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07732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330 大小:9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0页
二年级数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0页
二年级数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0页
二年级数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0页
二年级数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docx

《二年级数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docx(3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docx

二年级数学

中滩中心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二年级

第一单元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

课本第1——2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导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导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导学难点

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可开发利用的资源

10根小棒,8个圆片,11个三角形,例题课件。

预习·导学

动手分一分,并完整地说一说10除以3等于多少的意义。

互动

 

研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设计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出示10÷2。

(1)请学生们口算,板书“=5”。

提问:

如果这里的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出示10÷3

思考:

如果每人分3根,最后把这10根都分完了吗?

(没有)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呢?

(剩下的1根不够分)

3、比一比:

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每个人分得2根或者每个人分得3根,分得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4.说明;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

说明:

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上,这个数叫余数。

二.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

三、小结:

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1、学生们动手分一分,并完整地说一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如果把这里的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怎样分?

学生各自动手操作,指名说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2)出示表格将表格填完整。

(4)如果还是这10根小棒,每人分4枝,5枝、6枝,分得的情况又会怎样呢?

两人一小组动手分一分,再将表格填写完整。

学生们分组活动。

3.汇报操作的情况,把相应的课件演示,同时将表格依次填写完整。

4、请学生齐读算式,井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提问:

这题为什么要写余数?

这道算式是什么意思?

5、通过刚的刚学习,如果每人分4根、6根,你能不能用除法算式

表示出来呢?

(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填写情况,并板书。

说说各个算式的意思。

6、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在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余数表示什么?

 

练习·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花图,请学生说说图意,相应的再出示第

(1)、

(2)题。

(2)请学生根据不同的描述,完成填空.

(3)比一比:

14÷4=3(瓶)……2(朵)与14÷3=4(朵)……2(朵),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4人一小组讨论.)师小结。

拓展·练习

1、8个圆,每3个一份,分成了( )份,还剩( )个。

2、11个三角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 )个,还剩( )个。

 

板书

 

设计

 

 

余数除法的认识

10÷2=5

10÷3=3……1

中滩中心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二年级

第一单元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

课本第3~4页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导学目标

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导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导学难点

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经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可开发利用的资源

11根(单根)小棒、课件。

预习·导学

试笔算6÷3和7÷3。

口述计算过程比较竖式中各部分名称及书写格式。

互动·研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设计

一、揭示课题。

在平均分一样东西时,结果无非是两种:

一种正好分完,另一种分了之后不够再分成一份,有剩余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如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出示课题。

二、出示例题,学生读题并理解意。

1、板书:

7÷3

指名请学生将分的过程完整地口述一遍。

2、提问: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算式中的7和3表示什么?

3、在竖式中是怎样得到余下的l的?

(完成竖式的板书。

4.算式中2……1表示什么意思?

想一想:

如果不摆学具,又怎样得到商2?

(组织学生讨论,指名发表各自的想法。

三、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怎样很快又准确地找到商呢?

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1、学生用小棒代替桃,按要求分一分。

请学生列式,(板书:

7÷3)

2、写出竖式,提问:

分成了几份?

也就说明?

里面最多

有几个3?

商写几?

(扳书)

3、提问:

每3个一份,分成了2份,共分掉了几个?

竖式中怎样算?

3和2的积——6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这个6表示什么意思?

4、7个桃,分掉了6个,还剩几个?

提问;在竖式中,“1”叫什么?

(完成横式的板书)

5、请学生完整地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6、小结:

因为7里最多有2个3,所以这里商2比较合适。

提问:

为什么要用“最多”?

 

(因为余数表示的是剩下的

不够再分一份的。

练习·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3、4题。

读题,学生按要求动手分9根小棒。

2、指导提问:

分成了几份,还剩几根?

9里面最多有几个2,还余几?

(2)学生们根据摆的过程,填写竖式。

(3)提问;商4是怎样算出来的?

表示什么?

余数1呢?

拓展·练习

1、搭一搭:

拿出13小棒,最多能搭几个正方形?

2、猜测:

用14个小棒,最多搭几个正方形?

你是怎么预测的?

15个时多几个呢?

是不是余数一直会增加?

17个呢?

