品焦炭;除由于工艺操作或炉体不严密等原因造成极少部分粗煤气泄漏外,粗煤气首先经鼓风冷却获得粗焦油,再经氨回收装置、苯回收装置去掉氨和苯,进一步脱硫脱氰后获得净煤气。

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单项选择题

  1.炼焦生产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有火灾、爆炸危险性,下列(A)说法正确。

  A.一定存在火灾、爆炸的危险源

  B.一定存在火灾、爆炸的事故隐患

  C.配煤装置不能实现本质安全

  D.根据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焦炉是重大危险源

  2.根据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有关焦化厂焦炭和煤气生产工艺说法正确的有(A)。

  A.9t的氨气储罐是危险源

  B.9t的氨气储罐是重大危险源

  C.9t的氨气储罐是事故隐患

  D.9t的氨气储罐是重大事故隐患

  多项选择题

  1.针对苯及其回收装置,下列(B、D)说法正确。

  A.因为苯是危险化学品,所以苯是危险源

  B.有苯的苯回收装置是危险源

  C.因为苯是危险化学品,所以苯是事故隐患

  D.泄漏苯的苯回收装置是事故隐患

  案例5某厂安全生产教育

  某厂进行职工安全教育,由主管安全生产的厂长甲为大家系统讲解了我国安全管理方针以及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与原则、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等。

甲讲,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

甲进一步说,所谓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是“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能量逆流作用于人体造成伤害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

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伤害及伤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能量大小、能量集中程度、接触能量的人体部位、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能量的种类。

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

  A.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

  B.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所谓“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

  C.所谓“预防为主”,就是预防事故的扩大,尽量减少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D.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按照个人的意志开展生产活动,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

  多项选择题

  1.按照甲对系统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

  A.整个厂是一个系统

  B.厂中的一个班组不能成为一个系统

  C.整个厂的生产工艺构成一个系统

  D.整个厂生产工艺的一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系统

  2.按照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C)。

  A.中毒属于第一类伤害

  B.中毒属于第二类伤害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能量作用于人体的时间越长,对人体的伤害越严重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能量作用于人体的时间越短,对人体的伤害越严重

某化工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

  某化工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于2004年9月1日颁布运行,并于2005年6月通过认证审核并取得认证证书,2005年12月通过第一次监督审核。

  单项选择题

  1.认证审核又称为(C)。

  A.第一方审核

  B.第二方审核

  C.第三方审核

  D.以上都对

  2.-般情况下,该单位第二次监督审核应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