 

板书

 

设计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7÷3=2……1

18÷5=3……3

教学

 

反思

 

中滩中心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二年级

第一单元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第三课时

导学内容

课本第5—6页,练习一第1~8题。

导学目标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导学重点

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导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可开发利用的资源

小棒、圆片等。

预习·导学

15里面最多有()个4。

53里面最多有()个7。

互动·研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设计

一、揭示课题

1、回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在求商时可以怎样很快找到合适的商?

(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在计算时还应注意些什么?

2.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二、明确概念

(1)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提问:

怎样列式,(板书:

l0÷5=2(竖式))

通过计算,谁来说说商为什么是

2有余数吗?

为什么?

(2)10根小棒,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还剩几根?

请学生分小棒后,列式并笔算。

(板书)

提问:

商为什么是2有余数吗?

是几?

为什么还是2

三、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除数中最多有几个除数,同时还得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口算:

7×79×62l÷33×424÷812÷235÷74×76×948÷818÷256÷7

2、摆一摆,每位学生准备l0根小棒。

分小棒后,列式并笔算。

l0÷5=和l0÷4=

3、比一比,以上两题哪一道是有余数的除法?

为什么?

(1)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提问:

怎样列式,(板书:

l0÷5=2(竖式))

通过计算,谁来说说商为什么是2有余数吗?

为什么?

 

(2)10根小棒,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还剩几根?

请学生分小棒后,列式并笔算。

(板书)

提问:

商为什么是2有余数吗?

是几?

为什么还是2

 

练习·巩固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1)出示后,学生弄清图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说说自己是怎样填写的,所写的每个算式表示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反馈时说说是怎样想到商的。

拓展·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3题。

(1)请学生找出错处,并改正过来。

(2)反馈时说说错误的原因。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1)请学生口答商是几。

(2)分组计算检验。

3.完成练习一第6题。

(1)学生分组计算,并指名板演。

比一比:

每列火车中的三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

反思

中滩中心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二年级

第一单元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第四课时

导学内容

课本6——7页

导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进行有余数出除法的计算。

2.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导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进行有余数出除法的计算。

导学难点

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可开发利用的资源

小棒、圆片等。

预习·导学

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怎样想,怎样才很快的算出商来?

互动·研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设计

一、基础练习

1、算完后请学生说说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怎样想,怎样才很快的算出商来?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继续用这种方法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

二、计算练习

1.分组练习,指名扳演。

(1)63÷9=67÷9=

(2)40÷8=47÷8=

2、完成练习一第7题。

明确要求,先口答出商及理由。

三、全课总结

今天主要练习了什么?

怎样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小结:

余数一定要比

除数小。

口算。

看谁能算得又快又好。

2×37×79×62l÷324÷812÷235÷74×76×948÷818÷256÷7

2.口答.

44里面最多有()个8

33里面最多有()个6

3、板演

①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扳演。

②反馈时,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③提问;根据计算结果,以上两组题可以分成几类?

(没有余数的除法,一类是有余数的除法。

(为什么每组题中的第

(1)题没有余数

 

4、完成练习一第8题。

(1)帮助学生弄清题目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

(3)说说自己的分类方法。

(方法多样,不拘一格)

小结出: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一第9题。

(1)出示题目,思考:

除数最小应是几。

(2)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提问;如果除数是6,再根据题目中已给的余数,想想商可能是几,那么被除数能不能确定是多少呢?

(3)提问:

如果将“最小”两字去掉,你认为除数可以是几,为什么?

通过这题的思考,你更加清楚了一个什么道理?

拓展·练习

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说说各自的理由,注意商和余数单位名称的不同。

2.完成练习一第11题。

了解图意:

结合小猴的话观察左图,知道一共有27个小方块,再理解小兔的想法,想一想,如果每8个小方块拼搭成一个立方体,可以搭多少个。

3,完成练习一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板书

 

设计

板书设计

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1)63÷9=67÷9=

(2)40÷8=47÷8=

中滩中心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年级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认识时、分

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

教材8—10页的内容,及想想做做。

导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面上一共有12大格、60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

2、使学生初步认识时、分之间的进率,1时=60分。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

导学重点

时针、分针的计时方法以及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导学难点

能看钟表正确说出经过的时间。

可开发利

用的资源

实物钟、游戏卡片、多媒体课件。

预习·导学

1、观察钟面,你从中知道了些什么?

2、同爸妈合作:

1分针脉搏大约条()次;1分钟大约做()节眼保健操;1分钟大约跳了()下;1分钟写了()个字……

3、时针走1大格,分钟走了多少小格?

时针走2大格呢?

时针走3大格呢?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设计

互动·研讨

一、导入新课

谈话:

(出示实物钟)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现在是几时?

(上午8时)每天的这个时候你们在做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提问:

从钟面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2.认识时针、分针各是怎样计时的。

(①电脑出示“12时”的钟面,提问:

钟面上现在是几时?

(12时)

电脑演示时针从12走到1,提问:

现在是几时?

时针有什么变化?

(2)认识分

电脑先出示“1时”的钟面,再出示“1时零1分”的钟面,提问:

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

(分针走了1小格)你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吗?

结论:

分针走1小格是1分。

3、反馈练习:

时针走3大格是几小时?

时针从12走到5,走了几小时?

4、认识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进率

(1)课件演示

(2)学生动手操作,感知1时=60分。

学生自由发言

 

观察钟面,指明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问题。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把钟调到12时

动手实践:

让学生拿出学具钟拨一拨,要求让时针走1小时。

动手操作:

请你在学具钟上拨一拨,要求让分针走5分钟。

提问:

分针走了几小格?

再拨一拨,要求让分针走10分钟。

提问:

分针从哪儿走到哪儿?

走了几小格?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把钟调到12时

学生动手操作,感知1时=60分。

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

感受1分的长短。

 

练习·巩固

1、P8试一试

2、P82(1分钟计时口算)

3填空:

钟面上把一圈平均分成()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 )小格,一圈一共有( )小格。

4、时针走1大格,分钟走了小格?

时针走2大格呢?

时针走3大格呢?

拓展·练习

1、回家了解一下你的爸爸、妈妈在1小时里能做哪些事?

2、试一试1分钟你能做哪些事?

教学

反思

 

中滩中心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年级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认识几时几分

课时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

教材11-12页的内容及想想做做。

导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3.经历观察钟面、认读几时几分的过程,使学生明确认读时刻的方法与步骤。

导学重点

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导学难点

认读接近整时的时刻。

可开发利用的资源

实物钟、钟表模型、作息时间表、多媒体。

预习.导学

1、关于时和分,你已了解了哪些知识?

2、说一说如何从钟面上看几时几分?

3、在钟表模型上拨出9时零5分、11时20分、8时55分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设计

互动.研讨

结合实际,引入新课

出示实物钟,8时整。

1、看看现在几点了?

谁能说一说时针-分针各自是怎样计时的?

2、时间是不会停止的,就在我们刚才交流的时候,它仍在继续走着,你知道此时此刻钟面上的时间吗/

二、探究新知

1、认、读、写8时零5分

(1)出示钟面模型。

(2)观察讨论交流:

此时钟面上的时刻

(3)动手拨钟表,认读几时几分

(4)师讲解说明:

8时过

5分,我们可以读作8时零

5分或写作8:

05

2、反馈练习:

(1)出示钟面模型。

(3:

55)

(2)、认一认

(3)、动手拨一拨

3、归纳认、读、写几时几分的方法、步骤。

(1)小组讨论,推举交流

(2)集体归纳:

先看时针,

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从12数到分针指向,数又多少个小格,多少个小格就是多少分。

(先数整大格,每一大格是5分)

 

观察、交流

 

观察、讨论、交流

 

动手操作,说一说

 

说一说、拨一拨

讨论、交流

练习.巩固

1、P121认一认、写一写

2、P122读一读、连一连

3、P123说一说、填一填认一认、说一说

拓展.练习

1、P125读一读、画一画

2、P126读一读、拨一拨

3、小峰从家到超市要走

分钟,他

离开家,几点能到达超市?

中滩中心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年级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认识秒

课时

第三课时

导学内容

教材13-14页的内容及想想做做。

导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知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验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通过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帮助学生建立“1秒”概念。

3、在认识秒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

导学重点

秒与分之间的进率;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导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可开发利用的资源

实物钟、钟表模型、;秒表、跳绳、篮球、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预习.导学

1、查阅现在男子、女子100米、200米的世界纪录。

 

2、1秒钟你能做些什么?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设计

互动.研讨

一、情境导入,感知时间单位“秒”(画面演示:

春节联欢晚会现场,载歌载舞)

师: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师指出:

“秒”也是一种时间单位。

师:

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是用秒来计时的?

师:

看来呀,生活中用秒计时的地方还真不少呢!

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秒!

二、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秒概念

1、观察钟面,认识1秒

2、借助钟表,体验1秒

3基于体验,谈“1秒”感受

三、师生互动,体验几秒

1、观察钟面,认识几秒

2、设疑提问,诱导估算方法

3、游戏活动,估算几秒

四、探索猜测,发现1分=60秒

课件演示:

秒钟走一圈

师生跟着晚会现场一起倒计时:

10、9、8、7、6、5、4、3、2、1!

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学秒针发出的声音)

指明学生说一说

多找几位学生谈一谈。

 

鼓励学生带有演示的介绍,如拍手,数数等。

演示自己的钟表

(1)跳绳活动,估算几秒

(2)掰手腕游戏,估算几秒

(3)小组活动,估算几秒

(4)排球活动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估算时间,或点头估算,或拍手估算,或没有声音的在心里数数等等。

生边看钟表边随着钟表的滴答声数数

练习.巩固

1、P141看看、拍拍

2、P142背一背

3、P143背一背

4、P144做一做、填一填

拓展.练习

1、P935联系实际、想想填填

2、P936比一比,填一填

3、小峰从家到超市要走

分钟,他

离开家,几点能到达超市?

板书

设计

认识秒

 

中滩中心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二年级

第二单元

练习二

第四课时

导学内容

练习二

导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2.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来描述具体的事情,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刻,也能根据时间画出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导学重点

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导学难点

用时、分、秒描述具体事情,准确填上时、分、秒。

可开发利用的资源

教学课件、例题、练习题插图,教具钟、学具钟、秒表。

预习.导学

1、自学课本2、准备口算卡片

互动.研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设计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学生读懂题意,根据生活经验,你能正确填上时、分、秒吗?

教师适当引导。

2.完成“练习二”第2题你知道它们的大小吗?

3.完成“练习二”第3题4.完成“练习二”第4题

学生根据钟面,以及时针、分针的位置写出时间。

交流讨论。

小结:

先看时针指的是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针指向从12数是几小格,就是几分。

5.完成“练习二”第5题

根据时间画上分针,先让学生在模型钟面拨出对应的时间,再画分针。

4.完成“练习二”思考题

谈话:

大家拿出学具钟面,一起和老师把分针从12拨到4,注意观察分针走了几小格?

想一想走了多长时间?

如果分针从12走到7呢?

自己操作试试。

如果是时针从12走到5,走了几大格?

要走多长时间?

走到8呢?

学生在书上做后交流为什么这样连?

学生们独立完成。

订正时说一说解题思路

你能根据每幅图对应的时间,找到电子钟,并把它连起来吗?

练习.巩固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说一说每个小朋友的作息时间,并填在表格上2.完成“练习二”第7题3.完成“练习二”第8题从教材所示三幅图,你们看出这一家人准备去干什么?

拓展.练习

4.完成“练习二”思考题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上的时间,能看到什么规律吗?

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

设计

练习二

中滩中心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年级

单元

课题

认识东、南、西、北

课时

一课时

导学内容

教材18页例题及19页想想做做1-4题

导学目标

1.经历在现实的情境中确定和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正确地辨别这四个方向。

2.在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词语描述所在的方位及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位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对数学的兴趣。

 

导学重点

能正确地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导学难点

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词语描述所在的方位及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位 

可开发利

用的资源

挂图 课件

预习导学

1、观察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

2、你面向太阳站好,说说自己的面前是什么方向吗?

你的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

3、学校的操场上去,看看操场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设计

互动·研讨

一、情境导入 

2、交流共享 

 1.教学例题。

( 出示挂图 )

(1)提问: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

哪个方向是东?

 

(2)请同学们起立,面向太阳站好。

你能说说自己的面前是什么方向吗?

你的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

 

(3)现在请同学们转过身来坐下,我们看图:

小明也像同学们一样,在一天早晨,面向太阳站立。

你知道小明的前面、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吗?

(4)小结: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揭示课题:

认识东、南、西、北)

观图

自己先指一指、说一说,再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并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把课本上的四句话填完整

 

 

 

 

 

 

 

 

 

互动·研讨

2.教学“试一试”。

 

(1)游戏示范:

请一个学生上来,先跟老师合作。

   

(2)同桌学生先由一个人说口令,另一个人做,再进行交换。

 

(3)谈话:

同学们做游戏的时候,学生面向北面战立,一边指方向,一边回答。

 三、反馈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